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道秘典-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造梦公子



心篇

第1章八年失魂游荡人,坚强存活历艰辛

末夏时节,烈日当头,热浪滚滚,龙市的一条小街…………化龙巷,街道两旁合抱粗的大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树荫下偶有行人匆匆,马路上车辆不断,两旁店铺林立,颇为繁华。

化龙巷南北长约两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街道西侧有家小吃店名曰“后村”

后村小吃店约四十平米,装修简约,摆有五套桌椅。虽简朴却非常整洁,见不到一丝灰尘。

后村小吃店门左侧,离门一米远处一个叫花子,斜靠着墙壁坐在水泥地上,头发蓬乱如鸟巢,还有几缕垂落下来,遮住近半张脸面,露在外面的脸上还有几处污迹,一双呆板的眼睛无神、空洞地望着远处,没有任何焦点。

离近了看,会发现,这叫花子也就二十五六岁,上身一件灰不溜秋的蓝T恤,上面挂着几个米粒,下身黑色大裤头,水迹留在上面充当着暗纹,脚穿破旧得分不清色泽的皮凉鞋,后跟已磨去大半。

“又是这个臭要饭的!三天两头见到他,刘老板呢,你这饭店都被他给熏臭了,以后还要我们怎么来这吃饭?你要是再不赶走他,以后我们都不来了!”

一位二十岁左右妖娆女郎,身材高挑、浓妆艳抹、穿着米黄色超短套裙。女郎亲密的挎着旁边男人的胳膊。这男人年约五十岁,身高不过一米六,大腹便便,上身花T恤,下身黑西裤,脖挂拇指般粗金项链。

女郎对着门左侧年青叫花子斜睨一眼,冲着小吃店里叫道。

刘老板名叫刘一钟,六十岁光景,身高一米七五左右,身板硬朗,花白头发梳理非常整齐,两眉浓密,双目炯然,高高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浅灰色半袖衬衫,黑色修闲裤,腰布围着一条围裙,很像退休居家的老教授。

“小姑娘呀,人这辈子谁遇不到点难事?遇到难事的时候,谁不希望别人能伸把手?”小吃店老板头也未抬,继续抹着桌子,淡淡的说道。

“切!就他这样,不就是个臭要饭的,刘老头竟然还整出来一通大道理了,你开饭店,来客就是上帝,客人怎么要求,你就得怎么做,啰里八嗦,再不把他赶走,这顿饭我们就不在这吃了,看着都碍眼,闻到这臭烘烘的就倒胃口!”妖艳的妙龄少女撇了撇嘴巴,用镶满了水钻的右手小指甲理了下刚做的时尚发型,冲着小店里面的老板叫道。

小吃店刘老板依旧没有抬头,依旧抹着桌子,只当没听见妙龄女郎的话。

“老公~~,我们去八王楼吃吧,这臭要饭的太扫兴了!”妙龄女郎用能把男人骨头嗲酥的声音,对着身边的老男人说道,同时还用那鼓囊囊的胸部压压了男人的手臂。

“好,好,好,小艳说去哪,咱们就去哪!”老男人顺手摸了一把女郎的酥胸色眯眯的说到。

一老一少两人说完转身上了停在一边的宝马,飞驰而去。

“老头子,这事一直下去不是办法呀,自从那要饭的来到我们店门口就不走了,这生意可是一天比一天差,最近三个月来,生意下降了七成啦,再这样下去,我看这店就关门大吉了。”

晚上小吃店老板刘一钟回到家,喜欢自酌自饮几杯,以慰藉忙碌了一天的身心。

他的老伴黄晓云,和他同年,虽同样60多岁,看上去却比他要小上六七岁,一米六的身高,不胖不瘦,短卷的花白头发,虽不新潮,却很经典,瓜子脸上隐约还可看到当年的秀美,一双丹凤眼,挺直的鼻梁,丰满的唇型,总能让老刘记起当年初识她时的样子。

黄晓云对这段时间小吃店发生的事非常了解,虽然黄晓云不在店里忙活,整个小吃店就是老刘和一个远方的亲戚在打点,但每日晚上回来,老刘都喜欢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讲给老伴听。

老两口感情甚笃,一辈子几乎没有大吵大闹过,膝下一女在上江市经营一座茶楼,平常很少回来,老两口退休后无事可做,闲得发慌,又不愿意跟着女儿去那个水泥森林似的大城市养老,就整了一个小吃店。

虽说老两口非是大富大贵,但小日子过的还算是颇有盈余,只是老刘闲不住,就在市区的一条小街道上租了房子开起了小吃店,老刘没什么其他特长,但要说做菜,那可是很有一手。

所以自小吃店开业三年以后,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回头客甚多,刚开始那阵,他老伴黄晓云,还能帮衬帮衬,后来黄晓云一次意外摔倒,住了半个月医院,回到家后腰部总是不好,到医院复诊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这样老刘就让老伴在家里,有力气时就帮着收拾一下家务,没力气就让老刘头自己回来再收拾,总之生活上仍就过得欢欢喜喜。

“我观这人骨骼清奇、天庭饱满、鼻翼丰隆、地阁方圆,两耳垂多肉如蚕,非是一般人物,若非落难,必不会是今日之状,虽说看起来像是要饭的叫花子,但何曾见过他乞人施舍?虽然他两眼呆滞,但他双睛黑白分明,并非痴傻之相。人这一辈子谁没个好好歹歹、月圆月缺,我们虽无法帮他大忙,但也不必将他赶走不是?至于影响小吃店的生意,我们也不缺少那些钱财,那怕一个子不挣,我们也能挺他几年不成问题。”老刘品了半杯小洒后说道。

其实老刘还有件事谁也没有告诉,就是那个叫花子来之前的一个晚上,突然梦里遇到一位须发如雪、肤赛婴儿般的道人,道人左手持拂尘,右手捻须,面带笑容对着老刘说道

“莫大机缘现眼前,善恶只在一念间,仙路飘渺无处寻,守护如幻世情缘,他自疯来他自颠,若即若离若相干,魑魅魍魉昙花现,终有清平满宇寰。”

那道人言毕白光一闪即无影踪,待老刘醒来,此梦仍是历历在目,道人说的话如在耳际,老刘从未有过如此清晰的梦境,清晰的分不清真与假,但老刘头毕竟年已60余岁,早已过不惑之年,再加上老刘这人也颇有文字底蕴,自是明白此话中的深意,自古流传的志怪小说不知看了多少,哪里还不明白此梦的神妙,不敢怠慢,马上提笔急书,将此八句不算诗的诗句写到一张纸上,并将纸条折叠两下夹在一本【道德经】的书本中。

老刘一大早起来收拾好后就奔向自己的小吃店,离老远就看到小吃店门前的水泥地面上躺着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蓬乱,面上污迹斑斑的年青人,年青人蜷缩在地上,好似正在熟睡,一边的地上,还放着几只脏迹迹的坏苹果、坏香蕉,还有一个半瓶水的矿泉水瓶,好在时值初夏,气温还算暖和,这要是在冬天还不得冻个半死。

刘一钟本就是位心地善良的人,见到这年青人(也就是平常人眼中的叫花子),心起怜意,进到店里很快做了些早饭,自己吃了些,然后盛好了一小盆饭菜放在年青人身旁,这时天光放亮,化龙巷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年青人也从熟睡中醒来,斜靠在门旁,两眼木然的看着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任何表情,甚至连眼珠都极少转动一下,看上去更显呆傻。

自此这位叫花子便久居此处不曾离开,一直至今约有三月之久。

刘一钟将话说完,神情还沉浸在那日的梦境中。

“你还臭斯文开啦,别以为你那东拼西凑算命的本事多了不起,有本事你给咱女儿算算她什么时候能找到个好对像,还别说,当时要不是你臭斯文,还不能把我骗到手呢。”黄晓云白了他一眼笑骂道,其实她也并不是想赶走那要饭的小伙子,只是女人有很多时候就喜欢说道说道,虽说她近60岁的人了,但那一眼的神彩挺有小儿女时的风情。

凌晨两点

白天里喧闹的都市进入了沉眠,霓虹灯下树影婆娑,偶有一阵轻风吹过,卷起几片角落里的纸头、塑料袋。龙市,化龙巷是一条古老的小街,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代,当时可是明流聚集的名街,随着时代变迁,这里已失去往日的繁华。

化龙巷,后村小吃店也就是刘一钟开的精品小吃店,店门前的水泥地上,有一张半旧草席,草席上卷缩着一位衣衫褴褛,满头乱发的小伙子,小伙子身上盖着一条半旧的毛毯,均匀的呼噜声给这条宁静的街道添加了一丝韵律,小伙子身上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汗臭味,若是仔细分辨一下,发现这并不是汗臭味,好是某种幽远古木散发着的香味,也因此,虽然时值初夏,他的身边却没有半只苍蝇围绕。

苍风,也就是这位貌似叫花子的小伙子,来到龙市这个地方,也不过十多天时间,至于怎么来到的这个城市,没人清楚,他在迷迷糊糊中,在上江市(龙国最大的城市)的火车站不知不觉就爬上了一辆火车,火车在到达龙市时,他就在迷迷糊糊中下了车,如同游魂般,东波西荡,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八年,八年间,他从来没有张口说过一句话,也不知道游荡过多少地方,受过多少谩骂侮辱,但他总是一个表情,那就是木木的没有任何表情,眼睛像是不聚光一样,空洞洞的看着前方。

八年,这段时间对于身在幸福的人而言,或许一转眼就过去了,但对这样一个叫花子似的人来讲,能活过来,已是一个奇迹,一个天大的奇迹,也不知道他的衣食住行从哪里来,有好心人施舍的,也有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其中滋味,别人难品三昧,或许在众人眼中他就是一个傻子,无他,只因那副表情,那双眼睛,更有高明易者,撇眼间帮他占上一卦,说他是个离魂的人儿,可怜而又幸运,如同行尸走肉,否则做为一个正常人,或许早折磨成真疯了。

那位高明的易者确实有几分水准,苍风在这八年间,并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但并非如易者所说得了离魂症般三魂六魄不全,而是,他神游太虚般,在历经着种种的别样历程。

第2章:含辛茹苦父母心,可曾一直记在胸?

引言:草木随风人历世,孰人曾是无根生,莫论呵育责骂打,无处不关孕养情。

“我苦命的儿呀,你到底得的是什么病,爹娘都花光了所有的钱也治不了你的病我苦命的孩子,这是上辈子造的什么孽若是娘的心能治你的病,娘会马上挖出来给你。老天爷,你为什么不睁开眼来看看,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三岁的孩子”

破旧的床头倚坐着一位母亲,年约三十来岁,凌乱的黑发中,】隐隐几丝雪痕,紧锁愁眉,垂首看着怀中脸色腊黄、奄奄一息的孩子,说着说着已泣不成声,双眼早被泪水模糊,不知不觉间,苦涩眼泪顺着这位母亲的脸庞滑落至孩子嘴边,顺着紧闭的嘴角渗进口中。

站在一旁的父亲,默默转过身去,紧锁的眉头下早已泪眼朦胧,轻轻的用粗糙的手背拭去溢出的眼泪

夫妻二人家住溪南省一个很普通的村庄里,两间由泥巴堆起来的低矮小屋,屋顶上没有片瓦,只是用麦秸杆重重覆盖。在龙国七十年代,砖瓦房渐成趋势,本来日子过的挺不错的夫妻俩,用多年攒的钱买了些砖瓦,打算建新房,孰曾料刚刚两周岁的孩子却突然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孩子治病,把刚买的砖瓦全部卖掉,又借了不少钱,大大小小的医院全跑了个遍,也不见任何起色。

时光流逝,所有方法都试完,所有钱财皆花光,孩子的病却未见任何起色,眼看着原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儿子,一天天消瘦,至后来滴水不进,连奶。水喂进去都能呃逆出来,夫妻二人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看着孩子已经三天时间滴水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