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了一个乳臭未干的杨侗手里面,而且随着炀帝带着大军从辽东赶了回来,一时间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和原本就在山东支撑住了一片天的张须陀,各地的起义军队遭到了疯狂的打压,一时间隋军大有扑尽天下燎燃之火的势头。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同样属于关陇贵族的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了,李渊虽然名声没有楚国公杨玄感那么响亮,但是他的势头可比杨玄感要好得多,如果说杨玄感属于高开低走的话,那么李渊就属于低开高走了,他起兵之初只有一万多人,在宇文述五万多骁果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居然成功的杀进了关中,而且还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壮大,这还不算,他随即拿下了扼守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重要关卡——潼关,然后发兵进攻长安,大有席卷整个关中,然后跟隋庭分庭抗礼之势,而天下间无数双眼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将注意力放在了李渊的身上。

杨广大怒之下派出了刚刚提拔起来的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带领十万大军前去剿灭李唐,谁都知道这一战将会是决定李唐命运的一战,因此无数各方的探子细作和眼线都被派到了潼关两岸,想要看看这惊天一战到底是谁能笑道最后。

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李渊兵少将寡,派了自己的次子当做大军的主帅,这本也没什么,上阵父子兵嘛,但是这个李世民才十五六岁,他能是老奸巨猾李浑的对手吗?而且唐军虽然有潼关天险,但是他们毕竟人少,李浑可是有十万大军的,而且他还从辽东带回来了大量攻城器具,如有万钧之力的投石机,高达数丈的塔车,重量超过两万斤的冲城车,能抵挡弓箭和投枪进攻的蒙斗车,此外还有上百张床弩,以及超过两万名骑兵。

这些唐军都不具备,纸面实力隋军甩唐军好几个杨玄感,因此大家都不看好唐军,一些人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了,他们都是各地义军的细作,如果唐军打输了的话,那么李唐也就会和之前的杨玄感一样,只是昙花一现,那么隋军在剿灭李唐之后,势必会重新调转枪头,再次杀向他们,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只是潼关大战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李唐先败后胜,李浑的大军居然被一个叫做李元霸的瘦小矮个给打的大败,然后又被从潼关里面杀出来的李世民军队前后夹击,李浑竟然抵挡不住,引军败走。

众人这个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之前江湖上流传盛广的一个琅琊榜,那琅琊榜上不是说李渊有一个儿子叫做李元霸,使两柄擂鼓瓮金锤,他被琅琊榜排在了第一位,说是有万夫不挡之勇!

这个时候再看看撵的隋军鸡飞狗跳的这人,他不就是李元霸吗?

一时间,众人心里都像是被雷劈了一般,震惊了!

潼关大战的结果大大的鼓舞了各地反隋的义军(说是义军,不过跟蝗虫一般,作者君鄙视之),而翟让伙同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在东郡起兵反隋,他们占据了瓦岗寨,自称为瓦岗军,一时间,张须陀刚刚清理完的后花园又着起了熊熊大火。

而这还不算,南方的萧铣在江陵起兵,建立西梁,一时间南方的局势也变得风云诡谲起来,萧铣起兵之后,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等人也相继起兵反隋,杨广简直要被气的吐血三升,北方之地乱了他不在乎,但是南方的局势一乱,杨广就彻底的坐不住了!

。。。

第二十二章 突厥南下

不只是大隋各处的义军看准了这个时机,就连北方的异族,这时候也准备趁着隋军无暇顾及的空档,南下来打打草谷,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

这里的异族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人。突厥分为******和西突厥两支,在西突厥被隋军击败之后,******随之壮大起来,渐渐的掌管了塞北大片的草原,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隋朝时,为了对付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文帝采用长孙晟的离间之计,利用和亲手段将突厥一分为二,并且各自互相攻打,使得他们都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隋朝,没办法向南进攻。文帝甚至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汉族的威胁,前朝的五胡乱华历历在目,他对此一不敢松懈。

而自古以来草原上便有几种东西不得不依赖中原,一个就是生铁;草原不产铁,没有铁矿的话他们就没办法锻造武器和铁器,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草原的骑兵一般都是皮甲,几乎没有重甲出现的,因为一套重甲消耗的铁,估计可以锻造出好几十个枪头了,草原人哪里舍得浪费。

第二个必须要依赖的就是食盐;盐这种东西在古代可是稀缺物品,只有沿海一带的盐场可以晒盐,草原根本就不产盐,而盐又是维持健康的必需品,必须要从中原兑换,而他们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牲畜,如牛羊和马匹这几样东西。

盐的重要性当权者当然知道,因此也通过控制食盐的流入见解的控制突厥人,这就相当于套在草原人脖子上的一个枷锁一样,让他们感到寝食难安,一心想要打下中原的土地,不受人制约,不过这也不太可能,他们打不过隋军。

第三个却是茶叶;茶叶虽不是生存所必须的东西,不像食盐那样重要,但是对于草原牧民而言,这种本来是中原贵族们喝的东西,却成为了他们的必需品了。

在茶大规模普及了之后,中原的茶叶也渐渐有了富裕,因此作为商品出售给外族也渐渐的多了起来,比如丝绸之路,比如跟北方的游牧民族换取牛羊牲畜。

草原上牧民们的主要食物都是牛羊这一类的肉食品,其中以羊最常见,而羊肉吃多了之后,浑身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膻味,不仅如此,口里面的味道也很难受,让人食欲大受影响,而茶叶则可以清除这股味道,如果再加上草原的马奶羊奶,做成奶茶的话,那就不仅是一种饮品了,简直就是吃完主食之后所必须饮用的东西了。

******人本来实力还不是很强,不过在隋朝的支持和铁勒部族的投奔之下,始毕可汗的实力开始逐渐的扩张起来了,他对于隋朝本来就不满,原因在于隋朝大臣裴矩认为始毕可汗部众逐渐强盛,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威胁,于是向隋炀帝献策分散始毕可汗的势力,准备以宗室女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这一做法让始毕可汗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启民可汗的时候,那个时候文帝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将义成公主嫁给了启民可汗,然后让突厥自己陷入了内斗,然后一分为二,最终只能受制于人,而他尽力想要避免这个结局,他也不愿意自己的实力受到削弱,因此对于隋朝的不满便逐渐累积起来了。

始毕可汗此时手中有接近五十万大军,其中精锐的士卒大约在三十万左右。草原游牧民族是有全民皆兵的习俗,只要能骑战马,能拉弓弦,挥得动弯刀的人,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能称之为战士,因此如果草原游牧民族的人数超过一百万,那么就是很大的威胁了,军队很有可能会达到二三十万人,而如果在中原,一百万人口按照七户出一丁的标准,顶多组建两三万人的军队,两者相差巨大。

始毕可汗准备派人南下劫掠,他的目标是铁器、食盐和布匹,如果能够有机会的话,他还想得到一些工匠。

始毕可汗在隋朝生活过,的时候启民可汗被打的只剩下一百余人,是隋朝收留并安置了他们,也是隋朝军队帮助了他们抵挡住了其他突厥人的进攻,因此始毕可汗对于隋军士兵装备的武器欣羡不已,其中无论是隋军的铠甲还是隋军的弓弩,他都十分羡慕。

隋军装备的铠甲主要是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的变化。一般身甲是全鱼鳞等形状的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因此不仅可以抵挡刀砍剑劈,而且还能一定程度的枪刺。

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而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

因此在和草原军队作战的时候,隋军往往大占便宜。

草原人因为缺乏精湛的工匠,所以制作出来的弓箭都粗鄙不堪,射程大多在一百步以内,比隋军的要近了五十步,而且必须要在五十步以内才会有杀伤力,而即便是这样,在身穿坚固铠甲的隋军面前,草原骑兵的弓箭简直毫无作用,而隋军的弓弩却能轻松射穿草原士兵装备的皮甲,双方的交战往往隋军在很远的距离上就用弓弩对突厥骑兵造成了大量杀伤,而突厥骑兵的反击却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在近身交战的时候才会稍占上风,他们的骑术更好。但是因为隋军队形整齐,令行禁止,所以突厥骑兵几乎占不到便宜。

这些都是始毕可汗记忆犹新的,在他十岁那年,步迦可汗率领大军进攻隋军,结果被隋军大将史万岁打得大败,他的父亲启民可汗就对他:以后千万不要跟中原的汉人打仗,尤其是在得到他们的弓箭和铠甲这种技术之前不要和他们交战。

始毕可汗以前对这句话铭记于心,不过现在他手握重兵,对隋军的恐惧也日渐消失,渐渐的心里变得骄横起来,他想在这一次,从隋朝那边掳掠到一批匠人,帮助突厥人改善一下自己的装备。

始毕可汗派出了自己的儿子阿史那·什钵苾领军十万,准备进攻离石、太原两郡,阿史那·结社率领兵五万,准备进攻朔方和灵武两郡。

突厥这边的动作这么大,隋炀帝不可能没收到情报,此时宇文述的五万骁果军正在河东,即将准备度过黄河,和之前度过黄河的屈突通一起向潼关发动第二次进攻,但是眼见着突厥军队陈兵边界,如果将他们两个都调去攻打潼关的话,那么突厥人将会毫无阻拦,他们不定会因此深入南下,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洛阳也不定!

于是,杨广只能下令让宇文述返回太原,然后又将屈突通的军队再一次调到河东,准备抵御突厥人东边的十万大军,至于朔方和离石那个方向的突厥军队,他们也实在是鞭长莫及,支援不了了。

ps:感谢665744和mi祢先生的打赏!

第二十三章 琅琊烽火榜

在琅琊阁内,刘志板着个脸,在一台机子外面转悠,这是一台柴油发电机,这机子可不轻,被他搞到这里来简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但是来了之后,他又发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这玩意得烧油啊,在这里上哪儿去找柴油?哎!白忙活了半天!

“阁主,关外发来了最新的情报!”

正在刘志感觉十分头大的时候,小童送来了最新的情报。

“什么情报?不会是突厥人出兵了吧?”

刘志洗了把脸,他的手上沾满了油渍,还好他带来了香皂,要不然的话,这估计用清水洗是洗不掉的。

“属下不知,只知道是红色急报!”

琅琊阁的情报封为三种,一种是紧急情报,用红色小绳系在外面,非常的醒目,第二种是蓝色的优先情报,这种情报一般具有一定的价值,需要优先阅读,因此系上蓝绳,最后还有一种,是白色普通情报,情报卷轴上面不系小绳,是为普通的情报,只需要知道了解即可,并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

这份情报用了三根红绳,说明是急件,而且是加急的那一种,刘志从小童手中接过卷轴,打开一看,果然是突厥人出兵的消息,不过这个消息共有两个,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