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8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迫于无奈,辽军想出了一个计策,让五国部最东面的越里吉部向他们提供大量物资,先争取到这一叛部的信任。也正好,陆辉带着这些战士,活动在这一地区,东到越里吉部、马纪岭,西到混同府,再往西不敢去了,辽军兵力太多,再往东,属于辽国蛮荒地区,没有震慑力,无法牵制辽国军队。

陆辉也没有想到,由是上了当,越里吉部不但得到他的信任,还让越里吉部“支持”了近百名战士混入叛军中,由是让辽军知道叛军的所有底细,于混同洒畔一片树林里,被辽国数万兵马合围。

此役,仅不足百人杀了出来,逃向了东南茫茫密林中,下落不明,余下人等全部被辽军击杀,包括彼岸留下的几十名将领,也有近半人牺牲在这一战中。

几十个人,已经不形成危害了,而且他们也逃散了,很难再聚集起来。于是辽军勒令各部,并且开出一些巨赏,继续追剿这几十名叛军,然后率军撤出辽东。

这导致了主战派占据了上风。

至于高丽,辽国暂时还真没有想过要报复,顶多就是继续恫吓罢了。

这一次女真叛乱,虽然持继的时间没有史上磨古斯叛乱的长,但规模更大,几乎席卷了大半个辽东,数万名辽兵于这场镇压中失去了生命,也严重地拖累辽国的经济。

再加上宋朝于西北咄咄逼人,那还有心思报复高丽。

同时出忽王巨预想的是,关于这次叛乱,无论怎么掩饰,越来越多的辽国大臣已经怀疑宋朝实际暗中已经参与了。而且宋朝现在航海业十分发达,听说已经抵达几万里外的地区,那么抵达辽东东北海滨地区还有何难度?

不过如何支援西夏,又发生了争议。

有人就说直接攻打河北路,围魏救赵,逼迫宋朝从西北撤军。

然而又有人反对,虽然这些年宋朝于河北最前线没有建设什么堡砦,但于其前线却陆续地建设了许多堡砦,而且训练了许多边兵。最前线的防御力度可能削弱了,可是次前线防御力度却加强了,也就是实际厚度增加了。这个说法也有些道理,为了不招至辽国强烈的反对,最前线宋朝确实按照宋仁宗时的二次盟约,没有怎么建设。不过随着王巨的提议,宋朝不仅在次前线训练了许多边军,后来又陆续地建设了许多堡砦。特别是辽国第二次来勒索,这些堡砦都快铺到了赵州、深州与河间府的南部。

辽国想出兵,很难将兵力迅速抵达黄河,那么就不能对宋朝产生致命性的威胁,然而西夏坚持不了多久。西夏灭掉了,宋朝主力军队返回,辽国只能退兵回来。

但那个后果则严重了,这是辽国直接主动撕毁条约,轻则宋朝的五十万岁纳没有了,重则两国重新开战。

如果那样,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第二种说法,则是直接出兵西夏。

出兵西夏能占据大义,你们宋朝说西夏是你们宋朝的故土,西夏国主向你们宋朝称臣,但不要搞错了,西夏国主同样向我们辽国称臣。而且这次不管你们宋朝用了什么借口,都是主动撕毁和议的。因此我们辽国有理由应西夏国主之邀,进入西夏,援助西夏。

在西夏境内作战,不至于与宋朝彻底撕破脸皮,即便将宋军打败,也能多少给宋朝一个台阶下。

于西夏作战,虽不是辽国主场,但西夏百姓支持,能占据人和的优势。

西夏多旱原地带,少雨,许多地区利于骑兵作战。

还有一个让人动心的理由,那就是王巨为了几路兵马不出现配合失误,主动地放弃了夏宥洪地区,只要辽军进入这一地区,与原有的西夏军队联起手来,则能立即取得主动优势。到时再次派使逼迫宋军撤退,如果不撤退,直接攻击银州、保安军、庆州与盐州,逼迫宋军撤回援救,那时才是使用围魏救赵之计之时。

敢情想这好事,又想对付宋朝,又想继续从宋朝捞好处……

就象小菲一样,又想从中国手中抢南海,引来美军威胁中国安全,还想着继续从中国捞好处援助。

不过呢,由于外交的笨拙,往往多半这些奇怪的好事还就得逞了。

但因为穷啊!

至少今年辽国真的很穷,一起被辽东叛乱折腾下去了,因此这条意见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但因为种种争执,为宋军赢得了最最宝贵的时间,等到辽国渡过黄河,宋朝出兵已经快四个月了。

正是因为这份计划,所以辽国才让磨古斯进入夏州,准备迎接辽国主力军队到达。

然而磨古斯忽然背叛了,耶律斡特剌也头痛了。

这是当地地形造成的结果,大军从辽境想到达夏州,必须从屈野河的源头,从哪里补充水源,然后穿过地斤泽沙漠(毛乌素沙漠),抵达黄羊坪,到达夏州。

这段道路不是很远,大约不到五百里路左右,然而问题是这一带严重缺少水源。地斤泽不用说了,即便过了地斤泽,到了黄羊坪、安庆泽,依然缺少水源,至少当地少量的泉水无法满足大军的需要。直到夏州北邻七里坪,才有一条小河,属于无定河的支流,这才能补充水源。

因此必须先行控制夏州,这样大军才会安全。

但现在磨古斯背叛辽国,将夏州交给了宋军,前景便变得不乐观起来。

于是斡特剌忽然想到了府州。

这个辽将军事水平还算可以的,也经过了辽东平叛的考验。

第一次平叛主将是辽国行宫都部署北院大王耶律阿思,重元之乱时立下战功,结果都知道了,被女真人淹了近半兵马。

于是辽国发大军,由南院枢密使萧挞不也前去辽东平叛,萧挞不也到达辽东后,做了一件事,就是宣布免辽东三年进贡,你们女真人不是讨厌进贡吗,现在免掉了。如果真免掉了还好一点,这个免三年谁领你的情?耶律洪基也同意了,除了这件事,就没有然后了。

辽国无奈,只好命知枢密院事耶律斡特剌为第二主帅,进入辽东用兵,斡特剌到达辽东后,对各部进行拉拢分化,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然后又用骑兵反复切割,最终逼得陆逃带着余众逃往鼻骨德。

今年利用越里吉部,覆灭女真叛军,也是出自斡特剌之手。

辽国也承平许久了,所以与宋仁宗时一样,不知道谁能领兵作战。或者说叛乱,这些叛乱规模都不算太庞大,就象宋朝,如果夔峡路某蛮部叛乱,或梅山蛮叛乱,被某将镇压,那么这名将领是否就能打败西夏人辽国人?

因此商议好行兵方案后,耶律洪基立即命斡特剌前来西京,主持战事。

总之,种种消息,让斡特剌产生了一种很不好的感觉,这才使他产生了推翻原来作战方案的想法,转向代州是不可能了,道路不便,而且临近宋境,三军未动,就可能被宋军得知,等到辽军到达代州,宋朝早就有备了。

也不是府州,而是丰州,府州城地势险恶,而且折家军也让人颇头痛,不过随着西夏的衰落,宋朝不仅恢复了丰州编制,去年无定河上游之战过后,宋朝又从西夏人手中抢走了丰州西边的子河汊、暖泉峰、浊轮寨,随后派军民立即修建了六七个堡砦,春天时又就着屈野川与浊轮川两条河流,开垦了许多耕地进行屯田。

想到这里,斡特剌心中也艳羡啊,他奶奶的,宋朝真有钱哪,这样折腾得花多少钱帛?

其实就是宋朝也不能这样折腾,如果庞大的战事持续到明年还没有消停下来,继续以这种规模进行着,宋朝财政同样也会垮掉的。

相比于府州,这里要容易攻击一点。

然而想了想,他又打消了这个计划,因为即便将丰州拿下,也对宋朝西北产生不了致命威胁,丰州以前也不是没有丢过,宋仁宗那么弱的时候,都没有妨碍到宋朝,那么宋军也不可能为了丰州而取消对兴州城的进攻。

总之,现在斡特剌已经隐隐感到实际攻打河北,还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不过到这时候,不可能再更改计划了,而且兴州城也等不及了。

于是他看着斥候打听来的情报,有几个消息还是不错的,第一宋军如今仍没有对宥州与洪州动手,仅是派军队入驻了夏州城。

第二,这两年宋军陆续催毁了西夏许多城池,包括辽军即将入驻的洪州与夏州。灵州那边还好一点,过了一年多,让西夏及时地将城墙修葺完缮。不过夏州与洪州则不同,去年让宋军催毁了许多城墙,随后宋军撤退回去了。西夏立即派人抢修,然而不久辰光进入了深冬,工程也只好停了下来。今年春天西夏还没有动工呢,宋军三路已经开始正式伐夏。虽然宋军没有对夏州洪州动手,两城军民也及时地做了一些修缮,然而因为人心不安,时间又短,两城城墙都不完善。

这似乎是一个好时机……

没办法,兴州危在旦夕,逼得斡特剌想好事了。

第853章囚笼(上)

外面的寒雨越发地大,飘在人身上,似乎寒气也随着粘湿一个劲地往肉里面钻,段天水只好下令河工停下。

这道河工不可能自上游开始了,必须从下游开始,但因为沿途有许多支流,细小的支流直接先行将它们关闭,大的支流则不行了,因此从下游开始,分段开挖。

挖好后,借助退潮之时,在外围刻意留下的防护堤上堀上N个豁口,然后借助涨潮水,不断地冲刷着残余的这道防护堤,泥土又随潮水带着大海。三四年后,便不会妨碍航行了。

但没有那么简单的,首先它的规模,与航行无关,现在最大的海船两千吨就顶天了,王巨都雄心勃勃地发展更大的海船,然而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对这条运河的宽度深度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顶多码头建设时得用一些心思,主要的还是分担水利,华亭本地的水流量就十分惊人了,况且还要分担太湖水系,以及比后世更大的江潮,因此它得足够宽足够深。

然而规模越大,意味着成本越高,故第一关就是这个尺度的掌控。

其次就是各条支流,东南水系与北方水系是两样的,往往看上去一道很不宽的小河甚至小沟,深度都能达到十几米,航行几百吨大船!

原来各条支流,要么汇入吴淞江,那些支流不用管,都在这道运河的西边。涉及到运河的各条支流,则向东汇入大海,一段段运河修竣完毕,堀开灌通,也意味着这些支流水系流向彻底改变。浦东各条支流一部分还继续注入大海,但有一部分与浦西的支流必然注入这条运河,同时还要受江潮影响,未来还要受自太湖而来的汛水影响,那么各条支流的水文特征几乎完全改变。

所以得考察,得重新修浚,得建设一些相关的陡门……

为了不出现失误,段天水来到华亭七个多月,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河工上,连华亭县城有几条大街他都不清楚。

虽然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小麻烦,但不是什么大纰漏。

段天水穿着蓑衣到处查看,刚才一把寒雨将许多民工身上淋湿了,得派人熬姜汤,散给民夫们喝,以便去寒。总之,因为他是胥吏出身,又担着这么大的工程,做事很小心,省怕出问题,被人找到把柄,反而辜负了蔡确的信任。

一路过来,许多百姓一起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

有人曾经用胥吏出身的官员往往执政苛刻,反对蔡确对张段二人的任命。

但也得要看的,就象宋明清多用科举录官,然而不争气的官员却是占据多数的。

段天水日夜泡在河工上,几乎快与传说的大禹治水相媲美了,而且与民夫同吃同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