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果-第7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得他们的奸计无法得逞,逼得他们不得不在几个时辰前提前举事!”

崔素井这时平静下来,也不知怎地,对壮汉生出信任,就道:“提前举事?这么说,那白莲教的妖人,本就有举事打算,并且在做准备?只是,就算如此,兄台也没有必要讲这些事情告知于我吧?”

“不愧是个读书人,其实这一路上,我已告诉不少人了。”那壮汉的答案,有些出乎崔素井的意料,“但这里面,也就是你,看上去是个聪明人,能推断出些许事情。”

“兄台是要将事情,散播的天下皆知?你就不怕……”崔素井试探着询问。

“我若不散播出去,就我们几个兵卒知晓,那才是祸事,杀了我们,就封了口,可如果知道的人多了,杀人灭口的事情就划不来了,我也就安全了。”壮汉说到这里,又将声音压低几分,“书生,我看你面善,便提醒你一句,想平安,趁早离开岭南道,这道上道下,不知多少人都已拜了白莲教,我听说,连那江南道与剑南道都有涉及!”

“渗透的这么厉害?这怎么可能?”崔素井算是被这么一番话给吓到了,他崔家富裕,但在官面上的力量不强,真要是整个岭南道官场都有异变,那他崔家肯定是要受到波及的。

壮汉以为他不信,就道:“具体的咱就不知道了,但我在逃亡期间,有同僚传递消息,说是白莲教提前起事之后,立刻分出四路大军,分别去征伐沼地、剑南、江南和海路,也不知真假,不过想来不是空穴来风,由此也能猜出其中虚实。”

“四路大军?难道连军营,都被白莲教掌控了?”崔素井闻言,终于有了一点慌乱,若说其他事情,他还觉得与自己无关,可一旦四路征伐军为真,就是切身之事了,盖因他的父亲和兄长,所带的商队,就分别处于海路与沼地。

当然,对这壮汉所言,他亦没有完全相信,只是身后不时有惨叫和喊杀声传来,身边大汉又言辞凿凿,内里的逻辑虽未细思,但并无矛盾之处。

“军营应该没被完全掌控,但有些将领必然投诚白莲了,咱们这些吃兵粮的,可没有多少忠君爱国之念,朝廷连年拖欠军饷,都感念几位将军之恩,毕竟反了朝廷,未必就是死,可不从将领,吃饭都没找落,我等若非性命受到威胁,也不会铤而走险……”

壮汉说着说着,面色一变,似是看到了什么人,这话锋一转:“行了,说了这么多,还望你好自为之,我要先走了。”

他没必要说明去向,身子一转,在人群中扭动几下,壮硕的身子就消失在人群深处。

这时,崔素井才意识到,这人也是身怀武艺的。不过,此刻的他,哪还有心思关注这些,脑子里都被方才几句话充满,随着几名友人,朝着自家方向行去。

“这四路大军,到底是真是假?”

崔素井的疑问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天,崔家宗族的消息渠道,就证明了四路大军的真实性。

与此同时,岭南道官场齐齐反叛,兴起四军同进的消息,也传到了朝廷,并经过几种渠道,落在了不同人的手里。

那兴京朝廷得知,而剑南道的钦差府,同样拿到了消息。

在这之后,催生了诸多变化。

ps:感谢“神守坤宫”的打赏!

感谢“80後→誓言←”、“只若初见2014”、“大发的”、“天涯の飘飘”、“胡家半少”投出的月票!

时间紧迫,没时间仔细收集名单,若有疏漏,在下一张的感言中补全。


第九百七十八章朝堂君臣疑

兴京皇城,金銮殿。

“你再说一遍?朕没有听清楚。”

皇帝李坤的精气神越发有颓气,早已不复从前的英姿勃勃,他的人坐在龙椅上,也给人一种垂暮之感,不过,这满朝文武对此早就习惯。

但眼下,随着皇帝混合着愤怒、不解、惊讶的声音响起,朝中文武仿佛再次看到五年前那个饱含朝气的皇帝。

陛阶前面,枢密使王靖擦了擦了额头上的汗水,再次说道:“回禀圣上,岭南道整个一道,都举起反旗!”说话的时候,他脸上满是苦涩,盖因那岭南道的观察使与他乃是姻亲,这事发生之后,他这个枢密使也算是做到头了。

本来,他对国战一事并不十分支持,国战得胜却享了不小功劳,就引起了些许非议,但终究无法伤筋动骨,况且到了他这个位置,想要挪动一下,那是千难万难,本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便也安分度日,但现在功劳还没享实在,过错就已袭来,结局注定。

听了这重复的一遍,李坤反倒平静下来,安坐龙椅,淡然问道:“整整一道,何人能给朕解释一下,这个整整一道是个什么意思?”

问话之后,殿中却是死一般的安静。

过了几息,还是李坤主动打破了沉默。

“都不说话?不说话,是否就能将叛乱平息?”看似平实的话语,却体现出李坤的不满。这倒也怨不得他,因为他已经感到大限接近,幸而国战有成,开疆拓土,而变法初见成效,兵制改革也现了曙光,正是为后人立下足够基础的时候,偏偏冒出了这么大的叛乱!

若说叛乱,其实从来不绝。

哪怕是王朝鼎盛之时,依旧有零星反叛。可如今日所收到情报这般。整整一道之地的官僚,从上到下,连带几名身具实权的将领,同白莲教的叛逆搅合一起。举起反旗。在整个历史上虽不多见。但每每发生,都意义非凡——

整个道域都反了,该是多大的压迫才能产生?

这种事情。从来都发生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代表着乱世,如今,李坤虽知自己命不久矣,但成就诸多伟业,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件事情的发生,无异于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如何能忍?

更重要的是,这事不光是涉及一省,很有可能要直糜烂整个东南,这可不是短短几年就能结束的事情。

要知道,那王靖在汇报的同时,亦递上了奏折,上面的消息乃是运用神通手法,在最快的时间传递到京畿之外,然后又有驿站跑马,加急送来。

若非绝对紧急之事,根本没必要这般传递。

而其上所言,也是触目惊心,由于官僚与白莲教合流,免去了那流寇、反贼最大的威胁——

从来造反,一时风起云涌,很快就被平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能打不能守,这个守,不是防守,而是指的守备、治理。

被攻伐的地方,往往要失去秩序,而要壮大自身的势力,则需要经营秩序,古来造反者,能有所成的,有些根本不擅长打仗,却善于为政一方,使得钱粮充足、兵甲不缺,从而王天下。

大瑞从来面对的逆贼,都是打得下城池,但无法经营城池,也就难以扎根、做大,就算有的人认识到这般问题,有心邀请政才,可因叛逆之名,无人真心相助,最终越发衰弱,朝廷大军一至,很快就土崩瓦解。

现在,岭南道的官僚加入进去,白莲教的反贼根本不需要邀请什么人,直接任用原班人马,就足以维持势力范围的平稳,继续从事生产,为征战提供必要的补给。

而这般局面下,想要迅速平定,谈何容易?

而一旦不能迅速压下,这一个道域的反叛,势必要殃及周遭,连带着边上的道域也有异动,最终难以收拾。

“难道,眼看着就要离去,却要给皇儿留下一个难以平息的祸患?也要让朕在青史上留下恶名。”

这念头在李坤脑海中闪过,令他越发着恼,忍不住就出声说道:“那白莲教的逆贼,不是很早以前就被消灭了么,怎么……”说着说着,李坤自己就停下话语,他已然想起,说白莲教只剩余孽的,正是那岭南道的奏折。

这么一来,无异于贼喊捉贼。

“现在看来,岭南道从从上到下,怕是很早就与白莲教有着联系了,他们的奏折……”李坤越想,越是感到气闷,又觉得这事实在难以置信。

好好的朝廷命官不当、大好前途不要,却去做反贼、逆贼,那十多年寒窗苦读才换来功名利禄,说扔就扔,未免太过离奇了。

跟着,他又想起这几年以来,岭南道递上来的奏章是何等古怪,更不要说,那些个官员,都仿佛转了性子,不愿意升迁,安坐地方。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哪是不愿意升迁,分明是早就存心,要将朕的江山啄一个洞,来供他们栖身!”

说到这里,李坤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这事非同小可,岭南道官员的罪名要加重处理,不可放过一人,另外,当务之急是平息叛乱,对方派出了四路大军,分明就是挑衅,要立即调动北疆精兵过去,将之尽数扑灭!”

说到这里,他咬牙切齿的道:“朕就不信了,柔罗人何等凶残,都不是我大瑞官兵的对手,他白莲教这般藏头露尾之辈,又如何能成得事来,竟然还分出四路大军,打出北伐的旗号……”说到后来,李坤忍不住冷笑起来。

“陛下。”

这个时候,下面有人出声,就见宰执之一的许应一出列道:“还请陛下能怜惜民力,白莲教造反,岭南道整个官场都随之而动,本就是不合常理之事,内里必有诸多隐情,再说四路大军,实乃我大瑞兵卒,岂能自相残杀。”

这许应一接替张链入了政事堂,代表的是大瑞传统世家的利益,岭南道在很久之前,还算边疆荒凉之地,但经过几个朝代的更替,北方战乱的时候,大量的士族南迁过去,充实其中,渐渐构建起南方世家。

而后,江南渐成富裕之地,江南世家也因此富甲天下,岭南虽在江南道以南,但也算是南方世家的组成部分,其内成员多有在当地任职者,而胥吏、功曹更是不知凡几。

有着这样的情况,许应一,又怎可能放任李坤给岭南官僚定罪,必然是要上来阻挡的,只不过在说法上,自是要有一套说辞。

但李坤也不是当年了,眉头一皱,就明白了许应一的打算。

不过,不等李坤再次开口,枢密副使耿赤也出列道:“还请陛下明鉴,北疆初平,诸军尚要威慑草原诸部,时有北上扫荡之举,若是此时调动,难免顾此失彼,况且,臣思逆贼之兵,恐有蹊跷,当先查明才是。”

这话说的颇为委婉,但李坤也听出了话中含义——

北疆精兵,经历一场大胜,却不好调动,一来是要震慑北疆,二来,则是出于战功分配方面的考量,再者来说,四路兵马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朝廷的官兵,被白莲教策反了,派兵过去,有自相残杀之嫌。

可明白归明白,又哪里能顺气?

“这关键时刻,国朝出现危险,居然无人能够为朕分忧!”他看着满朝文武,却想起了一个不在这里的人。

“皇上,臣觉得,当遣使过去,先将事情弄清楚再说,若能兵不血刃,无疑保存了南方元气。”这时,蔡阙也出面说来。

他也是政事堂中的一名宰执,从御史而来。

御史台,并非单纯的中央机构,在地方上也有分支,如当年的剑南御史李琦,就曾和邱言有过接触,其人最近也成了新党骨干。

这次岭南叛乱,御史系统的官僚也参与其中,其中更有与蔡阙亲近者,他也不愿皇帝太早降罪。

李坤深吸一口气,道:“既然诸位爱卿其意在此,那便先让人过去询问清楚,但也不能不做准备,将大江沿岸几座军镇的兵卒调动过去,以作应援。”

众臣见皇帝点头,知道一次妥协达成,便不多言。

只是散朝前,皇帝貌似无意的道:“对了,前几日,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