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在明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不这么认为么?”。

苏士贞霎那疑惑之后,便替苏瑾找了借口,连忙道,“瑾儿思虑得对。不过,亲事要退,这口恶气也要出!待爹爹想个法子好好惩治惩治那汪家!”话到最后已是又激愤起来。

常氏也恨恨的附合道,“是,老爷这话不错。这口恶气要出!当年那汪婆在夫人面前刻意压低伏小,讨夫人欢心,哄夫人做下这门亲事儿。现在他们家日子才略好了些,那汪家三哥儿院试考试还没结果,便嫌弃我们家的门户来,实在可恶至极!”

苏士贞因常氏的话在心中暗暗叹息,这也怪他。汪家二老先前行事还好,到后来愈发粗鄙,凡事只看钱财,四邻皆知,他也心中不喜。可又图着这汪颜善是个读书的学子,十分聪慧,人都说他是个有才的,有朝一日定然能进学做秀才中举人考进士,光耀门楣。当时只顾替女儿高兴,替自家高兴,哪里顾得想其它的?

现在想想,现如今的归宁府里,商人都偏爱有才的,指望着考个举人进士,将来可以相互提携。那有才的,也多爱偏投有财的,借着这财势,好挣个光明的前程。如今,他有才,他们无财。这样的亲事如何般配?女儿又没有娘家家业支撑,又无至亲兄弟撑腰,一旦汪颜善中得秀才,得了举子,势必会纳小。女儿这样柔弱的性子,说不得将来要吃多少亏呢。

愈往深处想,愈心惊,他一行想,神色一行变,到最后已是铁青,这汪家的亲事当真要不得!

苏瑾将二人的神色瞧在眼中,暗中叹息,看来这口恶气不出,一家人势必难安。

于她而言,汪家、媒婆都不太相干,因为没有亲身经历,她并没有多少愤怒感。但是苏士贞与常氏一脸郁愤,她又觉自己不能置身事外。

便也低头沉思起来,半晌,抬头一笑,“爹爹,我倒有个主意,不知妥不妥当,我说出来,您且听听?”

苏士贞看她眼中笑意盈盈,闪着笃定自信的光芒,心情略好,点头道,“瑾儿且说说,是什么主意?”

苏瑾又在脑中将这主意过了一遍儿,认为没有大问题,才与苏士贞说了,苏士贞与常氏听完,都大声叫好,“瑾儿这主意,即能利利落落的退了亲,又能兼带出口恶气!这主意你是怎么想起来的?”

苏瑾快速在脑中找了个借口,“在学堂里偶尔听女同学说起的。”

……………………………………………………………………

003章反退亲

好容易支开苏士贞与常氏,苏瑾长长的舒了口气儿,有一段新的人生经历是不错,不过,貌似却有个坏的开始。

好在,家人意见一致,希望早早结束与那家的纠缠,过一过舒心的日子。

翻身下床,趿了鞋子,立在窗桌前,透过半开的木窗,望院中的景致。暮春近午的阳光静静的挥洒着,院中一棵歪脖子老枣树上,盛开了一树米黄色的小花,间杂在新绿枝叶间,吐着香甜的芬芳,引得蜜蜂在其间嗡嗡的穿棱,墙荫已缩短得只剩下半人高,衬得小院明媚而静极。

苏瑾盯着这静寂的小院,脑中回忆着苏瑾儿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过,会偶尔跑神,脑中闪过一两丝念头: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她是不是已经死了?那人会伤心么?

院门响起,只见一身褐衣短打的梁富贵匆匆绕过影壁进院来。苏家小院本就不大,苏瑾大开的窗子更是醒目,梁富贵几乎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她。

有些诧异,扬声问道,“小姐,怎么这么早下了学?”

苏瑾对他如家人般熟悉,自己又做了半天的心理建设,因而面对他倒也极坦然,不正面回话儿,含笑反问,“梁二叔,奶娘说你去与梁大叔烧纸儿,会早些回来呢。怎的到了这会儿?”

一面说着,一面从东厢房出来。

古代没有工业污染而过于明媚净透的阳光让她不由微微的眯起眼来,仰望碧蓝的天空。

梁富贵笑呵呵的道;“今儿在回城的时候,遇到老爷之前行商时认得一户常姓人家。那家的都管与我也熟,偏要拉着吃酒叙话儿,极是热情,还要留午饭哩,我怕老爷不及回来看铺子,极力推脱,这才能回来。”

苏士贞与常氏在正房中商议苏瑾方才说的法子,专等梁富贵回来,好商量如何去办。

在正房里听到他说姓常的,脸上一喜,大声问道,“可是遇上了贵远老弟?”

梁富贵满面喜色的道,“是呢,老爷。常老爷见了我好生欢喜,让我与老爷带话儿,说是地址已晓得了,这两日来看望老爷!”

说话间儿,苏士贞已激动的从正房里挑帘出来,苏瑾看着他狂喜的神色,在脑海中搜罗关于这位姓常的讯息。只有个隐约的印象,插话问道,“这位常叔叔可是爹爹曾说过一起贩布的那位么?”

苏士贞不妨她竟记得,要知这女儿往常对经营之事是半点不上心的。笑呵呵捋着胡须道,“正是他。大概是六年前,我们两个在湖州相识,一见如故。当时我们都想做贩布的生意,一打听才知,贩布虽没什么诀窍,要的本钱却大。若是本钱太少,下乡收布再拿到城里去卖,一个人跑几天也赚不得几两银子。我们两个就商议,干脆将本钱合在一处,赁个店面。他能言善辩,又比我年轻些,便下乡收布。我则在湖州府打听消息,哪天有大客商来,哪家收什么布,什么价钱适合出手。合伙两年有余,不但赚了些家身,日子过得也极畅快。后来他家中有事,你母亲身子骨也不好,我们才收了生意……”

苏士贞的语调渐渐缓了下来,带上些许惆怅。

苏瑾隐隐记得那次母亲生病,极是凶险。而苏士贞自那次回来,带了几千两银子,因不愿再远离家,便把银子入到汪家那位舅爷的本钱之中,后来她只知道那人来家哭诉,说被人骗了,此后便是汪家二老前来求情……之后苏士贞虽然仍去外面走动,但因挂心家中,却不走远,无非是山东地界上走一走,要么便是彰德开封等地。

因路途近,那些货物在归宁府发卖的商人甚多,利钱也薄得很。随着记忆的深入,苏瑾好似看到苏士贞当年刚从湖州回来的气韵,那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快意最得意的岁月吧。

梁富贵也听出异样来,赶忙上前笑道,“老爷,那常老爷也在归宁城落了脚,开了一间绸缎铺子。日后有的是合伙做生意的机会呢。”

苏士贞摇头,“常老弟做生意比我有眼光,现在定然富贵了。合不合伙倒是其次,能再见到他,也是一件快事!”

苏瑾立在一旁看着苏士贞与常氏脸上都松缓下来,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天杀的汪家带给这家压抑气氛终于略消散了些。

不过,这高兴却是暂时的。只听苏士贞下一刻便道,“富贵,你来,我有一件事情与你说!”

梁富贵以为是生意上的事儿,应声跟着苏士贞进了正房。

不料进去之后苏士贞提的却是汪家退亲的事儿。梁富贵性子梗直,哪里容得下汪家这般骑在自家头上张狂做态,比苏士贞更怒,嚷着要立时要去汪家。

常氏在一旁道,“你急什么。小姐方才已出了个主意。老爷叫你来,是要你去操办呢。”

苏士贞想到女儿出的主意,虽然带些市井无赖气息,对付汪家却是最合适不过。拈着短须道,“闲话休说了,正事要紧。用了午饭你去喜铺里订一队鼓吹手,并买几丈红绸,拿竹竿挑了。请人题上‘苏家退亲’几个大字,记得这字须写大而醒目,并请个会张扬的喜娘跟着,汪家要退亲,我们便成全他,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的去成全他们!让他们明天用过早饭便到我们家里候着。常妈妈便去找个媒婆,现在打发她去汪家说一声,就说明天我们去写退婚书。再定一个卖字的先生,劳他明天跟着走一趟,明儿我们退还婚贴后,便当场写退婚书!”

梁富贵被这汪家气得脸色胀红,却因苏士贞主意已定,不好发作,应了一声,饭也不吃,急急的出去了。

常氏与梁小青一道整治了午饭后,便也急匆匆的出去。

※※※※※※※※※※※※※※※

常氏仍去找了贾媒婆,托她去汪家走一趟,许了她二钱银子的谢媒钱。

上午常氏向贾媒婆打听汪家的事儿时,她尚不知内情。常氏前脚走,她后脚便出了门去打听此事,没成想真叫她打探出来了,听那知情的人说:原是潘小姐正月十五花灯会在街上遇见这汪家三哥儿,对他一见倾心,在家里闹将个时候,要潘老爷去汪家与她说亲。

潘老爷只这么一个独生女儿,自小娇惯,养成潘小姐骄纵异常的性子,但凡她想做的事儿,必要做到,从不计较后果。

潘老爷被她缠得无奈,派人去打听汪家,听说已做过亲,本是不应,无奈那潘小姐在家哭闹拒食,闹了整整一个月,潘老爷拗不过她,又听人说汪家三哥儿汪颜善极聪慧,文章也好,童生试三试已过两试,今年定然能一举中了秀才。又觉这汪家的亲事倒也做得,只要他能中个举子,自己家使些银子帮他讨个官职,他也算有了官场上的依靠。

便找了蒋媒婆去,与她五两银子的腿脚钱,使她去汪家探探口风。许她事成之后,另有大红封。

有潘家的钱财勾着,蒋媒婆乐呵呵的去了汪家,将潘家欲与汪家结亲的事儿与汪婆陈氏这么一说,那汪婆陈氏本就是个爱财的,哪有不允的道理?自然与蒋媒婆一拍即合。

不过,贾媒婆又劝道,“常奶奶,这事儿你们还是细思量。听人说,汪婆是瞒着汪家三哥儿来退亲的,他本人不知情,不若等他考试回来,使人问问他的意思。”

常氏听说汪家退亲,不止是嫌她们家无财,而是已攀了高枝,心头更是恼怒,听了贾媒婆的话,又有些犹豫,不过,转念想到小姐的态度,随即又坚定起来,“不必了,汪家门户高,我们攀附不起,麻烦您跑一趟,将退亲的话带到!还有,我不信那汪家三哥儿一点风声不知。方才听你说潘家小姐自正月十五花灯会遇上的他,蒋婆子去汪家说合亲事是甚么时候?”

贾媒婆想了想,道,“却是二月十五左右。”

常氏冷笑,“那不结了。汪家三哥儿是三月中才动身去的东昌府,这一个月的时间,那蒋婆子见天儿往她们家跑,他能丁点消息不知?说不得也存着攀附富贵的心思,又将那读书人的脸面看得重,故意装作不知,存心默许汪老婆子与他做成这门亲呢!”

贾媒婆想了想,倒也有这种可能,便不再说话,当下袖了银子去

去了汪家,将来意一说,汪婆甚是欢喜,上午还在发愁想个法子再去苏家把退亲的事儿办利索了,谁成想苏家竟主动来说合退亲,特特赏了二分银子与贾媒婆做谢钱。让她到苏家回话儿,明儿辰时末刻,在家里候着他们。

贾媒婆回到苏家回话领了谢钱,出了巷子遇上熟识的人,有人便与她搭话,问她又与哪家作亲,贾媒婆道,“哪里是做亲。城西汪家来苏家退亲,把个苏家小姐气得惊厥过去,苏老爷恼怒,托老身去汪家传话儿,两家说定,明日去写退婚书。”

众人又问汪家为何退亲,贾媒婆笑道,“还能为何?为了钱财呗!那汪家攀附上高枝了。退了苏家,要聘新城南城门潘家的独生女儿!”

归宁府分为新城与旧城。旧城仍是国朝初年所建,周长仅九里,后因商业发达,人口暴长,于嘉靖二十年又在加盖新城,新城是旧城的五倍大小,因两条运河皆自新城中穿过,是以商业甚是繁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