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帝-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开了一个头,接下来的官员找到了更合适的目标,纷纷对准了柴悦,都觉得他没有这个资格。

柴悦站在一边,恭谨地低着头,一声不吱,更不辩解。

庭院里的一名官员获准进厅,先向皇帝行礼,随后指着柴悦说:“柴将军从龙有功,但是绝不能同时掌管南、北两军,因为他品行不端。几年前,就是皇帝登基的那一年,柴悦酒后无德,与人打架,还公开声称大楚将要天翻地覆、尊卑颠倒,真英雄就该早谋立身之术,这岂不是叛逆之心?此案由礼部核查,详细记录在案,陛下随时可以调阅。柴悦,你说这是不是真的?”

柴悦得到过皇帝的命令,仍不吱声,但是脸有点红,官员所言显然不是捕风捉影。

十七位官员先后提出反对,分别来自不同部司,颇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等官员们势头稍缓,韩孺子开口道:“理不说不清,事不辩不明,诸卿反对柴悦掌管两军,朕已听到,可有人支持?”

厅内厅外近百名官员,没一个人站出来。

兵部的刘主事上前,拱手准备再度开口,无论如何得给皇帝一个台阶,可是不等他说话,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微臣觉得这项任命最合适不过。”

众人惊诧,四处寻找,终于靠墙的位置看到了说话者。

这是每日例行的正式朝会,随行官员参加,皇帝选中的诸多顾问通常要等官员散去之后,才来见驾,今天却有几名顾问留在大厅里,没有加入队列,而是远远地靠墙站立,一直没受到关注。

“康自矫,这里不是你说话的地方。”刘主事斥道。

康自矫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名声却大,人人都认得他。

康自矫前行数步,“我该不该说话,应由陛下决定。”

韩孺子抬下手,“说说你的理由。”

皇帝下令,没人敢于反对,兵部刘主事悻悻地退回队列。

康自矫走到皇帝面前,深鞠一躬,然后侧身面对刘主事等官员,大声道:“诸位只说了坏处,我来说说好处吧。第一,大楚百废待兴,不宜劳动天下,南、北军是现成的军队,用来守卫边疆对天下的影响最小……”

刘主事抢道:“难道京城就不需要守卫了?”

康自矫微微一笑,“盗匪临家,主人是守院门还是卧房之门?京城的敌人从何而来?当然是塞外,塞外不守,专守京城又有何意义?边疆若是稳固,京城又有何惧?”

“别忘了齐国之乱。”刘主事冷冷地提醒,京城的敌人并不都来自塞外。

“别忘了陛下。”康自矫转身向皇帝行礼,“陛下巡狩四处,就是最强大的威慑,何地还敢效仿齐国?”

刘主事冷笑,“你说没有就没有?”

康自矫向刘主事深揖,“刘大人在兵部任职,似乎知道一些什么,不如直接说出来,好让陛下有所防范。”

刘主事一惊,急忙向皇帝道:“微臣没有隐瞒,更不知何地会是隐患,只是……只是有备无患,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兵部的警惕其实是有道理的,大楚几起内乱刚刚平定不久,还没到高枕无忧的地步,说不定哪里就会出事。

可韩孺子愿意冒这个险,想要恢复国力,就得多减税、少征兵,兵少则面临两难,守内还是守外,怎么都是冒险的选择。

韩孺子点下头,表示自己不会怪罪任何人。

康自矫又道:“何况还有数万宿卫军,足以保护陛下吧?”

宿卫军也已奉旨赶到洛阳,正驻扎在城外。

另一名官员开口道:“即便如此,也没必要将南、北两军都交给同一人,更不应该交给柴悦。”

康自矫摇头,“非也,南、北军在京城时,统领者就是陛下本人,因此分属两位大司马,塞外不同,匈奴已经合为一家,令出一人,若生意外,边疆向京城请示,一来一回,战机早已贻误,非得有一位大将随机应变不可。”

“数十万精锐尽归一人,柴悦担不起此项重责,起码得是一位宗室王侯。”

“兵部刘大人刚才提起的齐国之乱,最初就是由宗室王侯挑起的。”康自矫用这句话堵住对方的嘴,随后抬手指向柴悦,“礼部刚才声称柴将军品行不端,可我想问一句,事情发生的时候柴将军年纪多大?”

柴悦现在也不到三十岁,皇帝刚刚登基那一年,他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康自矫又道:“礼部当年既然查过案子,却没有对柴将军做过任何处罚,想必也是因为觉得事情不大吧?”

礼部的官员还在大厅里,闻言脸色微红,无言以对。

“在我看来,诸位以为柴将军不可统领两军,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利器不可以授予外人,对此我没什么可说,我今天才见到柴将军,对他不了解,可陛下了解,陛下相信柴将军,我没有理由怀疑。第二个原因就是诸位的私心了,天下皆知,京城三军当中,宿卫军里勋贵子弟多,南、北两军当中官员亲眷多,塞外苦寒,又多危险,偶尔去一趟立个军功也就是了,常年驻扎却不合算……”

众官员七嘴八舌地呵斥,康自矫坦然面对,等声音稍歇,他说:“我只问一句,诸位谁敢站出来,说一句南、北军中没有自家的亲戚?”

厅里一下子静下来。

南、北军的地位比宿卫军稍低一些,但是驻扎在京城繁华之地,待遇比普通军队高得多,每次出征皆能立功,因此许多人都愿意加入,官员们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两军的士兵主力仍是京城周围几个郡县的良家子弟,装备精良、供应充足,战力一直不弱,因此也就没人计较。

韩孺子也不会,与变兵为奴相比,这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无言以对就像是默认,几名官员反应过来,急忙向皇帝下跪,赌咒发誓,声称自己在提出反对时绝无私心。

韩孺子仍没有怪罪任何人,宣布廷议结束,明天会有正式旨意。

散朝之后,韩孺子留下柴悦,对他说:“委屈柴将军了。”

柴悦慌忙拱手道:“臣得陛下信任,乃是天大之恩,有何委屈?”

“昨日朕问你,匈奴是否会再次侵边,你说自己要考虑一下,可有结果?”

“臣仔细考虑过了,有七成把握,觉得匈奴人会在明年春天进犯大楚。”

虽然无法宣之于口,可韩孺子心里“盼望”着这场战争。

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

南直劲奉旨回京,比皇帝提前几天到达洛阳,在这里,他与兵部尚书蒋巨英见了一面。

两人聊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不欢而散,如果只看神情的话,蒋巨英似乎更加不满一些。

南直劲在洛阳住了一晚,次日一早上路,返回京城。

这是景耀收集到的消息,他的确是名收集情报的好手,摊子越铺越大,尤其是在京城、洛阳这样的重地,眼线众多,所需花费皆由少府承担。

景耀很谨慎,极少出现在皇帝身边,也不与其他大臣接触,从前他是中司监的时候,朝中的朋友不少,如今全都断绝联系,他很清楚,自己还没有得到皇帝的完全信任,多立功劳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韩孺子的确不太信任这名老太监,但是很依赖景耀所获得的情报,哪怕是只言片语,对他也有帮助。

但是京城的情报韩孺子极少关注,皇帝不在,留守的大臣彼此间频繁往来,反而失去了揣测的价值。

信息太多还不如没有信息,杨奉说过的这句话,韩孺子一直记在心中。

廷议是否应该任命柴悦为南军大司马的当天下午,韩孺子召见蒋巨英。

蒋巨英素服,不戴官帽,进厅之入跪地磕头,向皇帝请罪。

他的确有罪,各地驻军的数额与调动都要报给兵部,若是声称自己不知道有大量士兵被变为私奴,实在说不过去。

皇帝身边的人不多,只有两名太监和两名侍卫,蒋巨英虽然承认有罪,但是也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

“罪臣也是没有办法,各地驻军皆由当地的勋贵世家掌握,朝廷委派的官员不过虚有其位,比如东海国驻军,皆由燕家做主,都尉位同家仆。兵部若是查得太严,世家不满,捅到京城,兵部反而要担上无事生非的指责,上一任兵部尚书就是这么被免职的……”

蒋巨英没敢说得太详细,韩孺子却已听明白,问道:“蒋大人入主兵部多少年了?”

“十几年了。”蒋巨英含糊道,他的这番辩解实际上是将责任推到了前几位皇帝头上。

“如此说来,你是支持朕收回军奴了?”

“支持,当然支持,再这样下去,大楚只有京城和边疆军队才能打仗,应付小麻烦足矣,真有大事,只怕一时间征集不到可用之兵。”

“蒋大人能作此想,朕心甚慰。问一句,蒋大人家中挪用了多少兵奴?”

蒋巨英一直没起身,这时再次磕头,“罪臣不敢有所隐瞒,前后挪用过一千余人,都已放归本队,任其选择为兵还是务农。”

韩孺子点点头,这与他了解到的数字相差不多,“蒋大人执掌兵部多年,对朕说说,挪用兵奴之风何时兴起、因何难治?”

蒋巨英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发现这与自己想象得不太一样,皇帝似乎不是特别恼怒,极为平静,反而更让他惴惴不安。

“据臣所知……臣要先请罪,得到陛下宽恕之后,才敢知无不言。”

“今日无论你说什么,朕都赦你无罪。”

“罪臣谢恩。据臣所知,此风始于和帝,当初却是好意。”

“哦,仔细说说。”

和帝是烈帝之子、武帝之父,承前启后的一位皇帝,在史官笔下评价甚高。

蒋巨英又一次叩首,“烈帝在位时,大楚进行过几次战争,兵员倍增,和帝即位,有意休养生息,可是不能立刻修改先帝之命,于是做了一些调整,派出大量士兵在各地筑城修堤,和帝之陵也由士兵修建,如此一来,兵员未减,却很少再动用民力,两全其美。”

“的确是好意,后来为何却变了样子?”

“武帝时,兵员再增,待匈奴分裂,大楚无事,却不能立刻遣散军中将士,于是又拾旧例,武帝……比较喜欢宫室苑囿,许多勋贵世家的庄园恰好也在附近,趁士兵清闲的时候借来一用。因为一直没人管,此风愈演愈烈,终成今日之势。”

“原来如此。”韩孺子突然想到,自己与和帝倒有几分相似,都是承接前弊,希望通过休养生息以恢复民力、国力,本是一片好心,却可以在后世酿成大患。

韩孺子此前收流民入军,以及要将南、北军交给同一人掌管,只怕在后世都会成为惯例。

韩孺子先不想这些事,说:“蒋大人在兵部任职已久,也该换个位置了。”

蒋巨英虽然是来请罪,听到这句话还是吃了一惊,以为皇帝这就要处置自己,连连跪头,“臣罪该万死,唯陛下惩治,臣不求……”

“蒋大人不要误解,朕的意思是大将军府一直缺人,蒋大人或可补缺。”

蒋巨英一直没猜透皇帝的意图,这句话最让他感到震惊,以至于半天说不出话来。

大将军虽是虚职,但是位居一品,对于没机会接任宰相的武官来说,乃是最好的归宿。

可大将军一职通常由武将和勋贵担任,通常是宗室老人,上一任大将军崔宏乃是皇后的父亲,兵部尚书却是文职,蒋巨英没带过兵、没打过仗,家世一般,全靠着联姻才与大世家攀上关系,由他担任大将军,比柴悦同时掌管南、北两军还要不合规矩。

“这个……陛下……这样不妥吧?本朝没有文官接任大将军的先例。”蒋巨英小心应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