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崛起-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是说……圣人?”

“当然不是,有道是虎毒不食儿,圣人虽说手段刚烈,可是已经把太子废黜,并赶出长安,说明并无害他性命的心思。但是,圣人不愿害太子性命,却不代表其他人也不会。那些人,是奉魏王之命前来……你知道的,就是去年病死的魏王。”

“武承嗣?”

“就是他!”

杨承烈点点头,苦笑道:“你可能不知道,武氏野心勃勃,魏王更一心想要助圣人登基,而后他好成为太子。可只要太子和相王不死,他就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当时,太子被废黜后,相王登基,武承嗣自然不好下手。

而庐陵王,也就是当今太子在那个时候,惶惶如丧家之犬,根本无人理会。武承嗣也就动了想要害死庐陵王的心思,于是派人在途中刺杀。本来,他说不得能成功。因为那时候的庐陵王是从均州流放庐陵,均州官府迫于武承嗣的威胁,对庐陵王根本就不予重视,以至于庐陵王的身边,只有百余名家臣,防卫薄弱。

可是,你祖父却破坏了武承嗣的计划,不但救下了庐陵王,还杀死了领头的武荣。”

“武荣是谁?”

杨守文感觉这名字很陌生,不由得好奇问道。

杨承烈道:“武荣,真名叫武延荣……表面上,他是武承嗣的家臣,但实际上是武承嗣的私生子。这是我后来从你叔祖那边得来的消息,武承嗣对他极为信任。”

杨守文呆住了!

阿翁未免也太凶悍了,居然杀死了武承嗣的私生子?

杨承烈道:“武荣一死,均州州府自然上下为之震动。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刺杀庐陵王的人,其实是武承嗣派来……呵呵,其实他们也可能知道,只是不愿意表现出来。但如果只是这样子,我倒也不会生气。武承嗣而已,了不起我就跑嘛!

真正让我恼怒的是,后来州府从庐陵王那边得来的消息是,那些黑衣人其实是负责保护他们安全的卫士。如此一来,你祖父也就变成了刺杀庐陵王的凶手……”(未 完待续 ~^~)

第二百零五章 李氏不可信(5/5)求订阅!!!

“什么?”

虽然杨守文早有心理准备,可是面对这样的结果,仍旧感到吃惊。

杨承烈苦笑道:“是不是觉得很惊讶?堂堂太子……不对,那时候他还是庐陵王,居然会做出这种恩将仇报的事情?可事实就是如此,我接到命令的第三天,均州乃至整个山南东道都发出了海捕文书,还有你祖父的画像。你祖父在均州,也算是小有名气。虽然那画像并不准确,但只要是有心人,迟早会认出你祖父。”

杨守文听得有点懵,半晌后道:“然后你们就挂印辞官走了?”

杨承烈道:“走?那应该叫逃跑才对!

你可知,你祖父得知自己被定为此刻之后是何等愤怒。他这一辈子,眼睛里不揉沙子,到头来却变成了刺客。而且,还是被他救下的人指认为刺客,他又是何等难过?当时若不是你大哭不停,惹得你祖父狠不下心,否则他定要找去房陵。”

杨承烈也是咬牙切齿,显示出内心的愤怒。

杨守文倒是平静下来,心中对李显,更增添了一丝不屑。

说实话,杨守文对李显并没有什么好感。

这个历史上短命的昏庸皇帝,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唯一值得称道的,恐怕就是对突厥的鸣沙之战。而鸣沙之战的结果,却是以唐军惨败而收场。

之所以说值得称道,恐怕就是后世专家们所说的,鸣沙之战是唐代自武则天执政时期的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的转折点。不过,败了就是败了,的确算不得什么政绩。更不要说。他被妻子和女儿联手所杀,脑袋上更顶着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懦弱、无能、昏庸……

除了这些,杨守文实在想不起来,李显有什么优点。

而现在,他对李显的印象变得更加恶劣。

杨承烈道:“我们逃回弘农之后,便找到了你叔祖。

可是。当时武家权势熏天,就连杨家也不敢去招惹。你叔祖得知之后,也不敢收留我们。不过,杨家终究是念及亲情,你叔祖虽在族谱中抹去了我们的名字,但却给了我们一个差事。昌平苦寒,没有人愿意前去就任。你叔祖借门荫谋取了县尉之职。既可以保全我们一家老小,同时也可以为杨家免去一场灭门之祸。”

看得出来,杨承烈对弘农杨家虽有些许怨念,但终究还是心向家族。

杨守文脑袋里乱哄哄的,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承烈道:“你祖父病故之前。曾对我说:李氏不可信。

也许庐陵王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在我看来,他是把我们一家陷入危险之中,我绝无法原谅。所以在昌平之战结束之后。我就不愿意继续留在昌平,而是迁来荥阳。

兕子。现在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定居。

不是我不想复起,而是我不愿意和李家打交道,更不想为李家效力……”

错了。全错了!

其实,杨守文此前也猜到杨承烈之所以躲在昌平,可能和武家有关。要知道,弘农杨氏虽然没有进入五姓七大家的序列,却是老牌的关陇世族。杨家的历史,甚至比郑家还要久远。只可惜自隋唐以来,老杨家能拿出手的人物,只有一个杨炯。

没错,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

可即便如此,身为这个时代的主流精英阶层,却不得不把族中子弟从族谱中抹去。

而荥阳郑氏,更对杨承烈的失踪不闻不问。

这本身就不正常。

能够让两大豪门忍气吞声,除了那能一手遮天的武家,还能有谁?

只不过,杨守文一直以为自家是得罪了武家,被武家逼迫,不得已才流落昌平。

那料到……

杨承烈的确是为了躲避武家,但同时,也有对李唐皇室的反感。

这样一来,积压在杨守文心中的疑问算是都解开了,他也突然间变得沉默起来。

按照杨承烈的说法,他难道要一辈子默默无闻?

杨守文倒是没有太多的野心,他之所以要成名,说穿了还是为了方便找到杨幼娘。

可现在看来,似乎有些麻烦。

“兕子。”

“嗯?”

“你怎么想?”

杨守文突然间苦笑,看着杨承烈道:“父亲,我不知道。”

“你想要成名,想要找到幼娘,我能理解。

你想做什么,就只管去做。但我是绝不会再去和李家打交道,因为他李家的品性太差。这首诗,就不要再流传出去了,弄的好像是我这个做老子的,心里有多少冤屈一样。武承嗣已经不在,虽然朝中还有一个武三思,但只要圣人在位,就由不得他横行。

现如今,那庐陵王变成了太子,也说明圣人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当年的事情,我想不会再有人去继续追究,你怎么做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和李家有染。”

杨守文沉默了!

片刻后,他站起来躬身一揖,“孩儿一定会谨记父亲的教诲。”

“好了,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不过,再过些时日就是清明。你母亲如今就葬在广武山下。十几年来,咱们都未曾前去祭拜,这次正好,为你母亲上坟。

对了,记得作几首好诗……你母亲最喜欢作诗,也正好趁这个机会,让她考校你一下这些年来的成果。”

杨守文愣了一下,但旋即反应过来。

他今天才对杨承烈撒谎说,他所学都是母亲的传授。

杨守文再次行礼,“孩儿,知道了!”

++++++++++++++++++++++++++++++++++++

月光,皎洁。

西京长安,已经开始了夜禁。

雄浑的都城,在夜色中如同一头巨兽匍匐在关中大地上。

麟德殿后的太液池畔,一个宫装美妇站在一棵杨柳树下,看着波光粼粼的太液池。

她蛾眉深蹙,似是满怀心事。

一双丹凤眼,流转秋波。

“文宣大哥,你终于回来了……”

美妇人喃喃自语,脸上闪过了一丝柔情。

她手中拿着一封密报,片刻后好像突然下定了决心一样,把那密报揉捏成纸团。

“你放心,当年你流落昌平,婉儿无法保护你。

而今你既然回来了,婉儿就算是拼了性命,也会保护你父子周全,绝不会任人伤害。”(未 完待续 ~^~)

终于赶上了!!!

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十二点前完成了五更。

今天写的有点不太顺,或者说有点卡壳。不过好在,已经熬过去了……

今天还有一天,下午基本上就没事了。

所以呢,今天早上不会有更新,实在是有些熬不住了,眼皮子直打架。

今天的更新,会在晚一些,六点会更新一次,十二点前会更新第二次,依旧是五更奉上。

++++++++++++++++++++++++++

就是这样子啦,好累,要去碎了。

碎之前,照例要求一下月票。

已经进入月底了,相信大家手里一定还有月票,请鼓励俺一下吧。

订阅,推荐票也不能少,总之各种求,你懂得^_^(未 完待续 ~^~)

第二百零六章 太平(1/5)求月票!!!

神都,洛阳。

入春以后,风平浪静。

洛阳在经过一个严冬的振荡之后,渐渐平静下来。

边塞,悄无声息。

默啜在经过去年的一场大战,也偃旗息鼓,停止了对边塞的袭扰。不过,对于大周而言,边塞是平静了。可是在草原上,突厥人征伐的脚步却没有片刻的放松。

自入春以来,不到月余光景,默啜已吞并了三个大部落,使突厥势力暴增。

据细作传来的消息,突厥大军已经过十万人,隐隐有称霸草原的态势。为此,许多草原部落或是恳请归化,或是向朝廷发来求援。可面对这种局面,武则天显然也没有太多的应对之法。

原因很简单,当年李唐宿将或是年迈归隐,或是被屠杀一空。

贞观时期,将星璀璨的局面,在圣历二年到来之后已不复存在。好在武则天册立了李显为太子,使得朝内局势渐趋稳定。与此同时,她开始着手提拔一些将门之后,比如薛讷,比如薛讷的兄弟薛楚玉,比如魏州贵乡人解琬……诸如此类。

但是,仅凭这些人还远远无法满足武则天的要求。

于是在经过三思之后,武则天决定在入秋后开设武举恩科,以方便从民间寻找人才。

恩科旨意一出,四方云动。

这将是自如意元年以来,举办的第四次武举。

而这一次武举的意义非同小可,很明显是武则天针对突厥人在塞北日益壮大的局面而开设。也就是说,一旦中举,很可能会被委以职事官,得到朝廷的重用。这对于许多平民百姓来说,绝对是鱼跃龙门的机会。于是各地勇壮都纷纷摩拳擦掌。

与此同时,李显在经过这半年多的经营后,也逐渐稳住了阵脚。

虽然他手下依旧没有什么出众的人才,但也招拢了一批手下,在朝内形成了一些力量。

特别是从朝堂上流传出武则天有意让李显和武家联姻的消息之后,李显的声望也获得了提升。不管怎么说。如今这个朝廷还是武则天的朝廷。李显和武家联姻,也就代表着他太子之位更加稳固。日后接掌大统的趋势,也就变得越发清晰。

二月末,一场小雨过后,把洛阳城洗刷的格外干净。

天色已晚,夜禁业已开始。

一个青年却在夜色中,沿着长街纵马疾驰。

“前面人立刻住马。否则格杀勿论。”

从长街的另一边,出现了一队巡兵武侯,拦住了青年的去路。

那青年一身锦衣华服,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芬芳。他勒住了战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