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有一半话没说。心说你要有能力干,老子早把你派去了。别说你,就是全军能找出一个行的,老子也不去。

你以为老子愿意冒险啊?这不生死存亡,没有办法吗?

他不说那后半句,王平也知道。在他家府里做了半辈子家将,他岂有不知这少将军脾气的道理?

还是宋献策有办法。他提议,王烁带军阻击豪格可以,但不许亲自上阵杀敌。如果王烁不同意,那趁早,咱们谁也不出去了,就在家里等豪格上门算逑。

这许久不上阵杀人,王烁还真手痒痒了。跨马拧枪,急如闪电,那亮银枪穿敌胸膛而过,鲜血飞溅的感觉,爽!

听宋献策说不许他亲自上阵杀敌,心里就嘀咕,那哪儿成,你这不是要憋死老子吗?

看宋献策双目死死盯着他,他还真有点怕这老头。

当下试图打哈哈混过去,说道:“唉呀,你们怎么这么啰嗦,不会有危险滴。咱们有射的更远更准的钢弓,有即轻巧又打的准的火炮,没准豪格那点人马还不禁我揍呢!”

宋献策看着他不为所动,摇头严肃道:“休说东而言西,试图蒙混过关。立军令状,把施大柱喊来,当着他的面,承诺不许亲自上战场。否则,咱们现在就散伙回家睡觉!”

王烁无奈,只得如实照办。

宋献策这才放下王烁这边不提,对李岩说道:“你到达汉中,也许豪格还在汉中没有动身。倘如此最好。你出关口后,当疾速攻占南面的南郑、勉县,广造声势,吸引豪格南下与你争夺南郑。

然后,你伏兵于两侧,围城打援,当消灭豪格主力于汉中、南郑之间,汉江南岸为宜。”

李岩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当下点头答应。

接着,李岩却突然想起一件更为危险的事情来。

第365章 紧锣密鼓议出击 王烁送枪坑满清

当下李岩又说道:“胡琏器说,大同阿济格有调兵迹象。我估计他是要南下榆林,配合豪格进攻。

如果阿济格南进陕西,抢占了有利位置,李过将军的步兵恐怕不是阿济格骑军对手,重蹈他上次失败覆辙。

咱们当令李过将军和高一功将军现在就立刻进军靖边,抢占有利地形,将阿济格挡在横山以北为宜。

如此,宁夏兵团可以自横山、安塞、延安、洛川,一步步阻击,方有足够防守余地。”

王烁点头道:“可令李过现在就行动,以抢占榆林为目标。实在不能赶在阿济格之前占领榆林,再思考在横山以南阻击。”

宋献策道:“占领榆林最好。如此,可分兵两路,一路坚守榆林要塞,一路于榆林之南逐步阻击。

阿济格即便如上次一般,绕过榆林,他南面有阻击,背后有榆林守军威胁,也会左右两难。

上一次,李过也是这样布置,想法是对的。可惜当时他兵力不足,兵无战心,才会惨遭失败。”

大的战略方案定下来,下面,就得考虑如何回复多尔衮的使者了。

宋献策道:“如若我们拒绝多尔衮的要求,在多尔衮那里,他会怎么想?他一定会认为,我们这是不给他面子,得罪他。

得罪他以后,接下来,我们当然就是要加紧防范他。

他如果这么想,必然也会加紧部署对我们的进攻,这是对我们不利的。”

李岩慢慢道:“这位睿亲王,果然十分了得,一封书信,竟然包含如此多的深意。

故意表示出没有拿我们当敌人,迷惑我们;同时还要用这封信试探出我们对他的态度。

我们不给他,他便知道我们怕他将这火铳模仿了出来对付我们,我们早晚会与他为敌。

我们给他,他万一模仿出来,将来对阵,我们的优势就没有了。”

王烁听了笑道:“给他他也模仿不出来。首先他不懂得制造焦炭炼钢,无法得到好的钢材,这个就把他制约住了。”

宋献策摇头道:“大将军差矣。用焦炭炼钢,可不是你发明的新鲜东西。中原产铁之地,在宋代就有工匠用焦炭炼钢了,只是这技艺没有传至西宁而已。”

王烁大吃一惊,原来我国宋代就有提炼焦炭的技术,他还以为自己会是世上使用焦炭第一人呢。

那这枪还真不敢给多尔衮,万一他鼓捣出来,他可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他原本还打算白送几枝火枪给多尔衮,也反过来迷惑一下这家伙,反正他造不出来,几枝火枪也不顶事。

只听宋献策又说道:“虽然有铁户以焦炭炼钢,然并无法得到如咱们一般铁质的好钢。

铁户并不知道这焦炭提炼之前,石炭须粉碎成粉,用水洗去杂质,这是大将军高明之处。”

王烁摇头道:“这个人家很容易就猜到。只要知道制造焦炭,离制造出合格焦炭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宋献策道:“即便有了合格焦炭,没有大将军的立式高炉,铁炭合一之法,不知对铁水鼓风以除碳,不知滤渣之法,除硫之法,他依旧得不到好钢。

故而,大将军送他几把火铳也是无妨。如此,他以为咱们怕他,不敢与他为敌,放松对咱们的进攻步伐,亦未可知。”

宋献策所言还是有道理的。王烁的炼钢办法下,大多是现代技术,指望古代人凭空琢磨,还不知道要琢磨几十年才能鼓捣出来。

等多尔衮琢磨出来,估计王烁早打到北京,把他给灭了。

要想快速琢磨出来,也得有知道西方炼铁技术的人才可以。

因为现代炼铁的方法,源自于西方,路子基本一致。而中国的炼铁办法,路子就不对。

最基本的路子就走错了,如何能得到好的钢材?

北京知道西方炼铁术的,也就汤若望和他带着的那几个洋教士。

骆养性已经按照王烁的指示,联系了汤若望,还让吴朗西给他写了信送去,汤若望已经同意帮王烁了。

只要汤若望不出手,就让多尔衮琢磨去吧,到死他也造不出新式火枪来。

想到这里,王烁道:“那就白给他一百把,告诉他,这种火枪很难制造,我们也不富裕,让他别给玩坏了。”

梁敏听了有些心疼,毕竟在那个时代,制造一把火枪真的很不容易。

她道:“给他个七支八支的就不错了,干吗一下给他这么多?”

宋献策这回少有的和王烁站在了一起,劝梁敏道:“俗话说,要取之,先与之。夫人不必心疼,早晚咱们灭了他,这枪不还是可以回来?”

王烁怕他再联系什么假途灭虢的战国故事,啰嗦一堆让他头疼,连忙打断他道:“哎,这回军师总算说对一回。”

接着就问他道:“我就奇了怪了,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你知道汉中通外面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道儿也就罢了,怎么连炼铁你也门儿清?”

宋献策是去过王烁在西宁的铁厂不假,可是这专业技术,不是一个外行看几次就能搞明白的。

这只能说明,宋献策对炼铁一点也不外行,而且知道的十分详细。

宋献策听他问,心里道,感情我顺着你说就算对了,不顺着你说,对也算不对?

当下不回答王烁的问话,反问他道:“我还奇怪呢,大将军从民事到军事,从民间制造到火器改良和发明,怎么没有你不知道的?你倒说说,你为何什么都知道?”

得,两位都牛逼,半斤八两。王烁自知斗嘴不是对手,干脆不问了。

所有事情商定下来,大家急忙分头各自准备,立刻传达命令,大军开始行动。

散会之后,王烁和梁敏携手回大将军府。

两个人平日各自有一大堆事情忙,谁也见不着谁,很少有这样一起回家的时候。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建设和移风易俗,兰州已经有了城市的模样,百姓也不再像过去一般封建,大街上熙熙攘攘,有男有女,市井井然。

否则,如王烁一般,携着夫人的手逛大街,那还不让百姓如看耍猴一般围个人山人海看新鲜?就是有卫队在一边护着也走不动路。

第366章 出征之前小聚会 四个老婆可咋整

如今,兰州正兴起一股自由恋爱的热潮,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已经成为时尚。

有政府全力支持,旧的观念很快就没了立足之地。大街上,如王烁夫妻一般携手逛街的男女已不在少数。

当年,王烁也是故意逼着梁敏携着手一起在街上走,带头改变风俗,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梁敏当时是羞的满面通红的,但王烁就不许她松开自己的手。

改变风俗,就必须从最高执政官开始,梁敏都接受不了,如何改变别人?

梁敏开始是不理解和抗拒的,觉得她这位大将军如此这般,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夫妻只有在内房才可以表现的亲密,这不是耍流氓吗?

因此十分抗拒。但王烁真的拉下脸来给她下命令,她还真不敢不听从。

就这样在内心抗拒和羞愧中一路走来。随着时间推移,梁敏后来反而觉得,夫妻两人在广廷大众之下秀恩爱,反而能让彼此感情更加深厚,心灵更容易相通。

更重要的是,看到大将军夫妻携手逛街,兰州的百姓不但没有笑话,反而愈加喜爱他们的大将军。

这对王烁树立威信,巩固自己的领袖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再后来,携手逛街竟然成了她和王烁放松的习惯,坚持下来,再不觉得王烁这是要耍妈的流妈的氓了。

大将军和最高执政官都可以这样,那些年青人就看的心里发痒,一个鼓起勇气效仿,就带动一批人跟随。

兰州的风俗也就此开始改变,甚或有在街上搂在一起走路的了。

王烁看的心里这个高兴啊,终于有看景的地方了。

在卫队保护下,两人一边逛街,一边闲聊着向大将军府走,一路梁敏告诉王烁些府里其他人的情况。

阿依古丽这次依旧留在兰州,不跟随大军行动。

组织人力物力,战地救护,分配医护人员跟随大军出击,分级建立野战医院,协调医护人员、医药、医疗器械配备,加紧生产医疗用品,等等,这些够她忙一阵子的。

她是个十分明理的女子,虽然担心王烁的安危,但她知道,推翻所有反动政府,建立王烁心中那个大同世界更重要。

张二猛临牺牲前那天夜里,对她讲的那番话,足以影响她的一生。

鲁小钰这次要跟随李岩出征汉中,行军中所有有关医疗救护的工作,都有她来协调安排。

她是想跟随在王烁身边出征的,就跟那次去北京一般,虽然总挨王烁的训,但她心里高兴。

为这个,她找阿依古丽去闹,阿依古丽板下脸来教训她一通。她老实了,乖乖到李岩那里报到去了。

阿依古丽已经完全成熟了,心中有了崇高的事业,有了责任感,不再是那个任性的小孩子了。

陈圆圆依旧留在大将军府里,哪里也不去。

她知书识礼,又接受了这个新世界的知识,知道不能跟随军队去捣乱,只有在家里烧香念佛,求观世音菩萨保佑她的大将军,保佑所有出征将士平安归来,杀败敌军,把西北的新政权推向整个华夏。

虽然接受了新知识,她依然信佛,认为只有修炼出佛心,才能远离苦难红尘。

在明代,南方人信佛是根深蒂固的,自小相传。一个普通人的佛教理念,恐怕比现在的什么大师都更原始,更朴素,更接近释迦摩尼。

王烁的新政府是主张信仰自由的,虽然他个人不相信神灵,但他并不反对其他人信仰,对信佛的陈圆圆也不歧视,反对。

这世界连最知名的科学家都搞不懂,越来越迷惑,谁能真正知道,到底有没有灵魂,有没有神灵呢?

但不管有没有神灵,他首先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