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所大学的落户,背后却是各方官员的博弈,最后宋勋其赢了!

他借着去年述职的机会,不仅仅向林哲大倒苦水,希望直接获得林哲的直接支持,另外也是其他的几个政治派系做出了一些政治上的交换,如此才把这所大学给拿到手。

本来这所大学是预定到明年才开始招生的,但是强国圣训的影响下,再加上宋勋其的任期已经只剩下一年了。

通常来说,帝国的高级官员,其任期一般为五年,这些一般指内阁成员、各省巡抚等,而且从帝国成立到现在,就没有过出现过巡抚任职超过五年的情况,任期满一般都会调任,而更多的是任期没满也会调任。

至于中低级官员则是更短一些,县令、知府通常都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三年任期后通常会调任,不过特殊情况下也会再连任三年。

按照这些官场惯例,宋勋其到明年的时候,就应该被调走了。直接告老还乡到不至于,作为一个巡抚级别的高级官员。放在前清那会就是二品的高官,他今年不过五十四岁而已。

而且身体也没有大碍。以他的年龄,完全还能再干一届,如果能够在六十岁之前进入内阁,到时候说不准还能够在内阁干一届再致仕呢。

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都是喜欢政绩的,而且宋勋其可不会把自己辛辛苦苦,甚至做出了不少政治利益付出才获得的贵州大学交给后人,等自己走了后,这贵州大学才正式开学的话。那么还有自己什么事啊?

所以,在宋勋其的大力推动下,贵州大学在短短半年里就是完成了讲师的招募和聘请,校舍是直接占用了以往官府的一座院子。

而后,在教育部的配合下,贵州大学就是进行了第一次招生,首批学生为三百多人。

其中贵州本地生源约五十多人,其他学生大多是西南各省的,此外也有不少西北、中原甚至东部省份的学生。

这年头帝国的大学那么少。每一所大学都有着大量学子挤破头想要进入,大多都是各省份统考里名列前茅的学子。

以往的帝国国内的各所大学通常都是自主出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但是这种招生模式一开始还可以,但是很快就是发现了各种问题。首先是不是每个学子都能够千里迢迢跑去报考的,而且报考大学和参加科举会试不一样,因为大学可不止一所。在南京有,在上海也有。广州和天津还有。

学生总不能把每个省份都走一遍啊,先不说这路途上的花费。就是时间也来不及啊,因为国内学生的招生一般是在七月份进行秋季招生,极少数是春季招生,学生们就是坐飞机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走遍全国赶场啊。

此外,学校自主招生之后,前两年还好,但是很快就是爆发了作弊丑闻,由于试题都是学校的老师出的,所以一些老师铤而走险,在考前贩卖试题答案等。

最后在1866年的时候,教育部不得不取消了各所大学甚至是高等中学、初等中学的自主出题资格。

每年的时候,由各地教育部门统一出题,进行官方考试,并给出成绩,而这个文科成绩则是学生的统一成绩。

学生以这个成绩作为标准文科成绩,然后报考各学校!

具体是,县教育部门负责初等中学的考试、府教育部门负责高等中学、初等师范学校的考试,这些都比较简单,因为学生一般都会报考当地的中学,很少说报考外地的中学的,报考了人家一般也不收,因为中学和小学都是属于基础教育体系,而这些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地方政府解决的,中央教育财政可没给多少钱,因此各地的学校基本都只招生本地学生。

如果你是外地人,只要你的父母要是能够拿出在本地工作若干年、连续缴纳多年少赋税就可以,这是针对普通人的。至于你家里有钱,那就更简单了,随便投资作协什么,只要为本地民众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同样可以。

然后还有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向学校捐款,而这也是各所学校最欢迎的一种方式,深受校方的喜爱,捐个几千上万的,上海的高等中学随便你进,捐款十万以上,号称帝国最难考进的中学校‘南直隶中学堂’也能进去,这学校的有三种,一种是天才,靠着自身的才华堂堂正正考进去的,一种是贵族高官子弟,靠着家族父辈的名声进去的,第三种就是超级富豪的子弟,嗯,靠着砸钱进去的。

因此帝国教育体系里的本地人,并不只是说本地户籍,同样包含为本地创造税收的人群,帝国可没有和后世那样的户口以及学籍制度,只要你愿意并有能力,你可以跑到任何一个地方进学。

至于大学以及高等师范学校的招生考试,确实要更加规范一些,由各省教育部门负责出题并考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各省教育部门并没有直接招生的权力,他们只负责出题,并给出学生的基础科目的成绩。

然后学生拿着毕业成绩以及统考成绩,然后还有各种举荐信,比如说高等中学的校长的推荐信,名望士绅、官员、甚至是普通人的推荐信寄给各所大学。

有足够信心的话,你也可以随信附上一篇文章或者其他可以证明你自己才华的东西。

各学校收到这些学生的投考后,会对学生的成绩以及各项资历进行审查,然后选择他们认为最优秀,最符合自己学校的学生。

不过这个过程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由于很多省份是没有大学,但是这些省份的学子总不能没地方上大学吧,同时又为了避免这些大学过于偏袒本省份的学子,因此教育部是有明文规定:各所大学招录的本省户籍学生,不得占据招生总额的百分之五十。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给谁教育部不管,反正是需要给外省学子

这种就避免了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的省分,其学子要和教育资源比较雄厚的省份的学子进行竞争,要不然的话,就云贵或者中原这些地区的学子水平,他们是非常难和江南地区,读书风气非常浓厚的地方的学子们进行竞争的。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竞争依旧非常激烈,但是总比一丝希望都没有要好。

如果没有这种政策,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子,那么他就会延续早期的招生情况,其新生几乎清一色来之于江苏,尤其是上海地区,这倒不是这个学校偏袒本地学生,而是因为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基础教育的优势实在太大了,上海市区里,高等中学就足足有六家这么多。

江南地区的大学喜欢找本省学生,不是他们有着本地的情节,因为高等院校和基础学校不同,高等中学、初等师范以及初等中学,小学等,这些都是基础教育,办学经费的大头基本都是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承担,因此自然是不会面向全国招生。

但是高等师范学校以及大学的话,这些高等院校却都是教育部直辖管理,和地方政府没啥关系,虽然地方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办学经费补贴,但是这样是为了毕业生,而不是为了生源,因为有了大学提供的毕业生,将会给当地的工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人才优势。

因此高等学校的管理权基本都是在教育部手里,因此教育部是不会坐视一所大学全都录取某一个省份学子的事出现的。

当然了,上述情况都只限于官办学校,至于民办学校不在此列,而且帝国的民办学校还不少,他们要怎么招生教育部可没权利管。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未完待续。)u

第六百三十二章 帝大系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贵州大学的开办,也是刚好赶上了林哲进行大朝会演讲的时机,趁着教育强国的圣训,贵州大学的开办引起了比正常时期更大的轰动,至少在官方看来,贵州大学的开办就是对教育强国的圣训最好的回应。

而贵州大学的开办,也不仅仅是贵阳地方或者贵州省府的功劳,也许对于贵州省本身而来,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员把这所大学才争取回来的,但是对于整个帝国而言,这所大学的开办,主要还是内阁教育部的劳动成果。

贵州大学的成功开办,代表着教育部在高等教育上的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代大学和不是和后世那样,随便某个山沟乡镇都有一所某某大学,当代帝国的大学以及高等师范学校那可是相当的稀罕,全国也没有多少,而要开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更是困难无比。

有时候办学资金都是小事,更关键的是缺乏足够多,并且的素质过硬的老师!

那些基础教育体系的老师们,可以由那些初等师范学校的老师担任,然而到了高等中学以后,对老师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初等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足以担任。

通常而言,高等中学的老师,其骨干老师通常是国内大学的毕业生,而一些要求不怎么高的课程,则是勉强可以由高等中学毕业的人才担任。

但是到了高等师范学校和综合性大学后,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

早年帝国的大学老师,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外聘的洋人,恩,直到现在,帝国的诸多大学里头依旧有大量的洋人老师。其次则是这些年这些大学自身培养的老师了,也即使所谓的留校任教。

但是怎么说呢,虽然当代帝国里,老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收入都比较高。一个大学的普通讲师,其年薪基本可以达到千圆以上,如果是教授的话,薪资就更高了。

为什么薪资这么高?这一方面是早年这些教授很多都是去欧洲招募的,薪资标准基本是按照英国那边的价格给。此外这些大学可是要和官府以及那些大企业争夺人才啊。

现在很多上了大学的大学生们,他们的首选之路就是为官,其次是进入那些大企业任职,至于留校当老师,虽然身份比较清贵,但说实话论起发展前途来,还是不如在政府或者大企业,尤其是对于那些文科生而言,基本个个都是奔着当官去的!

因此也就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学毕业生里。理科生留校任教的比例是比较大,进入企业的人数也比较多。但是文科生的话,基本都跑去从政去了。

这让教育部那边是相当尴尬,不过也还好,文科生对于帝国而言,并不缺乏,能够说之乎者也的传统人才,随手一抓都一大把,这些上了大学的文科生和传统书生相比,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不外乎就是视野会更开阔一些,懂得一些科学技术的基本常识而已。

这些人才对于一个统治阶层而言,自然是非常重要,这些高素质的文科生从政后。将会给让帝国的官员的整体素质上升,要不然的话,帝国教育部干嘛要培养这些对工业革命没啥直接帮助的文科生啊。

清一色培养理科生多好!

一个国家要完成工业革命,奠定强国富民的基础,虽然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主义啊,哲学理论什么的很重要。但是真正的根基并不是这些,真正的根基是科学知识,而从人才角度上来说,理科生才是工业化的基础。

当然了,有人会说,欧洲的工业化,是因为有了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但是这种理论显然是那些艺术家们的自吹自擂,欧洲的工业化是靠着枪支大炮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