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凡尔纳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巴黎郊外的奥特区拉封丹街39号。这个不大的独立住宅,肃雅清静,便于写作。前此,凡尔纳一家数次迁徙,先后住过圣马丁街、蒙马特尔林阴道、红十字路口、苏尔尼埃小巷、马让塔林阴道。①
①让·儒勒·凡尔纳《凡尔纳传》。

  这一年,即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又一海洋探险的新小说《海特拉斯船长历险记》面世了,刊登在儒勒·埃歇尔的新办杂志《教育与娱乐》1864年3月10日的创刊号上。新作无疑比第一部小说《在气球上的五星期》,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说费尔久逊博士是一个虚构人物的话,那么海德拉斯船长的原型,则实有其人。

  英国的航海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1788—1847),是个狂热的探险家,以对下属严厉闻名,热衷征服西北航道达到疯狂的程度,不畏艰难,不惧险阻,出生入死,视死如归。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喜爱上了探险这一行当,32岁当了船长,33岁又统领一支西北通道的探险队,此后又进入加拿大北部荒凉地区。最后一次探险是1845年,此时年已57岁,率领黄泉号和恐怖号从英国利物浦出发,一去杳无音讯,生死不明。十几年来,这位勇敢的探险家的失踪,一直牵动世人的心,在此期间,许多国家派出探险队,相继进入西北航道,寻找富兰克林的下落,直到1859年,由麦克·克林托克的探险队才带回富兰克林船长和全体船员138人全军覆没的确实证据。据称,富兰克林率领的探险队,由于被流冰夹住,只得在极地越冬,全体人员因天寒地冻,无以充饥,相继殒命,无一幸免。又据称,英国海军部订购的罐头食品,内装腐肉、沙子、锯末……②
②见《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

  凡尔纳的新小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探险的目的地,已不是西北航道,而是北极。因为1859年找到富兰克林和他的船员的遗骸之后,世人的注意焦点移向北极。

  凡尔纳塑造哈特拉斯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是以富兰克林为原型的,二者一样对船员要求十分严格而闻名,对探险事业一样地执着,一样地狂热,一样地英勇果敢……原来作家安排哈特拉斯和富兰克林一样的结局,葬身北极。只是出版商埃歇尔一再干预,才安排哈特拉斯返回英国,进了疯人院……。但是,作者塑造哈特拉斯形象,又不局限于富兰克林的这一个原型,而是概括众多极地探险家的诸特征而创造出一个极地探险家的典型,因而它更富有魅力。

  小说开头笼罩着神秘的气氛;一支神秘的探险队悄悄地从英国利物浦启碇了,不事张扬地驶向北方。到了大海上才宣布,船长是妇孺皆知的哈特拉斯,目标是北极。哈特拉斯,据说是北极一座火山的名字。

  英国和荷兰在北极探险方面历史较长,并走在其他各国前面。19世纪初,英国海军率先试航西北航道。1829—1835年间,约翰·罗斯首先发现“北极磁”,1835年又发表了《二探西北航道》。1853—1855年美国人凯恩试图进入“不冻海”区域。1861年海恩提出北极有片“不冻海”的理论。

  凡尔纳对北极探险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并充分运用各种极地理论、假说和设想。同时,他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写作十分投入。他曾说过:“我深入主题之中”,踩着书中主人公的脚步走,“到了纬度80°地区,气温零下40℃,我一写作就患感冒,而现在正是夏季。”

  儒勒·凡尔纳不间断收集北极新发现的资料和有关北极的理论学说,并且善于跟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创造出一种在北极的严酷条件下,小说主人公不畏艰险、奋然进取的怆凉悲壮的气氛。用书商儒勒·埃歇尔的话来说,这是凡尔纳的“纵深感觉”。作者大量采用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探险队一路风险一路关隘,一环扣一环,通过雷根海峡、贝罗特海峡、富兰克林海峡、克林托克海峡、彭尼海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一个海峡都是一道鬼门关,而每一关口又各不相同,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紧张得没有喘息机会。勿怪乎,有一位叫夏尔科的法国航海家,盛赞《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是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志”,而且还准确地确定了45年后北极考察队出发地点。

  《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者为我们塑造几位性格各异的但同样可敬可亲的人物形象,水手长詹逊忠于职守、诚实可爱;科学家克劳博尼的谦虚质朴、为科学献身精神使读者动情;哈特拉斯,这位北极探险的狂热鼓吹者和实践者,最后成为自身狂热精神的“牺牲品”,令我们扼腕叹息!

  一部好的科学小说,要有一个或几个正直、善良、顽强进取,代表先进思想并为真理献身,个性突出的主人公,作者把他或他们置于未知的环境中,依靠小说人物的聪明才智、艰苦劳动乃至牺牲,经过种种磨难,克服困难,逐步成为读者心目中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在这种未知世界里面,要有真实的细节、有矛盾、有斗争,更要有科学的预见和幻想(而不是随便其他“幻想”)的烘托,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心甘情愿地跟着主人公走。为其成功喜悦,为其失败惋惜,为其安危悬心。从这个角度看,《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无疑是成功的。

  凡尔纳在写作《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同时,又开始探索一个纯幻想领域,即深入地球内部作一次幻想中的旅行。书名则俗而又俗,而内容则有科学根据,风格独特。如果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像在准确得像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记”的环境中幻想,那么《地心游记》则是在幻想环境条件下任你正确运用科学。

  1863—1864年间,儒勒·凡尔纳结识一位名叫查理士·塞特恩…克莱·德维尔的地质学家,他是一位性格暴烈、风风火火的火山狂。这位身材不高、单薄却硬朗的学者,一讲起火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不仅讲述种种不同的火山喷发现象,还讲解火山喷发原理。他多年来一直从事火山研究,多次到过特纳里夫和斯特隆博利火山,还到过安的列斯群岛火山。他还对冰岛和意大利的地质地貌情况所知甚多,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火山多发区。

  当年,有关地球成因的争论方兴未艾。地球水成论者认为,水为五行之首,是整个自然界生存的基础,因而地核内存储大量的水。火成论者认为,火是自然力,当然应居自然之首,地球里面为熊熊大火。从现代科学观点,他们各执一端,由地质学的水成岩演化为水成论,从火成岩演化为火成论。而查理士·塞特恩…克莱·德维尔独辟蹊径,提出冷却地球的理论,这是一个狂妄的设想,而凡尔纳采纳这个设想也要冒很大风险。

  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的立论基点还采纳了美国人约翰·克利夫特·西姆斯于1818年提出的地球空心的假说。西姆斯大胆地假设,地壳空心内有5个同心球体,各球体运行于地球数千公里直径的两极开口间。1838年,在西姆斯的鼓吹下,由美国国会赞助派出一只探险队开赴南极。

  1820年,有一个叫西姆恩的人,也可能是西姆斯本人,写了一本小说,名叫《西姆佐尼亚》。也执地球空心观点,到地球内部作一次旅行。另外,爱伦·坡的长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纪事》,也是同一理论假说的派生产物,不过幻想成分多一些而已。①
①见科斯特洛《凡尔纳传》91页。

  爱伦·坡和西姆斯紧紧盯着南极,而凡尔纳却专注北极。这可能由于当年世人特别瞩目北极探险有关,也可能是凡尔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凡尔纳对地球水成论和地球火成论的争论、对拉普拉斯②关于太阳和太阳系行星是由一个巨大气团分化而成的假说、对于西姆斯的地球空心假说及其探险队的行踪,了如指掌,特别欣赏爱伦·坡那部长篇小说。
②拉普拉斯(1749…1827)法国天文学家、物理和数学家。

  前此,有关地心旅行的小说为数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丹麦诗人路易·霍尔堡(1684—1754)的《地下游记》讲地下发现树人,行动迟缓,办事拖沓,而18世纪英国作家布里维·李顿《未来种族》深居地下,高度文明,廉洁清正,一旦出现地面则扫除世上统治者一切弊端。他们都是借题发挥,喻“地”讽今,鞭笞当时的社会的丑陋。

  实际上,凡尔纳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19世纪的先进思想和最新的科学发明发现,他未必相信西姆斯的地球空心假说,那里有若干卫星在运行,并且栖息着地球上早已绝迹的古生物群,又岂能相信从冰岛的特纳里夫火山口下去,在地心里悠哉悠哉游览一番史前种种奇迹,在西西里岛的斯特隆博利火山爆发时走出来。但冷却地球假说、地球空心假说,只不过是他用来恢复地球远古历史使读者目睹地下奇异世界的一种手段罢了。

  小说描写丹麦教授黎丁布洛克和他的侄儿阿列克基从哥本哈根来到冰岛旅行,寻找进入地球内部入口。小说开始,教授在一本旧文献中发现一份密码,阿列克塞无意间把它破译出来:“从斯奈夫·约夫旧火山口下去,7月份以前斯加丹里斯山峰的影子会落在这个火山口上,勇敢的探索者,你可以由此抵达地心。我已达到了。”署名:阿恩·萨克奴姗。于是,黎丁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儿阿列克塞和冰岛向导汉斯三人沿着当年萨克奴姗的路线的通道进入了地心。

  凡尔纳把这部小说写成一部地质学的史诗。在当时宗教界看来,凡是对《创世纪》表示怀疑的地质发现,都是十恶不赦的。查理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1833)、达尔文《物种起源》(1857)后,关于古地质学和古人类的争论,已到了最后关头。正像一位宗教权威人士所说:“要么你站在类人猿一边,要么你站在天使一边。”凡尔纳站在类人猿一边。①
①见彼得·科斯特洛《凡尔纳传》92…93页。

  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要数阿列克塞的那个梦境了。作家借助这个梦境,几乎历数了地球上的生物演变史。即使在今天,这个梦也是一种十分漂亮的地球生物演变史的幻想,那么在1863年,就十分惊人了。书中曾出现一个酷似人的巨大动物驱赶猛犸象的幻想。如果这个动物是类人猿的话,那就令人目瞪口呆了,因为直到本世纪初,才有类人猿或雪人的巨齿的发现。

  在凡尔纳构思、写作《地心游记》的同时,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也写一部关于地心游记的书,名叫《劳拉》。凡尔纳1863年开笔,1864年8月1日交付印刷;乔治·桑也是1863年开始写作,1864年修改校样。从时间上看,两部作品同期写作,相互不了解。如果说中间寻找联系,恐怕只有埃歇尔这条线索了。出版商与乔治·桑极为密切,与凡尔纳的友谊也建立起来。不过,同一题材,由于作者的素质不同,结果也各异。姑且不说乔治·桑的《劳拉》有人称之为伪科学幻想小说,时至今日,《地心游记》仍可作为许多人的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保留在记忆中,但《劳拉》早已被人忘诸脑后。

  大约10年以后,凡尔纳收到一张传唤书,有一位叫德尔马斯(自称蓬热斯特)指控凡尔纳写作《地心游记》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