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鹰旗下-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艘老式的前无畏舰,这些“老爷舰”虽然航速较慢,主炮数量也不足,但是皮糙肉厚,而且加起来也有16门12英寸大炮。

一道道水柱在“亚沃士”号周围飞溅而起,这种场面德国水兵们也曾见过,当初索罗钦上将也指挥“亚沃士”号与纳西莫夫海军上将指挥的俄国舰队在索契角展开过一场较量,只不过那次双方实力相差更大,俄国人拥有六艘老式的战列舰。

哈勃特只好下令军舰加速,拉开与敌舰的距离,“亚沃士”号的舰艏两旁浪花飞溅,又摆脱了英舰的纠缠。就这样,“亚沃士”号时不时地进入到交战距离内,在发射两轮火炮之后,又拉开与英舰的距离,使得英国舰队为保持队形,无法提高到最高航速。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偏西,马乌夫上将终于率领着舰队赶到了战场。

“司令官阁下,快看!敌人的增援舰队赶过来了!”佐藤皋藏顺着了望手所指的方位望去,在正北方的海面上,在水天交界处出现了几条灰色的舰影,正在高速逼近。

“让驱逐舰和巡洋舰先撤,我们在后面顶着!”佐藤皋藏冷静地下达着命令,这里距离塞得港只有不到30海里,如果战列舰队拖在后面顶一下,舰队也许就能撤回港内。但英国舰队明显出现了慌乱,开始争先恐后地加速逃跑。

现在反而把降低了航速的“安芸”号甩在了最后面。

“司令官,这些英国人根本不理会我们的旗号!”

“八嘎,这些洋人都是一些贪生怕死的混蛋!”佐藤皋藏气得开口大骂,“加速,我们也快加速!”

但是已经晚了,空中传来一阵让人心悸的尖啸声,大约八枚炮弹如同几个掷出的酒瓶,在半空中朝着“安芸”号飞了过来。佐藤皋藏惊恐地看到有一枚炮弹正好砸向在“安芸”号的侧舷,并击中了舯部的一座双联装英制维克斯10英寸副炮。一道白光闪过,大半个“安芸”号被棕褐色的硝烟所笼罩,炽热的热浪飓风般横扫过来,整个军舰如同遭受重击,剧烈地震动起来。

在敌舰第一轮的炮击中,倒霉的“安芸”号就受到重创。

英国舰队加快速度向前逃窜,负责拦截的“亚沃士”号也无力阻止,“安芸”号身上早冒着浓烟和火光,拖在了最后面。身后追赶的马乌夫舰队炮口还闪动着火光,将火力集中在了“安芸”号身上,成排的水柱在在这艘日本战舰的周围窜起。“安芸”号就好象风暴中的一叶小舟,无助地在波涛中左右摇摆着。

尖啸声在空中传来,轰地一声,军舰像是被人狠揍一拳,猛地向下沉了一下。佐藤皋藏被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耳朵里全是嗡嗡的鸣响声,别的声音都听不见了。烟雾变淡,佐藤皋藏挣扎着从地板上爬起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的舰桥。

“长官,动力舱受损,军舰正在急骤失速!”

听到报告后,佐藤皋藏无奈地挥了挥手,闭起了双眼,看来今天自己已经很难逃出生天了!军舰的舯部动力舱一带被炸开了一个大洞,滚滚的浓烟正从开口处冒了出来,“安芸”号的航速已经隆到了10节以下。

如果有人救援,也许还能挽救,可现在英国佬都在自顾自地逃跑。

“敌舰发出灯光信号,要求我们投降!”信号官在报告。

“投降?不,继续战斗!”佐藤皋藏说道,西方人永远不会理解东方人的思维,在东方人的意识里,投降是比死亡还可怕的屈辱!

“安芸”号的顽强抗击使得英国舰队免于遭受全军覆灭的厄运,确实令人肃然起敬。这艘战舰全身冒着火光,甲板已经几乎与海面平行,军舰上仅剩的几门小口径火炮还在喷吐着火光,作着无所谓的还击。

东方民族的抗争意志要比西方人强得多,在面对失败时也要顽强得多,也许是因为不同文明的原因。当然,更多的也许是因为大屠杀的历史,在东方,很多时候,被征服的民族都会遭受到灭绝式的屠戮,所以会引起绝望式的抗争。

“安芸”号最终被“米蒂里”号用鱼雷送入了海底,整个军舰仅有76人幸存。不过并不值得同情,日本人在攻打胶州湾时,对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去。

在西奈中部的阿布奥格拉,华工军团终于见识到了英国人“怂”的一面,在完成对阿布奥格拉进攻前的炮击准备之后,城里突然打出了白旗。

“他们就这样投降了?”华工第三旅旅长郭松龄显得十分郁闷,他的部队还没有发起冲锋,英国人就认“怂”了,打出了白旗,刚刚鼓起的士气一下子降了下来,让人感觉十分不爽。“佬佬的,怎么碰到这么一帮怂货!”轻松获胜的郭松龄竟然气得破口大骂。

一三四、埃及战记(八)

当德奥联军开始全力向西奈半岛进军的消息传到开罗之后,驻埃及的英军司令部立刻陷入到惶恐当中。根据得到的消息,德奥联军出动了150万大军(实际上是110万),进攻的人数是驻埃及和中东的英军数量的5倍。现在各种小道消息满天乱飞,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德奥联军越过苏伊士河,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对于苏伊士运河区防御的担心和恐惧心理驱使驻埃及英军总司令穆瑞作出了全线撤退的命令,他的意图是把兵力集中用于防御苏伊士运河一线。但他在下达命令之前即没有向伦敦进行沟通,也没有与驻中东英军总司令汉密尔顿将军商量。

汉密尔顿指挥着近二十万驻中东的英军退往约旦河一线,准备伺机进行反击。

这给前线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在接到命令后,在西奈的英国守军立即抛弃要塞和所有的重型装备,不失时机地登上汽车,不顾一切地向着苏伊士运河区逃窜。奉命撤退的英军即没有组织,也没有计划,更谈不上所谓的“交替掩护撤退”了。很快在西奈的英国守军把撤退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溃败。

等到埃及总督麦克马洪发现情况不妙时,整个前线的情况已经无可挽回。

德国和奥地利人的装甲部队在沙漠里不顾一切地向前穿插,不断地有英国部队被截住和分割,根本没有什么抵抗,这些混乱中的部队就投降了。整个西奈半岛的15万英军已经陷入到失控状态。

德奥的装甲部队一路向前,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冲到了苏伊士运河东岸,驻西奈的埃及英军仅仅逃回去了不到3万人,直接损失了12万兵力。不过,在战斗中的伤亡并不很大,整个西奈战役,阵亡的英军只有3000多人,受伤的也仅有不到15000人,剩余的根本没经过什么战斗,就直接成了俘虏。

英国陆军的水平令人大跌眼镜,其战斗力与意大利人真有得一拼,与他们的海军简直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在托卜鲁克战役中,已经能够看到英军的颓势,若不是塞尔维亚人和两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师的拼死抵抗,昔兰尼加的英军就有可能遭受覆灭的打击。

“骄生惯养的英国士兵已经丧失了祖先撒克逊人和诺曼底人的剽悍和勇武!”马肯森元帅只用了一句话来评价英军在北非战役中的表现。

驻亚历山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被奥匈舰队封锁在了港内,已经无可救药。由于怕被德奥联军截断苏伊士运河,罗贝克海军中将干脆放弃了塞得港,把舰队剩余的舰船全部撤过运河,集中到苏伊士湾的苏伊士港内。

实际上,悲观的情绪在整个驻埃及英军中漫延,埃及已经无法防守,丢失它只是早晚的问题。但问题是要不要保存下驻埃及的不到三十万英军,是把他们撤到印度或是波斯,还是和德奥联军死拼一把。

穆瑞将军因为重大的指挥失误被解除了职务,艾伦比将军的接替他成为了驻埃及英军总司令。

在经过慎重的评估之后,艾伦比向陆军大臣基钦纳爵士报告说埃及已经无法防守,如果驻埃及的英军被消灭,那么在德奥联军在越过波斯湾之后,英国将会冒着失去印度的巨大风险。艾伦比认为不如现在就放弃北非和小亚细亚,集中兵力,全力防守住印度。

伦敦的内阁为是否要全力防守埃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险些引发劳合。乔治内阁的动荡和倒台。最终,战时内阁还是同意了基钦纳的建议,决定放弃埃及和中东。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决定,在作出这项决议时,战时内阁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已经意识到,也许我们已经输掉了整个战争!”重新成为第一海务大臣的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带着无奈地回忆说。

不过,英国人在撤退之前炸毁了大多数运河设施,并在航道中凿沉了数十艘运输船来堵塞航道。德奥联军虽然得到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却暂时无法利用它。想要清理出整个航道,最快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德奥海军虽然打通了通往印度洋的通道,现在也只能“望洋兴叹”。

整个埃及战役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一九一八年二月才结束,在此期间在德奥联军的巨大压力下,社会民工党所领导的俄国政权,终于无奈地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几乎失去了罗曼诺夫家族所攫取的所有东欧领土,还要承担三十亿卢布的战争赔偿。

为了保障安全,社工党把首都迁到了相对安全的莫斯科,但在一月前所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虽然社会民工党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赢得了选举,但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传统的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布派却没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孟什维克、资产阶级政党在这些地区赢得了选举,而且这些地区的政府也控制在这些人手中。

赢得大选的孟什维克期待着布党交出权力,但乌里扬诺夫等人却不甘心交出政权,正在策划着解散议会,宣称要将一切权力收归苏维埃。

一场大的风暴在酝酿着。

时间进入到了1918年,在俄国一线,尽管寒冷的冬季给德奥联军的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但依然成功地迫使俄国人退出了战争。

对于战争结果,唯一不满的就是奥斯曼人,他们什么也没捞到。

他们在高加索山区发动的进攻再次遭受到一场惨重的损失,被加强的俄国高加索方面军在邓尼金的指挥下,完全粉碎了奥斯曼军队的进攻。俄军的反击甚至一度逼近了特拉宗布,造成奥斯曼国内极大的动荡。

不过,在德奥两国的压力下,邓尼金这才极不情愿地命令部队后撤,放弃了大部分所占领的奥斯曼领土。

李海顿极力阻止了德国总参谋部向外高索地区出兵的计划。

“对俄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奥斯曼人却反对正教的同胞,相反,土耳其人如果不停止对亚美尼亚人的迫害,我们将会站到俄国人一边!”

奥匈皇帝现在甚至站到了俄国人的立场上来了。

虽然这种作法让德国人不爽,但现在德国人还不至于为土耳其人和奥地利人闹翻。

德军总参谋部只能对奥斯曼人出兵的请求使用着拖延战术。

一三五、激流(一)

蒋作宾从维也纳乘坐通往罗马尼亚的火车到康斯坦察,从换了轮船赶到了尼古拉耶夫。他在乌克兰华工军团的司令部里,见到了意气风发的蓝天蔚。

在他的活动下,奥国皇帝任命蓝天蔚为驻乌克兰华工军团的总指挥,黎元洪一派终于在和段祺瑞的暗中较劲中,赢得了一局。乌克兰华工军团总共有六个师,近三十万人,现在的任务是协助乌克兰军队维持地方治安。其中有四个师已经被控制在黎系人马的手中,另外还有两个师则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