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将主力留在朝阳城下,同时将在四汉河流域缴获的轻重机枪也留下一半之后。他亲自指挥一个团的兵力,继续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直插大板镇切断了日军从义县向北票增援的通道。

只是没有想到,他指挥部队刚一赶到北票南部重镇大板,就与日军从义县抽调的两个步兵中队遭遇。两军一接触,便在大板这个北票南部门户,距离北票县城十三公里的位于锦承铁路上的要点,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大,但是意义却很深远的战斗。

这一战规模不大,却让鹫津铅平和横山静雄两个日军中将,浑身吓出一身冷汗。在北票南部近在咫尺的大板一线,突然出现的敌军。让两个人不约而同的都认为,这是敌军要执行斩首战术,先打军司令部所在地北票。

在冒出一身冷汗的同时,面对着无兵可调的局面,这二位也是一筹莫展。大板一线出现敌军,义县和锦州的兵力就无法增援。除非放弃朝阳,以及从阜新调集重兵回援,否则整个辽西战场现在已经无兵力救援北票。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之下,鹫津铅平中将只能命令护送朝阳部队来北票的那列装甲列车立即出动。以刚抵达北票还未下车的两个中队,在铁甲车的护送之下,立即南下重新打通大板一线,接应义县和锦州的增援兵力。

至于阜新一线的兵力,现在指挥权已经不归他鹫津铅平中将管辖。在整个辽西战场打响之后,梅津美治郎中将直接将驻防阜新至北镇、黑山一线的兵力,由关东军第二十五师团长赤柴八重藏中将指挥,划归关东军总部直辖。

也就是说他鹫津铅平中将眼下能指挥的,就只有阜新以西的兵力。而阜新以东至奉天一线,也就是二十五师团主力,现在的指挥权都已经掌握在梅津美治郎手中。这些部队为数不少,占据了他原有所属兵力的四分之一。

但现在他一兵一卒,也已经无法调动。而没有了这四分之一的兵力,对他的整个作战后续部署影响是相当大的。战事进展顺利,固然用不到这些兵力。但眼下战局进展,却就偏偏不顺利。没有了这些兵力,无疑让鹫津铅平的整个部署很是受到掣肘。

现在摆在鹫津铅平中将面前的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命令建平战场上的兵力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南下增援北票战场。哪怕是参战兵力,能撤回来两个步兵大队,也对北票战场是一个帮助。

但这个希望现在无疑是很缥缈的,因为进攻固然不容易,但是撤退也不容易。尤其是敌军在建平东北战场上的兵力,还勉强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深入敌后的部队,想要顺利撤退那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要么放弃北票或是朝阳,将北票与朝阳的兵力收拢到一起,保证一点的需要。但无论是放弃朝阳,还是放弃北票,对于鹫津铅平中将来说,无疑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北票的重要性,现在已经不用在多说了。放弃北票,梅津美治郎大将那里就通不过。

但朝阳虽说不产煤,但却是连接日军在中国战场关内外两大战略集团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整个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更是锦州与热河的门户。如果朝阳丢了,关东军在热东仅有的控制区凌源、建平,也就等于放弃。放弃两个县城,对于眼下鹫津铅平中将是一个很纠结的事情。

不过对于这鹫津铅平中将判断,作为第四军参谋长的渡辺洋少将却并不是很赞同。他根据以往情报以及整个战局的判断,认为在建平战场还在激战的情况之下,敌军不可能会大举入侵辽西。也就是说敌军目前在辽西地区的行动,最多只能是牵制性的和骚扰性的。

分散第四军对建平战场上的注意力,使得第四军无法增援建平战场。至于说彻底的拿下叶柏寿、朝阳、北票一线,按照他们目前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来看,还不足以形成根本性的威胁。也就是说在这两点上,其兵力虚张声势有余,但是实在实的硬战能力不足。

而且即便拿下了,也很难在战局稳定之后守得住。从满洲整个战局来看,敌军现有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起深入辽西地区。即便是从战后格局来考虑,其也不可能在辽西部署大量的部队。

渡辺洋少将的判断,自认还是很有依据的。他认为以第四军当面之敌现有的力量,不过一个师外加两个旅的兵力。在还要保证热河其控制区安全的情况之下,无法完成对整个辽西战场的攻势。

而作为西满与察哈尔、绥远战场连接部的热河,对其整个战局的重要性。也使其无法完全不顾热河的安全,将其在热河战场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辽西战场。所以敌军投入到辽西战场上的现有力量,充其量也就是对北票和朝阳的骚扰。

真正想要彻底的占领北票和朝阳,他们的兵力至少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师。这还是按照老抗联的标准,至于其所谓的挺进军,那就至少还需要三到五个旅的兵力。而现在,他们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多的兵力。

尤其是在西北方向的建平战场,目前还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之下,其可以投入到北票和朝阳方向的兵力更加有限。虽说这支敌军现在已经占领叶柏寿,但是却并不足以威胁到朝阳与北票的安全。

毕竟叶柏寿的守军,原来只有日军一个中队,再加上满洲武装警察,以及满洲铁路警护团部分兵力。虽说在建平西战场失去联络之后,鹫津铅平火速调动部分兵力增援。但是在叶柏寿局部战场上,实力对比来说还是敌军占据优势。

但眼下朝阳与北票,不仅守军兵力远远多于叶柏寿。而且两地防守工事完备,满洲警察的数量也远多于叶柏寿。这些人野战能力没有,但是躲在工事内向外开枪的能力还是有的。

而且两地守军兵力虽说不算太多,但是弹药数量极其充足。

只要坚守不出,那么敌军除非不惜一切代价攻击一点。否则在两地战场所投入的兵力,最多也就只能保证其在城外骚扰,根本就无力同时对北票和朝阳发起攻击。而从敌军在进抵朝阳和北票城外的动向来看,他们似乎也不是很情愿强行攻城。

渡辺洋的意思是,眼下的局面并未恶化到那么难以收拾的局面。整个朝阳、北票城周边的敌军不过两个步兵团外加三个步兵营,其兵力还不足以同时攻击两城。而且两部敌军编制不同,所属部队分属两个不同的建制。

虽说总体上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两部不同建制的兵力,在战场上的配合也算是很默契。但两军的战斗力与装备均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建制不同,在关键的时候指挥恐怕就没有那么的顺手。这无疑是敌军在任何战场上的部署,都是一个相当致命的隐患。

第1776章最严厉的处罚

在渡辺洋少将看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给日军必要时候的反击,留下了一个相当致命的弱点。根据帝国陆军在支那战场多年的经验来看,支那武装内部普遍都有纷争。即便是同一方面的友军,其中隔阂也是相当大的。相互之间互不救援,已经成为他们之间的惯例。

在支那战场上,帝国陆军利用支那各个派系武装之间相互提防的特点,曾经多次击败敌军。内部不团结,相互提放这一点是支那军队普遍的弱点。一个支那人也许是一条龙,但是一群支那人就是一堆虫。

同一个建制的武装,之间内部在配合上尚且经常出问题,更何况两支建制不同的部队?在一起配合作战,至少肯定不会像表面上这么顺畅。如果所有的支那人,都能像帝国陆军那样相互之间在战场上的配合异常的紧密,那么帝国军队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便占领了大半个支那。

支那人的民族特性就是到哪都内斗有余、外斗不足,这一点是他们的普遍现象,并不是某一个方面所特有的特点。支那的共产军也是由支那人组成的,只要是支那人,那么这个毛病肯定无法避免。

这一点并不是他渡辺洋胡乱猜测,毫无根据的就下推断。而是在去年华北方面军对支那共产军,所谓的敌后根据地进行的大扫荡中,已经有很明显的体现出来。其在华北各部之间的作战协调上,可以说毫无配合观念。

华北方面军对其冀中军区大扫荡,近在咫尺的冀南与晋察冀军区部队,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反应。并未在作战之中,给予其任何的配合,坐视其所谓的冀中军区,被华北方面军一鼓作气消灭。

使得华北方面军可以比较顺利的对冀中共产军的扫荡,彻底的摧毁整个华北共产军的主要物资来源地。为去年冬季的再次大扫荡,彻底的摧毁其在华北的所谓根据地,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条件。

从去年华北方面军的战况来看,支那共产军内部必然也充满着矛盾,只不过表现的没有重庆方面军队那么明显而已。这一点如果利用好了,只要准备充分、下手准确,现在的第四军未尝没有反戈一击的余地。

只不过没有在敌后根据地,与华北部队交过手,之前甚至没有与抗联叫过手的这位渡辺洋少将,这个判断却有些过于唯心主义了。去年华北方面军对华北敌后根据地大扫荡的时候,华北两大根据地的主力已经组建挺进军北上。

留守的部队大多数是主力北上之后,地方武装新升级上来的。剩余的主力部队,也是百团大战之中,损失过重尚未整补完毕的部队。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下降的相当厉害。剩余的部队自保有余,但是进攻能力不足。

能保证和维持山区的老根据地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更没有能力去救援冀中根据地。特别是晋察冀军区,从军区主官到下面军分区的主官,不是不在就是在原有主官编入挺进军之后,新提报或是新调任的。

甚至还有日军大扫荡开始之后,军分区司令还在空缺之中,只有一个政委或是参谋长主持工作的。军事主官的缺失,使得下面的各级部队,在反应速度和战斗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下滑的更多。

而冀南军区本身实力就不强,自身又处在那么一个四战之地,面临着华北方面军与津浦路沿线日军三面夹击的态势。中间与冀中根据地,又隔着大片的日占区,本身装备与老部队相比更差,也更没有能力去救援冀中。

再加上部队整体通讯联络水平落后,长期各自为战养成的大区之间自身也缺少配合,以及横向联系的习惯。同时对敌情判断上等其他多方面问题的判断上,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才让整个冀中军区在扫荡之中未得到任何的配合。

并非是关内各部队相互之间矛盾与派系倾轧,引起的见死不救。华北各部根据由那个师发展来的部队不同,甚至远在红军时期那个方面军,那个军团的不同。自身也的确有派系,也有自己的山头,相互之间也有远近。

但是在对外上,还是空前一致的。之前无数血的经验,告诉这些曾经被逼着钻山沟、打游击的各级将领,不管内部有什么样的矛盾,在对外的时候团结一致,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那是某些方面的做派,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可没有这些的毛病。两军虽说在各个战场上表现出来的还是各自作战的做派,但这其中是由特殊原因的,而并非是派系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最关键的无论是挺进军的两位老帅,还是抗联的杨震,在此战之前都给了对方在必要时候,直接指挥自己周边部队权限。这一点在战前动员大会上,也再三强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