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日子以来,肖林几次旁敲侧击,想拜梁启超为师,梁启超却总是一副糊涂样子,一直把他当成朋友对待,让肖林无机可乘。不过,他对肖林很是爱护,一向答疑解惑,谆谆教导,无师长之名,有师长之实。

“梁公,您给的两本书我都看了,有几处不明白的地方,想向您请教一下……”

梁启超离开兴隆的时候,以自己所著的《中国史论述》相赠肖林,并嘱其多读史书,博览中外,还开列了一份相关的书单,对肖林充满了期望。

要是搁在一年前,肖林肯定当面感谢收下,转过身就会把这份书单扔进垃圾箱,但是自从主政兴隆之后,对自身素质的不足认识越来越充分,这才强逼着自己日夜苦读,硬是生吞活剥,把梁启超的这本文言大作反复看了数遍。

照着梁启超开列的书单继续研读,困惑之处越来越多,但是形势所迫,又不得不努力思考学习,他本来是一个废材混混,现在却担负着数千人的命运,不吃些苦头怎能担当大任。

一老一少说古论今,纵谈环宇世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梁启超摆下家宴,招待肖林用饭。

席中聊起梁启超众弟子的情况,才知道蒋百里最近很不得意。

自从兴隆一别后,蒋百里赴浙江孙传芳处入幕为僚,当时北伐军正与吴佩孚激战于武昌城下,蒋百里为孙传芳献上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趁着两军交战,自江西突出奇兵,腰斩北伐军,占领长沙,断其归路;中策是趁着北伐军围攻武汉,孙传芳率海路大军溯江西上,解吴佩孚武汉之围,而后北伐军跟吴佩孚南北对峙,孙传芳相机而动,从中取便;下策是屯兵江西,以逸待劳,以候北伐军。

从战略上来说,蒋百里的上策十分高明,中策也是一条好计,如果孙传芳果能够采用,战局肯定会发生变化,北伐军当时有锐气而无韧性,实力薄弱,后劲不足,在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合击之下,必定铩羽而归,搞不好连两广大本营都得赔进去,如此一来,北伐的结果殊难预料。

但是在孙传芳的眼里,上中下三策却正好颠倒过来,最后偏偏采纳了下策,坐拥二十万大军于壁上观,看着吴佩孚被打败。

孙传芳之所以犯下这个战略错误,是因为形势判断有误,在他的心目中,吴佩孚才是争天下的主要对手,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到北伐军和吴佩孚两败俱伤,他再出兵平定局势,南中国半壁江山可定,就此一统天下也未可知。

殊不知,今日之国*民*党,已不是孙大总统时期,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后迅速坐大,腾出手来再入江西,南昌一战,把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彻底击败,蒋百里的一腔抱负也付之流水……

用完晚饭,肖林和梁启超继续畅谈,一直到了深更半夜,两人仍是全无倦容,直到夫人催促,梁启超才去休息,当夜把肖林留在府中安歇……

二一零章张家姐弟

夜色之中,北*京顺承郡王府内灯火通明,银安殿大厅内乐曲悠扬,轻歌曼舞,正在举行舞会。

这场舞会由张学良夫妇举办,规模不大,只邀请了些奉系在京要员的家眷,以及军中的年轻将领。''

肖林坐在厅中一角,和齐恩铭、王一民几个信口聊着,偶尔抬眼看看舞池中的红男绿女,脸上挂着惬意的微笑。舞会里的气氛轻松而舒缓,令他想起了大学时代,那个时候,也是这么无忧无虑,几个朋友,一把吉他,就能渡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大厅另一侧的酒水台边,于凤至正在和一位青年军官小声交谈着。

“喏,坐在中间的那个,就是我说的肖林,你看怎么样?”

“不错呀!人长得挺精神的,和我大姐还算合适。”青年军官点点头,眼睛里闪闪放光,显得很兴奋。这个青年军官外表很年轻,看上去只有二十二三岁的模样,比肖林还要小上几岁,肩膀上却赫然扛着亮闪闪的中将牌子,堪称年少得志,熟识的人们早已认出,他就是张作相的次子张延枢。张延枢自幼聪敏,颇受乃父器重,九岁的时候被送入东北讲武堂,和张学良同学,二十岁的时候任上校团长,随即又被送到日本千叶县步兵学校进修,一年前刚刚毕业,攫升为中将师长,是奉系年轻一代中的拔尖人物。不过,张延枢虽然已是中将师长,但到底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最是好事。今天来到舞会后,于凤至神神秘秘地把他叫到一旁,为他大姐张思瑜说亲,张延枢立刻双手赞成,兴致勃勃地加入了红娘一组。“嫂子,先别和大姐戳破,我去和这个肖林聊聊。”张延枢向于凤至打了个招呼,迈步朝肖林走去,于凤至看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转身来到一群女宾之中,在张思瑜身边坐下,和她轻声谈笑着,目光却不时向肖林那边瞟去。“蔚久(张延枢字),快来一起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新任察东镇守使肖林,咱们青年军人振兴会的成员,这位是张延枢张蔚久,第五方面军十二师师长……”

高维岳的介绍声中,肖林连忙站起来,和张延枢握手致意,意外的是,张延枢热情的有些过头,握着他的手来回摇晃个不停,一双眼睛笑眯眯地盯着肖林不放,对他很感兴趣。

“久仰大名啦!今天有幸结识肖林兄,延枢不胜荣幸!”

坐定之后,张延枢一边寒暄着,一边仍在不停打量着肖林:“肖林兄主政兴隆期间,政通人和,业绩卓异,还率部大败魏益三的国民四军,可谓文武全才……”

听张延枢这么一说,肖林心里很是奇怪,他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和张延枢素不相识,所谓久仰大名无非是一句客气话,不料,张延枢对他真的很了解,各种事迹如数家珍……什么时候,自己的名气变得这么大了?

被张延枢看得浑身不自在,面子上却丝毫没带出来,肖林端起红酒,和张延枢‘当’的一碰,笑呵呵地说道:“蔚久兄过奖了,兴隆之战只是侥幸得胜,在各位兄长面前不值一提……”

大家都是年轻人,言语投机,张延枢又有意结纳,时间不长,几个人已经变得非常熟络,在一起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聊了一会儿,舞池中又响起一首乐曲,张延枢扭脸向女宾那边看了一眼,对肖林等人说道:“各位兄长,咱们去跳一曲如何?”

众人纷纷赞同,站起走向各位女宾,肖林谁也不认识,茫无目的地落在后面,张延枢却热情拉着他,来到了张思瑜面前。

场中众人大都互相认识,都知道张延枢和张思瑜是姐弟关系,本来还有几个人想邀请张思瑜跳舞,见到张延枢在跟前,都知趣地转身避开,肖林对此却毫不知情,莫名其妙中,已经站在了张思瑜面前。

张延枢看了张思瑜一眼,眼角闪过一丝笑意,转身请起另一位女宾,一起走向了舞池。

肖林左右一看,几乎所有的女宾都有了舞伴,但不知为什么,面前却剩下一位漂亮的姑娘,孤孤单单地坐在那里,没人邀请。肖林犹豫了一下,走上前去,微微一躬发出了邀请。

“小姐,我能请你跳支舞吗?”

张思瑜抬眼看了看肖林,一时没有说话,自家兄弟搞的这些小把戏,她早就看在了眼里,这个臭小子,又在替自己瞎操心。

有心拒绝,但看到肖林一脸诚意,张思瑜不愿让他难堪,犹豫了片刻终于点点头,站起身向肖林伸出了手。

最初的尴尬过去,两人一边走向舞池,一边小声聊了几句,算是互相认识了。

随着乐曲迈动着舞步,不过片刻的功夫,张思瑜就发现肖林不擅长交谊舞。

“肖林先生,您不喜欢跳舞吗?”

“我很喜欢舞会的气氛,认真而尊重,给人的感觉很好,只是平时太忙,没有时间学,哎呦,对不起……”说话分心,肖林不留神踩到了张思瑜。

“没关系,跳舞只是娱乐交际的手段,不用学得太好。”

肖林礼貌亲切,张思瑜对他的好感度大增,变得热情了许多:“这样吧,我来教你,你只要跟着我就好了……”

两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不少,轻轻相拥,舞动在场中,肖林的交谊舞有些基础,再被张思瑜一带,两个人的舞步渐渐合拍。

一个转身,经过张延枢身旁,肖林突然看到,张延枢对着张思瑜嬉皮笑脸,张思瑜却对张延枢怒目而视。

“嗯?怎么回事?!”肖林疑惑之下,皱眉看了张延枢一眼,如果是他行为不端,就没必要和他交往了。

“他是我弟弟。”张思瑜冲口答了一句,说完之后,才觉得不妥,脸上已经泛起了绯红。

远处大厅的一角,张学良夫妇站在一起,看着场中正在跳舞的肖林,夫妻两个对视一眼,一起轻轻点头,露出了微笑。

二一一章招兵忙

舞会结束后,和齐恩铭等人在一起闲聊,肖林才知道张思瑜姐弟的身份,听说他们是张作相的子女,微微有点吃惊,张作相的名气毕竟太大,他原来就听说过。

这一对姐弟给人的感觉还不错,虽然是标准的官二代,却没有传说中的骄娇之气,也算是很难得了。''

转过天来,肖林把这对姐弟忘在了脑后,这场舞会,只是肖林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能一直沉浸在轻松惬意之中。

在北*京盘桓两日,参谋总处终于批下了部队番号,安**第九军四十五师,肖林随即回到了兴隆……

再过几天就要去张家口赴任,兴隆这边还有一大摊子事情,必须安排妥当才能离开。

兵工厂要搬走,部队要带走,成衣工厂和难民营却暂时不宜带走,否则搬迁的成本太大,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充实兵员,挑选人才,为四十五师打好基础。

兴隆北门外,难民营的大门处人来人往,极为热闹。

无论来投靠的流民有多少,兴隆难民营从没关过门,一直为大家提供吃食,这大半年下来,已经把名声远远地传了出去,方圆百里都知道这个地方,流民越聚越多,已经超过两万人的规模。

因为人气兴旺,日子久了,在难民营门口自发形成了一处集市,卖的都是些不值钱的日用玩意,针头线脑,居家过日子却离不了这些。后来在任怀松的提议下,县府干脆把这里整饬一番,向所有商贩统一发放牌照,把这处集市管理起来了,行市的规矩一出,这里更加兴旺,竟然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集。

眼看着就要到农历春节了,城里的住户,城外的难民,还有附近村里的乡亲,都开始置办年货,这处集市越发的热闹,各种吃食买卖都涌了进来,就连城里的老户们也养成了习惯,闲逛的时候都到这里来转转。

集市中间的空地上,高高竖起几支竹竿,挂着一面巨大的旗幡,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招兵”,下面搭着一个简易的木台,一个穿着少校军服的龅牙军官在台子上大声宣讲。木台之上,还摆着一溜木盘,里面堆满了簇新的铜元,高高的冒尖,另一溜大筐里装满了雪白的大馒头,热气腾腾,到处都是一股清香的麦香,十几个精壮小伙子站在大筐旁,见到过往的难民,就笑容可掬地递过两个馒头。

难民营里虽然一天放两顿粥,但那粥水稀得厉害,几乎能照出人影,见了这实实在在的细粮馒头,路过的难民都再也走不动道,一边举着馒头大口吃着,一边抬头听那个龅牙军官讲话,不多时,周围已经聚起了一大群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老乡们,这年头没皇上了,民国也不兴科举,想要读书出人头地,除非去上洋学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