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笔底波澜-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立报》创刊之时正逢重阳节,于右任即景生情,在《发刊词》中以“植立于风霜之表”的“晚节黄花”祝愿《民立报》经霜不凋、凌寒自开。他期望《民立报》成为“正确之言论机关”,“不敢以讹言乱国是;不敢以浮言伤国交;不敢以妄言愚弄国民”。他起草的这篇发刊词以其文辞优美、缠绵悱恻而脍炙人口,被称为“新旧文学合流之代表作”,更重要的是它毫不含糊地提出了“唤起国民责任心”、“造成国民正当的言论机关”的办报宗旨。
  《民立报》的“天声人语”、“论说”、“时评”、“大陆春秋”等栏目都深受读者欢迎。当年冬天,宋教仁一回国就担任了《民立报》主笔,成为社评的主干,他们将一起迎接一个新时代。
  [记事]
  1月17日,北京《公言报》刊出一篇论说,评论英、德优待海军大臣载洵的用意。21日,民政部以“有碍邦交”等理由下令停刊7天。
  3月,山西《晋阳公报》(同盟会主办)揭露巡抚丁宝铨以禁烟之名,屠杀交城、文水两地百姓100多人的暴行,以“簧鼓革命、摇动人心”等罪名遭查封。记者张树帜、蒋虎臣被捕,主编王国宾出逃。
  3月,香港《华字日报》因报道广州新军起义消息,被两广总督以“议论既多狂悖,记载尤多虚诬,……有关世道人心,大碍地方治安”的罪名严禁在内地发行。
  4月22日,李伯元创办的上海《世界繁华报》因一则社会新闻被控,主编任董叔被捕,报纸随之停刊。
  4月24日,赵孔达和杨玉如、刘公、杨时杰等在汉口创办《雄风报》,不久即因“有违报律”遭查封。
  4月,汉口《商务报》因反对铁路国有政策遭查封。
  8月8日,德国方面致函山东巡抚,指责中国报纸刊载“离间两国邦交之新闻”,要求更正。清廷外务部、民政部发布命令,禁止各报登载有关德国要求山东路矿权利等方面的消息。
  9月4日,中国报界俱进会在南京成立,上海《时报》、《神州日报》、《申报》及天津《大公报》等20个省市、40余家报纸派代表出席。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界团体。
  9月,在桂林创刊的《南报》只出了3期就被迫停刊。
  10月,北京《国民公报》、《帝国日报》等7家报馆联合上书资政院,请求修改报律,减轻对报纸言论的限禁。清廷对此置之不理。
  11月20日,安庆《安徽通俗公报》因揭露社会丑恶及支持铜官山农民暴动,主笔韩耆伯被暴徒刺伤,报纸被迫暂时停刊,12月29日,报馆又两次被捣毁。
  12月11日,北京《国民公报》在“欧洲通信”栏刊载“涉及宫廷之语”,被当局停刊一周。18日,清廷颁布着作权章程。同月,创刊仅2个月的《公论实报》因报道太监德彰盗库事被禁,罚款400元后才准继续出版。
  同盟会在广西桂林创办《指南月刊》,不久即被迫停刊。
  夏天,同盟会在仰光出版的《光华日报》,以“鼓吹无政府主义”罪名,被英缅当局封禁。主笔居正、经理陈汉平被驱逐出境。
  1911年:宋教仁的“光焰逼人之文”
  风起青萍之末,谁也不曾想到,一场纸糊的革命结束了绵延267年的清王朝。辛亥8月,汪康年一生所办的最后一份报纸《刍言报》自动停刊。11月3日,这位一生办过多种报纸、曾执报界牛耳的报人在天津黯然去世,成为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之一。
  桂林《南报》出了三期就被迫停刊之后,辛亥元旦,《民立报》发表短评《呜呼南报》:“呜呼!热血南方人,快招《南报》魂!无公理之可倚,惟铁血之可凭。山灵水秀毓苍生,头颅自有价,莫谓秦无人”。
  辛亥年的中国,虽然山雨欲来风满楼,但紫禁城并没有预感到王朝崩溃的命运将至,照样是颐指气使,以天下为自己囊中之物,不许人民有说话的自由。《神州日报》3月18日发表的一幅漫画配了几句话:“志士看报纸竟如毛瑟枪一样”,“官场看报纸竟与眼中钉一样”。
  1月6日,北京《公论实报》因所刊《狗说》、《群狗竞争图》等文,讽刺了资政院的议长议员,被罚令停刊7天,罚洋30元。北京各报奋起声援,警厅恼怒,加重对《公论实报》的迫害,9日,发出公告宣布《公论实报》“永远停止发行,并附科罚金百元”。10日,《公论实报》在《帝国日报》刊登声明:“同人等受创虽深,此心不死,决为卷土重来之举,以收再接再厉之功。”
  3月12日,哈尔滨《东陲公报》因触怒沙俄当局,被当地警局查封。17日,远在上海的《神州日报》发表署名“金刚”的社论《论摧残报馆之适以速亡》,对此进行评论,谴责他们摧残“一线未亡之人心”及“仅存之舆论”。4月3日、4日,《申报》连续刊载长篇通讯《东陲公报被封之悲愤录》,报道其中详细经过。
  6月22日,卢谔生等在广州创办《天民报》,出版仅两天,就以“冒渎乘舆”、“毁谤朝政”等罪名被勒令停版,编辑发行人被判刑1年。25日,广东报界公会为此致电清廷,提出抗议,要求转饬地方当局依照《大清报律》规定的法律程序,“以重法权”。7月1日,《神州日报》也就广东几家报纸遭地方当局迫害一事发表评论(此前的4月5日,广州《公言报》、《陀城报》曾被迫停刊)。7月6日,《申报》刊出《戏拟要求阎王延长报馆寿命禀》的游戏文字,就报馆不断遭到当局摧残事进行自我解嘲。
  轰动一时的“大江报案”再次把清廷置于历史的被告席上。詹大悲、何海鸣等志士于1月3日将汉口《大江白话报》改名为《大江报》,以“敢言”着称,甚至被称为“专以骂字为主义”。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的《大乱者救国之妙药也》。8月1日晚,湖北当局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等罪名,下令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大江报》随即被封,并“永禁发行”,前后存在不到8个月。酿成了辛亥年最大的一次报案,也为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敲响了丧钟。
  詹大悲在审讯过程中坦言:“国民长梦不醒,非大乱不足以惊觉,望治情殷,故出此忿激之语。”当追查《大乱者救国之妙药也》的作者时,他承担了一切责任,说:“此稿经我过目,不能问作稿之人……一切责任均归我负。”
  《大江报》被封的第二天就向全国发出专电,“敝报昨夕封禁、拘总理,乞伸公论”,一时舆论大哗,上海《时报》、《神州日报》、《白话日报》等都发表专论,表示强烈抗议。8月3日,于右任在《民立报》发表《江声呜咽》一文:“《大江报》之在武汉,所谓有声有色者也。乃官场既封禁其报,又严拿其主笔。噫嘻!‘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我为之哭。”6日,又发表《报馆与官吏》,表示愤慨。
  9月2日,余慈舫主办的《武汉白话新报》发表《大江报被封一月之哀辞》等文,对《大江报》表示声援。汉口各团体和报界公会分别集会抗议,许多新军士兵和各界人士也纷纷前来慰问、声援,报社门口贴满了慰问的纸条和哭吊的短文。清廷本要对詹大悲、何海鸣“从重置典”,迫于舆论压力最后从轻判处罚金800元了事,因他们两人无钱可交罚款,才双双改判18个月徒刑。胡石庵有诗曰:“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
  辛亥年,革命派的报纸从北到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月8日,景梅九、田桐等革命党人借清廷立宪的东风,在王朝的心脏北京创办《国风日报》,公开的宗旨为“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发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驰。”2月,广西继《南报》之后又有《南风报》创刊,以“运输新学术、新思想、新言论”自许,共出了8期,为免遭封禁,曾发表这样的声明:“本报内容,自问不敢主排满革命,无犯淆乱政体之条;不敢谤朝廷皇族,无犯诋毁宫廷之条。”实际上,其言论颇为大胆,直斥清廷为“乌合之政府”、“亡国之祸”的由来等。这在以前都是难以想像的。
  3月29日,革命派在广州创办以“唤起民族思想”为宗旨的《人权报》。30日,陈炯明、朱执信等在广州创办《可报》,出到4月22日。春天,同盟会河南分会主办的《国是日报》在开封问世。4月,支持民主革命的《克复学报》在上海创刊。7月16日在广州创刊的《平民画刊》曾刊出《三月二十九日纪念图》、《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图》等图画。8月9日,田桐等在北京创办《国光新闻》。9月,京津同盟会在天津创办《民国报》。革命派报纸屡禁不止,越办越多,预示着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到来。10月8日,两广总督就打着外国人旗号的革命报刊“究应如何办理”,是否适用本国报律等问题致电民政部请示,民政部咨送外务部商议办法,外务部的答复是:“报馆既挂洋旗,则吾国报律不能适用”。当天,《申报》就刊出了这一消息。
  时为《民立报》主笔的宋教仁
  在殉国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至少有七人来自报界,如林觉民曾是福建《建言日报》主笔,林文曾任东京《民报》社经理,李文甫是香港《中国日报》总理,还有四人是新加坡《中兴日报》和《晨报》工作人员,劳培还是新加坡《晨报》主办人。他们以拿笔的手拿起了枪和炸弹,抱着必死的决心踏上了辛亥年的羊城暮春。中国报业史上恐怕没有比这更激荡人心的一幕。上海《神州日报》曾连日整版报道,称革命党人“在刑场面不改色……临刑竟不下跪……大有视死如归之慨”,读之令人神旺。
  时为《民立报》主笔的宋教仁也曾应黄兴电召前赴香港,4月中旬,他临行之际将笔政托人暂代,仍署名“渔父”,“免人嫌疑”。自上一年冬天回国以来的一年多时间中,他以“渔父”等笔名“发表光焰逼人之文,努力鼓吹革命主义。凡所议论,一本学理,能于根本上反复详言清政府之腐败;唤起国民担负国事之责任心,尤受国内外知识阶级之欢迎。学校之内,市肆之间,争相传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页130……现在我们在《宋教仁集》中还能读到他当年大量炽热的政论,笔势纵横,议论豪健,无论内政外交、现实历史都在他议论的范围,充分显示了宋教仁在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国际知识等方面丰富的素养,使他很快成为清末最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之一。宋教仁以其激动人心的言论,屹立在辛亥年的中国舆论界,他与于右任等一起成就了百年言论史上的“‘竖三民’时代”。
  《民立报》把清政府叫做“冥顽不仁之政府”、“倒行逆施之政府”、“万无可恃之政府”、“专制之恶政府”,痛斥其伪立宪的阴谋,公开预言“民党”即将“战胜政府”、“改造中国”、“担负今年之国事”。还专门开辟“民贼小传”等栏目,把大大小小官员称为“民贼”。并详细报道了广州将军孚琦被刺事件。黄花岗起义爆发后仅两天,《民立报》即突破新闻封锁,在要闻版头条刊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