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狼-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景点点头就没再说什么,徐妙锦告诉他们自己在哪里,然后自己消失,这样就可以甩掉自己,这样的解释很合理,不是吗?

————

离断收到齐景和徐妙锦不在一起的消息,大大松了口气。那天自己正要睡觉,朱能和郑和就找到了自己,说了来的原因之后,离断就狠狠的拍了下自己的脑门,枉自己聪明一世,这么严重的问题都没意识到。

齐景是朱棣的义子,齐景和徐妙锦在一起没什么,但是朱棣的义子和徐妙锦在一起就不行,这个道理很扯淡,但是不得不遵守。

侄子不能和姑姑在一起,哪怕是干的也不行,一旦越界,齐景一定死定了,朱棣就算再不舍,也不可能和天下人作对,这等违反伦理人常的事情,根本兜不住。

还好,他们俩个没在一起,只要没被人发现,就能遮过去。

离断揉了揉酸痛的脖子,站起身来,准备去拜访下朱能,顺便告诉朱棣齐景已经找到了。

当然离断已经做好了接口水的准备,齐景不在只能自己挨喷,该死的混蛋齐景!

第五十三章 顺水推舟

李景隆失败的消息传回了京师,百姓议论纷纷,好不容易压下的传言又起来了,燕王有神助的流言如同长了翅膀般沸沸扬扬。

武将一系出了徐增寿之外都沉默不语,徐增寿请求朱允炆不要惩罚李景隆,说失败非是战之罪,而是败在武器上了,徐增寿这样说保住了李景隆,却把兵部推上了风口浪尖。

齐泰却不得不吞下这枚苦果,自己虽然是文官,但是自己也是兵部尚书,既然坐在这个位置就要尽职尽责,这是最基本的道德。李景隆不能受罚,李景隆一旦受罚那么武将们脸都会丢尽,武将一系一损则损,李景隆完蛋了,文官们一定会借题发挥,损失更大。

不过庆幸的是,由于李景隆是黄子澄举荐的,所以为了避嫌,他今天没来上朝,也正因为李景隆是黄子澄举荐的,所以文官们都在张望,不敢轻易落井下石。

见文官们没什么反应,齐泰松了口气,出班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并且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会犯错,最后狠狠的批驳了一下朱允炆送去的几个道士。

朱允炆一开始是很生气的,耿炳文失败是因为他老了,李景隆失败是因为武器不如人家,这么说失败都是应该的了?!正想喝问,就听到齐泰批驳那几个道士,脸上一红,朱允炆也知道自己做的荒唐事,又听到齐泰说军中好多将士都贴着神符冲锋,敌人砍过来就用贴着神符的胸膛硬抗······

听到这些朱允炆也不好意思怪罪谁了,满朝文武听到道士这一段脸上神情之精彩让朱允炆无地自容,他不由得更加憎恨那些该死的太监······

这些话齐泰和徐增寿已经商量好了,徐增寿说只要夸大道士对战争的负面影响,皇帝就不好意思做过多的处罚,齐泰本来不怎么相信,结果这么一试,效果良好。

齐泰不禁回头看了一眼徐增寿,暗道,比他哥徐辉祖强多了。

徐辉祖对李景隆打了败仗很是生气,从他铁青的脸色就能看出来,对于徐增寿为李景隆求情,徐辉祖虽然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他也是武将,在大的利益面前,他只能闭嘴。

————

徐增寿迷迷糊糊的从大殿走出来,一切都很不真实,李景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受到了嘉奖,这然徐增寿越发的佩服齐景。

提起道士的事情的主意就是齐景出的,他说朱允炆是个讲理的皇帝,但是讲理的人是不适合当皇帝的,徐增寿冷笑一声,确实是不适合,古往今来,打了败仗受到嘉奖的次数屈指可数。

几十万打几万,输的一败涂地,还能受到嘉奖,徐增寿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的事情,就这样发生在自己的面前。

感觉到有人拍自己,回头一看竟是齐泰。

齐泰的脸上有着说不出的疲惫,奖赏李景隆不是他的愿望。

看着齐泰的脸色,徐增寿心中不忍连忙出声说道,“尚书大人,这不是您的错······”

齐泰闻言叹了口气,“我知道,可是他们今天为什么都闭了嘴······”

原定的计划是徐增寿为李景隆开脱,然后齐泰把责任揽过来,然后把皇帝拉下水,然后文官们就会反击,最后皇帝下旨斥责一顿,让李景隆戴罪立功。

谁知道文官们竟然齐齐闭上了嘴巴,然后就变成了这样。

————

李景隆受到嘉奖的消息传出天下为之哗然,更有甚者竟然嚎啕大哭联名要进京面圣。

福州的海风吹的让人感觉很舒服,一个**岁的小女孩光着脚丫子在地上踩出一个又一个小脚印,不远处一个年轻人和一个中年人在攀谈。

若是海风能把他们的谈话带到京师,或许就能解开齐泰和徐增寿的疑问。

“师父,我们为什么要帮那个齐景,您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中年人慈爱的看着小女孩,语气却很冰冷,“旭儿,你觉得为师做的不对吗?”

“旭儿不敢!”

中年人看了一眼低眉顺眼的年轻人,叹了口气说道,“有的人乃是天地的宠儿,就像齐景,有的人虽然天资聪颖但是仍然不得大道,就像你。”

“为师不让你跟在你那独身的母亲身边,就是怕你长于女人之手,心胸狭窄,没想到你跟在为师身边,心胸和眼界也没有开阔多少,这一点你不如齐景。”

中年人说着说着似乎很哀伤,“老夫只是顺水推舟而已,你当齐景不知道有人在帮他吗?他只是不知道是谁而已,唉,一想到就要失去这样的一个劲敌,老夫就很心痛啊!”

“旭儿,那个书生怎么样了?”

“回师父,他已经醒过来了。”

“走,去看看。”

纪纲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过去的,好像和几个朋友多喝了几杯,然后,然后就记不得了。

晃了晃脑袋,纪纲看见了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年轻人。

“你醒了?是我们救了你。”

————

齐景收到李景隆受到嘉奖的消息的时候正走到了香树村,沈老和邹村长见到齐景很开心。

没有了秘密,沈老像是放下了一个大包袱,年轻了很多,沈虎见到齐景就要吵着跟齐景比武,沈若兰一直站在旁边看着齐景笑。

沈老看着齐景,眼中神采涌动,齐景身上的那股气质越发的明显了,沈老无法描述那种气质,在沈家还在的时候,沈老有幸见过微服私访的朱元璋,沈老记得很清楚,就是齐景身上的这股气质。

只不过齐景的和朱元璋的比起来,还是很弱,不过比第一次见到齐景的时候强上了很多。

气质这种东西无所谓身份,他是每个人特有的东西,它反映了很多的东西,人的性格,身份,甚至会反映出人的未来。

“沈老,好久不见啊!”

“是啊,留下来吃口饭吧!”

“不了,我就是来看看,时间太紧了。”

“再忙,吃顿饭的时间还是有的吧!”

承不住沈老和邹村长的热情的邀请,齐景只好下了马,吃过饭再走。

酒过三巡,吵闹的沈虎被沈若兰拽走了,邹村长告了声罪也走了,因为齐景和沈老明显有话说。

等屋子里没人了,齐景才问道,“沈老,您的见识多,咱们大明朝除了白莲教还有什么地下组织吗?”

沈老仔细思考之后,摇了摇头,“应该没有了,明教已经彻底挎了,但是白莲教危害甚大,一定要剿灭。”

齐景闻言点了点头,那么到底是谁在帮助自己?

(这个沈若兰日后是个重要人物,不是小六在凑字数)

第五十四章 大风!大风!

在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既然对方还没有伤害到自己,那就不要去刨根问底,过多的探寻反而会弄出其他不必要的麻烦倒不如等他们自己出现。

齐景深切的知道,这帮人不会平白无故的帮助自己,他们总有一天会露头的。

第二天天还没亮,齐景就急匆匆的离开了,星夜赶回北平,原因就是李景隆整编了朝廷剩下的大军从真定誓师北伐了。

齐景星夜兼程的往北边奔,朱棣却都已经整军备战了。

李景隆带着大军准备进攻白河沟,朱棣也抢先出兵,渡过了玉马河,驻扎在苏家桥。朱棣同众将讨论之后,决定抢先出击,与南军会战。

此时李景隆部将领众多,而且质量远胜上次,燕军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给予敌人重创。

平安作为南军的先锋,早年曾随朱棣出塞征战,熟悉朱棣的战法,在朱棣必经之路设下伏兵,朱棣果然中了招,一旁的瞿能父子也加入了战团,燕军人数少,凭借手榴弹消耗了一些敌人,勉强占了上风,朱棣眼看自家占了上风正想大喊一声彻底击溃敌军,不料郭英带着本部向燕军袭来,朱棣见事不可为便下令撤退。

谁想到郭英居然在燕军撤退的道路上埋了老式炸炮,虽然威力不大,但还是让没有准备的燕军损失惨重。

眼看就要交代在这里,于是朱棣又使出了无赖的老一套,自己一个人殿后,呈之字形在燕军后屁股策马撤退。

见到此状,平安等人只能下令放弃攻击,因为朱允炆说了不能伤害到他的舅舅。将军们的命令,让大头兵们松了一口气,皇帝的圣旨在那儿,自己还是不要往上撞的好。

朱棣的举动再一次俘获了燕军的军心,甘愿为殿后的朱棣,一瞬间让这些手下死心塌地。虽然朱允炆有旨意,但是这等胆魄也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感激朱棣的做法,朱能就吓个半死,齐景不在,担惊受怕的就是他了,齐景在的时候都是跟在朱棣身边保护朱棣,现在齐景不在,军中又没有比齐景身手更好的人,朱棣的安全等级下降的不是一点点。

好不容易撤退下来,众将发现自己居然迷路了,已经升官做将军的张辅拿出了特战队为了辨别方向制作的简易指南针才找到了回营地的路。

朱棣心中怒火一片,巡视过伤兵营之后,朱棣气急败坏。这是造反以来伤亡最重的一次,这让他如何能够压住心里的怒火。

于是朱棣下令明日早早做饭,同南军再战,朱能和张玉都建议避其锋芒,但都被朱棣驳回,朱能叹了口气,朱棣正处在气头上,齐景要是在,还能劝劝,但是齐景不在,现在朱棣谁的话都会不听。

次日(四月廿五),朱棣再次出兵与南军交战,让朱高煦留在大营以便接应。

双方交战初期燕军大批量使用手榴弹,致使南军节节后退,瞿能、平安见此便绕至燕军后方,攻其后军,竟然得手,燕军腹背受敌。

朱棣见状不好,亲冒矢石,双方混战,飞矢如雨,刀与肉相摩擦的声音让人牙根发酸。朱棣先后换了三匹马,射光了三筒箭,宝剑也砍断,差点被平安、瞿能所伤。无奈之下,朱棣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假装招呼援兵。

李景隆见状也不知道是真的生疑还是假的,下令后退变攻势为守势。朱高煦此时也闻讯前来援救,战事暂时缓和。

不久,瞿能再次引众搏战,大呼“灭燕”,形势再次对燕军不利。

朱能见战事将败,便将朱棣护在身后,意欲后退,“王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齐景马上就回来了,这次不敌我们下次打回来就是!”

朱棣已经浑身浴血,虽然心中不甘,但是也知道利害,眼看燕军节节败退,心中悔恨,早就该听齐景的话,多在士卒的训练上下功夫,而不是注重武器。

有了手榴弹和炸炮,朱棣的信心曾经一度膨胀,他一直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