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是爱-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一章 引子
    第一段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是无数打工者聚集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挥汗如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也演绎了一幕幕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李金有出生在湖北省孝昌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在这方圆几公里的地方生活着百十来户人家,村庄座落在一片地势平抑的缓坡地带,四周被莽莽的群山包围着,山下是两排简陋的茅草和土坯建成的房屋,村里各家各户的木屋被毛竹和篱笆簇拥着,显得错落有致而又杂乱无章,在村庄的右面耸立着一座突起的山坡,坡上无树无草,凄荒而陡峭。山腰以下坡势平缓,延伸出一条静静的乡间小道,小路的尽头是分割成一块块的菜地和玉米地。
抽绿不久的玉米翠嫩的绿叶覆盖了这片缓坡,给村庄带来一丝生气,乡间小道两边间隔堆着高高低低的干草垛,一些印满脚印的小路从道旁分散开去,纵横交错地延伸向四周的山峦。房屋前那条蜿蜒的乡间小道伸向远方贫瘠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是祖辈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靠耕种为生,李金有是家里的长子,由于家境贫穷,他不得不早早的辍了学,在家里务农,他有两个兄弟,大的十五岁,小的只有九岁,他的大弟金宝小学毕业后也辍学在家,和他一起帮助家里干农活,他们一家五口生活在一间搭起的茅草房里,村里向他们家这种境况的人家还有十几户,茅草房冬冷夏热,日子年复一年,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父亲看到这种境况非常伤心,再三思量后对李金有说:娃呀!咱家太贫穷,孩子又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听说南方能挣到钱,你收拾收拾外出打工去吧!一来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二来也给自己找条出路,不能像爹一样贫穷一辈子呀!李金有望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含着热泪点了点头,临走时他对二弟说:金宝,哥出去后,家里的一切都靠你了!我离开后,找到工作后,会每月给家里寄些钱来补贴家用的,金宝点了点头说:哥,家里有我,你安心出去吧!李金有默默点点头,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和父亲从村民手里借来的150元钱,告别了父母,踏上了南去的火车。
李今有走后,他的大弟弟金宝,不得不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公鸡的鸣叫尖利而突兀,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在方圆几公里的夜空回旋着,金宝陡的睁开双眼,他听到父亲的咳嗽声传来,屋里传来床板不堪重负的咯吱声,一个轻轻的脚步声开始在屋里走动,他知道那是母亲,接着一束光透过门缝照了进来,母亲的身影缓缓的走来,门缝透出的光被赶得七凌八散的,这时父亲也下了床,轻手轻脚来到他和弟弟睡觉的茅屋前,把草编的帘子轻轻拨开一道缝儿,手电探进去照,看到两个娃齐头躺着,老实的进入了梦乡,父亲慢慢把草帘子挡好,叹了口气,来到灶间里,见门虚掩着,挪开道缝儿钻进去,立即又把门掩上,回头望了一眼母亲,把手电筒放在炕边,说:“这天,还冷冷的。”说着话,屁股一抬,身子一斜,坐在小板凳上,老头子,你再去躺会吧,时间还早,现没你干的事!娘用苍老的声音对他爹说,父亲看了看娘,慢慢的起身回到了屋里,草帘子被风吹得吱吱响,树枝,房沿的茅草,窗帘子也响,像脚步声,像嘻笑私语声,像哭号声……
灶间的门被风“吱呀”一声吹开了,锅碗瓢盆的响声立刻回荡在耳鼓,金宝扭头看了看身旁睡梦中的小弟,慢慢的掀开被子下了床,轻轻推开门,他看见父亲斜靠在床头上,床头的煤油灯小小的火苗一闪一闪的,照在父亲苍老疲惫的脸上,他转过身,母亲正一脸憔悴的坐在灶间的板凳上,在水棚里清洗手中的地瓜,他走过去叫了声:娘,母亲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苍白的脸上显出憔悴的红晕,他走到院子里,抱了一大捆柴禾回来,放在灶间的地上,看见母亲把洗好的地瓜放在锅台上,拿起柴禾放进灶膛里,手中的火苗“嗤”的一声冒出一段火花,然后飘进了火塘里,灶膛里的柴火劈哩啪啦的叫唤起来,接着呼呼的喘着粗气燃烧起来,母亲把家里的那口大锅架上,舀了几勺水盖上锅盖对他说:金宝,叫文宝起来吧,我再去地里挖几个地瓜来,娘,还是我去吧,金宝说着走进了院子,这是一个砂石和泥土铺就的小院,院里有三间品字型排开的茅草房,一间是父母住,一间是灶间,还有一间就是自己和小弟的睡房,院子当村这面是一道篱笆围栏,上面有豆类的枯藤盘绕着。篱笆间有一道敞开的竹门,角落里还搭着一个篾席棚子的茅厕。几只鸡在篱笆下倦缩着脖颈,晃动着脑袋,似乎对小院里突然之间走出的人表示惊讶和关注,即而唧唧格格的小声嘀咕起来,快点回来呀,母亲叮嘱道,金宝嘴里答应一声,就出了门。
月亮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没有丝毫要隐去的意思,默不作声的斜倚在夜空,把金宝的身影一会拉长,一会又缩短,金宝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自家地里,田野里静悄悄的,只有月亮漫不经心洒下的零星的光,照射在地里的庄稼上,像点点残玉,发着幽幽的光,他蹲下身,手摸到地瓜,两手托住,然后轻轻拔出地瓜,他拔了约有10来个地瓜,两手托住兜在怀里,就起转身往回走,这时他看见一个细长的身影迎面走来,在月光下娇小而轻盈,那是同村村民李天成的闺女翠芳,他喉咙里“奥”了一声算是打招呼,翠芳没有吱声低着头走了过去。
回到屋里,灶间的锅里冒着热气,他把从地里拔的地瓜从手里放下,父亲正一边咳嗽一边拉着风箱,爹,我来拉吧?他爹没有吭声,只顾拉着风箱,他只好走到院子里,把水桶吊进井里,压了一桶水上来,提到灶间便向自己屋里走去,母亲已给弟弟穿好了衣服,督促弟弟:快穿好鞋子过来吃饭,吃完饭好去上学,说着起身往灶间走来,小弟睡眼惺忪,迷迷糊糊的伸出脚勾着地下的鞋子,然后撒着鞋子摇摇晃晃的走过来,金宝进了屋,把被子折成长条状,堆在床脚,向灶间走来,母亲把煮熟的地瓜用筷子碾烂,打成糊状,放了一把盐每人盛了一碗,把砌好的馒头撩进大海碗里,放在锅台上,父亲端过一碗喝了一口放在地上,拿起一个馒头啃了一口,金宝和小弟走过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了起来,金宝两三口就吃完了饭,他要把小弟送到离家几里外的学校去,父亲和母亲要下地去,一天的日子又要开始了。
第二章 日子
    每天清晨,听到公鸡的第一声鸣叫他就下了床,帮母亲做家务,小弟年幼,他每天还要送小弟上学,学校离家很远,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放了学还要走十几里山路接小弟回来,其余的时间他就一头扎到地里,帮父母耕种农田,他家里有两亩地,种的是高粱和地瓜,到了晌午,母亲回家把做好的午饭送来,金宝很有孝心,他劝母亲回家歇着,母亲总是笑而不答,一边干农活一边打量着儿子,他们三人在田野上劳作,有时候干活干得累了,就坐在田埂上歇息,金宝很少停下来歇息会,他必须挑起家庭的重担,让父母少操劳些,这是个男儿该做的事,他这样想着,就觉得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干起活来牛劲十足。
山里的日子枯燥而乏味,除了种地,就是吃饭睡觉,然后又是种地,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这是他们的生活轨迹,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到头来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上,这是中国农民沿袭几代的悲剧。
在地里干农活时间长了,他发现有时候,他抬起头搽脸上的汗时,偶尔能看到母亲坐在田埂上,正一脸微笑着看他,这个情景让他感觉到无比的温馨,有一次他还听到父亲对母亲对他爹说:金宝是个能娃子!这是对他辛勤劳动的最好犒赏,他听了心里特别的高兴。
由于贫穷,村里的男劳力都出外打工,剩下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女孩儿就更少了,山里人见生了女孩,多数就把女娃送给家境好的外姓人,以减少家庭的负担,这些女孩儿被外姓人收养,长大了虽然知道谁是自己的生生父母,但早已没有了舐犊之情,彼此形同陌人,所以金宝平时见到的村里同龄女性很少,连个心头的寄托也没有,这让山里的日子更加孤苦难耐,尤其是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
  这种日子过得惯了,又无力改变这一切,金宝反倒慢慢的变得沉静下来,生活的苦闷磨灭不掉向现实抗争的心,这是山里人的韧劲,他开始思量今后的打算,金宝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走出大山,出去创一片天下,他相信,乡下人有个优点是城里人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人得有吃苦精神!金宝默默地想着,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农活上,静下心来埋头苦干,脚下的黄土在他的手里渐渐变得温顺了。
同村的翠芳比他小两岁,长得细眉细眼,身材欣长,在月光下走过时,看起来步履优雅,体态轻盈,金宝看在眼里,这让他很有点感觉,早上起床下地时,金宝走在静静的乡间小道上,心里一边走,一边想着翠芳的身影,一晃似乎就到了自家地里,人心里一旦惦记着啥,干起活来不但不觉得枯燥,反而劲头十足,女人可真是个奇妙的动物,金宝想着,他把这种感觉带到了平常的日子里,心头渐渐的感到日子好过了一些。
翠芳家里四口人,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姐姐叫翠凤,翠凤人如其名,长得眼大身俏,容貌秀丽,就是讨厌干农活,她嫌脏又觉得没意思,只在家里洗洗涮涮干一些家务,家里的农活一般都靠父母和翠芳来干,她闲暇常常出门,一有空就跑到村子那头的上留村,在上留村的那间小卖部里看电视,
上留村是个大村,村里有二百多户人家,村前是一条长长的河渠,河渠前面就是大马路,马路上车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由于交通便利,平时村里那些家境好的,就买了手扶拖拉机在那条大马路上来回穿梭,到城里贩货倒生意,跑运输,搞一些副业,村里村外显得繁忙而热闹,翠凤常去上留村那里玩耍,那里不仅比自己村富裕,还比自己村里多了份生气。
的确,金宝所在的村子里,几乎听不到人语声,没有喧闹,白天晚上总是村子里那些人来来回回,乡里乡亲见了面也不打招呼,贫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了,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人气,总是显得死气沉沉的,但是在金宝家里,由于金宝的勤快能干,给父母减轻了肩上的重担,父母不像以前那莫操劳了,家里倒是平添了几分欢乐和祥和,父亲愁苦的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山里的消息虽然闭塞,但是改革的春风还是吹到了这里,广播里播放着大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各种致富信息,这虽然对它们的生活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是有不小的触动,同样是人,城里人生活的有滋有味,有电视看,有汽车坐,家里有家具电器,每周还有休息日,日子过得宽宽松松的,而作为一个农村人,几代人都是过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起早摸黑,日子过得紧巴巴,而且穷的叮当响,同样是人,为什么同人不同命呢?!每当想到这些,金宝心里总会涌出一股渴望,渴望自己能对这个家有所改变。
上留村的富裕对周边村镇的影响很大,开始有人搞起了第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