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是高兴。

在李鸿章打量着加藤的时候,他同样也在打量着李鸿章,果然正如外间传言一般,李鸿章极为高大,即便是西洋人身形亦不一定如其高大,正是这个人几乎独力支撑庞大的中华帝国,他的能力更是得到国际信赖。站在他的面前更是让加藤生出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来,甚至就连那腰身也弯下了数度。

“谢谢阁下!”

藩士出身的加藤弘之因少时读过汉学熟的关系,所以南京官话还算流利,而李鸿章本人也说着一口流利的江淮官话,所以两人交流并没有问题,待其坐下后,两人方才客气起来,若是西洋人或许很难适应这种东方式的客气,但加藤作为日本人,对此自然是游刃有余,两人谁都没有提正事,甚至都没有提日本的时局,只是李鸿章询问着其在天津是否习惯,加藤在回答时,又恭维着天津一带的发展。就这样客气了差不多半个钟后,待加藤弘之将一杯茶饮至一半时,李鸿章方才说道。

“加藤先生举家住商社之中,自然多有不便,我看明个便搬到北洋大学堂去吧!回头于北洋大学堂中任职倒也方便,嗯,至于令公子……”

话音中带着合肥口音的李鸿章朝着一旁的加藤照麿看去,从他偶尔流露的神情中,李鸿章心知此人恐无意长驻天津,但其父却是铁了心要留在这,于是便吩咐道。

“令公子既是医生,可先于医院任职,不知加藤先生以为如何?”

说罢李鸿章便笑看着加藤等着他的回答,可出人意料的是,加藤弘之并没有起身言谢,而是默默的端起茶杯来,喝着茶水不再言语了,似乎李鸿章吩咐的并非是他一般。

(无语现在在乡下禁烧,一天二十四小时吃住于乡镇,以至每天只能一更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泪奔了……尽量争取不至断更吧!)

第39章校长之势(求月票!)

微凉的茶水涌入嗓间,让喉咙处的干涩稍稍缓解些许,可加藤弘之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端着茶杯,喝着茶。

而这产自浙江的龙井喝在加藤弘之的口中,他却品不出一丝茶香,甚至只品到了那若有若无的苦涩,而这苦涩实际上却是由心所由非茶所至。

若是换成旁人,一无所有的来到天津,求见李鸿章后,非但给解决了住处,又给安排了体面的工作,恐怕早就感激涕零的起身言谢了,可加藤弘之非但没有言谢,反倒是沉默下来。

对于加藤弘之来说,他之所以沉默,实际上却是因为李鸿章给他的一个选择。

如果接受这份赠予,他和家人都能够过上平静且富足的生活。对于一个流亡者来说,或许这已经是最大的思赐了,不知多少流亡者渴望着从李鸿章的手中得到这些,甚至他并不怀疑,也许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他就能够成为北洋大学堂中地位显赫的教授学者。甚至能够影响到李鸿章的决策。

但,自己为什么来中国?

为什么来天津?是和其它人一样是因为胆怯吗?

来到天津只是为了得一口衣食吗?这未免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尽管内心颇有微词,但是加藤弘之并没有表露出他内心的不满,虽是如此,但他仍然默不言语的低着头,喝着茶,就像是李鸿章的恩赐不是给他一般。

当然不是!

至少那不是他所需要的!

哟,竟然是一给脸不要脸的。

房间的气氛因加藤弘之的沉默而显得有些诡异时,一旁陪同的张佩纶不由的想到若是那位侄少爷在这的话,定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那位侄少爷现在到是没有闲情逸致于此,组建新军时中堂大人发现其主持的北洋枪炮局,亏空极大,十数万支枪械下落不明,一番追究发现其非但倒卖军械,甚至还在战时把械弹卖到了朝鲜,大人如何能忍,可无论如何毕竟是自家人,在其被中堂大人撤掉了北洋枪炮局总办后,现在人又去了青岛,于青岛办理海军基地事项,算是被暂时踢出了中枢。不过现在看来,有时候这中枢中还是需要一个这样的混人,就像现在……这个加藤弘之确实是给脸不要脸了!

面对对方的沉默,李鸿章没有一丝反应,只是静静的笑看着加藤弘之。若是换成旁人怕这会他已经显出怒容了,可现在他却只是笑等着对方的回答,这些日本人总能给他带来惊喜,就像主持天津制造局的村田,其不过是刚刚主持制造局,在整顿局务的同时,又着手研制最新式五响连发枪以及新式山野炮,按其整顿和计划,无需总督府追加一分投资,明年天津制造局一年便能制造五万支步枪以及180门山野炮,各式弹药两千万发,足够二十万北洋新军之用。

虽说尚不知其质量如何,但李鸿章又岂不知,那位村田研制的村田式步枪质量不逊老毛瑟,远优于国内各局厂制造枪械,若是这枪炮无需外购,每年省下的又岂止是数十万两银子,村田能给自己带来这样的惊喜,那眼前的这个加藤弘之呢?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足足沉默了两分钟后,加藤弘之却站起身,深鞠躬道。

“中堂大人吩咐,加藤不敢从!”

话声传入张佩纶的耳中,只让他的眉头一跳!连忙朝中堂大人看去,只见中堂大人非任没有恼怒,那眉间反倒是闪过一丝笑意,难道是看花了眼。

“中堂大人,若加藤仅为衣食无忧,又岂需来天津?纵是留于东京,露国人亦不会为难学者,前往仁川,东北亦可衣食无虑,”

确实如此作为一名学者的加藤弘之,无论是在任何地方,即便是在西洋他也无需为生计烦恼,若仅是为了生计,完全不需来天津。

“但加藤却来到了天津!”

加藤弘之的话声落下时,李鸿章抚须问道。

“哦,这是为何?”

“加藤之所以来天津,是为东亚之未来,是为中堂之未来!”

重新坐下的加藤弘之看着李鸿章侃侃而谈起来。

“日本开化维新虽为露国入侵而断,可其于大人而言,仍然有可借鉴之处,如日本实施地税改革,虽对百姓极尽压榨,以至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或流落城市,可以说其行全是强兵而民疲,但并非不可借鉴。日本之维新所求在于“富国强兵”,;而大人之洋务首重“求富”,是因中国“历经搜刮”已经“商困民穷,势已岌岌”了,然一味强兵势必疲民,而一味求富,势必弱兵。日本以小国而求强国,以小搏大,自是不自量力,因此方才有今日亡国之事。而大人一味求富以至弱兵,由此才有辽东之败!”

想起北洋陆师于辽东惨败,李鸿章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若非如此,他又岂会在战事方一结束,便开始重组天津武备学堂,操练新军,另一方面又委袁世凯于浙江操练新军,淮军的惨败着实让他大为震动。

“虽说中堂大人自领政后,速修铁路、加办工厂、编练新军,大人之成就更为世界所瞩目,纵是身处东京亦听闻中堂之名,然于加藤看来,大人所修铁路、所办工厂,所练新军,不过尽是无根之萍,全不足为惧!”

李鸿章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修铁路办工厂练新军,这可都是过去几个月来他办的事情,本国人也好,西洋人也罢,就是东洋人,个个见着自己也是两字“佩服”,怎么到了加藤这里完全变了样子。

“如若中堂大人,是尸位素餐之辈,自然无须听加藤所言……”

觉察到李鸿章神色变化的加藤弘之话还没说完,便被张佩纶出言打断了。

“大胆!岂有此理……”

不等张佩纶说完,李鸿章却一伸手对加藤弘之说道。

“说下去!”

加藤弘之便继续高谈阔论:

“其实,加藤所想说的话非常简单,中堂大人,修铁路、办工厂,练新军,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可加藤只有三个问题请教大人,这铁路他日何人修建?工厂何人管理?新军官佐来自何处?难道依如过去一般,全是办成衙门般?如此,又岂是求富求强之道?”

接连几声反问,如同石破天惊般震动了李鸿章和张佩纶等人。李鸿章坐在椅子上,斜眯着眼睛,将眼前这个日本人刮目相看起来,过去他不是没有接触过日本人,那些逃到中国的日本人,所图的不过只是一片栖身之地,所谋的不过只是衣食无忧,他们一个个的拍马屁都还来不及,又有谁说道过真话?

办洋务和办其它事一样,归根到底要用人。办了这么多年的洋务,对于用人择才,李鸿章可谓是体会颇深,只有用对了人才能办成否,否则只会前功尽弃。虽明知这一点,可论及用人的魄力,李鸿章依然不如唐浩然,他唐子然能让刚毕业学生去修一座桥,一条路,一座楼,甚至一座工厂的经理。但李鸿章却做不到,不是因为不行而不能,因为在北洋这个体系中,所有的一切都要论资排辈,就像他有意让加藤弘之主持大学,眼下却只能让其于大学中任教一般,不是行,而是不能,必须要照顾所有人的利益。

“哦,那你说说,本部堂该怎么办?”

“文明开化是基础,无论是修铁路也好,建工厂也罢,练新军也行,最终都是人去办,需要工程师去修铁路,经理去管理铁路,军官去主持新军,归根结底还是还是要靠教育,必须先办教育。……办教育无非三个方针,一是普及初等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的文化知识水准;二是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方针,少而精地创办高等教育机关,以培养工业化的指导者一类高科技人材,三则通是过教育特别是技术教育,迅速消化、掌握从欧美先进国家摄取来的科学技术成果。”

加藤弘之并没有专注的侃侃而谈,而是不时的观察着李鸿章,见他一副认真聆听状便接着说道。

“而今日之中国既有北洋大学之高等机关,又有医学、电报学堂等技术机关,然而却全无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各级学校有其不可间断的连续性,如果没有好的小学,就不会有好的中学;没有好的中学,就没有好的大学。而大人今日所办的教育连一所小学,一所中学都没有,又谈什么“尽取西洋之精华为我用”,所以,加藤才不敢受大人之邀,往无根之北洋大学堂任职!”

说来说去,加藤弘之并没有给李鸿章一个解决的问题办法,而是谈到了他最为熟悉的教育上。虽是如此,李鸿章仍是一副受教状,但却是半晌抚须不语。

“加藤先生有所不知,我中国科举制度已有千年,既是学生与学堂中就读,其亦心不在校,而在科举,非是中堂大人无意办学,而是无人愿上新式学堂。”

张佩纶的一句话道出了李鸿章不办新式教育的原因,和洋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他又岂不知道教育才是强国之本,可不在于他不办教育,而是办了也没人上,当年选派幼童留美时,纵是许下回国不用科举便能做官的诺言又有几人愿往?而且幼童回国后,因其非科举出身更于官场受制于人,其任用更是受到种种限制。

现在就是那北洋大学啊!那些个生员没准还寻思着赴科举,若非是不少人从局势中看出来,这朝廷的科举纵是考上了也没有委任之机,他们又岂会安心于校中学习……想到这,李鸿章不禁冷冷一笑,若是当真还有校中生员往京城赴考,那便直接开除了事,令其于这直隶再难立足!

在李鸿章的沉默中,心知于中国推行新式教育阻力极大的加藤弘之便直接说道。

“阻力大也要办,可关键在于怎么办!”

声音微微一扬,加藤弘之将视线投向李鸿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