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找机会劝宋朝君臣退让部分扯皮的闲田区域。

然后杨定回来了。

这时候宋神宗登基,保安知军空缺,赵顼便想到曾经出使西夏的杨定,将杨定召到宫中会见。杨定信誓旦旦,表现自己的勇敢,并且说,李谅祚赐他剑,他曾想用剑刺死李谅祚,报效国君。

好勇敢的臣子,于是赵顼便让杨定知保安军,这个连司马光都相信了,因此再三说杨定不好,为什么不好,杨定是激进派大臣,能好吗?

西夏人一听是杨定知保安军,相反很高兴。

有事没事,相互友好,表示一下联系。

杨定有这个把柄在西夏人手中攥着,无奈,只好外面场上虚张声势,俺是不怕死的大臣。骨子里,与西夏人无奈的眉来眼去。

种谔暴起发难,西夏人打又没有打赢,只好用言语软硬兼逼。

另外背下里就派了人与杨定联系,又送了许多钱帛,杨定,你也替我们说说好话吧。杨定没办法,只好答应,我替你说好话。有没有说?真说了,但他只敢在陆诜面前说,不敢上书朝廷。不能上书,一上书皇上怎么看自己啦?

梁氏产生了误会,以为杨定是宋朝虚晃一枪,一边故意派杨定与西夏人眉来眼去,好拖延时间,一边用这个赢来的时间,迅速将绥州嵬名山部安定下来,这是阴谋!

特别是王巨,他的动作很快,前面得到消息,后面就派赵壮骑马回去,朱李两家立即先行从河东调拨了一批粮食,渡过黄河渡口,抵达绥州。

这个时间还有点短,调来的粮食不多。

不过有了粮食,嵬名山各部帐也弄不清楚这个粮食是怎么调来的,反正是宋朝支援或交易的,于是各部始安。就是有一些部帐不想投降的,这一回也不作声了。投降宋朝是不大好,但我们要活啊。看看,前面投降了宋朝,后面粮食就过来了。那还反对什么?

并且折继世心中也大喜,种谔不知如何处理,绥州只好由他来全权负责,然而陆诜这个小兔崽子不放钱不放粮,三军终有些不安。然而这些粮草源源不断过来了,三军心也安定了。不就是交换吗,仅是怀宁寨一战,就得到了大量的牛马羊与骆驼,一匹马得换多少粮食?

这一招太狠了。

因此梁氏准备报复杨定,先是让使者通知杨定,我们到边境上商议,在保安军城我们是说不清楚。杨定迫于无奈,只好带着保安军的都巡检侍其臻、顺宁寨主张时庸,以及他的儿子杨仲通来到边境上。

谈个鬼啊,一行人刚到达边境,西夏重臣李崇贵与韩道善带着伏兵杀了出来,将杨定三人杀死,杨仲通跪地求饶,未杀,掳到西夏。

所以梁氏只是一个疯狂的女子,但绝不是萧燕燕这样的巾帼英雄。看看萧燕燕的收放自如,对时机的把握,梁氏那一点能与她相比?杀杨定管屁用哪,宋朝象他这样无能的官员不要太多了,不要说杀了一个杨定,杀了一百个杨定,对宋朝也不会产生影响,反而杀得越多,对宋朝帮助越大。

但这一杀,就落了口舌。

要命的还有王巨的行刺案。

暂时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城。

不过西夏有聪明人。

李谅祚死后,梁氏对这个宋吉很看重。第一宋吉成功地将丈夫带出宋境,反正是死了,不过同样是死,死法不同的,若是在宋境被杀死,或抓获而死,对西夏士气打击太大了。

其次宋吉再三提醒,丈夫不听,终于大败。

因此宋吉成功上位,也捞了一个学士。

宋吉听到杨定被杀,潜意识感到此举做得不大好。不过他也想得没有那么长远,然后又做了一件使西夏与陆诜雪上加霜的事。

他觐见梁氏,说道:“太后,臣有一议。”

“宋卿,何议?”

“太后,去年大顺城一战,许多宋朝将士穿着沉重的步人甲,奔跑如飞,一度让我夏军以为神助,由有丧气。当时大家没有注意,后来微臣在边境广派斥候打听,才知道宋朝由我朝夏国剑之法,发明了一种冶钢之法。”

“你是说宋朝用夏国剑之法锻打铠甲?”

“不是,宋朝没那么钱帛,实际据臣所知,宋朝财政困窘比我们想的还要困难。”

“怎么会?”

“太后,宋朝是有钱,但钱在豪强手中,士大夫手中,外戚手中,权贵手中,国库却无钱。否则我国危矣了。这是我国之幸。因此他们是舍不得用我国真正夏国剑之法锻打铠甲的,这是一种新方法。用这个新方法冶钢,可以一套铠甲减轻二十余斤。”

“降了这么多?”梁氏吓了一大跳。

一个三十斤不足的铠甲,一个是五十斤的铠甲,上了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

“太后也不用担心,那只是小范围的锻打换装,如今恐怕只有原来环庆路极少数指挥使换了新铠甲。至于其他官兵,宋朝是没有那个钱帛换装的。”

“这一种冶钢技术我们一定要得到。”

“不易,原来大顺城之战前,环庆路秘密打造了一些铠甲武器,随着战后要恢复,数量越来越少,先是华池水畔那个作坊停下来,后是庆州那个作坊也停了下来。随后宋朝用李肃之替代蔡挺知庆州,西北便没有作坊生产了。可能在继续生产,但转到宋朝的京城,估计宋朝因财政之困,规模也不会太大。”

“当时你们为什么没有获取?”

“当时那小子与蔡挺十分狡猾,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任何风声,如何获取?不过臣却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安军还有一处在用这个新式冶钢之法,仿冒我朝的夏国剑,锻打新剑出售获利。”

“王家寨?”王家寨这个桃溪剑名气也不小,连梁氏也听说了。

“就是这个寨子,离边境不算太远,但这个寨子如今修起高大的寨墙,太后也不可轻视。”

“寨子有多少人?”

“一百七八十户人家吧,然而前面的归娘族与他们关系密切,也不可不防。”

“五千兵马行不行?”

“五千兵马足矣了。”

梁氏立即传令。

这不是报仇,她的仇人是王巨,而是为了这个冶钢技术。

横山到长城岭一带的夏军开始集结。

因为延州粮食略有些欠收,延州的那个烧酒作坊也开始大幅度减产。但经过几年的销售,许多西夏人接受了这种烈酒,特别是冬天开始到来之时,产量越小,价格越上扬,利益太厚了,因此也没有完全停下来。

保安军坊场恢复,就在保安军交易。

于是消息便自一些商人嘴中,传到了朱家。

朱家立即通知了王家寨,同时派人送信到京城,但到了王巨手中,肯定来不及了。

因此朱欢带着王家寨的几个村民,来拜见陆诜。陆诜正为种谔与杨定的事烦透了,听到这条消息,大怒道:“敌人呢?”

朱欢说道:“陆公,等敌人来了,什么都晚了。”

“敌人来了,某再派援兵相助。再说你们得到的消息不清不楚,现在延州是多事之秋,难道让本官为了一条来历不明的消息,一个小寨子兴师动众。若是假的,本官如何向官家交待?向朝廷交待?”

朱欢没办法,只好带着几个王家寨村民回去。但话音刚落,西夏五千兵马已经从长城岭扑了下来。兵力太多了,归娘族只能自保,不能分出兵力相助。朱欢只好再次找到陆诜。

陆诜说道:“敌寇来了,某立即派出援兵。”

到了这时,他仍不发兵相救。

然而朱欢懂了,王巨曾经向陆诜求援兵,陆诜没有答应,但那次让陆诜很丢脸,因此陆诜可能怀恨在心,也不用说,这个援兵是不可能派出了。或者说,王家寨破了,全寨人杀光了,西夏人也撤回去了,那时候援兵才会来……

第三六〇章一句话

朱家的信还没有到京城,不过赵顼又来到集贤殿。实际赵顼来集贤殿也很正常,这里乃是宋朝皇宫藏书最多的地方。

王巨正伏案著书,是修书。

赵顼找到他说道:“王巨,郑白渠数县传出风闻,说朝廷将你迁为他职,不再去郑白渠了,许多百姓万分担忧,找到侯可、杨蟠他们请命,让你返回郑白渠。”

“陛下,臣是暂时迁职了。”

“这个时间不会太长……”赵顼摆手说道。

“臣领会,陛下可派一中使下诏说明一下即可。”

王巨当然知道,不过时与时不同,势与势不同。司马光让赵顼强行下诏封住了嘴巴。就是不封嘴巴,马上韩琦去陕西,司马光还敢罗嗦么?再说,延州绥州那边,则不比自己分一些土地更重要?

因此王巨没有迫切回去的必要。

再说天气渐渐冷下来,许多工程渐渐停下。

但京城这边发生了太多的事,坊场河渡改革与裁兵,赵顼心中没有底气,还有绥州。赵顼现在估计手中没有可靠的人选做参谋,有可靠的人,可能力不足。包括王巨自己也害怕出妖蛾子,成功了,功劳未必他能捞到多少,当然会捞一点。但失败了,所有过错就是他的了。这是举国之政,也是王巨真正迈向举国之政的第一步!所以王巨也慎重。

当然,赵顼想法也是好的,自己来京城之前,苦逼了好几天,生生整出来一逼凄惨模样,赵顼想将自己留在京城,半是参谋半是休息。

另外有一件事,王巨也没有太急着回去了,那就是手中修著的这本数学书。那两册数学书不知道印好了没有,但现在市场上未看到。估计出来,会有些争议吧。

不过自己用再用字母与数字将这本影响力还算是比较大的《缉古算经》重新修著,再通过与原书的对比,那么就可以看到它的方便。

当然,现在自己也不能一直留在京城。

一是小皇帝经常过来问东问西,早晚必有更多的大臣眼红。

二是王安石马上就要到京城了,到时候赵顼问王安石时,再将自己召过去,说还是不说。他根本就不想加入这个所谓的新常。

不过也没有关系,自己大婚时间到了,难道赵顼不让自己成亲?

那就先拖着吧。

“朕下了诏书。”

“下了诏书,还会有风闻?”

“然而百姓不相信,并且侯可上书,说诸多豪强听闻卿不会回去主持修渠,又开始圈田。这如何了得!”

“陛下,莫急,真不行,就让臣回去吧。”

“那也不妥。”

“陛下,郑白渠非同小可,如是现在郑白渠全部修好了,也全部开垦耕种出来,今年陕西还会为旱实愁粮食,绥州还会为粮食而担心?”

“朝中这些事也非同小可。”

王巨默然。

与郑白渠相比,朝中所做的事更重大,若成功的话,至少一年一进一出,能替朝廷带来一千五百万缗以上的收入。各方面再节约一点,那么国家财政就能渐渐实现初步的盈余。

赵顼也默然,千头万绪的事太多了,要命的是他不知道用什么人。

“人才哪。”

“人才倒是有人才,比如王素,李肃之、李柬之、李承之兄弟,以臣之见,皆可以担任一方转运使。”

国家现在愁的就是钱,因此三司官员与各种转运使的人选最为重要。

“又是世袭!”

“是人才,就不能问世袭,”王巨说道,这几人要么是王旦的儿子,要么就是李迪的子侄。但确实在地方上做得不错。真论起来,赵顼现在所重要的韩吕,倒罕有人能及上这几人。

王巨又说道:“陛下也切记,这个世袭不能再提了。真不行,臣让家中的傔客去郑白渠解释一下吧。”

“王巨,吕惠卿如何?”

“吕惠卿……”王巨犹豫了一下。这家伙心思真的不简单,看到赵顼对自己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