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颜往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卫国家社稷的重任。当人们缅怀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的时候,不应忘记她们的先行者的名字和功绩。
 


 第13章美女惊鸿:王昭君
                                                                                                 
    王昭君

    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四大美女中,西施流落民间后不知所踪;杨玉环激起民恨被赐死,也死无可寻之地;貂蝉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要去寻找她只好在古书中了,惟有王昭君,她的墓还巍然坐落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个美人不仅在古书上记载,在世人口中代代相传,也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王昭君到底以什么样的魅力深得我们如此的崇敬呢?

    深宫锁美

    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王昭君生逢盛世,百姓丰衣足食,国家稳定富足。但秭归这个地方离城市较远,比较荒僻,也就贫穷落后。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以耕种山坡地为生,种些红豆、山药等杂粮维持生计,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赚钱贴补家用。

    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干,王昭君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也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美丽如出水芙蓉,又知礼节,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建昭元年,汉元帝下诏征集天下美女,以补充后宫。当时王昭君年当二八,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当时,要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巴结画工毛延寿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因素。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持的,无不运用各种渠道贿赂画工。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规矩,再加上认为自己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见,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时,曾向她暗示索要贿金,但王昭君没有搭理他,反而讥讽了他,毛延寿见王昭君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眼睛上的丹青,点到脸上,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以为她是个丑女人,没有选中她,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5年过去了,王昭君仍是个待诏的宫女。

    在5年的时间里,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这倒是给她全面提高素养创造了条件。然而午夜梦回,她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然而王昭君别无选择,只好无声无息地打发漫漫的长夜和白昼。到了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汗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主动出嫁

    呼汗邪携带大批皮毛及骏马作为贡品来到长安,对汉元帝十分有礼。汉元帝大为高兴,大摆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席中呼汗邪提出“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汉元帝一听颇为高兴,想以此拴住呼汗邪这匹野马,兴之所至,决定在未把公主许嫁之前,先让他见见当朝佳丽,唬一唬他,于是下旨由那些后宫未曾临幸的美女前来敬酒。

    聪明的姑娘们马上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这是个引起皇帝注意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个浓妆淡抹,希望借此获得皇帝的青睐。王昭君虽然恃美自傲,也认真打扮了一番。于是宫女们鱼贯而入,都是花枝招展,娇娆婀娜,彩袖在席间拂来拂去,香气在大厅里飘散。

    匈奴番王哪里见过如此多彩多姿的场面,不禁心醉神驰。聪明的呼汗邪立即向汉元帝提出:“愿为天朝之婿,不一定硬要公主,就在这些美女中选一名就可以。”汉元帝心想,原本要物色一位宗室郡主,如今要在待诏宫女中挑选,岂不是省却了许多麻烦。于是漫不经意地回答:“你看中了哪一位,哪一位就归你。”呼汗邪太高兴了,喊道:“就是她!”汉元帝顺着他的手看去,但见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正朝他盈盈施礼。汉元帝眼前的这位待诏宫女,云鬟雾鬓,光彩照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微露一丝幽怨,太美了,她就是王昭君。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锥子落入囊中,怎么能不脱颖而出?是金子就要闪光。

    筵席结束了,呼汗邪回到驿馆,准备择吉日迎娶汉宫美人。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而粉颊秀靥上,何曾有什么黑痣。刹那间,汉元帝把失去王昭君的懊悔心理,转化成对画工毛延寿的愤怒,当即传令有司彻底追查,才知道是毛延寿的索贿不成,滥用权力,故意将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于是将毛延寿以欺君之罪斩首。

    对这件事,后人评说:“曾闻汉王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意思是毛延寿虽然胡作非为,而汉元帝也太糊涂。

    临行之日,王昭君戎装打扮,妩媚中更见英爽之气。她面向未央宫拜别了天子,带着一种异样的感情,看了长安最后一眼,怀抱着琵琶上马而去。匈奴人马和朝廷派出的护卫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场面十分热闹。

    眼看如此风情万种的美人儿,离开繁华的长安城,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人们无不为之嗟叹不已。王昭君出了长安北门,渐行渐远,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藉慰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声声令人肝肠寸断,回望长安已经了无踪影。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昭君出塞

    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接,万里荒漠出现一道靓丽风景。到达匈奴王廷,只见牛羊遍地,青草无边。到了傍晚,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呼汗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皇后)。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临别时的要求,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呼汗邪派使者送往汉朝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典,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廷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懊恼和愧疚的情况下,恹恹不乐中崩逝。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汗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汗邪去世,这年王昭君24岁。

    一个美艳的少妇,三年的异地生活,逐渐习惯了喝羊奶,住毡帐,骑马射猎,也学会了一些胡语。但是,她没有把单于对她的宠爱变为权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匈奴的命运。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王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十分和谐,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11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35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能够参与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起到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正因为这层关系,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侯过太皇太后。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以后,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战事迭起,祸乱无穷。王昭君在这里也无能为力,不久,王昭君去逝。

    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世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汉哀帝也差使臣前往单于处吊唁。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

    昭君死后,王昭君墓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处的桃花乡大黑河南岸,墓状如覆斗,高达三十三米,底面积约为一万三千米,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的。传说早些年间,秋凉霜冷之际,附近的草木已枯黄凋零,惟有昭君墓绿草茵茵,所以,当地人就把它称为“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青冢之顶,建有一个八角凉亭,沿墓身石阶攀援而上,可以远眺土默川的美丽风光。从远处向昭君墓望去,巍峨高耸,姿态雄浑,芳草葱茏,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水墨画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品读:美在和亲

    王昭君是历史上的一代美人,因“和亲”而名扬古今。汉朝在立国之初,便与匈奴兵戎相见,烽烟蔽日,鼙鼓震天。自昭君和亲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汉朝时,由于当时的匈奴单于对“和亲”大感兴趣,汉高祖刘邦死后,冒顿单于居然向吕氏求婚,想娶吕氏为妻,说什么“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孤偾独居,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当时,对汉朝来说,这简直是对大汉朝的亵渎。可是,由于汉朝实力和兵力没有匈奴强大,而匈奴对中原觊觎已久,早有吞并之心。吕氏为了保持汉朝的安全和稳定,无奈只好以宗室女乔装成公主嫁给了冒顿,正式走上和亲之路。“和亲”也就从此开始了。

    以后,西汉对匈奴和西域各国多项和亲,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事迹便显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关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503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当然都是歌颂王昭君大义和亲的美德。

    汉朝和亲女子成就的大小,既不在于她才识的高低,也与她容貌的妍媸无关,起决定作用的是汉朝的强弱。若汉朝势力强大,和亲的女子便会受到敬重;若汉朝势衰,和亲的女子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