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仕妖娆-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是中立。

兵部么……张杓在兵部侍郎韩侂锵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这个人可以争取。

枢密院那边,魏杞是自己未来的老丈人,就算他不支持立储,但他总该支持自己吧,所以可以等同于赵恺的势力。

蒋芾的态度也明显了许多,更看好隆兴北伐立过大功的赵恺。

这就是临安属于己方的势力。

第四百二十九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

整理清楚脉络后,李凤梧陷入沉思。

这些其实都不是很重要……临安势力的优劣,虽然有影响,但绝对不足以影响到立储的最后定断。

最后谁能入主东宫,还是得看官家的心思。

而官家愿意选择谁,却是看两个皇子的表现。

所以这个时候,赵惇和赵恺都不能犯。

李凤梧相信,就算临安所有朝臣都支持赵惇,但只要赵惇犯下个让官家法容忍的大,胜出的也会是赵恺。

所以李凤梧很快将这些圈出的势力全部画叉。

然后重新写下赵惇的名字,在后面备注了一个词:!

如何让赵惇犯?

这是个比较深邃的问题……有汤思退和柳子承的辅佐,赵惇还会再犯吗?

难!

不过李凤梧却并不忧心。

任何事情,不去做,当然不会。

但你去做了,即使一时之间是对的,但只要站到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那也是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自己才会和赵恺谈了没几句,就离开了庆王府。

这是故意给赵汝愚机会。

让赵汝愚给赵恺出谋划策,论好坏的计谋,赵惇都会有应对,只要他应对,就会出……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抓住机会反击。

从这方面来说,自己是利用了赵汝愚。

虽然这很可能导致赵恺要受到打击——但赵恺受到的打击越大,却也能彰显出赵惇犯的越大。

当然,可能而已。

而且这是险招。

但因为自己准备有后手,所以这个险招,也可能是奇招。

接下来的日子,自己就坐看赵汝愚如何辅助赵恺,如何斗汤思退、柳子承两人。

然后……自己再借机反击,使出致命一击的一招。

不过就算如此,李凤梧也没有必胜的信心。

因为他知道,世间没有绝对的事情。

……

……

随着汤思退和恭王赵惇的联手,临安骤然风声鹤唳起来。

不出众人意料。

整个东府,很快变得铁板一块,明里暗里的为赵惇说话做事,汤思退更是处处想法设法的为赵惇提升名望和地位。

时间飞快,乾道五年转眼即将过去。

临安斗了整整一年后,各方势力终于布局完毕。

在春节放假前,户部尚书曾怀被官家寻了个借口,贬到了地方担任知府。

兵部侍郎王佐顺利接任户部尚书。

之后是热闹的春节。

乾道六年的春节,世间百般滋味……

因为争储到了关键时刻,李凤梧没有回建康,也没让李老三他们来临安,反正自己成婚了,就意思着独立过一个春节。

鞭炮齐鸣,处处闻笑。

乾道年间,盛世风光睥露遗,偌大的临安,满城尽是硝烟气。

过年小事,李凤梧当然不用管。

有两位娘子操持家事,在杜仲卿的配合下,年夜饭隆重举行。

所有奴仆,皆在正院。

吃过年夜饭,李凤梧会去给所有人发新年红包,继而让大家回去团圆——不过李凤梧比较体恤,梧桐公社准备的年夜饭,即使是奴仆的,也丰盛至极。

甚至允许奴仆将亲人也带来。

于是乎,仅是正院奴仆们加上他们的家眷,竟然有二十桌之多。

听雪院里是主人的席桌。

李凤梧,文浅墨多坐上位。

文淑臻、朱唤儿、耶律弥勒、耶律观音,夏暖滟,加上李巨鹿、徐眉娇,一桌多了一个人。

不过图个热闹,于是加了个位置。

吃饭之前,有丫鬟奉着盒子,上面是文淑臻为李凤梧准备的,用来给大家发的新年礼物。

都不是贵重的东西,图个心意和吉祥。

其后好吃好喝。

喝了几口酒,看了看时间,李凤梧带着文浅墨、文淑臻和耶律弥勒,让李巨鹿端了个簸箕一起,里面放满了红包。

当然,为了方便,红包里都放的会子。

然后李凤梧来到正院,发表了一番新春吉祥的话后,和文浅墨、文淑臻、耶律弥勒三人一起,挨个发红包。

每个红包是三贯会子。

今日奴仆加上家眷,约莫一百六七十人。

一共也就发了五百贯不到。

钱不多,但也不少,按照如今盛世的物价,三贯会子约莫等于七百人民币。

收到红包的奴仆感恩戴德。

之后大家肆意吃喝,又有人专门去燃放起烟花……

李凤梧带着几位娘子回到听雪院。

意思着喝了几口热酒。

看着满堂喧哗的听雪院,看着几个女人言笑晏晏,妻妾和睦,最后起身,来到文淑臻身旁,从她手上接过已经一岁的女儿李梦华。

笑眯眯的逗了逗,对文淑臻说道:“今夜让梦华挨着我睡罢?”

老实说,自己这个父亲极其不称职。

从孩子出生,自己就没怎么带过她,要么是奶妈在带,要么就是几个女人在逗,自己也就是抽空陪陪,更别提给她换尿布之类的事情了。

文淑臻温婉的笑,看着父女两人,眼里洋溢着安宁,笑眯眯的道:“梦华要夜哭,会影响官人休憩的。”

李凤梧耸耸肩,“这有什么,没事。”

文淑臻捂嘴,“这可是你自找的……”

李凤梧嘿嘿笑了笑。

不过显然他的想法过于天真了……年夜饭后,李凤梧醉了。

……

……

不同于梧桐公社的繁华热闹,临安其余各处的年夜饭,多多少少有些不一样的情绪。

比如大内皇宫里,一家团聚的赵昚一家,两个儿子赵恺和赵惇面和心离,上皇赵构和吴太后也是亲疏有别,明显更喜欢赵惇一些。

赵恺心情不痛快,多喝了几杯。

王妃韦氏便劝了几句。

期间发生了件事,庆王侧妃安和郡主和恭王嫡妃定国夫人李凤娘,发生了几句口角。

赵昚心知肚明,却没说什么,只说让微醺了的庆王早些回去歇着。

……

……

绍兴府,衣锦还乡的张观府上,热闹非凡。

张观父母也终于接受了儿子对张疏影的专情,今日年夜饭,倒也和睦的紧。

张三作为大舅哥,也悄然出现在张府。

看见言笑晏晏的妹妹,张三心里忽然觉得。

其实这样挺好。

……

……

处处鞭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春亦来。

春节几天大假,临安没有了争储,也没了北伐,只有一片火树银花的盛世风华。

然而该来的始终还是要来。

乾道六年姗姗而来。

带来了南宋中兴之主赵昚执政生涯中,最为黑暗的一年……

第四百三十章 皆大欢喜

乾道六年,开春之后没过几日,官家偶感风寒。

于是在春节后第一个大朝会上,东府汤思退表率,东府诸多官员,六部之中的兵部、户部、刑部三部尚书共同附议。

提议今年的籍田祈年礼由恭王赵惇代替官家奉行。

这是赵室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礼制,每年开春之后,赵室天资都要到玉皇山南麓的籍田中去劳作三日,以为天下表率,兴盛农事。

所谓籍田祈年礼,是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源自原始社会,春初部落长带头耕种,然后才开始大规模春耕生产的古俗。它是“祈年”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这个意义就重大了。

因为祈年礼一般都是天子亲率。

如果恭王赵惇代替了官家去祈年,那就意味着告诉天下人,恭王赵惇是未来的储君人选。

这个提议在大朝会被提及之后,顿时将争储的事情推向白热化。

官家确实感染了风寒。

对于即将到来的籍田礼,确实有心让皇子去。

但在这个敏感时期,让谁去着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是以大朝会上,汤思退提出后,在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的附议下,赵昚有一些动心了。

事情当然不可能就此定断下来。

果不其然。

附议的声音还没有落下,大庆殿里就响起洪亮的反对声,“臣以为此事不妥!”

众人循声看去,却出乎意料的发现,反对的人竟然是礼部尚书洪遵。

这确实出人意表。

三洪在朝中也算有一定根基,而且这种事情涉及到两个皇子,三洪既然不想牵扯进争储的事情中去,为何要在这件事上反对?

但转念一想,这件事本来就是属于礼部职责之一啊。

洪遵反对确实有他的立场。

洪遵大声道:“孟春正月,尚有十日之久,官家虽然偶感风寒,但十日之久足够痊愈,籍田祈年礼乃一年首吉之行,岂能让皇子代行,如此,上天何以感官家之诚挚?”

“臣等附议!”

洪遵话音落地,从相位退了下来,但依然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的洪适出列附议。

然后又走出一大票人附议。

包括枢密院几个人。

李凤梧犹豫了下,也走出朝列,“臣附议。”

赵昚正欲说话,汤思退走出朝列,闷声问道:“敢问洪尚书,官家操劳国事,日夜辛劳,身体已经染恙,你却让官家抱恙去行籍田祈年礼,居心何在?”

洪遵头一昂,“臣二心,据实耳。”

大宋的文臣,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要脸。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最后反正交给官家去定断,偏生官家还觉得双方都有理,所以大宋的官家,恐怕也是历史上糊稀泥最多的天子。

汤思退冷哼一声,“如今盛世风光耀耀然,官家励精图治治政如尧舜,然家国大事在前,籍田祈年礼虽然重要,怎比得上千万黎民之生事,官家让皇子代行,正合时下情势,又能安康龙体,这莫不是事实?”

洪遵也冷哼回击,“汤相公此话,下官就不明白了,千万黎民之生事?难道春耕就不是黎民之事,官家祈福,上苍恩泽,惠及黎民,这才是事实,况且家国巨细,两位皇子虽有心,然此等事情,涉及一年耕事,岂可儿戏?”

赵昚苦笑,也说的在理。

汤思退怒了,“儿戏?感情洪尚书还以为两位皇子只是幼儿?”

回首看向官家,“恭王殿下已及冠成婚,如今更是行事稳重,承继官家之勇锐,延续庄文太子之稳重,代行籍田祈年礼,何虞之有?”

赵昚一想也是,惇儿如今行事确实稳重了许多。

汤思退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洪遵显然不会这么屈服,他掌礼部,这件事若是不拿出点成绩后,以后别人如何看待礼部,都会觉得自己这个尚书被左相给吃得死死的了。

于是据理力争。

乾道六年的第一个大朝会,瞬间升温。

先是汤思退和洪遵争辩。

其后洪适加入其中,刑部尚书江君烈参与其中,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也纷纷发言,最后参知政事周必大,枢密使蒋芾也纷纷发表看法……

总之,这一个大朝会变得如菜市场一般热闹。

谁都说不服谁。

唯一没怎么说话的,只有三个人:大宋右相张杓,秘书监李凤梧,中书舍人柳子承。

这三人稳如泰山,似乎对此事不甚关心。

他们不关心,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官家故意让大家争辩,其实就是试探一下,看看群臣对两个皇子的态度……

恐怕汤思退也知道,但他必须争。

如果不争,朝臣就会觉得汤相公没有了以往的影响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