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商-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踵而来的后金军主力,遂乘机突入城内,里应外合,夹击夺城。

就是这么拙劣的计策,竟然奏效了。努尔哈赤设计,佯称互市,潜以精兵,外攻内应,诱陷抚顺,守将李永芳剃发降。同日,后金军左四旗兵攻占东州、马根丹。抚顺失陷败报驰至,明抚顺巡抚李维翰急檄总兵官张承胤仓猝出战。“承胤请集兵后行,维翰不听,促之愈急。承胤悲愤以所部进”。张承胤急率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等领兵万余人尾追努尔哈赤。他据山险,分军三,立营浚濠,布列火器。努尔哈赤命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统军三面环攻明军,并利用风沙大作的有利天时,猛攻明军。明军“大溃,承(胤)、世芳皆战死。廷相汝贵已溃围出,见失主将,亦陷阵死。将士死者万人,生还者十无一二”。明军“主将兵马,一时俱没”。辫子军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兵仗器械,不可数计。

抚顺之役,历时一周,辫子军不仅夺占抚顺、东州、马根丹,而且骑兵横排百里,梳掠小堡、庄屯五百余处,掳获人畜三十余万,编为千户,毁抚顺城,还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命将俘获编为千户,若每户以六口计,则共六千人。看来所谓掳获人畜三十余万,多为牲畜。后金汗率军在短短几天内,掳掠数以十万计的牲畜以及粮食、财物,按军功大小进行分配,缓和了因灾荒缺粮而加剧的社会矛盾。

然而,大明辽左失陷抚顺,殒将丧师,损辱国威。从此,举朝震骇,群臣神经极度紧张,如刑科给事中姚若水奏请,“罢内市,慎启闭,清占役,禁穿朝”,并给宫监各发木牌,出入凭牌查验,以防努尔哈赤的奸细混入大内。

后金却恰恰相反。进攻抚顺是努尔哈赤起兵三十五年以来,第一次同明军正面交锋,但初战告捷。先是,努尔哈赤对大明阳示觳觫遵命,暗里伺机倏进,未敢宏图大举。甚至于他在发兵进攻抚顺之前,仍告诫统兵贝勒、诸臣,要“自居于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尚有此举胜负未卜之意。但是,他袭破抚顺,碰了一下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竟然俘获人畜三十万,这是自兴兵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掳掠。从而刺激了努尔哈赤更大的贪欲:统兵蚕食抚顺。如五月,攻取抚顺、铁岭之间的抚安堡、花豹冲、三岔儿等大小十一堡,并沿屯搜掘粮窖,“迁其积粟”。七月,人鸦鹘关,进攻清河。

晏世轮每每想到如此,都会慨叹自己还是穿越晚了,要是再早上三十年,这个老奴还能有机会把强盗的事业做大?那个剃发求荣的大汉奸李永芳还能成功带路吗?晏世轮严命参谋部,立即调整辽东战事计划,一定要把抚顺加进去,并且要有奇袭,特么的,不出这口恶气,誓不为人。

晏世轮安排好这一切之后,终于把目光从远方的辽东,回望到了眼前,因为,这里有着两个更加迫切的地点等着自己去占有,去开拓!顺着他的所指,身旁的史可法定睛观瞧——澳门和澳门旁边不远的一个标记着“九龙”的小岛。

看着目瞪口呆的史可法,晏世轮知道他完全不理解自己的意图,目前金乡军全体都已经做好了远征辽东的打算,无论是驻济州部队、驻琉球部队,还是金乡所港口、基隆、淡水两港,无不日夜厉兵秣马,全力以赴的准备一雪前耻。怎么大人的思维跳跃这么快,一下子又转到了这样的两个毫不相干的小岛呢?

晏世轮轻轻拍了拍史可法肩膀,对着他道:“宪之,此事之紧急不下于辽东,你先看下这封由基隆商馆马尼拉分馆发回的飞艇文书……”

菲律宾与中国华南隔海相望,自古就是华人移居的重要目的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后,中国声威所及,菲律宾的吕宋、苏禄等国都时段时续地同明廷保持着朝贡贸易,但直到16世纪70年代移居菲律宾的华人才逐渐增多。当时明王朝部分开放海禁,而刚刚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对商品和人员极为渴求。华侨的增多也令晚期明帝国与西班牙在菲律宾产生碰撞。

这封飞艇部队传回来的紧急文书,说的就是当地西班牙殖民者,已经又抡起了屠刀,正准备对着华人大肆屠戮,晏世轮不忍华人就这样任红夷宰割,所以宁肯将辽东一役耽搁,也要先稳定下菲律宾马尼拉方向。

史可法越听越糊涂,道:“大人,您刚才所说,不是马尼拉的事儿吗?为什么还要去攻打澳门和九龙呢?”

晏世轮展颜一笑,缓缓道出原因——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第七十二章 租借九龙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宪之啊,可知‘攘外必先安内’?”,晏世轮对着史可法继续微笑。

感觉到晏大人似乎话里有话,史可法有些迷糊,但还是依靠着学识,道“回大人,此语原本出处是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是一药理,攘外安内。后为春秋齐桓公提出的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出处——先“安内”以“尊王”,“尊王”而后才能“攘外”。其时,葵丘会盟,成就霸业。西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引起当时朝廷的激烈争论,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或认为时机还未到,以窦婴为首的认为当时应一致对外,对付匈奴;晁错以政治家的眼光说服汉景帝最后选择继续和匈奴和亲,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削藩上。

结果,汉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内忧,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为武帝对匈奴动武、解决边患创造了条件。宋初的赵普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史可法像是背书一样,一口气说了好大一段话,但是随着他的回忆,更多的疑问涌上了心头,大人问这干嘛?

看着史可法这种迷惑的神情,晏世轮不打算再去放烟雾弹了,他拉起史可法,大步的走向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此刻的史可法,随着在金乡军内的不断深入和学习,史可法已经渐渐的接受了诸如“地球是圆的”、“机械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是金乡军内的“奇淫巧计”基本上都是有前途的概念。之间晏世轮将手一指。先在吕宋点了点,又移到左上方,在九龙岛那里点了点,随后又在台湾拂过,

晏世轮道:“宪之,可曾看清我手指之处?”

史可法歪着头又看了看地图。道:“大人,您所指的三个地方,正好形成了三个支点,而且距离差不多,您的意思,是不是在九龙岛这里,咱们更加的便于对吕宋通商?”

晏世轮点头道,“宪之,你回答对了一半。通商?!笑话。这里将来都将是我金乡军的地盘,只有在大明的南部,有了我们的落脚点,合台湾、吕宋、九龙三地之利,呈三足鼎立之势,定可牢牢的控制神州大地南下出海的道路,为大明,守好这个南海的大门!”

史可法恍然大悟。深施一礼,“大人所谋深远。学生不如也,只是这九龙岛,已是我大明所属,而台湾,早就是金乡军的地盘,大人所虑的。可是吕宋?”

“宪之,我此时急于出兵九龙和吕宋,不外乎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有了九龙的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将货物更好的送往大明南部和西南,对比陆地运输,海运我们更有优势,并且九龙濒临大澳(澳门),以九龙为立足点,才能完全的干脆利落的斩断葡萄牙人伸过来的利爪,彻底赶走这些殖民者,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其次,吕宋的大汉子民们,有麻烦了。”晏世轮的眼中一时浮起深深的怜悯之情,同时又有几分的沉痛。晏世轮想到的是,此刻已经有海外华侨被屠杀的事情发生了,历史上早在唐代就有中国人到南洋去谋生,不过人数还是很到,从明朝中期开始,大量中国侨民到东南亚区谋生。华人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迅速成为当地的富有阶层。然而自明朝中后期西方人到达东南亚之后,华人就面临当地土著的仇视和西方殖民者的残酷镇压。首先在万历年间,菲律宾华人遭到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及其土著帮凶的第一次大屠杀,3万华人死于非命,无数财产被抢劫、被掠夺。

这是三万人啊!从大明出去过活的华人,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优秀素质能力本领,不然如何敢出国谋生,这些可恨的西班牙人,竟然联合菲佣杀了这么多?紧赶慢赶,还是把这事儿忽略了,晏世轮坚决不能容忍此事再次发生。而且从飞艇部队反馈的情报来看,现在已经又有了镇压华人的苗头,掐指一算,现在已经是1628年5月了,距离1639年,第二次大屠杀发生已经很快,这次屠杀,将致使吕宋岛华侨基本上绝灭,全菲遇难华侨共达两万二千到两万五千人。英国人曾经记载“有几条河里的水被尸体污染得不能食用达6个月之久,(马尼拉)周围许多里格以内,河里的鱼是吃人肉长肥了的,所以人们连鱼也不能吃”。

不过不得不佩服国人的顽强的生存意志和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在历史上的三十三年后,1662年,第三次大屠杀发生,据推测被杀害的华侨不下两万五千。一个西方历史学家说:“西班牙人的原来意图是要杀尽每一个中国人的。但后来考虑到缺乏商贩和手艺人的不便,便放弃了这个意图。实际上是出于有此必要,而却以(西班牙王)的名义慈悲地宣称赦免一切放下武器的人。”

这帮恶棍,从骨子里就是没想对华人手下留情,这回好了,新账旧账一起算,不是“意图杀尽每一个中国人”吗?哼!老子定要看看,全吕宋(菲律宾)上面,到底有多少西班牙夷,全部杀光!来祭奠当年和前世里,被无辜的屠杀的平民们。

最可气的是到了前世的1762年,西班牙人对华侨实行第四次大屠杀,遇难华侨近两万人。西班牙殖民者终于死掉伪善的面具,竟然公然的发布命令“杀掉所能找到的一切中国人”,宣告所有华侨都是西班牙的叛徒,在什么地方发现,就在什么地方绞死。于是西班牙殖民者四处搜捕,形成一个“骇人听闻的屠杀**”。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屠杀华人,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也干着同样的事。第一次大规模屠杀发生在1740年7月。当时正值满清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时。印尼的荷兰当局下令,凡属可疑的华人,不管有无身份证,都先行拘押。几天后,巴达维亚盛传许多华人在押解途中惨遭杀害,尸体抛到海中。华人愤慨之余。人心惶惶,许多人逃出城外遁入山林。荷兰人惧怕华人起来造反,决定清除和追杀城里城外的所有华人。华人不得不以木棍、锄头反抗。10月9日,殖民者借口搜查私藏军器挨家挨户屠杀华人,华人区20多处起火,大部分建筑物化为灰烬。殖民当局还煽动一些愚钝无知的土人攻击华人,答应每砍一个华人的头,奖赏银钱若干。结果,全巴达维亚的华人。除少数依附当局者外,差不多无人幸免,被打死、烧死、吊死或溺死的共有1万多人。流经巴达维亚的一条名叫红溪的河流,终于被华人的鲜血染红了,史称“红溪惨案”。

对此事当时的满清政府是什么态度呢?赫赫有名的鞑子乾隆帝说海外华人“内地违旨不听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