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铨投靠满清之后,也同样投靠了满清朝廷的许多东林党徒并没有放过他,曾经组织言官大举弹劾他,连明朝灭亡的罪责都归到他身上了,处心积虑要把他置于死地,以报往日之仇。

但这一回,东林党没有成功,反而让多尔衮给罢免了许多党徒,差点连命都搭进去。

这不仅仅因为多尔衮比崇祯聪明,还因为冯铨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成功总结了应对经验,让对方无的放矢。

这一次跟随王烁下江南对付复社,冯铨的第一招,仍旧是让对方无的放矢。

我不出招,你找不着攻击我的确实证据,你如果无事生非,跟在满清朝廷上的东林党一般乱放箭,疯狗一般乱咬人,让我抓住整治你的理由和把柄,那我就开始对付你了。

结果,复社还算聪明,知道人家手里有军队,闹两回事吃了亏之后,老实了,没敢再有新动作。

这就叫无招胜有招。

有冯铨的老奸巨猾,再加上王烁在现代学到的,许多伟人的办法,这复社离倒霉也就不远了。

第550章 慢慢融入搞整编 千年真理是谬误

江南依旧风平浪静。

在这风平浪静之下,李定国和郑成功的军队在加紧整编。

施大柱的教导大队,由李、郑二人的亲自主持和监督,进入各省驻军行营。

他们在李、郑二人指定的军官配合下,将旧军队编制打散,按照西北军营连排编制重新组合军队。

各级军官还是李、郑二人自上而下任命,教导大队的人下到连级,以连为单位,每天教授新军队的军纪军法和军事礼节,组织形式。

然后就是换装军队统一更换西北军的深绿军装。

施大柱的教官只是把大家组织起来学习军队条例,如何行新军礼,再就是让大家站队,学正步走。

除此之外,还每天教大家唱军歌,无非就是王烁从现代偷来的军队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类。

江南士卒觉得这还挺好玩,也没什么不适应和压力,整编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其实,这也是王烁在冯铨讲如何对付复社的时候,受到的启发。

不管谋求多大的改变,激进的做法往往容易失败。

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做让对方不适应的突然改变,而是慢慢融入。

真理不怕检验,时间久了,被改变方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去接受。

激进的巨变,即便你手里掌握的是真理,也会因为对方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和接受,引起不适应和对抗,从而拒绝改变,走向与意愿相反的方向。

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江南士卒天天按新编制新礼节出操训练,完全适应了新的军事编制和军纪,真正的大整编才开始进行。

王烁的军队,绝对不是私家军队,绝对不允许部队有任何个人主义的影子存在,这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

这一点,李定国和郑成功深有体会,他们完全支持这个建军思想。

在两个人合力主持之下,部分江南军队开赴江北,和王建国、辛思忠的部队混编,剩余部队和白旺、李达的军队混编。

这样,每一个连队,甚至每一个最小的军事单位,战斗小组,都有西北军的兵,也有江南兵。

直到这时候,混编的西北军才开始给江南兵配备新式武器,离开大营,拉练军训,通过这种形式完成对江南兵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工作。

江南军队排以上的军官,全部被李、郑二人送到西安的各级军事院校去学习,待完成学业之后,相应安排到各军队去。

江南的混编军队,仍旧由李、郑二人担任军事主官,组成江南军区,总司令李定国,副总司令郑成功,总政委王烁。

行政上,也是以李、郑为主,成立江南行政公署,李定国任主任,郑成功任副主任,王烁任总书记。

两个部门合并办公,军政权力集中在一起。

其实,这也是一个过渡,待江南真正稳定之后,将再次进行军队的重新调整和行政重新划分。

复社的一班领袖们,看着军队江南江北的调动,长江上船只往来密集,却没有他们什么事儿。

人家都是军事调动,当然没你们什么事儿了。包括军队的粮饷都是由江北运来,根本不和你江南搭任何关系。

原先他们还得支应江南军的粮饷开销,这下连这个都省了。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江北的粮食向江南运输,足以看出江北王烁根据地的富足。

你江南搞的连供应自己军队都困难了,这就是你们东林党和复社闹腾的!

张溥和钱谦益也觉得脸上挂不住,主动找李定国商量,江南军队还是由江南自己负担吧,让江北养活咱们的军队,这个有点忒丢人了。

李定国拒绝了。王烁说了,你们江南太穷了,他看着百姓们日子过的艰难,心里不落忍,让咱们省出钱来,先把百姓的日子给整的好一点再说吧。

俩人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大好江南,看着一派歌舞升平,可那都是富人的歌舞升平啊,穷苦百姓依旧在死亡线上挣扎。碰上荒年,一般百姓就得卖儿卖女呀!

那陈圆圆,就是碰上荒年,她姨夫实在养不起她了,才把她卖到梨园里去的。

张溥和钱谦益让李定国一句话堵的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在他们这些人心里,是有着很深的阶级观念的。

这世上财富有限,有人享福就会有人受苦,这是天理使然。

你穷人没本事就应该受穷,我富人有本事就应该享福,这是各人的命,上辈子积德行善修来的。

有本事你也像我们一样,好好读书,加入复社,科举出人头地去呀?

要么你有脑子做买卖发财挣钱也成,谁也没挡着你呀,你可也得有那本事啊?

没本事你活该受穷!所以,这个跟社会制度和他们的施政措施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是这些人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观念,你跟他们讲现代的道德观念,讲社会责任,讲为官责任,那基本就是对牛弹琴,他们能拿出一万个理由来反驳你,甚至通过雅集诗会和掌握的各种宣传手段讽刺你,骂你愚蠢。

但他们的这些道理,广大的穷苦百信是不接受,或者是迫于无奈,不得不接受的。

穷苦百姓们明知道这些道理有毛病,不对,但限于自己的见识和文化水平,无法驳倒他们,却并不见的就服气他们这些道理,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如今不同了,有了王烁的江北模式,江北的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江南的百姓也眼热,也盼着有一天王烁打过江来,他们也可以像人一样的生活啊!

这江南百姓,在江北模式的吸引下,已经是干柴烈火,就差一点火种引燃他们心中那份激情了。

南京南边的江宁县,有一个较为偏远的小村子,叫麒麟村。

村里的土地,大部分都属于一个叫朱富贵的地主。

这朱富贵是明皇族朱允炆家的一个偏支,原来在村里只有几十亩地,是当年祖上的封地。

他仗着自己是皇族后裔,明朝廷不敢管他,几十年来强买强卖,整个村子大部分土地都被他夺去,那些原来的土地拥有者,只能给他当佃户和庄丁了。

几十上百年来,这样的事情似乎合理合法在江南所有的土地上发生着,没人敢管。

百姓们只有私下里偷偷怨恨,却没有人敢公然站出来打抱不平。

如今,这一切就要改变了。

第551章 邪恶风俗自明始 伟人功绩无人及

明朝自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后,担心天下不稳,大肆分封自己的皇族后裔为王。

分封一个王爷,就要划出一部分土地归这王爷挥霍,国家还要给他们提供俸禄,也着实消耗了不少国家的财力物力。

关键是这些王爷还要子子孙孙的繁衍不熄呀,没过几代,这大明天下,就到处都是朱家子孙了。

明成祖朱棣,以前就是分封在北京附近的一个王爷,叫燕王。

他造了文帝朱允炆的反,才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

他当王爷造反,当然也要防备别人当了王爷造反呀。

那你怕造反,就收回其他王爷的封地,把他们都弄你身边看着不就得了?

他不,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极端方式,就是给各王爷创造更舒适的享乐条件,加大他们的土地拥有数量,提高他们的俸禄,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各王不得干政。

你在你的土地上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爱怎么作就怎么作,就是不许参与政务。

怕他们参与政务造反呀。

这个“祖制”,彻底让所有的朱家子孙都变成了只知吃喝玩乐的“猪祖宗”。

北京一丢,崇祯一死,大明的朱家子孙竟然没一个能长点出息,撑起大明江山的。

好容易出个唐王朱聿键,算是比较长出息的,还因为参政被崇祯给囚禁了二十多年。

天下都快让李自成给搅和黄了,朱聿键出来抗击李自成也不行?

不行,因为你违反了成祖的“祖制”了!

到明末的时候,这些繁衍出来的,只吃饭不干活的“猪祖宗”,已经到了几乎要把朝廷给吃光败光的地步,也着实成为了中国历代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其实,猪是很聪明的一种动物,这帮“猪祖宗”们也不笨,既然不能干政,他们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了如何吃喝享受上。

虽然不得干政,可他们是龙子龙孙呀,地方官员也不敢管他们,只能任他们横行乡里,为得到最大的利益和享受,无视法纪,肆意胡为。

“挟奏有司,擅入府县,肆意殴置,习以为常”。

“求索禄粮不遂,围布政司门,殴伤布政使司。”

“与群盗通,劫掠商货”,“私出禁城为盗”……

这就是历代“猪祖宗”们干的好事!

到了明末,天下大乱,“猪祖宗”们更是没人过问,愈发无法无天。

“有美女子过府,掠入与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与虎”。“前后夺民妻女无算”。

“居丧无礼,置酒作乐,召妓者歌舞,极诸淫纵,内使谏者,辄非法拷掠,或触其怒,以石鼓压胸,囊沙覆口,死者数人。”

江南的土地大户,多起源于这些“猪祖宗”,或前辈在其家中为客为官为奴,赚下银钱,与之勾结,为祸乡里,成为富贾;或是他们的狐朋狗友,借仗他们的势力,成为一方豪强。

这些土豪劣绅,从根上就出自官府豪强,自然知道如何勾结官府欺压百姓,黑白两道如鱼得水。

后来他们扶植东林党和复社,夺取国家权力为他们服务,其实是天性使然,水到渠成的做法,不足为怪。

那个麒麟村的朱富贵,算是朱家子孙偏远一房,却也拥有一村土地,但和真正土豪比起来,顶多也就算个小财主。

但就是这么一个小财主,却也是在村里横行霸道,残酷剥削贫苦雇农。

穷苦百姓租他家的地耕种,辛苦劳作一年,竟然不够交租,没有不欠着他家的债的。

他则积累财富,吃喝享受之外,在江宁城里开的有商铺客栈,投资复社,供那些风流才子们吃喝嫖赌,换取他们走上政坛后的支持,提供令他横行乡里的保护。

这是他的老祖宗们给他遗传的本能呀,江南,甚至整个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一种形式,风气上百年,几十年前就是如此了。

甚至这种败坏的风俗,直到民国,仍旧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

从这里,不难看出,当伟人弄明白了湖南社会的风俗之后,为何会那么痛恨土豪劣绅,发誓要打倒这个吃人的旧社会!

也只有伟人领导的新社会,才彻底清除了自明代以来的这种“复社”形式的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