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8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有些国家,见商人和货物多了之后,起了贪心,硬是要多征税,不按金国的规矩来,那金国就只能发兵攻打,武力解决了。

    这一次孙可望内政能力,在一次体现出来,他的目标和意图十分明显,执行能力也很强。

    设四镇是保证金国的武力威胁,能够震慑西域,给予军事上的保证,让西域有个安稳的环境,而对于丝绸之路的规划,则是把西域给部用利益串联起来。

    他是一手大棒,一手拿糖来,用利益将各部拧在一起。

    在孙可望力图在西域建设一套完整的行政和统治体系,规划他的商路之时,明朝则迎来了又一次秋闱。

    从甲申国难之后,明朝科举考试举办的时间,便一直比较混乱。

    当初被清打得偏居西南时,为了与满清朝争夺人才,明朝再逃难之中也没有停下科举,相反举办的还相对平繁。

    光复南京后,为了普天同庆,也为了弥补官员的不足,也开了恩科,至此之后,科举便基本恢复了三年一次的正常节奏。

    从共治四年举办了共治朝的第二次科举之后,一晃共治七年,又到了秋闱的时间。

    八月初开始,各省的秀才,便已经纷纷赶到了省城,准备参加考试,若是中了举人,便可以乘船前往南京,参加来年的春闺。

    时间到八月七日,距离九日的一场考试,已经只剩下两天时间,南直隶赶考的秀才们,大多已经到了南京城。

    江南之地,文脉鼎盛,本就繁华的南京城,立时就人满为患,各个客栈酒楼都住满了来赶考的士子。

    一般有钱的士子,大都自己选了上好的客栈,不上进的甚至住进了秦淮河上的花船。

    那些穷苦出生的士子,也有地方去,苏松或者南直各商号,早为他们建立了不少同乡会馆。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一个的圈子,最里面是的核心是父子,外面一圈是有血缘的亲人和同宗,再外面就是乡党,除了这种圈子外,还有是师生同门之间,也是一个个的圈子。

    这些个圈子组合在一起,围绕着中央政府,成为大明朝这样一个大圈,但是大圈里面的小圈,却也各有各的利益与竞争。

    秋闱对于各省来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以明朝现在的政治生态,哪个省出来的举子多,今后哪个省在朝廷就能分得更多利益,所以南直隶的商贾们对于南直的士子,可以说是十分照顾,各种酒楼和店铺都给予士子一定的优惠。

    一些商人甚至专门拿出一些钱来,支持那些穷困的士子,进行政治投资。

    这时临近考试,许多士子都放弃了温习,要么去拜见老师,要么便三五成群的去吃酒放松,打探下关于考试的消息。

    一时间,各个酒楼里都有他们的身影,走到街上都能听到他们的高谈阔论,使得整个南京城,格外热闹。

    南京城西一座还不错的酒楼内,因为靠近太学,里面生意十分火爆,还没到晚上,就已经坐满了许多士子。

    王彦坐在一个雅间内,便听见两面房间里,士子们的交谈声传过来。

    “张兄,朝廷在科举上,是三年一变,从不考八股,到加入放箭和射铳,到现在又分什么政试和事试。你是官宦子弟,可知道这个政试和事试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声音传来,笑道:“几位兄台不用紧张,当初朝廷说不考八股,多少人反对,担心士人不能适应,会影响科举,后来朝廷加入射艺,也是多少人说有辱斯文,但你们看现在怎么样?大伙儿不是都适应过来了么?这个政试和事试其实也是一样,我从家父哪里有些了解,其实也简单,就是政试出来的,今后担任的官职可能是以政务为主,而事试出来的则是精于一事,比如河道治理,比如工部造船造炮等事宜,具体去执行某一件事。”

    “这么说来,那这个事试肯定会考些杂学之类啊!”

    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

第1304章政务官和事务官

    科举制度本身而言,是中国发明最伟大的一项选官制度,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一个阶梯。

    它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深远,可同时他也存在许多问题。

    单就制度而言,他已经十分优秀,在同时代找不出比他更好的,找不到可以替代他的制度,但他并不完美,因为任何制度和规定,都是聪明人和统治者,来限制普通人,维护他们利益的。

    科举也是如此,考试选官的方式,并没有错,但是考试的内容,以及考什么,却掌握在统治者手中。

    如果皇帝开明与士人共治,那考试的内容也就相对灵活,但是如果遇见独裁君主,只是为家天下,那考试的内容自然也会有所限制,考试的内容会过分的去强调对君王的忠诚,限制考试内容,僵化人的思想。

    王彦的位置现在有些尴尬,上不上,下不下,他肯定是不能再去为皇帝选官,去强调对皇帝的忠诚,所以原来的八股废掉,原来考试内容只限于部分儒家经典,重孔轻孟,现在重视孟子,加入杂学。

    这些都是为了冲淡忠君的思想,让人们也读一读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推广心学。

    这都是在为王彦眼下的行为和所处的位置,来找合法性,王彦不希望背上骂名。

    当然他这样做或许也是徒劳的,但人哪能看到以后,不管后世怎么说,他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不过明朝向来家国不分,一味的去打压忠君,同时也就不可避免伤害了整个大明朝的凝聚力。

    原来所有人都有一个效忠的对象,现在突然没了,被压制了,那该效忠谁?

    现实是很残酷的,人就是生而不平等,一百个人里面,总会有聪明的,有笨的,而且笨的还占了大多数。这还只是资质上的不平等,还有家庭的不平等,身份的不平等。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还是需要一个皇帝,这让他们的内心感到安稳,也是天下凝聚力的所在,如归冒然摧毁,那就只能形成思想上的混乱,让大多数人失去归属感。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历史上又是如何解决呢?

    大多数王朝最后都是用效忠于本民族,效忠于国家,用一种想象共同体,来代替国王或者教会,完成了这个转变。

    此时的明朝也正处于这种思想转变的时刻,王彦对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便十分推崇,正用忠于大明,忠于天下来取代忠于皇帝一家。

    这种思想上的改变,特别是心学和孟子学说的兴盛,让部分人开始质疑皇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效应,他们也会质疑王彦,质疑楚王这个监国。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既然君都轻了,那王彦这个监国,也重不到哪里去,甚至有人还研究起了墨子。

    这就让统治者,感到恐惧了!

    这不仅仅是质疑皇帝,也是质疑王彦,质疑内阁,质疑所有的当权者,这才是思想上真正的解放,是士人们自己想通了,顿悟了,而不是谁来教他们怎么做。

    如此一来,按着民贵的思想,王彦要保持他的合法性,就得为民多干点好事,这样才能得到认可,否则他霸占监国的宝座,却不干人事,那就与他所提倡的东西背道而驰了。

    不管王彦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总归需要为民做事,得到天下的认可,这成了王彦改革做事实的动力。

    皇帝对待科举,挑选官员时,多半是有没有能力先不说,先挑对皇帝忠诚的,而眼下没有一种忠于权臣的思想存在,王彦只能选能干事的。

    他将有能力,能干事的人才选拔上来,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百姓脑壳有包才会倒王。这样一来,监国之宝,王彦也坐得踏实。

    这次科举考试的进一步改革,其实是整个明朝官制改革的一个基础,也是今后改革的第一步。

    房间内,两侧的声音,不时的传来,王彦与顾炎武、钱谦益坐在一张桌子前,上面摆着几碟子小菜,还配了一壶好酒。

    几人听了一会儿,钱谦益拍了王彦一个马屁,“监国,这次将科举分为政科和事科,实乃千年来一大创举。”

    科举刚开始时,分了许多种类,后来才逐渐统一,王彦着根本不是什么创举,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士林领袖的马屁。

    王彦将筷子放下,“党争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最耗国家元气,损耗人才,耽搁政事,多少名臣毁在党争上。”

    王彦顿了下,自嘲道,“当初孤为官时,对此十分厌恶,还谏言高宗皇帝,要废除党争,禁止党争,然而事实上孤却是一路党争,才走到今日。现今回想起来,当初未免太过理想,这党争是禁止不了的。”

    说到党争钱谦益比王彦的感慨还要多一些,一旁的顾炎武却笑道,“监国正是考虑到党争不能禁止,所以才想将朝廷官职改变,分为从政的政务官和具体做事的事务官么?”

    王彦也笑了笑,“不错,党争既然不能禁止,那朝廷也没必要遮遮掩掩,今后政务官可以明面属于何党,但是事务官,还有武官则禁止结党,这样就算党派斗得厉害,朝廷的具体事务,却不会乱!”

    钱谦益开口道:“之前党争,往往牵连一片,好多将领或者地方大员都被牵连,有能力之人被罢官,造成朝中能人匮乏,只能让些会说不会做的人接替,结果酿成大祸,让朝廷和百姓蒙受损失。监国将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臣以为是一大善政,不过这个事务官和政务官要怎么划分,还得精细一些。”

    王彦与顾炎武两人都微微颔首,后者对王彦和钱谦益道:“监国,钱大人,这个划分确实应该弄清楚,比如刑部、大理寺和谏台,要怎么划分,就至关重要。”

    官制的改革,是一件大事,牵扯的事情太多,王彦也是摸着石子过河,只是有了这么个想法,连内阁都还没通过。

    “这个具体的划分,会有内阁和朝廷具体进行商议。”王彦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不过,孤的大概设想是,政务官争论朝廷的各种预议,决定朝廷要做什么事情和发展的方向,做出计划和目标,而事务官则具体去执行!”

    王彦的大概意思就是党争既然不能避免,那就想法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之前的议事堂制度,其实已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争的规模,改变了党争的模式,但王彦觉得还不够彻底,更主要是他不想看见一党把持朝廷中的许多部门,行成贪腐,希望对各派有一个限制,所以弄出个禁止结党,又具体执行事务的事务官出来。

    他的设想是,各派主要在内阁和议事堂争斗,来决定朝廷的各项大事,然后再交给各部的事务官去执行。这样就剥夺各派,参与具体事务,可以减少贪污和官官相护的局面出现。

    特别是刑部,谏台,大理寺,这些重要的部门,绝对不能被某一派控制。事务官没有党派背景,贪污起来,不容易被庇护,而如果是党派之人,则有可能被隐藏下来。

    当然这需要制定规矩,将明朝各部的官职进行划分,一旦被分到事务官,就必须严厉禁止加入某党,如果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