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米粒儿老师-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和决心。但他们都错了,只要她高兴,她能更加狂热地投入,不计代价,不计后果,不计得失,只为了兴趣。 
换句话说,她现在喜欢当老师,喜欢当初一五班的班主任。她喜欢这个新角色,因为她喜欢初一五班的小嘎嘣豆子。她看见他们就心里发软, 
他们的笑脸儿像是初生的婴儿,他们那么信赖地看着她,像是新生儿看着自己的父母。就为了这个,只为了这个,这么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 
形容的发软的感觉,她就会爆发出巨大的热情。 
这种感觉不仅激发出她的热情,还激发出她的灵感和创造力。 
她是个富于创造力的女孩儿。 
她是个善于享受生活的女孩儿。 
带领她的初一五班的小嘎嘣豆子享受生活,就是她认为的,身为人师的责任和使命。 
她第一次发现,当老师是一个非常能自得其乐,并且乐此不疲的事儿。 
比如,中秋节的早晨,她发现他们班好几个外地住校生的表情落寞而惆怅,想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古语,她就下决心为他们组织一个中秋晚会 
,让他们体会天涯共此时的快乐和温馨。 
从这个想法在她脑子里萌生,到她在教室里切实地实施,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上午的时间。其间,她与女生班长常哲外出购物,颇有创意地弃月 
饼不用而买了六张必胜客的比萨饼,还在路边小摊买到六个极不常见的北京特产,泥捏的兔儿爷,每组一份,以期营造出中西合璧的节日气氛 
。最让她得意的,是她在必胜客等无边比萨出锅儿的时候,她给常哲买了一份沙拉,常哲在那儿试图像别人一样盛一座小山时,有个服务小姐 
走过来,给她倒水,笑吟吟地对她说,你妹妹盛得最多了。 
她喜欢人家把她当成常哲的姐姐,她喜欢她们之间的关系被人认为是这样一种关系。 
有人说,师生之间是第四类情感。所谓第四类,就是无法归类,但又可归入任意一类,可以是亲情,也可以是友情,还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这种关系非常美妙,有时候米粒儿看着孩子就纳闷,他们其实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认识的时间也不长,但似乎就因为分在她的班上,她就 
莫名其妙地对他们充满了柔情。他们是她的,她是他们的,她心甘情愿为他们做任何事,包括中秋狂欢大PARTY。 
她把这个晚会命名为中秋狂欢大PARTY。顾名思义,是狂欢。他们玩儿抢椅子,玩儿击鼓传花,唱歌,演小品,米粒儿被逼着唱了一首张艾嘉的 
《心甘情愿》,唱的时候心里升起一阵异样的温情。 
教室里每个人都在高兴,包括住校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兴高采烈,直到他们离开教室走入其他班级同学好奇和羡慕的目光中,他们还在意 
犹未尽地谈着他们平生第一次班级中秋联欢会。这个下午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他们深藏心底的回忆,可以想象,他们回家以后,还会在亲朋 
好友的聚会中,兴致勃勃地描述他们的活动。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而现在,在这个晚会之后,他们每人都觉得又有了一个家,像米粒儿在那个史努比小本做的班日志的扉 
页上所讲的:一个五十一个人的大家庭。 
“集体活动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产生凝聚力”“良好的活动,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集体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积极向上。”米粒儿在区 
里进修时,听见那个满头银发的老教师这样说。她在听她讲课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她是个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啊。 
孩子们越来越听话,越来越懂事了,班里的纪律状况也越来越好。年级里所有老师和学生在提到五班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就连胡雅玫都 
充满了羡慕地说,“瞧人小米这命,真没法比,怎么一伸手就抽了这么整齐一班呢?!” 
除了组织活动,备课她也颇费心思。 
上课的时候她经常会想各种各样的点子,她享受上课的那个过程,也能自得其乐。 
讲古文《核舟记》,米粒儿把学生们带到N大翠湖中央的石舫上。那条石头船她小时候最喜欢,她和杜兜儿和吴非在这儿构筑过无数童年的梦想 
。她把孩子们带到她的那个梦里,梦一样美的湖面。她让学民乐的女生郑洋弹古筝《春江花月夜》,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琴声,坠落在湖面。她 
让全班学生应和着这音乐,对着一池平静的湖水,朗读课文。琴声悠悠,书声朗朗,碧波荡漾,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图刻在学生们心中。 
讲说明文《苏州园林》,她带他们到颐和园的谐趣园,她既不让他们看游园介绍,也不给他们讲名胜古迹,她让他们提前背好那段最典型的园   
米粒儿和初一五班(2)   
林特征的说明文字,然后把他们撒到园子的各个角落,自己观察和体会。假山、池沼、亭台、轩榭,甚至是水里的金鱼,在课文中有的,园子里都看得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中所见,都是文中所写。再没什么比这样的课堂让人更加信服和喜爱的了。 
讲小说《七根火柴》,因为年代久远,孩子们很难理解战士为信念奉献生命的感情。她从前面学过的《骆驼祥子》中节选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还有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三篇课文联系在一起,概括出旧时代一个农民的一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戴毡帽的江南农民丰收之年遇大灾,在小说结尾处已经走投无路,只有两个出路,要么像《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一样,到城市做工被压榨而死,要么像《七根火柴》里的红军战士一样,投奔革命队伍走上解放道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物的活动就有了合乎逻辑的解释,学生们对于遥远年代里的人和事就有了具体而真切的感受。 
讲俄国小说《变色龙》,她仿效从天朗和杜兜儿的广告公司学来的“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她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文,领会作者意图,腾出半节课时间,让学生自己替小说另取题目。题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小说意义的概括和总结,能让他们掌握小说的内容和精髓,启发他们的思维。孩子们想出的果然都很有创意,“悲惨世界”“变”“受伤的手指”等等,她一概都给予最热情的赞许。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米粒儿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没有成为业务骨干的目的,没有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没有做一堂公开课的目的,没有讨好学生的目的。她从骨子里头是个不甘平淡和简单的人,如果照本宣科地上课,不要说学生,她自己先就感到烦闷,会失去兴趣和激情。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那她就是想要让自己开心。上课应该是享受,她自己享受,学生也享受。她自己高兴,学生也高兴。就这么回事儿。 
从客观上说,因为她对自己的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她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除了课堂气氛明显要轻松活跃,她本人深受学生喜爱之外,她班上的语文成绩也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到了期末考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作文成绩都排到了年级第三名,仅次于一班实验班和卢雅琴带的三班。 
一切问题似乎都能迎刃而解,米粒儿赢得了信任。 
学生和家长信任她,作为教师,这是最值得骄傲和欣慰的,同时也是未来开展工作最为有利的一个方面。在她看来,学生和家长,才是发展事业的合作伙伴,她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对她来说,他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只要家长和学生认可你,你就算站住脚了。”严琳琳这样说的时候,目光中充满了欣赏和鼓励。     
第五部分   
五班学生参加艺术节(1)   
她发现了人生的第一乐趣——和孩子们在一起。 
她总是和他们在一起。课间的时候在一起,课间操的时候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在一起,放学以后还在一起。有时候她会突发奇想,披上她柜子里存放的富余的校服,坐在最后一排某个没来上课的孩子的座位上,冒充学生听讲。因为教室太大,学生太多,有时候她竟能不被发现。 
她不喜欢在办公室里呆着,胡雅玫不时地招别的年级的中年妇女聊天儿,一边聊天儿一边还嗑瓜子儿,一边嗑瓜子儿一边还吐得满地的瓜子儿皮儿。这个时候她就抱着作业本跑到教室里去判,听着孩子们互相打闹,她从不制止他们打闹,也从不要求他们课间还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坐着。有时候她兴致好的时候,她还会跟他们一块儿玩儿,听他们讲笑话,跟他们一块儿看中学生的流行杂志,或者陪着他们做游戏,或者跟他们一起议论那些歌星的小道消息。 
她喜欢他们,而且喜欢把这种喜欢表达出来。她在教室里从这一组走到那一组,从这个学生的座位溜达到那个学生的座位。她忍不住地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对那些眼巴巴看着她的女生,她会过去抱抱她们。她觉得,喜欢就该表达出来。 
他们的活动她都尽量参与,她也鼓励他们尽可能参与各种活动。宜林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新学期除了运动会和歌唱比赛,还有艺术节。米粒儿花了半节自习课的时间鼓动大家报名,到了第二天,节目单就送过来了,米粒儿一看,可以开始排练了。 
排练就在教室里进行,放了学,做值日的学生打扫完教室的卫生,几个参加演出的孩子,把讲台上的大课桌放到靠窗的角落,然后把讲台上的灰尘扫一扫,那就是他们的舞台了。 
他们其实也挺有个性的,那种张扬的个性并不因为他们是公认的好孩子而缺少什么扣人心弦的色彩。他们真的很有主见,不容忽略的主见。 
米粒儿越和他们呆在一起,对他们越了解,就越对他们心怀感激,她能感觉到他们那么乖是出于对她的爱护,他们不愿给她惹麻烦,不愿惹她生气,如果不是为了她,米粒儿想,他们也可能就不是这样。 
他们排小品的时候就像天生的艺术家,天生的小疯子,他们不断地冒出灵感的火花,相互撞击,那么沉醉和痴迷,好像不是排小品,而是排话剧,那么投入,米粒儿也被吸引了。她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和他们讨论剧本,讨论动作,台词,还有情节。 
小品《家访之后》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讲一个小男孩儿因为爱打篮球,每天放学都玩儿到很晚才回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班主任老师问他,他就说爷爷得了重病,心情不好。老师很负责,跑到他家去做家访,引出了一连串的误会,最终大人们发现,一切都是孩子的一个谎言…… 
…… 
他们巧妙地把这个小故事里塞满了意外和误会,孩子和成人之间的矛盾,成人之间的误解,孩子特有的狡猾和小心眼儿,成人在孩子面前的笨拙和无奈。他们分析起角色头头是道,米粒儿觉得,那些角色其实就是他们自己,或者还有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老师,家长,他们分析起人物来头头是道,他们其实了解一切,包括她,还有他们的家长。 
小品《渗透》是学生从《炯炯有神》那本书里找出来的现成的剧本。讲的是校园广播站特别幽默台调频三七二十一千赫“幸福校园”节目,邀请了两位嘉宾共同制作一期节目,一位是校园诗人耿梅,另一位是节目赞助商李家庄幸福鞋垫集团有限公司王总经理,大雅与大俗凑在一起,令人忍俊不禁的碰撞,有很多有趣的情节和台词穿插其中。米粒儿混在孩子们中间放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