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凡尔纳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勒·凡尔纳的父亲和母亲:皮埃尔·凡尔纳和索菲·菲伊结婚之后,便寄居岳父家。

  1828年2月8日,在南特城的维多岛上奥利维埃·德·克利松街4号宅邸,未来的伟大幻想家、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者、小说家和剧作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诞生了。如今,此宅高悬刻着“小说家、发现现代事物的先驱”铜匾,向人们招手,这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出生地。

  律师职业在凡尔纳家族已三代相传,夸张一点说律师在凡尔纳家族是世袭的。从儒勒·凡尔纳出生之日起,其父皮埃尔·凡尔纳对其子尤其是长子必然承袭他的职业做律师一事,没有任何怀疑和动摇。按照父亲的设计,儒勒要在南特读小学、上中学,然后在父亲的律师事务所见习,再去巴黎学法律并取得律师资格。因此,当儒勒蹒跚学步的时候,就经常带他到设在让·巴特尔街的律师事务所去,以便影响、熏陶他。皮埃尔·凡尔纳先生保留下来的信札中,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反复说教,都集中在做律师这一职业之上。直到晚年,儿子作为小说家业已闻名于世,父亲始终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律师职业是最体面的职业。

  1875年,儒勒·凡尔纳收到一位叫奥里舍维奇的先生从波兰发来的信。这位先生与儒勒·凡尔纳称兄道弟,并说未能谋面已达三十有六载,甚为想念等等。儒勒·凡尔纳视之为笑话,一笑置之,未予理睬。不久,此人又来函一纸,并附有波兰某报记者的证实材料:

  “先生,有关您的一切我全了解。您是一个波兰犹太人,出生在普罗茨克城。您的本名奥里舍维奇,意思是赤杨。您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法国名字——凡尔纳(Verne),这是一个古老的法文单词,意思也是赤杨。您为了和波兰公主克里扎夫斯卡结婚,于1861年在罗马的耶稣面前公开放弃了希伯来教,改变信仰。在您接受塞曼科主教大人的教理宣讲之后,波兰一个复古教派的教会神甫承认了您的叛教誓言。因为您跟克里扎夫斯卡公主的婚约被解除,梵蒂冈在法国政府内政部为您安排了一个职位。您完全法国化了,并且成了大作家。您总是小心谨慎地隐瞒着您的真实身份。”①
①详见让·儒勒·凡尔纳《凡尔纳传》,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年19—30页。

  儒勒·凡尔纳读罢,大吃一惊。出于恶作剧,他纠正这位记者的几种说法,指出那位公主不叫克里扎夫斯卡,而叫克拉肖维奇,曾与他私奔,后来两个人吵了架,她在莱蒙湖②投水自杀了,并嘱咐记者要严守秘密。结果,弄巧成拙,不久这个玩笑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个“故事”又让记者风光一番,在报纸上刊登出来,此后25年间,众多报纸多次转载。儒勒·凡尔纳逝世之后,有一个叫斯莫利科夫斯基的波兰神甫写了一篇关于儒勒·凡尔纳是波兰犹太人的文章,刊在一家报纸上。彼得堡《公民报》也肯定了此种说法。同年,法国《闪电报》著文予以驳斥,但并未消除影响。1924年,《激进报》发表了南特教区和普罗万教区的教会记事摘录,也无济于事。次年,巴黎报纸仍提出疑问。
②在瑞士的苏黎世城。

  直到1928年,儒勒·凡尔纳诞生百年之际,这个荒谬的故事又绘声绘色地刊登在《意大利日报》上(1928年4月10日和4月14日)。意大利有一位叫埃尔蒙多·马居西教授着手调查此原委。有一位叫皮埃尔·塞曼科的神父提供一份有力的根据。塞曼科神父是波兰人,与波兰教友保持着广泛联系。其中有一名叫奥利舍维奇的男子,放弃了希伯来教,到法国侨居,取名朱利安·德·凡尔纳。1905年首先发难证明儒勒·凡尔纳确实是波兰犹太人的那位波兰神甫,自知理亏,张冠李戴,1928年公开承认意大利的马居西教授的调查属实。从此,有关儒勒·凡尔纳出身的谣言沸沸扬扬达半个世纪之久才不攻自破,烟消云散。①
①详见彼得·科斯特写《凡尔纳传》,徐中元等译,漓江出版社,1982年,155—158页。


 

第二章  维多岛上的童年
 

 
  南特,法国大港口之一,也是当时法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南特城位于卢瓦河右岸,距出海口约50公里。宽阔,水量充沛的卢瓦河有5条支流流经市区,因此城内的桥梁为数众多。其中有一条支流叫埃德尔,由北向南流,正好把南特的老城和新区一劈为二。

  南特位于法国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布列塔尼半岛上,也是半岛上最大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有经商和工业生产的传统,历史上是与西印度群岛做香料生意的贸易中心。自然,南特也是造船工人和海员、船主和商人的城市。本城的望族都是靠贩卖黑奴发迹的黑奴贩子和靠剥削西印度群岛印第安人的农场主的后裔。全城内外,无一不与大海息息相联。虽然在城里并看不见大海,但街头巷尾,处处都充满着海洋的气息。

  1713年,南特最富有的24户农场主和船东看中了江中沙洲这块宝地。沙洲上当时惟一的居民磨房主试图抗拒,但布列塔地方长官签一项命令:限期拆除磨房,责令磨房主迁出此地。于是,很快就有24幢豪华的宫殿式建筑,耸立在无名的沙洲之上。这一个沙洲后来以那个地方长官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岛。

  1789年革命,拿破仑战争,其中特别是1791年西印度群岛奴隶起义,许多农业主的财产被没收,维多岛上的富豪们断了财源;加上废除奴隶制和禁止贩卖黑奴,更是雪上加霜,最后他们家道中落,彻底破败。

  维多岛上那24幢雕梁画栋、带露天阳台、室内陈设泰国红木家具、装饰印度壁毡、摆设中国古玩的宅邸,如今已人去楼空,失去了昔日的欢歌笑语。其中不少幢换了新的主人。但维多岛依旧洋溢着异国情调,充满着大海的气息。

  儒勒·凡尔纳在维多岛度过了十个春秋。这个小岛由花岗岩构成,长长的,像航行在卢瓦河中的一只大石船。小岛风景如画,长满适于潮湿温暖气候的亚热带植物,郁郁葱葱,冬夏常青。幼年的儒勒嬉戏玩耍,只限于这个狭小的天地。他每每伫立在“船尾”凝视卢瓦河涛涛河水,他觉得维多岛真的像一艘大船一样朝相反方向溯流疾驶。当他在“船首”观看卢瓦河水,又觉得维多岛又在高速破浪前进。尤其在卢瓦河丰水期,他像一个真正的船长,笔直立在“船头”,与身边划过的方形风帆的渔船,以及二桅三桅远洋帆船齐头并进!可惜,当他这幻觉消逝之后,渔船和帆船或停泊岸边,或顺流远去,他亦然原地不动,心中引起无限惆怅,并使向往大海和大海那边的异国他乡的愿望更为强烈!

  维多岛的河滨街,有个不小的码头。码头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车来船往,一片繁忙景象。由加勒比海和几内亚湾回航的远洋帆船多在此卸货。在19世纪前期,大约有2000多艘船只,往返于南特和海外之间。码头上堆放着甜酒、咖啡、可可、甘蔗,还有猴子、鹦鹉和金丝鸟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鸟笼,以及菠萝和椰子……小儒勒点数着远洋帆船的名字,什么“妖女”呀……。他仿佛又一次置身于无边海洋那边的异国他乡……

  儒勒在凡尔纳家中,是皮埃尔的长子,他身下还有个弟弟,名叫保尔,比儒勒小16个月,是儒勒的最好的朋友,童年时代玩耍的伙伴。保尔身下,还有三个妹妹,玛吉、安娜和玛丽。玛丽外号莱苏,意思是“华美的蝴蝶”。

  特朗松家的表姐卡罗利娜和表妹玛丽,表姐比儒勒长一岁,玛丽与保尔同庚,经常在一起玩耍。

  此外,和儒勒、保尔经常接触的还有普鲁东舅舅(妈妈的弟弟)、夏多布尔姨父(妈妈大姐的丈夫)和桑宾太太。

  桑宾太太是一艘远洋船船长的遗孀,她的丈夫在一次远航中,一去无消息,是死是活,无人知晓,她是儒勒和保尔的启蒙老师。除了教他识字,还给讲述辛巴达①和鲁滨逊②的故事。她还向他们讲述她丈夫的故事。她始终不相信他不在人间,她打算积攒足够的金钱,有一天去天涯海角,也把他找回来。
①辛巴达,《天方夜谭》中的巴格达的商人。他因七次奇异的航海而发财致富。
②英国作家笛福《鲁滨逊飘流记》的主人公。

  儒勒·凡尔纳1889年所写的《布兰尼康太太》小说中,就是以桑宾太太的经历为基础。这位坚强的女主人公,为寻找丈夫,四处飘泊一十有四载,找遍了太平洋珊瑚岛,最后发现她的丈夫还活在人间。儒勒·凡尔纳把桑宾太太的不寻常经历在记忆中保存了50年。这一方面说明,儒勒有较强的记忆力,而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财富;另一方面桑宾太太的遭际,尤其她丈夫的航海探险,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半个世纪的岁月仍不能忘怀。

  夏多布尔姨父是位画家,是当时法国的名噪一时的作家夏多布里昂①的亲戚。他爱讲述印度的故事和北美洲探险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夏多布里昂的亲身经历。
①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儒勒幼年时代,夏多布里昂已经从北美返回法国。他在青年时代为寻找西航线,远离法国前往美洲探险,当然多半带猎奇性质,想了解原始生活。他同猎人一起打过野牛,穿过纽约原始森林,到达伊利湖和尼亚加拉大瀑布。未开发的自然界的纯真美,使他神驰心往。回国后,他隐居在布列塔尼自家庄园中写作。在他的《墓中回忆录》、特别《阿达拉》小说中,把对原始民族史诗般生活的向往、异国风情和大自然的清馨美带进了法国文坛。由于夏多布尔的带领,儒勒也拜会这位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对幼年儒勒的幼稚幻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普鲁东舅舅,是位商人也是位旅行家,他周游过大半个世界。他还是位喜剧迷,特别崇拜拉伯雷,还是一位名酒佳肴的鉴赏家。他爱讲故事,诙谐幽默,笑话不断,但讲什么总带有嘲讽的味道。由于他,儒勒对母亲家族的生活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普鲁东舅舅对于儒勒的诙谐风格的形成、对他写喜剧的热衷,都有一定的影响。

  这上面所提及的,就是儒勒·凡尔纳的家庭生活圈子,再加上他的父亲皮埃尔先生有时把他带到律师事务所去,整个活动范围也不会超过维多岛。幼年儒勒的性格、气质、风格和志向的形成,正是在这个狭小环境中准备条件。
 
 

第三章  在尚特内的少年时代


  

 
  每年当仲夏将至,南特城溽热难当的时候,凡尔纳一家便到卢瓦河对岸尚特内自家别墅消暑去了。别墅四周是碧绿如茵的草场,远处丛林片片,数株苍劲的老橡树,散落在日夜奔流不息的卢瓦河畔。天空一抹淡淡的流云,河中点点风帆,远洋帆船缓缓顺流而下,驶向大海,驶向那遥远的异国他乡。

  尚特内当年保存着法国乡村田园牧歌式的安谧闲逸的全部魅力,而今不仅那个叫埃得尔的卢瓦河小支流已经游塞,变成宽阔马路,使维多岛有名无实,而且尚特内已经成为南特城的工业区,凡尔纳家的别墅已破败不堪。

  尚特内一碧无痕,清雅致远的风光始终留在儒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