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庆则站在院子的台阶上,望着火势方向。

对于渠敏秋这样的结局,李元庆也很内疚,但没办法,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以李元庆此时的实力,实在太过卑微,莫说宣府王家,便是渠家,也足以把李元庆狠狠踩死在地上。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人还在,一切就还有无限的操作可能。

不出意外,几个月后,广宁城就将被后金军攻破,到时,这场大火又还会有谁记得?

老奴和他的八旗铁骑,就是最好的‘背锅’选手。

至于渠敏秋的身份。

当年玄宗连儿媳都能变成贵妃,把儿子赐死……

只要实力到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

不到大半个时辰,浓烟已经小了不少,火势似乎已经被控制住。

不多时,黄国山和几个亲兵都赶了回来,黄国山快步来到李元庆身前,低声汇报道:“爷,那边已经没事了。”

李元庆点点头,柔和的一笑,拍了拍黄国山的肩膀,“国山,今晚辛苦了。安排兄弟们早些休息吧。”

…………

次日清早,广宁城南门刚刚打开,李元庆一行人便迅速出了城。

在城外三里外的一片小树林,马管家和张婶他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二十几匹良马已经养足了精神,旁边,还有三辆马车,用来载乘行动不便的女眷们。

这些都是渠敏秋的财产,也算是她的嫁妆。

“爷,上马吧。等往前走三十里,那里有个村子,村长是我的旧识,咱们去那里再吃早饭。”马管家小声对李元庆道。

已经到了这一步,连自家小姐都已经委身李元庆,加之李元庆已经亲口对他的承诺,保证将来他女儿藕儿将来的地位,马管家自然对李元庆的事情,格外的上心,也格外的忠心。

李元庆点了点头,回头看了一眼远处广宁城巍峨的城墙,片刻,他忽然跪在地上,用力的亲吻着脚下的土地,心中默念:‘此次离别,下一次再见,不知在何夕了。不过,终有一天,我会回来。’

作罢,李元庆翻身上马,再没有丝毫留恋,冷冽的看向了南方,“咱们走。”

有着二十多匹良马,再加上马车,李元庆一行人的速度非常迅速。

一天半之后,李元庆一行人已经抵达了东海堡。

东海堡是偏僻的个小堡,治下人口不多,又处在海边,所以,军户多以渔民为主,他们生计有限,但船却有不少。

之前,顺子带来的那2000多匠户人口,着实是让这些渔民们,发了一笔小财。

此时,李元庆过来,再租船去广鹿岛,他们已经很是熟悉。

不过,顺子走时,已经留了人在这边接应,李元庆一行人刚刚渡过冰面,来到深海,正好碰到广鹿岛来的大船,这还是之前在黑岛的战利品。

虽然渔民们活都没干成,但李元庆还是如数给足了渔民们的工钱,不由让这些渔民们大喜。

马上就要开春了,海面上虽然还残留着很多冬季的痕迹,但春天,在不经意间,已经露出头来。

渠敏秋这几天身子有些虚弱,加之有些晕船,一下子病倒了。

好在张婶已经提前用重金,收买了原来宝丰堂的两个坐堂的医生,一起随行。两人都已经五十出头,医术很高明,有他们为渠敏秋调养身体,渠敏秋本身又是玩药材的,随身携带的珍贵药材很多,李元庆这才稍稍放心了一些。

两天之后,一行人已经绕过了辽东半岛,靠近了广鹿岛的海面。

或许是阳光明媚,渠敏秋的心情不错,身体也跟着好了许多,她在藕儿的搀扶下,来到了甲板上,眺望着无限辽阔的碧海蓝天。

“外面风大,怎么不在里面休息?”李元庆笑着来到渠敏秋身边。

渠敏秋俏脸上也露出了笑意,“元庆,不知怎的,看着这蓝天和大海,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

她说着,忽然又看向李元庆,“元庆,你,你是不是想,把我像金丝雀一样养起来?”

虽是开玩笑的语气,但李元庆却明显感觉到了渠敏秋大眼睛里的一丝心悸。

经历了这么多,她的心脏已经很脆弱,再也经受不起一点点打击了。

李元庆用力将渠敏秋揽在怀里,“金丝雀在笼子里本就不开心,我难道还要把她带到另一个笼子里?敏秋,这天地,就像这大海一般辽阔,放着你这么俊俏的账房先生不用,我岂不是傻了?”

“你~~。”渠敏秋一愣,却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不由轻轻在李元庆的后背上划了一下,“元庆,你,你真是个大坏蛋。”

看着她娇媚的眼神,李元庆心中不由一荡,低声附在渠敏秋耳边道:“要不是你身体还没好,我一定要把你吃掉。”

渠敏秋像个小女孩一般笑着躲开了李元庆的怀抱,“那你来啊。”

看着渠敏秋终于放松了下来,李元庆不由柔和的一笑,若是日子天天这般简单,那该多好……

傍晚,一行人顺利抵达了广鹿岛码头。

陈忠和商老六率一众军官在码头上迎接李元庆一行。

看着李元庆出去一趟,不知不觉的,就带回渠敏秋这么个大美人,还有这么多丁口,陈忠不由偷偷对李元庆竖起了大拇指,低声道:“元庆,这,这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吧?你,你是怎么做到的?”

看着陈忠羡慕的模样,李元庆也有些得意,不过,即便是弟兄,但这种极为私密之事,李元庆是不会和陈忠分享的,只说‘有机会,一定也帮陈忠找一个正经的大户人家小姐。’

晚上,李元庆在营地里大开宴席。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些匠户们的安置,也没有那么复杂。

还是一个重要前提,男女必须分营,即便是夫妻。

孩子统一交由女营照料,半大的男孩子们,则是直接便编到了预备队。

开始,匠户们还不适应,有所抵触,但每日饭菜都管饱,士兵们也绝不会轻易接近女营,更不要提骚扰了,这才让匠户们都安心下来。

红红的篝火映红了人们的脸庞,宴席菜虽然不丰盛,但米饭、馒头却是管够,而是都是好米、好面,还有众多的海鲜,这让这些常年生活在内陆的匠户们,简直恨不得把手指头都吃进肚子里。

很多老人,都流下了眼泪。

沧海变桑田,自建奴兴起之后,他们已经记不得,多久没有吃过白米、白面了。

而孩子们更是开心,一群群、一个个围绕着篝火堆边打闹不停。

男人们虽想去管教,但奈何孩子们那边是女营,各人也只能笑骂几句,便与各自同伴聊天打屁,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此时,李元庆却在绞尽脑汁,筹谋重新对营地做出规划。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李元庆的麾下直属,已经有了7000多丁口,在此时大明的大环境下,他们基本上就属于李元庆的私有财产。

这么庞大的丁口基数,差不多可以抵过一个小县城了,自然不能再向之前那般粗糙、放羊式的管理。

而且,此时是在广鹿岛,并不是李元庆的治地,很多事情,都无法实施。

这些人口基数中,除了1200多战兵们,其他所有人,基本上就等于都是吃闲饭的。

照这样下去,李元庆就算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住这么消耗啊。

**************************************************************

第91章论房子的重要性……

~~~~~~~

此时,营房还有一部分空缺,不过,在这些匠户们抵达之后,商老六已经带他们又盖起了一片新的营房,一两天之内就能完工,倒不用担心。

这些匠户们究竟是专业选手,在盖房选址的问题上,比商老六更为专业。

商老六拿出他们画的草图,李元庆看后,也是赞叹不已。

华夏劳动人民的智慧,永远都是无穷尽的。

这些匠户们还是选择的李元庆根据后世的简易房来仿做的房屋,不过,他们却是进行了一些改良,用几个支柱,将整片窝棚连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小方盒子组合起来,如果材料和人工够,就可以隔成一间一间的小房间,如果不够,就相当于一个大厂房,一样都能住人。

只需在中间隔开一道墙,分离女营便是。

尤其在地基的处理上,他们更为专业。

李元庆和商老六之前盖的营房,基本上就是在平地上起来,几乎没有地基,就是把支撑木桩埋进土里,当时主要是图方便、省事。

但海边风大,幸好此时是冬季,没有太大的风暴,若到了夏天,碰到了风暴,这样的房子,基本一阵风就倒。

匠户们虽还是采用的这种简单的方式,但却是利用一些碎木料,打成签子,分别从支撑木桩底部的两侧固定,这一来,也不用费多少力气,但却能使房屋坚固数倍,就算应对一般的风暴,也没有太大问题。

看着不远处的篝火堆边欢呼的人群,商老六犹豫了一下,这才道:“元庆,有个事情,我一直想跟你说。”

李元庆看了商老六一眼,“商大哥,你我兄弟,有话直说便是。”

商老六叹了口气,“元庆,我是说男女分营这事儿。现在来看,这确实是能方便我们的管理,但长久下去,这可不是办法啊。尤其是咱们的家眷……元庆,现在马上就要出正月,近海的冰差不多也快化了,咱们还是得尽快搬去长生岛啊。”

李元庆默然点了点头。

事实上,这件事,他早有思虑。现在实行男女分营,也是迫不得已之下,没有办法的选择。

此时,从广宁、三岔河、包括镇江就跟随李元庆的老兵,也是李元庆的嫡系亲兵们,都没有带家眷,而后来的这些流民、盐丁士兵,却都是拖家带口。

自古以来,老祖宗便说的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是男人,凭什么你后来的新兵蛋~子反而能搂着老婆孩子,而他们这些老兵们,却是孤身一人,要住营房?

虽然李元庆对本部有很强的控制力,但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壮年男人,一时还可以,但若时间长了,谁又能没有三分心思?

李元庆倒是后悔当时没有提前将镇江城里佟家那些家眷带出来了。白白浪费了资源。

这般情况下,万一出了事,到底是帮老兵还是帮新兵?

又如何能凝聚起队伍的向心力?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李元庆也只能是防患于未然。

至于李元庆本人,带着家眷,这倒不是太大的问题。

上位者总是要有些特权。

这些丁口,本就是李元庆的私有财产,在此时的意识形态下,李元庆就是他们的主人,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他们的‘父’。

李元庆可以‘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与士兵、治下民众同甘共苦,却并不能把他本身也融入这个阶层。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可以借鉴,但却更要融汇。

比如当年红军长征,之所以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领袖们身先士卒。

只是,在那个时代,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民智开放跳跃很大,几千年传承的儒家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人都要做新时代的人,平等、自由这种观点,已经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但此时还是在明末,很多东西,就不能一概而论。

人都是有劣根性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李元庆自然也要在保持亲近的同时、与这些士兵和民众拉开一些距离。

只不过,这个度,却是要仔细把握。

但商老六说的没错,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要尽快搬去长生岛,让士兵和家口们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此事,不能着急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