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马帝国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扶菻。

  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罗马帝国此时总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11、匈奴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是祖居阿尔泰山脉以东南、大兴安岭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北、华北平原以西北戈壁披发左衽的北方民族,古北亚人种和原始印欧人种的混合,统治集团父系Y染色体主体为西欧亚R1a1和北亚C3,母系线粒体DNA为D4,崇拜黄金。匈奴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大变动,改变了欧洲历史。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汉元帝竟宁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国仍有8%的男性(16万人)带有匈奴人的Y染色体。

  12、新罗,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

  新罗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历史上曾经长期被来自日本的倭人势力控制,更一度向日本称臣纳贡。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侵夺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属于中国后为高句丽(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夺取的的汉乐浪、带方故地(当时唐军主力用于其他地区,后来新罗向唐朝请罪并且称臣,唐朝不再追究),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新罗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新罗发展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统一了百济。

  初名徐罗伐,又名斯罗期卢。公元4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都城为金城(今庆州)。935年被高丽所灭。公元前后,斯卢部落以金城为中心,联合六部组成部落联盟,酋长由朴、昔、金三氏担任。4世纪中叶起,朴、昔二姓不再担任首领,王位由金姓世袭,王权逐渐得到加强。4世纪末新罗经常受倭军侵扰。402年,高句丽驱逐倭军,将新罗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505年,新罗实行州、郡、县制。520年,颁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别的百官服色,实施严格的身份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体制。528年,朝廷许可佛教传播,借佛法说教加强王朝的思想统治。532~562年,新罗先后统一本加耶(又称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区)和大加耶(今高灵地区)弁韩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东江流域。为与高句丽争雄,新罗与百济结盟。于551年占领汉江上游地区。并于553年又攻占百济的汉江下游地区。遂乘势沿东海岸北上,将其势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镜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罗的扩张招致高句丽和百济的不断进攻。新罗处境危急,吁请唐朝出兵干预。唐朝在新罗的配合下,于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并在北界略有扩展。

  新罗据有西海岸的仁川湾,便于直航中国。从4世纪末起,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文化。使用汉字并创造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682年,新罗设立国学,读《论语》。《礼记》等书。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传》、崔志远的《桂苑笔耕》,都是在中国流传久远的著作。新罗早期有债奴,";息谷米于人,偿不满,庸为奴婢。";新罗的部曲县,是强制战俘等集中居住和从事特种劳役之处。";部曲民";实际上是一种被征服的部落奴隶。新罗的其他奴隶史载不详。5世纪后,铁器广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产迅速发展。654年,新兴贵族掌权,实行一系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场分给新兴贵族,实行采邑分封,后又曾实行禄邑制和丁田制。新罗后期,王族间因争夺王位,战乱频繁,民不堪命,纷纷起义。896年,赤裤军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这一形势下,弓裔、军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攫取了领导权。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后百济,901年,弓裔在松岳(今开城)建后高句丽,形成后三国分立的局面。918年,弓裔部将王建取代弓裔,创建高丽王朝,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朝鲜半岛为高丽王朝所统一。

  后来新罗被高丽取代,经过漫长历史形成了韩国,朝鲜。

  13、百济

  百济,又称南扶余,是古代扶余人南下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原马韩地区建立起来的国家。

  百济的统治阶层与高句丽人同属于扶余人而不同于其下层百姓三韩人。朝鲜半岛南部的的三韩人是不同于扶余人另一个民族。

  公元前1世纪由扶余人贵族南下侵占建立,660年被唐与新罗联军灭亡。统治范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后与高句丽接壤,东与新罗为邻。都城先在慰礼城,后相继迁都广州、熊津、泗沘城。

  现代韩半岛国家单方面称百济,新罗,高句丽为其所为";三国时代";

  14、


番外篇  三国时代的主要武器


  1、矛:一种直而尖的刺杀兵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在三国时期已经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它的缺点是刃部较长,刺杀不如枪那么灵便,到晋代枪兴起,矛逐渐衰落。关于三国里经常提到的主要就是丈八蛇矛。

  2、戟:在戈和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矛和戈的结合体。它的优点是具有勾、啄、撞、刺四种效能,杀伤力很高,在三国时期盛行一时。典韦,吕布,张辽都是持戟的名将。

  3、枪:一种刺击兵器,和矛相似,据说黄帝时期就有了。三国时期大量使用枪,但当时枪刃锐长,还没有脱离矛的形式,直到晋代,枪头改进为短而尖的形式,比矛更加锋利,逐渐取代了矛的地位。

  4、长刀:安有长柄的大刀,是一种砍杀兵器,从配刀和专用与劈砍的短柄长刀发展而来。最早有关长刀纪录时期是在三国时代,据三国志记载,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又传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不过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因三国志记载关羽“刺”严良与马下,“斩”其首,刀可不是用来刺的)诸葛亮的祠庙并列在一处。“閟宫”出自《诗经》,这里借指祠庙。

  5、匕首,当时的近身兵器主要是刀和剑,刀身单刃,主要用于砍杀,剑身双刃,主要用于刺杀,也兼有砍的功能。由于剑在砍杀的效能和坚韧度上不如刀,在三国时期已经不再作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只是作为辅助兵器和防身武器。而刀,则在这个时期了军队的主要武器。另外,匕首在当时也是一种重要兵器,地位与长剑相当。一般官吏除佩剑外,有的还怀带匕首,有的军队也配备匕首,如诸葛亮曾在百步(今四川成都)早匕首五百把发给骑士。

  6、弓:众所周知的弹射武器,三国时期大量装备部队,有角端弓、雕弓、路弓、疆弓等形制。弓的优点在于轻便灵巧,能远距离杀伤敌军,缺点是必须一手张弓,一手拉弦,影响准确度。

  7、弩:安有臂的弓,弓臂上设有弩机。据说在战国时期发明,在三国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蜀汉在在制弩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优势,诸葛亮曾发明一种新式连弩,称为“元戎”,可一次装十支箭,提高了发射的速度,当然攻击距离和威力不免有所下降。弩的优点是比弓射得远,命中率高,但没有弓轻便,发射速度慢。

  8、铁蒺藜:又名铁制,形如蒺藜,因此得名。它有三个锐利的尖,中央有孔,以便用绳索穿起来。把它大量布设在敌人行军道路上可阻碍敌人行动,布设在战场前沿可破坏敌军战斗队行。也可以算是古代的地雷了。

  9、鹿砦:用来防御的障碍物,上有竹尖、铁刺。可阻挡敌步骑兵冲击,有时也安置在陷坑内用以杀伤敌人。

  10、抛车(投石车):在一个木架子上横设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长木杆左抛杆,杆的一端结上一个用绳索联系的皮囊,另一端结上几十条到百多条绳索,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巨石抛出。当然抛出的不一定是石块,也可以抛射火球等物。官渡之战时,曹军曾用抛石车机会袁绍军的橹楼。因发出的石弹在空中飞行有声音,当时叫做“霹雳车”。

  11、云梯:一种爬城用的工具。它用转轴把两个长两丈以上的梯子连接在一起,并固定在车架上而制成。车架上有一个木棚,外用生牛皮加固,人员在棚内推车向城墙接近时,以此抵御敌人弓矢的伤害。

  云梯是一种攻城武器。在鲁班以前,攻城器械有“钩授”,大概是一种顶端装有利钩的长竿。攻城时,士卒手执长竿冲到城下,然后用钩授钩搭在城墙上,再攀援上去。还有“临冲”,大概是一种安装在特殊车架上的巨石(或前端嵌石的大木头)。作战时,士兵们将“临冲”推至城下,然后用巨石或巨木冲撞城墙或城门,使其塌陷或破裂。还有“楼车”或“巢车”,大概是一种装有车轮的高木车,车顶有鸟巢似的小楼,将士可以在小楼上指挥或射箭。这些攻城器械,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遇到敌人城高、墙厚、池深、壕阔,这些武器的攻击力就会大大减弱。聪明的鲁班,把钩授、楼车等攻城器械的长处集中起来,设计制造出一种新的攻城武器云梯。这种攻城武器,既可以自由升降,又有梯阶、钩具,攻城的士兵可以援梯攀阶而上,越过深壑、高墙攻入城内。云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军队攻城破池的能力。

  12、望楼:这种车子安有轮子,可以推动。在一个八轮车上树立两根长柱,柱的上端设一轱辘轴,上有木屋,人在木屋内居高临下观察敌人行动。也可以安排弓箭手射击。

  13、木驴:是古代重要的攻城工具之一,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