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军首先派人向这些大大小小的土匪传话,要求他们在接到消息一个月内下山向当地的中华军投降,不然的话中华军就会前去围剿。

很多土匪其实是由难民组成的,也有很多是当地的强人起了歹心。裹狭着百姓逃窜到了山上。当起了山大王。他们的主要组成都是各地的农民,农民会种田不会打仗,于是这些土匪便圈占了一定的区域,在里面种田耕地,很多土匪干脆就不出去劫掠了,渐渐的这样的土匪群就像是一个大的村落一样了。

对于这样的土匪,中华军主要的措施是招抚,在保证他们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威胁的情况下面。先解散他们的武装,至于他们开垦的那些土地,可以分给他们耕种,只要他们手中没有粘上无辜百姓的鲜血,中华军都会对他们过往的事情不计较,将其和其他百姓一样对待,要是他们想回到家乡,中华军也能够安排,并且还会给他们提供新的土地耕种。

但是对于那些穷凶极恶杀人如麻的土匪,中华军都是直接采取强攻剿灭的方式。只要他们不下山投降,就会派军前去攻打。对于负隅顽抗的人全部都严肃处理,按照他们过往的罪行进行审理之后定罪处理。

在中华军的政策公布之后,很多小股土匪都选择了向中华军投降,毕竟他们没有干太多的坏事,论武力也远非中华军的对手,所以就很识相的选择了放弃抵抗。

针对这些土匪,中华军对他们的身份进行一一核实,并且到附近村庄去走访调查,看看他们是否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若是没有做过的话,那他们就不会被定罪,而是会根据他们的意愿进行分配。

光是这些小股的土匪就多达几百支,人数超过两万人,在将他们处理完了之后,剩下还有不到五十支较大规模的土匪,这些土匪的人数一般都在五百人以上,有的甚至有四五千人的规模,中华军见他们没有动作,于是挑选了其中的一批作恶多端的土匪进行剿灭,然后公开审理处理,以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效果,在这之后再向他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十天时间之内向中华军投降,不然的话就不再享受宽大处理了。

这样一来又将十几支土匪吓出来投降了,不过依然有接近三十支大型土匪不肯就范,这些人大多是双手站满鲜血,自知罪行深重,即便是向中华军投降了,也难逃一死,而且自己手中的实力也有得一拼,所以选择了拼死抵抗。

等到时间一到,中华军这边再不多言,也不接受投降,对这些土匪盘踞的地方进行强攻,这个时候的土匪手里面的武器十分的磕碜,缺衣少甲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作战能力低下,往往是一击就溃,中华军没花上多大的力气就将他们歼灭了。

不过因为兵力不足,加上各地反而土匪数量众多,到了后期,很多土匪都不敢待在山上,而是跑下山来,四处流窜,甚至是分散成了很多部分,企图躲过中华军的追剿,这让中华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剿匪。

从开年之后一直到六月份,各地的剿匪行动才基本上算是结束了,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前线的军队采用轮换制,将大部分的军队都拉回来练练手,让他们不至于丢失了作战的感觉。

此时清廷的内部又出现了较大的变故,趁着鳌拜领兵在外,小皇帝趁机培植起来很多自己的亲信党羽,这其中首先是九门提督人选,九门提督是京城的第一实权人物,掌管着北京城大部分军队,此前一直是鳌拜的党羽把持着,而这个时候趁着鳌拜领兵在外,康熙皇帝趁机任命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费扬古为新任九门提督。

费扬古是清朝初期的名将,曾在对准葛尔作战的时候有出色的表现,这个时候他刚刚21岁,锐意进取风华年少。

康熙皇帝这个时候已经十二岁了,比起他登基的那个时候,这个时候虽然年纪依然很小,但是经历过长久的熏陶和培养,他的心智已经不输常人了,他做出这一步棋是一个试探,相当于投出去一粒石子,想看看鳌拜的反应。

这个时候鳌拜统兵在外,一旦他对这件事情大发雷霆或者大动干戈的话,很有可能大清朝直接就亡了,但是如果他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的话,那小皇帝就能趁机掌握一个重要的势力,那就是北京城的军权。

其实康熙皇帝之所以有底气做出这样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岳乐从南方撤回来的五万军队,这五万军队为他效力以后,他至少有了一定的资本和鳌拜叫板,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能继续让鳌拜再控制京城的军队了,这把剑悬在自己的头顶上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之前为了说服鳌拜出兵,小皇帝不惜放弃了镶黄旗,让鳌拜将它带去出征,以鳌拜的性格的作风,这支军队势必会遭到他的清洗和控制,军中的大将也势必会换成他自己的人。

小皇帝在堵,他堵鳌拜不敢公开的跟他撕破脸。

果然,消息传到南京之后,鳌拜果真没有做声,虽然他也知道被小皇帝掌握了京城军权的严重性,但是和他刚刚得到手的这五万人的镶黄旗相比,紫禁城的那两万军队放弃了并不可惜,这才是精锐的军队。

而对鳌拜而言,并不是他不想对小皇帝采取反制措施,只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军正在跟他们对峙,一旦他将精力放在内斗上面,那么中华军很有可能会趁机发动进攻,清军的探子回来说中华军这个时候正在将春收的粮食大量的向北调集,一起运来的还有大批的武器弹药,这些都显是对方在为大规模的作战做准备了,在这样的压力下面,鳌拜不敢让对方知道清廷内部不和,尽管他自己很有野心,但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只好放下自己的野心,拼死的保护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来的江山。

第三百九十四章退守辽东

康熙这一次没有再去管海丰镇的中华军了,而是将军队分派守住几个北京城周围的重点城市就好了。

既然清军不管了,中华军就继续在海丰镇扎下根基了,而且因为海丰距离祁口不远,所以没过多久,祁口镇又落入了中华军的手中了。

项玉布置一万人在山东和直隶交界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的激化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方面就是为了限制鳌拜的补给,随着清军势力的收缩,刘阳他们在度过初期的平静之后,开始对周围的城镇发动进攻了,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接受更加准确一点,整个山东整个时候都没有多少的军队,而且是分散到了大大小小好几十座城里面,除了济南城里面还有一万的军队意外,各地的军队最多的还不到两千人,而事实上大清朝的上百万军队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全部调动了。

南京城里面有二十五万军队,河南有十万军队,陕西有五万军队,北京城里面还有十万军队,再加上辽东的龙兴之地的六万军队,以及各地的府兵和驻军,总兵力只剩下六十五万左右,之前在南方的几次作战的损失对清廷的打击可谓是十分沉重,而且因为地盘太大,六十多万人的军队也完全不够用。

而对于海丰镇的这一万军队在山东境内的攻城略地,康熙皇帝选择了当鸵鸟,假装看不见。

可是这样的情况不是你假装看不见它就不存在的,随着中华军的扩张,几个半个山东都已经被他们控制在手中了,这样一来运到江苏去的粮草就彻底的不能走这边的水路,只能转道从河南南下,这样一来南京城里的鳌拜就更加坚持不住了。

到了八月。江北的清军的粮草供应的问题就已经变得十分严峻了,尽管清军曾在这段时间里面一度收复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因为军队不能常驻在这里,而且也难以将刘阳的一万人全部消灭,所以这种情况维持的时间很短,要不是清军趁着这段时间运输了大量的粮食到了江北。不然的话南京城的二十五万军队早就溃散了。

鳌拜这个时候感觉局面难以维持下去,而且中华军在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海路向山东增兵,这个时候山东的中华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万人,这样的一支军队已经足以威胁到他的大军的安全了,这意味着一带南京城有事,中华军可以迅速的从南北两面对他进行夹击,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守得住吗?

不只是鳌拜十分担心,北京城的康熙皇帝也十分担忧,山东的三万中华军已经足够威胁到北京城的安全了。他对于南方的军队也是十分担心,因为朝廷不能失去这支军队,于是他便从大局出发,给鳌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他好言相劝,并且许下承诺,只要他能够将军队顺利的带回来,他就会将蒙古草原上的大片土地封给鳌拜。让他做草原上的异姓王。

这以条件可以说是很具有诱惑力的,所以对于鳌拜来说这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很快就答应了康熙皇帝的条件,不过他表示至少要让自己从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里面挑选五万的精兵带走,这支军队将作为他在草原上的起家之本,康熙皇帝之所以向他妥协,为的就是要得到他手中的这支军队,鳌拜想要五万人。行,可以给你,不过你要先帮我打退中华军的进攻。

眼下的局势糜烂,南京城显然是难以保住的,而且中华军在山东囤积重兵。显然是对北京有所企图的,在康熙看来,尽管他是在北京城出生的,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显然是保不住了,不如干干脆脆的撤到辽东去好了,八旗子弟是从关外的苦寒之地起家的,而随着入关的时间的增长,新一代八旗子弟的品行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不如干脆回去继续找回满人的那种曾经的荣耀和精神。

局面到了这一步了,南方丢光了,北方也不安宁,满人想撤回到关外去,这本来也不奇怪,当年要不是蒙古人先占领了北京城,金朝也有要退回塞北去的想法,只是后来被蒙古骑兵拦住了去路,只能向南迁徙,最终难逃覆灭。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的主力犹在,如果让他们顺利的撤到了关外去,这五六十万军队集中在那么小的地方,中华军想要拿下辽东可就不如现在这么简单了。

怎么办?一定要托住鳌拜,不能让他的军队顺利的撤走。

九月初,北京城里传出朝廷要放弃北京,撤回关外去的消息,尽管很多人早已猜到了朝廷会走这一步,不过等到消息传出来,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不仅是很多汉人感到惶惶不安,而且一些在北京周边定居很久的旗人也感到难以接受,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汉人大多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投靠他们的,自己的根基其实还在中原,而朝廷要统制天下的汉人,就必须要重用他们这些汉臣,可是如果朝廷退回到关外去,关外是没有汉人的,那么朝廷自然也就不需要他们了,而且汉人在辽东是被当做奴隶和下等人对待的,所以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前往的。

至于那些旗人,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因为清军入关之后的圈地令,使得北京及其周边的大量土地都被满清贵族尤其是八旗子弟给圈占了,这个时候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产业了,要是清军撤回关外去,那么他们的这些产业就没有军队提供保护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维持,而关外的土地不仅稀少,而且这个时候大多在他们前往关内的时候已经甩卖出去了,回去之后自己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钱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