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史有学问-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真是报应不爽,郭威以禁军兵变夺取了后汉的政权,事隔八九年,郭威的部下赵匡胤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仿效郭威,以禁军兵变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皇位。

雪夜访普图

赵匡胤是明智的。前代的“兴王易姓”,将士们趁机抢掠,弄得新王声名狼藉,赵匡胤很善于接受前代的教训,在率军回开封时,他勒马对将领们说:“你们因为贪图富贵而拥立我,但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否则,这个皇帝我是不能当的!”将士们一心领功受赏,好不容易找了个当拥立功臣的机会,怎肯错过,就都答应了赵匡胤的要求。赵匡胤命令说:一,不得抢掠百姓;二,对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三,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四,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赵匡胤派人同守卫开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系,二人也巴不得立功,赵匡胤一到,便立即开门迎接,个别将领想反抗,即被杀死。宰相范质等人无奈,只得帮助赵匡胤举石守信本是聚敛酷吏,能因交出兵权而得享天年,也算幸运。

行了禅让仪式。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时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始。

赵匡胤很会收揽人心,他既兵不血刃地占了开封,又对前朝重臣大加笼络。他把原后周皇帝改封郑王,对宰相范质等人给以优厚的赏赐,并让他们官留原职。这样,洛阳很快就安定了下来。外藩中也多所归附,至于个别反对的藩镇节度使,也因不得人心,很快被平服下去。赵匡胤遂坐稳了北宋的龙廷。接下来的问题是统一全国。一天夜里,赵匡胤因苦思统一全国的策略而失眠,干脆出门,找到他的弟弟赵匡义,两人一起去找赵普,想听听他的意见。

赵普闻报急忙出迎,见二人立在雪中,十分惊讶。下面的一段对话决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大策。赵普问:“夜深大雪,皇上为何还来找我?”赵匡胤说:“现在一榻之外,尽是他人地盘,我如何能够安眠?故来找你商量!”赵普说:“陛下现在还是小天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已时机成熟了。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办?”赵匡胤显出犹豫不定的样子说:“朕想先收复太原。”赵普沉默片刻说:“这不是我所预料的。”赵匡胤忙问赵普所料为何,赵普说:“太原地处南北二边,如果占为己有,那么,辽国南下之患就要由宋来独挡了。如果暂留太原作北方屏障,等平定南方诸国之后,太原会不攻自破。”赵匡胤听完,长吁了一口气说:“朕早有此意,只是未敢轻决,此来专为听听你的意见啊!”于是,“先南后北”的正确方针就此确定。

但这时并不能马上出征,因为还有一个重大的后顾之忧尚未解决,就是禁军的指挥权问题。以政变上台的赵匡胤,深知禁军的重要,他本就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更何况他已亲身经历过两次禁军兵变呢?早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在扑灭了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之后,就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但赵匡胤仍不放心,他觉得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虽然曾经拥立过自己,但还谈不上是自己的心腹,况且他们在军中日久,根基益深,自己如果出征在外,实在放心不下。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解除他们兵权的计策。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赵匡胤专门设宴,把石守信等人招来一起饮酒。在酒会之上,赵匡胤特意劝大家开怀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屏退左右,装出一副深有感慨而又推心置腹的样子,长叹一声说:“朕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里能当皇帝?但你们不知道,当皇帝也真是太难了,倒不如当个节度使痛快些。朕啊,晚上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一听,觉得惶惑不解,连问为什么,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这个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赵匡胤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怀疑将领们有谋权篡位之心,慌忙跪下,边叩头边问道:“陛下怎么这么说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慢悠悠地说:“是啊,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怎么知道你们手下的人不贪图富贵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推脱不掉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吓得汗流浃背,慌忙跪下,顿首哭道:“我们这些人愚昧得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请求陛下开恩,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赵匡胤见火候已到,就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真心地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遗福子孙。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以终天年。朕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君臣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茅塞顿开,马上谢恩说:“陛下替我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真是生死大恩啊!”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辉等人见赵匡胤已把话说得如此明白,决无回旋的余地,而赵匡胤当时在禁军中的地位还不可动摇,就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称病,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见大喜,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那么,用什么样的人来代替这些人做禁军的将领呢?条件有三:一是资历浅;二是威望不高;三是能力不强。再加上一种新的统治方法:使之相互牵制,各个单线管理。其后的结果是,赵匡胤稳定了内部,集中精力向南向西发展,迅速平定了南方与西方,建立了稳固的北宋王朝。

真的,在整个北宋乃至南宋王朝不仅没有发生禁军兵变,就是一般的军事叛乱也不多见,赵匡胤的这一招的确有效,能够保数十代赵宋王朝,实在“英明”得很!只是有一条,那就是宋代由此对武将的权力限制很严格,使得武备松弛;对于文职官员,不仅在权力上,就是待遇上也比同级武职官员高得多。

秦皇汉武以来,是以武治文,但到了这位宋太祖这里,却是以文治武了。因此,宋朝的武备一直积弱不振,不断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侵扰,金、辽、西夏蚕食北宋,而南宋最后灭亡在蒙古人手中。不过,中国的帝王历来有一个“光荣”传统,到了慈禧太后总算给总结了出来,叫做“宁与外贼,不与家奴”。至于外族入侵,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要家奴造不了反,就算得上治国有方。即使到了地下,也可面对祖宗乃至前代诸朝的帝王了!

权是什么,在封建专制社会,权是财富,是尊严,是欲望的满足,是为所欲为,是一切。因而,纵观中国历史之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好像要改一改,应是“人为权死,鸟为食亡”。老百姓很难得权,就把财当作人生的目标了,其实,有财并不一定能有权,有权则可以有财,所以,“人为权亡”才最贴切。

因而,怎样抓权,怎样保权,一直是中国帝王的恒久课题。但权术再高明,经验再丰富,也逃脱不了封建王朝的必然规律:那就是播下龙种,生出跳蚤。老子可能是英雄,儿子未必是好汉;开国者也许是人杰,后继者却可能是人渣。更何况老子未必是好汉,开国者也不一定是人杰呢?

权者,把柄也。有了把柄固然有操纵之便利,但要被操纵者顺从,就要为人着想,尽量克制一己之私欲。因此,得民心者,其权自生;失民心者,有权不保! 


10宋太宗登基之谜

中国历史上的“谜”实在太多,尤其是由帝王将相导演,发生在宫廷里的“谜”。这些“谜”,与其说是谜,倒不如说是阴谋。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就是阴谋政治。

不信吗?就请看看那些至圣先贤和明君贤相的话吧!孔圣人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疼爱”百姓的人了,但他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让统治者尽其所能地役使百姓,千万不要让百姓长脑子,否则,老百姓就不怎么听话了。看来,“脑体倒挂”也是中国的传统,让人长足了劲去干活,但不要让人思考怎么干活,为什么干活。

那位道家的鼻祖老子可算是“无为”了,但他自己却大有作为,起码他教会了帝王们如何统治百姓,他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掏空他们的思想,填饱他们的肚皮,削弱他们的意志,强健他们的筋骨,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岂不是把人当做动物了吗?其实,“治人者”并不讳言,他们把管理百姓叫作“牧民”,即像放牧牛羊一样地放牧百姓;把官名定作“州牧”,意思是说那是一个州的放牧者。封建统治者倒还真有实话实说的精神。

唐太宗李世民可算得上是万世英主了,他时刻告诫自己:“百姓,水也;君王,舟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句话被那些自作多情的酸腐文人们解释成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群众无比巨大的力量,解释成唐太宗害怕劳动人民的无穷威力,这实在是一厢情愿。其实,唐太宗信奉这句话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地把“水”压住,让“水”永远翻不起大的波浪来!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封建君主的个人专制在政治方式上的表现只能是“人治”,而在这一时代产生的文化,也往往是为了“治人”。人治与治人,相互促生,相互转化,在这中间就产生了许多治人的方法,中国立国久远,这些方法是世界上任何其晏婴是著名的贤相,贤人是否就无心机呢?

他民族都望尘莫及的,外族人只要学到一点点,就足以建业立国、称雄为霸了!中国的智谋的确发达,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阴谋,尤其是历代宫廷,更是阴谋滋生的场所,也是阴谋的发源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胜者为王的时代,也是一个阳谋与阴谋混杂不分的时期。这时候的观念是:不管阴谋还是阳谋,只要胜了就是好谋。

齐国的晏子是大名鼎鼎的,这个其貌不扬、身材短小的矮子,可谓才智非凡,他不仅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还因善于劝谏齐王而名垂千古。他屡次出使,都能够不辱使命,为国扬威,也算难得。但就是这么一位“正人君子”,也少不了要搞阴谋。一次,鲁昭公到齐国访问,齐景公想趁此机会发动外交攻势,让鲁国脱离和晋国的联盟而加盟齐国,所以,齐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鲁昭公。在宴会上,鲁昭公让叔孙舍做相礼,齐景公就让晏子做相礼。在齐景公的下边,站着三个铁塔般的勇士,他们是齐景公平时最宠爱的人。



汉画像石故事/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

讵假剑如霜

众女妒蛾眉

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

掩袂对怀王

一惑巧言子

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

戚戚愁人肠

唐\李白\惧谗

三个人往那里一站,把晏子就比下去了。他心中不忿,觉得这三个人在这里挡道,景公就不会认识真正的人才,人才也不会来。于是,就想把他们除掉。

晏子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他对景公说:“主公种了几棵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