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河生死书-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子有言曰,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生存,所以天地才能够长久存在。(先有天地,后有人,人在天地间索取存在着,天地以极大的包容姿态来对待着天地间的一切变化)
    由此及彼,个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存在而活着,才更有意义。
    古代贤人大都以著书立说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就是为了更有意义的存在,这种证明存在的文人精神,就是一种自古相传的“文人传统精神”,也是文人与时间做斗争的方式之一。
    这些人都可以称为文化战士,他们所战斗的对象就是时间之神对个体的死亡惩罚。
    当然,文化战士换一个新名词也未尝不可,这个名词叫做“文化修士”,其定义为:为了寻求精神不死而在文化海洋中历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言论的学习者。
    这种关于“时间”的思考,是一种精神方面的“乌托邦式”的永生思考。
    除了这种思考之外,另外一个思考是无意识的内部思考。
    这种思考是一种将自身肉体置放于天地之间,进行的肉体内部空间与外部宇宙空间相观照和结合的思考方式。
    这种思考要求人将肉体内部空间和宇宙空间进行有效的统一,从而达到一种类似于“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思考存在于安静的“沉思”和“吐纳”之中。
    这种基于对“空间”的思考,颇为耐人寻味。
    天地为空间,人沉入自己的内心在天地间观照,其实就是一种以天地为丹炉,以个人的肉身为原材料的“肉体不死”的“永生”历练法则。
    虽然葛洪没有说这种方式能够修炼出“精神之珠”,但却说这种历练可以使得人的精神力变得极为强大……


第二十一章 丹鼎室(6)
    在这种模式中,希望长生的人与时间之神和空间之神(天地)达成了奇妙的和解。我们可以发现,这根本就是一套“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思维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基于空间的“高度”思考模式,要高于基于时间的“长度”思考模式,因为基于空间的思考模式,是一种无限的仰望,传说中的“仰望星空”就由此而来。
    这种方式已经抛弃了“语言”(著书立说),进入了纯粹的精神境界。
    在纯精神境界面前,所有语言文字皆无能为力。
    文学这个东西,从出现到成长,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所谓的现实主义和所谓的幻想主义之间游离,它一方面企图讨好世人,一方面想讨好真实的自己,一方面又试图想讨好市场,一方面又想巴结权力和资本,最后还想触摸神灵的高度,五个切面一旦出现,文学自我就开始纠结了,使得“文学”这个东西成了尴尬和悲哀的存在。
    大部分时候,文学在资本暴力或者其他一些东西面前是集体失忆和集体失语的,这更构成了它的悲哀属性。
    不过,文学“以人为本”的纯粹属性不会改变,所谓那些悲哀属性只是搞文学的背后的个体的人的挣扎,且不提它,咱们来看看纵横时空的思考方式吧。
    从高层建筑这个维度来看,第二种思考方式更能接近无限的空间,接近高不可及的神灵,即是如此,触摸“至高存在①”脚踝的工作,就由此展开。
    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老子等等这些沉迷于寻找“至高存在”工作的人,在过去那个文明大爆炸时代中,他们扮演了近似“上帝”的角色,然后留下了诸如“梵天”“上帝”“道”等只字片语之后消失在人世间,随后发展出了强大的“团队”,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帮上帝的宠儿,留给我们的只是关于“至高存在”的既模糊又虚无的幻影,留给我们是一片关于“至高存在”的“思考废墟”,因为他们从未明确说明“至高存在”是什么?
    或许他们只是隐隐约约触及了至高存在的存在,但却还没弄清楚,或者说,弄清楚了,而不愿明说,这就留给我们极大的困惑了。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从“至高存在”的黑洞之中扔出了一条又一条光明的“精神光线”,这些光线交互叠加,照耀着世界。
    过去时代的“世界精神地图”被“上帝宠儿”们瓜分的一干二净。
    这些人虽然是男性,但却拥有着大地母亲般的胸怀和光芒,比如佛的慈悲,道的阴阳交织之后的阴性化,隐逸以及超脱避世就是这种“晕眩”的母性情怀。
    上帝以身体被钉在十字架上滴血的姿态向世人宣示了他的仁慈。
    上帝宠儿们的“慈悲”精神与代表“权力体制”的“父亲的严厉”共同组成了这个世界文化的“严慈”(严厉和慈悲)的真实面貌。
    这种面貌是“父与母”的面貌,它从最小的“家庭”起步,构成了整个世界文化的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也就是说,从整个世界来看,散发着一种“严厉”和“慈悲”的精神,两种精神相互叠加,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气息按照“老子法则”来去看的话,那就是阴阳气息了。
    咱们在本书第一季提到的“人生九宗罪”中的“不慈罪”,就是基于世界的“严慈”精神内涵提出来的。
    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当一个人拥有了“严慈”混同的精神内涵之后,这人散发的魅力就有令人不可抗拒的魔力。
    比如男人拥有仁慈之心,温文尔雅就比较招女性喜欢,比如女性柔软似水却又有刚强的一面,则会深深的吸引着男人。
    这种“男女混同”的精神其实就是“严慈精神”,乃阴阳和合之后的道的另一个极为微小的存在。
    很多相书之中所说的“男人女面”有成就这句话,我估计就是基于这种“思维”而产生的,当然这是猜测,做不得准。
    切入正题。
    过去那个文化大爆炸时代的“精神爆炸”和宇宙最初的“物质世界大爆炸”相互叠加,形成了一片绚丽的原野。
    后来人在这片废墟中捡拾着有用的珍珠,以此为中心发展自己的言论学说,在古老的“爆炸后的思想碎片废墟”中战栗,匍匐,跪倒,找不到属于自我的存在,促成了一个“集体大失语的时代”。
    拿中国来说,春秋战国之后的封建王朝周期的思想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先秦诸子”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这种精神感染骇人至极,可以这么说,过去的文明大爆炸蕴含的精神,纵横了时空,辗压了后世的人,从那个时期之后,整个世界的文化在倒退,就别提文学了。与之相反的是科技进步了,灭世武器进步了。
    这是否预示着人类要走向一个灭亡?又是否预示着人类在认识了和平的重要性之后,一起携手漫游宇宙寻找我们的终极存在?拭目以待吧!
    虽然“父与母的精神内涵”辗压了我们,让我们迷惑,但是,子孙后代们必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新鲜出路,在物质与精神中,在经济与文化中,在突破与故步自封之中……
    二元碰撞,必然碰出滋啦啦的火花,如碰不出来,那就继续挣扎吧……
    由此可见,纵横时空的精神,是一种骇人且匪夷所思的精神,那么基于“追寻”这种精神的历练法则也就带有了“酝酿大爆炸”的色彩。
    人进入这种精神修炼,只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被“存在”这个黑洞烧焦死去,要么破“迷局”而出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种看似不真实的真实精神历练(知识历练)绝不会让位给“平庸”。
    过去一些研究哲学的诗人的自杀就是精神烧焦的例证,对于我们来说,他们精神高度是让人仰望的,值得尊敬,但不值得学习。
    那种以死亡来去证明自身存在的作风是“证明存在”中最“悲哀”的存在。
    在那些自杀的人当中,有的是精神分裂的,有的是人格破碎的,有的是人渣,有的是极度超脱的。
    关于超脱的自杀者,简直令人无法言说,他们已经不拿自己的肉体当回事了,也就是说,肉体成为了他们证明存在的工具,肉体真的就成了臭皮囊,肉体成为了他们自我的玩物。
    他们用放弃自己生命的“鲜血书写”丢给我们的只是无限哀叹与疑惑,让我们在至高存在这个庞大的迷局和黑洞中挣扎和迷失。
    老说不说闲话,又说了几句闲话。
    事实上,闲话碎片看似与故事本身无关,但却是与故事统一的另外一种存在的表达,因为,在本书第二季《东方伊甸园》中,“至高存在”话题以及“精神乌托邦”话题,是引领所有分卷的“最高建筑”,在这里简单与诸位说一下。
    书归正传,咱们上面提到的这种“纵横时空”的精神历练法则,在“织梦师”纵横时空的“织梦方式”之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当我读完这种精神历练法则的时候,立马就意识到了这种精神历练法则的普遍适用性和实用性。
    就算用这种法则不能真正的历练出超能力,也肯定能打破自我狭隘的“固有思维”,强力开凿自我的脑洞,生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
    郭茉莉对这种能力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如好奇宝宝一般问这问那,我自然对她做了一番简单的解说,然后她就听得一个楞一个楞的了……
    给她解释完“超越时空”的精神历练法则之后,我们几个人又开始阅读剩下的稿件。
    在剩下的稿件中,葛洪说自己在明白了“纵横时空”的精神修炼法则之后,就开始依据这种法则进行修炼,竟然让他修炼出来了超能力。
    这个超能力也就是他进行精神修炼的成果,那是一种匪夷所思的超能力,也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超能力。
    葛洪所得的这种超能力并不是能“掐诀冒火”“凌空摄物”,而是一种“内部遥视”的能力,这种能力好似现代人所说的“内省”,但又有所不同。
    “内省”的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反省和修正的能力,而“内部遥视”的能力却是一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超强感应能力。
    或许,内省是走向超强感应的第一步,所以,内省和内部遥视,从某些方面就有了相同性,不过前者低级,后者高级……
    注释①至高存在,指的是宇宙终极存在,类似老子的“道”,佛家的梵天,基督教的“上帝”这种虚拟概念,疑似宇宙最高级存在,是目前人类无法认识的东西,是宇宙背后最终极驱动力。


第二十二章 丹鼎室(7)
    这种能力与天眼能力最大的区别是,后者能直接穿透物质世界的表象,前者则可以直接穿透精神领域的表象。
    “内部遥视”能力会让人感应到一些从未经历过的“过去或未来的影像”,既然这种影像不是真实存在于当下生活的,那么这种能力就带有了“先知色彩”。
    葛洪说他比较沉醉于这种能力,于是经常让自己的心灵进入到“精神领域”,在“天地空间”中进行观照,以期获得至高存在的秘密,还想试图通过这种历练方式成仙……
    他做到了,因为在我们普通人眼中,这种人和仙人差不了多少。
    我认为,葛洪那种基于“宇宙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思考模式中,除了不可捉摸的神秘精神体验之外,这种模式是具有实际的、深刻的现实生活意义的。
    从目前来看,充斥在世界之中最为普遍的世俗化空间思考,就是基于“房子”的思考,这是一种“肉身外部生活空间”的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