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涯艳情-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磊就从里面把门关插上了……
洗完澡来到房里。丽娜躺在被窝里睁着双眼正等着他呢。袁磊莞尔一笑,关上门。除下浴巾进了被窝,搂住丽娜,丽娜自然而然地一翻身一条腿压在袁磊股上,一只手焐住袁磊的鸟儿。
“怎么还没睡?”袁磊问。
丽娜摇摇头,“睡不着。”
“为什么?”
“说不清楚,或许因为不是在自己家里。”
袁磊点了点头,“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是得需要适应一下。要不,我给你讲故事吧?”
“好吧。”
袁磊便给她讲故事,讲着讲着丽娜就睡着了。袁磊打了个哈欠,一闭眼也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四人就起了床,洗漱完毕驱车去杭州市了。临行时燕嬿还让袁磊把一袋子土特产带上,说是让玉菁家里人尝尝怎么样。袁磊就搬一袋子放在车上,晌午时分就到玉菁家了。
玉菁的爸爸妈妈一见数月不归的女儿领着朋友来了,分外高兴,热情地把袁磊三人迎到客厅坐下。李老伯,一位戴着老花境,拿着放大镜,像位金石专家的小老头首先为他们沏茶。他沏的茶真有学问,在那明净若无的玻璃杯里,茶叶匀嫩成朵,交错相映,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龙井茶?”丽娜说。
“是呀!”李伯伯说,“贤侄女真是好眼力。”
丽娜莞尔一笑,“我在新疆喝过。”说着面向袁磊,“磊子,你也喝过。”
“我喝过?”袁磊疑惑。
“你忘了?在阿勒泰你第一次去找我,我不就给你沏过一杯龙井茶吗?”
袁磊想了想,“有印象,你还给我介绍过中国十大名茶。什么西湖龙井、平水珠、铁观音、碧螺春……”袁磊扳着手指头,却再也说不上来了。
李伯伯淡淡一笑,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说:“我们淅江杭州,是驰名世界的四大名茶之一——‘淅江龙井’的产地。每当我听到‘采茶舞曲’的音乐,总显得无比的欢乐和激动。触动我的情感的,不仅是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我总觉得,伴随着音乐而来的,分明还有阵阵醉人清香。我仿佛置身于碧绿如染的茶园。那儿,云雾缭绕,如临仙境;那儿,茶山与云天相接,茶蓬与桃李争艳……”
袁磊和丽娜听得入了迷,李老伯也越讲越有劲,“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这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据当地茶农说,龙井茶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均匀。此外,茶园分布在傍溪靠涧的谷地、山坡,沙质土壤通气透水,富含有效磷酸,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大自然慷慨有情,茶农更是人勤手巧,采制珍品茶叶的时节,茶农在特制的锅中用双手不停地翻拨芽叶。炒制茶叶的传统手法有抖、带、挤、甩、挺、拓、扣、压、磨,号称‘十大手法’。炒制中还必须根据鲜叶老嫩和锅中茶坯成熟程度,不时变幻手法,才能制成外形内质俱佳的高级珍品茶叶。有人统计过,炒一斤明前龙井,要翻炒三万五至四万个芽头!”李老伯一手背在后面,一手伸出三个手指,又缓缓伸出第四个手指头。
“唉呀!李老伯,”袁磊惊叹不已,“你简直就是研究茶叶的专家,怪不得中国有茶博士一说。”
丽娜白袁磊一眼,“茶博士,古代是指店堂里拎大茶壶的伙计、店小二。不过现在真的有茶博士这一学位。应该说:李老伯是当代的‘茶圣’陆羽。”
“过奖过奖!”李老伯呵呵笑着,“老朽只不过闲来无事,喜爱研究浙江的民俗罢了!”
“李伯伯是研究浙江民俗学的专家!”燕嬿一出口把二人吓了一跳!
“怪不得!……”袁磊和丽娜相视一笑。
李老伯呵呵笑着,声情并茂,“龙井茶香飘万里,声名播九洲。如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地区的友人,慕名亲往龙井品茗。那年尼克松来杭访问,带回一些礼品茶,不料在返国的飞机上就让同行的工作人员分享一空。”说到兴头上,李老伯一指沏好的明前茶,“百闻不如一尝,你们细细地品品味吧。”
丽娜慢慢地啜了一口,袁磊“咕嘟咕嘟”地灌了几大口,问丽娜:“怎么样?”
丽娜细细地品了一会儿,点点头,“初觉似乎无味,但不一会儿,只觉得有股清香、甘甜留于齿缝之间,回味无穷,真是美的享受……”
“真的?”袁磊“咕嘟咕嘟”一杯下肚,抿抿嘴唇,叹了口气,“唉——!再好的茶也赶不上酒!”
“这么说贤侄对酒有研究了?”李老伯笑呵呵地问。
“研究谈不上,只不过偏好杯中物。我觉得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酒也是一种国粹,近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文化。古有杜康酿酒、贵妃醉酒、李白斗酒诗白篇……今有文人墨客写道:平生恬淡无所求,但求常满杯中物,死后化作乘酒杯,泡在酒中酒常满。看!一个超级大酒鬼的写照,里里外外都是酒。”
李老伯呵呵大笑,“贤侄也是性情中人。好!今天咱爷俩儿也斗一斗酒!”
燕嬿嘻嘻一笑,“你们斗吧。我可是去帮伯母、玉菁做饭了。”
“我也去!”丽娜随着燕嬿进了厨房。
走了也好!对酒当歌可是男人的写照,袁磊和李老伯大谈酒文化,雅兴勃勃,真是一见便成知交……
不久菜摆了上来,满满一桌子。李老拍打开墙角的一个大坛子,溢出一股诱人的酒香,李老伯笑呵呵地说:“今天先让你们尝尝我们浙江绍兴的老酒。”
“绍兴老酒?”
“是呀!”李老伯舀了两大碗、三小碗,摆在餐桌上。等大家坐稳了,才不紧不慢地介绍说:“这是闻名国内外的绍兴ⅹⅹ酒厂生产的。酒厂依山傍水。今年春天我去酒厂参观过,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制酒,人来车往,十分繁忙。有的在露天里洗坛、灰坛;有的在车间里榨酒、煎酒、包坛口。煎酒车间里热气腾腾,不时飘溢出阵阵诱人的酒香。绍兴酒经过蒸气杀菌,在管道里奔流,灌装在陶制的大坛里。然后把坛酒拉到场地上,再封上泥头,盖上刻有“ⅹⅹ”两字的大红圆印。经过一天的照晒,泥头就会变硬,那就可以放入仓库储藏。出口的‘加饭酒’还必须经过三年的储藏,才能出仓。所以说,绍兴酒越陈越好,越陈越香,因此又称‘老酒’。”
“听你这么一讲,我真有点蠢蠢欲动了!”袁磊笑着捧着面前的大酒碗,跃跃欲试。
“光顾说不顾喝了!”李老伯端起他本人面前的大酒碗,招呼大家,“来!来!”
众人端起面前的黄酒,幸亏李老伯介绍了,不然黄黄的袁磊和丽娜还以为是醋呢。——丽娜把小碗送至唇边,抿了一小口。燕嬿嘻嘻地笑着,和玉菁一样,小口小口地喝着。袁磊呢,既然自诩为是酒徒——不敢称酒鬼,因为酒鬼和酒仙是对映的“职称”。李白亦不过被文人骚客谓之酒徒,袁磊岂敢吹牛托大?——风格自然与小女子不能相同。他端起碗,“咕嘟咕嘟!”灌了两大口,“嗯——”没品出滋味。再灌几口,也没搞清。干脆“咕嗜咕嘟”一饮而尽,放下酒碗,“好酒——!”
“你也经常喝黄酒?”李老伯略显惊讶之色。
“不!有生以来第一次。”
“第一次?……看来我们家乡的黄酒好呀!”李老伯又给袁磊添上一碗,自己也端起大碗,“来!年轻人!她们不喝我们喝!”
“好!我们喝!”袁磊端起大碗。
“别喝那么多那么快那么猛,小心原形毕露!”丽娜劝袁磊。
“原形毕露?”袁磊看着她。
“《白蛇传》里面的白娘子喝的不就是这黄酒吗?”丽娜一本正经地说。
“咯咯咯咯!” 燕嬿和玉菁大笑起来。袁磊也笑道:“没想到在新疆你也懂呀!
“好好好!”李老伯笑着放下酒碗,“我们慢慢喝,免得我们爷俩儿都原形毕露。来!吃菜!吃菜!”
这么多好菜!赤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先尝哪一道菜呢?丽娜和袁磊持着筷子,还真不好下箸。
李老伯看出了二人的“难处”,笑着用筷子点了点中间的一只大琬,“来!先尝一碗猴头菜:双龙戏珠。这猴头产自常山县,清朝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题过词:宫廷名菜,山珍猴头。”
“喔!这么大来头!”大伙儿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袁磊、丽娜啧啧称赞,“果然名不虚传!”
“来!再尝尝这些!敖江的梭子蟹。”李老伯用筷子点点。
“梭子蟹?”袁磊看着它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你看——,”李老伯解释,“它青灰色的背壳,白色的肚皮,两头尖尖的,像个梭子,可不就叫梭子蟹吗?”
袁磊点点头,“还真像!咦!怎么三盘呢?”
李老伯仰面呵呵笑着。李玉菁代为解释起来:“梭子蟹有好几种吃法,有红烧蟹、蛋炒蟹、腌蟹、醉蟹、豆腐蟹等。最普通的吃法要数红烧蟹了,呶——!就是这种。别看它的烧法简单,可味道特别鲜美。首先,要扒开梭子蟹的背壳,将蟹身切成几块;再在锅中放些油,等油煎热后,将切好的梭子蟹倒进去,边炒边加作料;然后加些水进去,闷煮几分钟后,一盘鲜美的红烧蟹便摆在面前了。呶——”
这么一说,便有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袁磊和丽娜还有燕嬿情不自禁地拿起筷子,夹一块放进嘴里,细细地品尝着,那蟹又香又嫩,让人百吃不厌!
蛋炒蟹更是别有风味。又肥又嫩的蟹肉被蛋花包着,轻轻嚼一口,味道好极了。
“这一盘是‘醉蟹’。”李玉菁继续说,“把鲜蟹切成小块,放进盐、酱油、醋、糖、味精、辣椒等作料,加以搅拌,就成了‘醉蟹’。‘醉蟹’的味道既鲜又辣,是下酒的名菜。在厨师的手里,梭子蟹还可以做成各种名菜。其味道更是美不可言。不用说,袁磊,这醉蟹是我爸爸和你最爱吃的!”
袁磊点了点头,夹一口塞时嘴里,端起大酒碗,“李老伯,我们喝酒。我借花献佛,敬你一杯!”
“好!我们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
丽娜趁人不备,夹起一筷子面前的一盘鱼,送进小口里,连失去淑女形象都在所不惜。忽然她露出怪异的神色。袁磊忙夹起一筷子塞进嘴里,一嚼便不对劲,“咦!不是鱼?”
燕嬿和玉菁“咯咯咯咯”朗笑起来。李老伯微笑着解释:“这是余姚人的新发明——笋雕菜,足可以以假乱真。余姚人爱吃笋。那里到处是长满了毛竹终年碧绿的小丘。只要你一到余姚,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茫茫的竹海。每当清明前后,雨后的竹林里散发着阵阵清香,薄薄的竹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一支支竹笋带着细细的茸毛,破土而出,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清沌石斑鱼’来了!”玉菁的妈妈——陈阿姨把刚出锅的鱼一端上来,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哇!好香!”袁磊、丽娜和燕嬿一起叫起来。诱得他们连咽了几口馋水,急不可待的伸出筷子去夹鱼肉,哟!一丝一丝的,乳白色的。进口一尝,立感鲜美,塞过鸡丝。三人边吃边点头,交流着目光。什么谦谦君子,优雅淑女,早丢到爪哇国里去了!
“这也叫‘海鸡鱼’,名不虚传吧?” 陈老伯三句话不离本行。“据当地主人说,人家外国老板就爱吃这个,说什么营养好,吃了不发胖。还说他们那里人不生病,长得壮实,也许是因为这种鱼吃得多,这种鱼高蛋白、低脂肪。在外国上等宾馆才有石斑鱼,而且一尾石斑鱼要花40元人民币呢!现在岛上的渔民们已将钓上来的石斑鱼用活水船装运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呢!”
“哇!这么厉害,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