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货不是马超-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琰理了理长发,露出了白皙的小耳。

我赞道:“琰妹真的没有戴耳环么?”

她嗔道:“夫君你既然不喜欢,妾身当然不会再戴咯。”

我环视了另一边的三名少女,小昭当然更早就将这话奉为圣旨,貂蝉则急忙将耳下的饰物卸下。

只听她低声道:“婢子不知公子不喜,竟戴了这么久,难怪公子总不来婢子屋内。”

我浑身寒毛一起竖起,解释道:“这个问题……和耳环什么的并没有这么直接的关系……”

双儿摸了摸细嫩的耳垂,嘟囔道:“人家根本没戴过耳坠,公子也没来找人家呀!”

我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摸起筷子催促道:“快给大爷吃饭,别抱怨这些了,一个也跑不掉。”

“姑爷。”

一声怯怯的问候,小娥已站在蔡琰身侧。

蔡琰眼中闪出狡黠:“小娥你也一起吃吧,刚才夫君已经说了: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小娥满面绯红,讷讷地与小昭三女凑成一席。

我伸出左手默默数了数:这么快就凑齐一只手了么?

看来夜晚娱乐时间很难做到公平分配了。

第五十章坐论天下形势

“少爷,张太尉来了。”我正搂着枕头午休——蔡琰自称没有午休的习惯,便坐在床侧读书,这种情况下小昭也不好意思陪我小憩——赵承大摇大摆地闯入我的卧室。

我随身拎起枕头朝他砸去,赵承微一侧身便闪了开来。

“老赵你身手大有长进啊!”每次我都要讶然叹道,“你平日也没怎么练功夫吧?”

赵承得意洋洋:“天生的、天生的,我也没办法,少爷你不要嫉妒呵。”

“有本事咱拿上家伙比划两下?”我向他发出友好的邀请,“小爷一枪戳死你!”

他严词拒绝:“张太尉正在等候,少爷速速起身。”

蔡琰微微红着脸,给我披上外衫。

“你红脸作甚?”我奇道。

她娇羞地飞了我一眼,却不回答我的疑问。

感情是自己看了什么爱情动作文学著作了,而导致心猿意马情思翩翩吧?

我瞅了一眼那本看起来很传统的书,扉页上有三个古篆:“烈女传”。

好热辣的书名!

我急忙收回目光,前往正厅。

张温正在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茶。

由于饮茶尚未形成大规模的风尚,仍有大部分人以淡酒接客。

“有劳张公久候了。”我急忙小步走了过去,掬手道,“晚辈正在小憩,是在是失礼。”

张温很和蔼地回礼:“不妨不妨。”

两人分主宾就坐。

蔡琰与小昭分别为我们添上茶水。

“马夫人,数日不见,新婚之后果然另有风情呵。”张温笑道。

蔡琰忙向老张这个流氓道谢,并恭维他:“张公身子康健硬朗呢。”

张老头谦逊地摆手:“不行啦,老夫早已没了十年前征战沙场的豪情啦,身子骨全懒散了,朝中现在都是一群老头子,以后都全靠年轻一代了。”

“张公方值盛年,如何言老?”我笑道,“外父年已六十,岂非半边身子入土了么?”

蔡琰嗔道:“人家的父亲便可以拿来开玩笑吗?”

张温抚须而笑:“若陛下还用得到我,我当然也能豁出去这把老骨头上阵杀敌,只怕锋头全被你们小伙子抢去喽!”

我忽然产生警觉:他为什么一直讲上阵杀敌?莫非又有什么消息了么?

于是我谨慎地说道:“若是国家有事,自有小辈们在前方驰骋,张公居中调遣、运筹帷幄、御敌千里,难道小辈们便如此不济,还要劳烦张公亲临沙场么?”

张温点头又摇头,沉吟不语。

我心头一跳:果然如此么?真有事情发生了么?

“你年岁几何?”他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我已经在多重场合回答过这个问题,毫不犹豫的说道:“小子一十六岁。”

他笑了起来,笑容中有些苦涩:“老夫总忘记你的年纪哩。”

我默默地听着。

“也罢,这点事情还是与你叙说了吧。”他微微端正了坐姿,威严的目光扫视了房内。

蔡琰知趣地领着小昭从侧门退下。

哟,这明显是准备爆料啊!我急忙挺起腰板,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你也已经上过几次朝议了,原本朝议只是十日一回,但现在大乱初安,要事诸多,故而较为频繁。”他先谈一些不相干的话题。

我点头:贾诩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了,我本来也做好准备了——话说没想到上朝并不是传说中的每日一朝,我已经很幸福了。

“这几次朝议,也有几次重大的官吏任免,诸如幽、并、冀三州,当然,令尊的小小变动是不算的。”他淡淡的说道。

我提出问题:“恕小子无知,对幽州和冀州刺史的任免能够得到尊奉吗?”

“当然。”张温十分肯定。

我暗自嘟囔:真的是这样吗?说不定朱儁和赵谦已经被砍死在路上了……

“当然,若是他们执意不从我们确实也有困难,”张温正色道,“你知道为何陛下急于更换此二州的州牧刺史吗?”

“张公请讲。”要抖内幕了么?我急忙打起精神。

尽管四周已经没有旁人,他仍然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二月中,韩馥曾与袁绍一干人等图谋另立新帝,便是宗室刘虞……”

这算什么爆料?!作为一名历史帝,我虽然不知道是二月,但这件事情的大概还是明白的。

但我仍然要装得极其震惊、虎躯大震,而后明知故问:“此事当真?”

张温郑重地点头。

我缓缓吐气,沉吟道:“二月中……洛阳仍是一片大乱,直到三月才算平定了贼逆,或许……”

“不错,此事也算有些苦衷,故而无论是王司徒、荀司空,抑或是皇上都不准备深究,但当然要将这几人调离这两个大州,以免酿成祸患。”张温面色平静地说道。

原来当时朝议中你们联合起来在耍把戏啊,让我以为刘协真的有如此魄力,能够独断乾坤了呢。

“但袁绍呢?为何没有动他?”我又问道。

张温无奈地答道:“袁绍兄弟刚刚才号召各地义军前来勤王,虽然未遂,但也算尽忠尽义,更使得袁氏一门死亡殆尽,天下为之悲戚,我们岂能对他下手?”

我满脸迷茫:趁他病要他命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

“何况……”他的声音又低了一度,“袁氏兄弟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我们若无难以驳倒的大义与铁证,仓促间难以扳倒他们,以司隶的兵力而言,确实无法彻底根除。”

原来如此,兵力才是真正的难题么?

我恍然大悟:什么大义、证据,都是扯淡。

“眼下老夫也着令诸营招募健壮兵卒,但数年大乱,流民四起,农桑荒废已久,现在百姓未必愿意从军。”张温有些愁苦,又想起当年盛况,“若早十年,河南一郡便能招来十万大军,这些小贼,老夫顷刻间便能平定!”

“不知如今可用人马能有几何?”我小心翼翼地问。

他伸出一只手,五根粗壮的手指全部展开。

我展颜道:“能有五万人马,只要操练数月,便是一支能战雄师呵。”

“只怕等不急训练成精锐了,”张温叹气,“冀州虽是黄巾祸源,但吏民尚足,远比洛阳安定,稍加整顿便可披甲十万,袁术更是雄踞南阳,天下第一大郡,兵马岂会不足?只怕夜长梦多,步步惊心啊!”

我默然无语,其实这两个还不是大麻烦:袁术只是个废柴,张公你自己去估计足够把他打得人仰马翻了,至于袁绍,他一时半会儿还只能窝在勃海郡附近。

真正的威胁,却是来自山东。

东北有吕布,正东有曹操。

这可是如狼似虎的双人组呃。

第五十一章蔡琰教我学书法

当然我不想现在便提醒张温。

年过半百的老人已经受不得这种程度的惊吓了。

于是我便挑拣一些乐观的话来安慰他:“张公不必太担心了,朱儁大人不是已经去冀州了么?朱大人朝中宿将,难道还对付不了袁绍么?”

张温点头道:“公伟之才,确实足以应付,但若是皇甫义真前去冀州,我便更安心咯。”

这两个人又什么差别么?我笑笑:“一人总不能两用,张公未免苛求了。”

张温又道:“你最近新募的兵马如何了?”

“新兵近千人,仍在继续征募训练中。”这个项目卫觊也早报给张太尉了,因此我对进度也没用什么隐瞒。

他皱了皱眉头:“这已经半个月了,实在有些慢吧?”

死老头子,你以为我不想快一些么?实在是有困难啊!

我解释道:“此事应当慎重选拔,不可轻率啊。”

张温释然:“贤侄说得对,为皇上护卫的,不同于一般士卒,应当求稳,是老夫太心急啦。”他倒是爽快,立即承认自己方才所言有误。

“若新募卫士足够,退下来的三千兵马可否另立一营?”我索性问他,这是关乎我手下人马的归属问题。

“当然,有你三千精骑,我们更有胜算。”张温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

我很高兴,因为张太尉既然同意了,我这三千亲兵就可以继续享用朝廷的粮饷了……

我继续问道:“晚辈又令孙坚将故属的一支兵马从徐州抽调回京,张公以为此举是否妥当?”

“孙坚尚有兵马?”张温眯眼,“有多少人?”

“本应是两千人,前往徐州协助刺史陶谦平定黄巾余党,现在么,能有千人左右便不错了。”我尽量乐观的估计。

张温有些失望:“只有一千么?那便也归入你营吧,孙坚是你部属,归你直接调令。”

果然,手下有五万兵力的太尉对于我这三四千人马,并不是十分在意。

我点了点头,现在我手下多了孙坚一派,再也不愁没有将领了。

孙坚、程普、黄盖、韩当,还有征战在外的朱治,这些名字已经足够闪耀了。

或许他们只是因为出生得早才有些名声,这并不管我的事情。

有些本事就足够了。

现在的问题反而是,我能掌控的兵力实在太少了。

就算有五千人,一人一千也不够瓜分啊!

何况我这边还有徐晃——小岱年纪太小,在那些前辈面前连提鞋都不配——老子自己总不能做一名光杆司令吧?!

张温提醒我:“你的兵马退下来之后,平日操练可不能懈怠。”

我连连点头:“谨遵张公教诲。”

“至于孙坚,你要稍稍提防一些。”

我一怔,满脸不懂。

他摇摇头,不再解释,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起身告辞。

我慌忙恭送他出府。

张温身子果然强健得多,两名壮硕的随从都几乎跟不上他的步伐。

我叹了口气,思索着他最后一句告诫:孙坚此人,有问题?

莫非他的直率都是伪装出来的么?

他老小子若是敢扮猪吃老虎欺骗我,我一枪在他身上捅个窟窿!

我重重一掌拍在案几之上。

茶杯“嘭”的弹起,液体四溅而出。

伸出两只手指,轻轻将杯子夹住,温热的茶水沿着指节流淌在掌中。

我干脆去练习两笔书法,陶冶一番情操罢了。

“咦,夫君要写文章么?”蔡琰嘻嘻笑道。

“哦不,”我急忙摇头,你可别再让我做赋了,“我只是练练字而已。”

“哦?”蔡琰十分主动地前来帮忙,“不如让妾身来教夫君吧?”

我警觉地看着她:“你想作甚?”

“人家只是想让你练好字嘛!”她急忙解释道,“不要看人家一介女流,妾身从小跟随父亲,对书法也有几分体会呢。”

我扬了扬眉,点头答应了。

铁证如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