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将帅传-军事家卷--巴顿-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巴顿一样,马歇尔并没有因为失意而丢弃工作,他依然把国民警卫师的工作办得有声有色。他在准备着。

  有一句话讲得很对,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也只有有准备的头脑才能抓住机遇。

  马歇尔的机会终于来了!

  麦克阿瑟任期已满,被派到了菲律宾。现任参谋长马林·克雷格也是潘兴将军的人,陆军部长德恩不忘老上司的委托,把马歇尔调回陆军,担任旅长,并提升他为准将。

  1937年,克雷格任命马歇尔为陆军部作战计划处处长,不久,又提升他为陆军副参谋长。1938年,克雷格任职期满,他向总统推荐马歇尔出任总参谋长。

  马歇尔像一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沉默了几十年后,突然变成一只大放异彩的“白天鹅”。

  马歇尔终于登上了老朋友和老对头麦克阿瑟曾经登上过的高位。他在3年之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走完了从中校到上将的艰难历程!

  与巴顿有着惊人相似遭遇的马歇尔将军的崛起,对巴顿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时还没有一个人敢于作出预测。但逐渐明朗的事实,表明巴顿似乎不必再为被迫退出军界而烦恼了。

  巴顿与马歇尔的友谊开始于20年前。那时,他们都是潘兴将军手下杰出的军官。1917年,马歇尔第一次遇见巴顿,虽然没有机会接近,但马歇尔对巴顿那吵吵嚷嚷的声势却并没有产生反感,反而对他在圣米耶尔和默兹—阿尔贡森林战役中的英勇行为而由衷赞叹。这位美国第一坦克手的印象一直在马歇尔的头脑中闪现:那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他用借来的少量坦克打垮了一个旅的敌人,他用旺盛的斗志和过硬的技术培训他的士兵,并且勇敢地投入激烈的战斗。

  他们之间友谊的进一步加深,是在和平时期的交往中。两人都不是那种顽固而守旧的军事家,他们对战争艺术和科学均持有进步的观点。他们都具有那种可贵的怀疑精神,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既成的条条框框,主张实事求是,执着地热爱本职工作,并且以探寻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规律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和最大的乐趣。

  正如巴顿同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关系一样,由于相同的雄才大略,使巴顿与马歇尔互相倾慕,互相吸引。

  当马歇尔青云直上之际,巴顿还在克拉克堡担任团长。巴顿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和特有的嗅觉,闻出了山雨欲来前风中裹挟着的尘土的味道。他在1938年7月1日正式接替了理查森上校的职务。他以自己特有的全新方法训练军队,确切地说,巴顿已经在认真地备战了。

  他在克拉克堡密切地注视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加紧研究德军新一代将军的军事著作,并注意学习他们的先进的东西。他进行沙盘演习,严格训练克拉克堡的军队,以便使他们逐渐适应新的情况。

  他的部下们对他的这种作法嗤之以鼻,并对他们的长官进行诋毁。巴顿被人们称为“克拉克堡的疯子”。许多人认为他是在“自取灭亡”。但不管怎么样,马歇尔不这样认为。他说了一句令人难以理解的话:“我要把他调到靠华盛顿近一点的地方,以备需要时召之即来。”

  于是巴顿又回到了久违的迈尔堡。没有人能看出这次调动的背景如何。克拉克堡的人因送走了他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迈尔堡的士兵和军官们却受到了巴顿的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鞭策。

  没有人能讲出为什么。或许,这是酷信宿命论的巴顿的一种心灵感应,或许正如那句中国古话所讲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不管怎样,巴顿那双浅蓝色的眼睛始终机警地注视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一直在蓄势待发……

            
            

            
            


                        第三章  战争的召唤


  1。 马歇尔把目光投向巴顿
 
  巴顿的上司、夏威夷军区司令对巴顿有过这样的评价:

  “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个捣乱分子。”

  1939年夏,欧洲的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蛰伏将息了20年的德国把前爪伸向了它的欧洲邻居。

  “捣乱分子”成为“无价之宝”的那个时刻到了……

  9月1日,是整个文明世界被拖入灾难深渊的一天。这一天,法西斯德国出动了60个步兵师,14个装甲、摩托化师,4000多架飞机,以及数千辆坦克和装甲车,加上6000多门火炮、迫击炮,对波兰进行闪电袭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了。

  作为对波兰负有安全义务的英国和法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向德国宣战。但是,英法军队的首脑们似乎还未从和平之梦中醒来,从1939年9月3日到次年春这近半年的时间里,拥兵百万之众的英法联军静悄悄地呆在工事里,没有同德军进行一场真正的战斗。难怪人们通常把这段战争称作“奇怪的战争”或“莫名其妙的战争”。

  尽管英、法莫名其妙,希特勒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德军仅以27天解决了号称“欧洲陆军强国”的波兰后,稍事休整,便纵兵北向,占领了北欧国家,而后挥戈西指,将西欧低地国家尽纳版图。

  这时候,英法才如梦初醒。可是,已为时太迟。

  1940年5月,德国坦克集群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阿登山口,被法国视为“坚固防线”“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纷”无可奈何地、可笑地静立一旁,扮演了一个无声无息的、可悲可叹的目击者的角色。

  德军突破英法联军防线之后,撇开巴黎于不顾,由古德里安率领其坦克集群日夜兼程直扑海滩,欲将英法联军主力一口吃掉。要不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达了一道“停止前进”的命令,“敦刻尔克奇迹”中侥幸逃生的36万联军,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希特勒的闪击成功与英法的惨痛败绩,震惊了整个世界,也令美国军界的有识之士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后来成为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的乔治·C·马歇尔,便是其中的一员。

  希特勒在波兰边境燃起战火,正是马歇尔准将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之日。这是历史的偶然吗?显然是历史的巧合。不过,也许偶然之间包含着必然。6年以后,功成名就的马歇尔收到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封热情洋溢的赞扬信,信中写道:

  “并不是命运让您来指挥这些伟大的军队,而是非您去建立、组织和鼓舞不可。在您的指引下,这些已经横扫法、德全境的强大英勇军队得以诞生,并在令人瞠目的短时间内臻于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马歇尔一边关注欧洲正在进行的战争,一边扪心自问:一旦美国被卷入战争,美国军队可以打赢这场战争吗?

  答案是让人扫兴的,更是让人不安的。因为美国军队现在还远不是一支可以“横扫法、德全境的强大英勇军队”,它不过是一支安然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温床上昏昏沉睡的部队。

  闪击战的胜利,是军事思想上创新对守旧的胜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使坦克不再是步兵的“婢女”。他们创造了在航空兵火力掩护下大量、集中地使用坦克的崭新作战方式,使欧洲在自己脚下呻吟,让世界为之震颤。

  可悲的是,作为最早在战场上使用坦克的国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英法的军事学派却在堑壕与步兵决胜的陈旧观点上驻足不前。尽管明智者也不乏其人,诸如富勒、利德尔·哈特、戴高乐等,就曾大声疾呼过,应建立独立的装甲部队,可自以为是、闭目塞听的当权者却将此斥之为“异端”、“邪说”,先进的军事思想被打入冷宫。英法联军的惨败,正是这种保守落后的军事思想必然要付出的代价,鲜血和无数宝贵的生命的代价!

  在对坦克的认识上,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英法犯有同样的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于1920年颁布的《国防法案》中规定:坦克纳入步兵部队。美国坦克同样成了步兵的“婢女”。

  1927年,美国陆军参谋部在米德堡进行组建装甲部队的试点。但这是什么样的一支装甲部队呢?陈旧的坦克、飞机、火炮加上与机械化格格不入的战马,另外还有十分可怜的一点点经费。

  不久,陆军参谋部又在弗吉尼亚州的尤斯蒂斯堡组建机械化部队,仍是步兵、骑兵、炮兵和坦克的大杂烩,且规模不到一个营。就连这个营后来也被撤销了。

  在军界有识之士的呼吁下,1933年,美国陆军迈出了关键的一小步。这一年,丹尼尔·范弗里斯上校与其助手阿德纳·查菲受命组建一支独立于步兵的机械化骑兵团。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第7装甲旅。

  在那时的美国陆军中,马歇尔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头脑清醒的人物之一。1938年,当他一登上可以影响美军建设的重要岗位,便对部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除老朽无能之辈,提拔年轻有为之士。只有巴顿是个例外。他是个有为之士,却又正在走向接近老朽的年龄,他已经53岁了。

  53岁的巴顿,所以能得到提升,是因为马歇尔已经在酝酿成立真正的装甲部队,而巴顿恰恰是“军中无比优秀的坦克手”(马歇尔语)。

  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马歇尔只能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将美国陆军向机械化的方向一步步地推近。欧洲战争的残酷现实,让更多的人从睡梦中醒来,马歇尔支持者的队伍愈来愈众,他的步子开始越迈越大了。

  1940年7月10日,马歇尔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这一天,他签署命令,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里,组建一支拥有两个装甲师的装甲部队——美国陆军第1装甲军。阿德纳·查菲将军担任军长。第1装甲师设在诺克斯堡,师长是马格鲁德;第2装甲师设在本宁堡,师长为斯科特。

  两天之后,马歇尔又做出一项重大的人事安排:解除巴顿在迈尔堡的职务,将其调往第2装甲师,负责组建该师的一个装甲旅,并由他担任旅长。

  马歇尔对巴顿的这项任命,让一些不了解巴顿的人感到莫名其妙,他们认为巴顿实际上是一个“现代装甲部队里的古代骑士”,是一个骑兵至上主义者。巴顿也确实是给人造成了这种表面的印象,他经常借用道格拉斯·黑格元帅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骑兵的热爱:

  “步兵和炮兵能够赢得战斗的胜利,但只有骑兵才能让它们胜得有价值。”

  不错,巴顿热爱骑兵,对骑兵充满了感情。但是,他也很现实,很清醒,他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骑兵的时代就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内心深处,他十分赞同对部队进行机械化改革的主张,只是为了不得罪华盛顿那帮思想老朽的当权者,他很少把这一思想表露出来。马歇尔无疑是个伯乐,以他智慧的双眼看出了巴顿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德波战争开始后,巴顿一直关注着欧洲战事的发展。这期间,他重新研读了古德里安的《注意!坦克!》等著作,同时他还认真地阅读了许多有关这次战争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