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帝-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剩下两三千人,全都藏了起来,里面很可能藏着江洋大盗,我已查到几处据点,就是没法抓人。”

“抓人也要圣旨吗?”韩孺子对官府的运作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两名刑吏互视一眼,连丹臣说:“如果只是抓几个人,没有问题,可那样会打草惊蛇,而且……”

一直旁听的东海王替他说下去,“望气者眼下是太后、冠军侯身边的红人,一句话传来,衙门就得放人。”

“不用圣旨?”

“放个人而已,要什么圣旨?”

张镜补充道:“刑部大牢里的犯人轻易放不得,但是可以报病故,偷偷放人,不能太多,而且此人还得隐姓埋名。”

即使朝廷一切正常的时候,各级府衙也有办法绕过皇帝的许可,自行其事。

两名刑吏来见倦侯,不是为了诉苦与清淡,连丹臣首先道:“倦侯今天下午去参加诗社了?”

韩孺子点头,以他的身份,在京城想要保密实在太难了。

连丹臣犹豫不决,东海王鼓励道:“许大人无需避讳,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

“倦侯、东海王得加快行事了,冠军侯这些天来接连宴请群臣,据说他们准备发起一次连名上奏,只等当今圣上驾崩,就要求太后立刻选出新帝。”

冠军侯也不想干等六个月,尤其是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他更心急。

“宫里的皇帝随时都可能一命呜呼。”东海王稍稍压低声音,“林坤山曾经不小心向我泄露过,说望气者能够决定皇帝什么时候……”

东海王做了一个手势,林坤山当时说的没有这么直白,但东海王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迄今为止,韩孺子与东海王还没有得到一位大臣的公开支持,就连崔太傅和大将军韩星,也是首鼠两端,不忘与冠军侯暗通款曲。

“放心,我一点也不比冠军侯慢。”韩孺子镇定地说。

两名刑吏露出喜色,东海王也满意地点点头,他请来韩孺子,就是为了给“广华群虎”树立信心,这个目的看来是达到了。

韩孺子问道:“英王那边怎么样?”

东海王一愣,“英王?谁关心他啊。”

“英王是太后选择的争位者,不可轻敌。”韩孺子很关心这位小竞争者。

连丹臣正色道:“倦侯说得没错,英王那边的确没什么举动,既未拉拢大臣,也不结交勋贵,可我听说,选择英王参与争位,乃是望气者的主意,以便在万一的情况下,冠军侯还能有一位竞争者。”

“万一?什么万一?难道……难道还有人想杀死我们两人不成?”东海王紧张地说。

连丹臣摇头,“那倒不会,太后曾经亲自下令,要求宿卫八营维持京城安定,还让我们暗中保护倦侯、东海王、英王、冠军侯四人,若有异常,务必追查到底,请倦侯、东海王放心,保护你们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绝不会出问题。”

张镜补充道:“所谓万一,是指有人离开京城,失去争位资格。”

“谁会那么傻啊?”东海王笑道,看了一眼韩孺子,收起笑容。

韩孺子道:“我们会小心防范,也请两位大人多多帮忙,代我们向广华阁群英说一声:大楚的根基是部司之吏而不是科举之官,官员数量既少,且升贬不定,主管之官往往三五年一变,部司之吏却终生只任一事,累功升迁,不离本衙门。两位一直都是刑吏吧?”

连丹臣与张镜频频点头,倦侯的话简直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太后与望气者只许五品以上的大臣选帝,说明他们目光浅显,只见到地上的草木,不见地下的根基。我与东海王则保证,若得成功,必将重用天下之吏,以保大楚江山安泰。”

两名刑吏离椅,跪倒在倦侯面前,磕头如捣蒜。

这只是第一次会面,还不到制定详细计划的时候,东海王派人送走连丹臣和张镜,向韩孺子笑道:“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伶牙俐齿了?那两个家伙走的时候,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多看书。”韩孺子说。

“我怎么不记得哪本书上说过吏比官更重要?我读过的书只比你多,不比你少啊。”

“就在国史之中:太祖定鼎,两三年间天下就已恢复稳定,靠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太祖麾下的那些武将,他们会打仗,不会治国,也不是前朝大臣,他们所剩无几,不是被杀,就是沦落为民,更不是科举之官,要到二三十年以后,科举才大行其道,选出的官员充盈朝廷上下。是前朝遗留的小吏,他们像对待前朝一样,辅佐大楚皇帝和官员治理天下,勤勤恳恳,至今未变。”

东海王张口结舌了一会,“嘿,你看书的方法跟我不一样啊。不过这也说明吏不忠诚,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反正最终谁都需要他们。”

“没错。”

东海王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说……不能依赖‘广华群虎’?”

“嗯,‘广华群虎’知道的事情太多,掌握的权力太大,冠军侯没理由不拉拢他们,他们也没理由非要与冠军侯为敌。”

“可大臣们不喜欢‘广华群虎’,他们之间有仇恨……”

“仇恨可以化解,何况大臣的仇恨只会针对几个人,不会针对所有刑吏。”

东海王本来挺高兴,被韩孺子几句话说得大失所望,长叹一声,正要开口,外面响起敲门声,一名丫环说:“殿下,王妃求见。”

东海王的妻子还没有得到册封,但是府内已经称她为“王妃”。东海王先是一怔,随后面红耳赤,小声道:“她来做什么?这个……这个……她怎么能见别的男人?”

“别的男人”也感到意外,但是很想见见这位谭家的女儿有多凶悍。

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

东海王妃谭氏比夫君年长两岁,个子稍高一些,貌美如花,举止端庄得体,进屋之后向倦侯行礼,口称“臣妾谭氏”,将倦侯当成君王看待。

东海王面红耳赤地站在一边,觉得自己与韩孺子还没有熟到可以让妻子现身的地步,可是不敢吱声,一想到自己挨打之形已被看破,更觉羞愧。

韩孺子对这位凶悍到敢打东海王的谭家女儿很好奇,见过之后却也觉得有些尴尬,不知该说些什么。

“臣妾偶然听到倦侯与东海王交谈,颇受鼓舞,然意有未尽,冒昧求见,以献一二浅见,万望倦侯恕罪,不以臣妾无礼。”

“有我在这里就够了。”东海王生硬地说,马上又补充道:“要是与谭家有关,还是由你来说吧。”

韩孺子拱手道:“请王妃赐教。”

东海王警惕地左瞧右看,努力捕捉两人最细微的神情变化。

谭氏并不在意夫君的监督,说道:“倦侯说部司之吏是朝廷根基,没错,东海王说小吏不忠,也没错,由此得出结论说刑吏不值得依赖,却有一点错误。”

“错在哪?”东海王问道,配合得恰到好处。

韩孺子也点头,表示感兴趣。

“宗室子弟都想当皇帝吗?”谭氏问道。

“没有几个。”东海王抢着回答,“其实就我们兄弟二人和冠军侯,英王都不算,他是被人利用的小孩子。”

“勋贵子弟全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吗?”

“碎铁城内,不少勋贵子弟与普通将士一道坚守在城墙上,英勇奋战,我亲眼所见。”东海王说。

谭氏向倦侯微微躬身,相信自己表达清楚了:人人各有品性,不能一概而论。

韩孺子当然明白,问道:“谭家凭什么能笼络住‘广华群虎’?”

东海王曾经说过谭家与京城刑吏关系密切,但是仅凭这一点无法让韩孺子信服。

“凭私交。”谭氏的回答与东海王差不多,稍作停顿,她做出更详细的解释,“连丹臣虽是刑吏,却非常清廉,从不接受犯人亲属的贿赂,为此得罪不少人,只有谭家敬重他,一直为他开脱,接济连丹臣及其家人至少已有二十年。”

东海王插口道:“是暗中接济,连丹臣几年前才知情,感恩戴德……你接着说。”

东海王称谭氏为“你”,生硬之中显出一丝敬畏。

“张镜出身贫寒,十三岁时想要学吏却求告无门,是谭家资助他七年,直到他二十岁时领取俸禄为止。谭家帮助过的刑吏不只这两位,‘广华群虎’当中有七人受过我家的恩惠。”

“我相信这些刑吏也都回报过谭家吧?”韩孺子问。

谭氏微笑道:“帮过一些小忙,可谭家不拿从前的恩惠提出要求,每次请他们帮忙,必有回报,即便这一次,谭家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是连丹臣等人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向倦侯效力。”

“我?”韩孺子觉得不可思议,在此之前,他根本不认识任何一位刑吏。

“太后曾经称赞过倦侯。”谭氏说。

“太后称赞他?”东海王更觉得不可思议,“我怎么没听你说起过?”

谭氏不理自己的丈夫,继续道:“那还是在去年,倦侯随军前往边疆效力,太后有一次在广华阁说起执政之难,感叹宗室衰微,无人可用,唯倦侯可为依托。”

“太后……只说倦侯一个人?”东海王问道。

谭氏严厉地扫了东海王一眼,“当然,以太后的眼光,怎么会看得上你?”

“随便问问而已。”东海王小声嘀咕,又问道:“太后这么看重韩孺子,怎么不让他继续当皇帝?”

谭氏更严厉地看向夫君,东海王脸一红,“太后想要继续掌权,要的是傀儡,不是真皇帝。”

谭氏向倦侯道:“‘广华群虎’是太后的心腹之臣,对太后极为崇敬,太后虽然只是称赞了一句,他们却一直记在心里。若没有此次争位、选帝,他们也不会有所作为,可一旦有机会,他们觉得太后的眼光不会错。”

韩孺子沉默不语,对谭氏的话半信半疑,良久之后方道:“谭家又为何参与进来?据说谭家人不愿做官。”

东海王想说话,张嘴又闭上,让妻子回答。

“谭家也是被逼无奈,谭家无人做官,本意是远离朝堂,以免授人以拉帮结派的口实,可谭家这些年来帮助过的人太多,其中一些当了官,还是大官,朝臣之间的斗争免不了会波及到谭家,尤其是最近几年,朝争越来越严重,已经有人放出话来,要效仿武帝铲除豪侠的先例,将谭家除尽。”

“朝争?谁和谁争?”韩孺子还以为大臣们都很团结呢。

“倦侯不知道吗?朝中大臣分为数派,最重要的有两家,一派是进士出身的文臣,以宰相殷无害为首,一派是世家子孙,以大都督韩星为首,两派争斗多年,不分胜负,武帝压制世家扶植文臣,桓帝反其道而行之,但是没来得及实施。太后听政以来,表面上对两派一视同仁,提拔了一大批两派都不重视的刑吏,经过齐王之乱,大家才明白,原来太后是站在文臣一边的,刑吏抓捕的谋逆者大都是世家一派的大臣。”

东海王补充道:“所以咱们拿到的五品以上大臣的名单上,进士派占据了一多半,宗室和勋贵出身者只有一百余位。”

早就有人对韩孺子说过,太后在讨好大臣,可他还是觉得困惑,“崔太傅也是勋贵,可是不少文臣支持他。”

“当然,所谓分派只是大概言之,文臣与文臣有争斗,世家与世家也有矛盾,比如两位御史都是进士出身,彼此却看不顺眼,同时又都与宰相不合,平时各找靠山,与世家联姻,可是到了文臣与世家决一死战的时候,这三人都站在文臣一边。”

韩孺子有点听糊涂了,“如你所言,刑吏打击世家,维护文臣的利益,可现在文臣支持冠军侯,刑吏为何害怕冠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