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作用,不是单纯加水,而是由于“扩大了分子,增加了营养”。清丰县还组织了300名技术骨干巡回指导各食堂学习这一做馍法,并开展竞赛评比。如此这般之后,“消除了怀疑,鼓足了干劲,推广了鲁山经验,公共食堂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从而吃的饱,吃的好,吃的省,社员们的干劲更高昂,情绪更饱满”。
  1959年10月24日,河南遂平县委生活福利办公室向全县各公社党委、大队党总支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和积极推广“粮食食用增量法”先进经验的通知》,其中介绍了玉米、谷子、大米、麦子、黄豆、杂豆、豆子与红薯混合、红薯、玉米心等十种粮食食用增量法的操作规程。将其中的几种增量法介绍如下:
  

粮食增量法(3)
——玉米增量法。增量方法有二:一是先把玉米洗干净放在锅内煮至五、六成熟后捞出晒干,然后磨成玉米面,在和面时先拿出四分之一的面掺上少量的水,搅成稀糊,倒进比做饭用面五倍的水,煮成面糊,再把面糊倒出放凉,与剩下的四分之三面放在一起搅匀,加上适量的苏打粉上笼蒸,这样每斤可出六斤左右的馍。二是先把玉米洗干净放入锅内,加上比玉米多六倍的水,把玉米煮至六、七成熟时,用水磨成糨糊,加上酵面,发酵后加上适量的苏打粉摊在笼上蒸,每斤玉米可出五至六斤馍。
  ——大米增量法:首先把大米放在盆里,用超过米两倍的开水烫米后将米盆盖好,一个小时后把泡好的米捞出放在锅内,加上比米多四倍的水煮,在煮的过程中切忌搅动,以免饭糊和影响出饭率。当米煮到露头的时候,再将烫米水依次加入锅内,直到做成干饭为止。这样每斤大米可做出六斤左右的干饭。
  ——麦子面增量法。先将应做饭的面称好,再称出比面多两倍半的水,用比面多一倍的水烧开,将70%的面烫熟后放凉,再将剩余的水、面放在一起加上酵面搅匀,发酵后再加上适量的苏打粉,然后将面摊在笼上蒸,每斤面可蒸三斤到三斤半的馍。
  ——玉米芯(即去掉玉米粒后的玉米棒子)蒸馍的办法。先将玉米芯整理干净,用碾子碾碎,磨成细面,然后按照用玉米面做馍的操作规程,每斤玉米芯面可出二斤半到三斤的馍。据说这种馍吃起来味美香甜。
  因为各种粮食增量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平时做饭时多加水,所谓粮食增量法其实就是做饭加水法。可是,遂平县委生活福利办公室在推广这些“粮食增量法”时,还煞有介事地介绍了粮食之所以能增量的“科学原理”。其中说:
  “为什么能增加饭量?各种粮食如玉米、高粱、绿豆、小豆麦、大米、小米等,经过先煮后磨再蒸,每斤粮食能增加出饭二斤以上,是因为粮食胚乳经过水浸煮沸,淀粉颗粒受热膨胀、分裂、体型扩大,重量增加;同时,粮食中的蛋白质经过水浸煮沸,其颗粒也膨胀、凝固,体型扩大,重量增加;粮食胚部含有的脂肪和部分蛋白质,经过热处理,脂肪油滴集聚,蛋白凝固,经碾磨充分游离出来,增加了重量。因此,这些质量的变化是化学的化合作用,决不单是水分的增加。有的人把粮食食用增量法说成是‘只增加几斤水’,这是完全错误的。”
  据说,使用上述方法不但可以增加出饭率,而且做出来的饭营养价值也大大提高,其“科学根据”是:旧的做饭方法由于面磨得比较粗,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等不能充分地被人体吸收,而采取增量方法做出的饭,淀粉经过水浸煮沸,部分转发为葡萄糖,能供给人们更多的热量和营养;蛋白质经过水浸煮沸,一部分变成凝固的蛋白质,还有一部分转化为氨基酸,这两种东西营养价值都很高。
  进入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能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的饭,这年1月上旬,在西安还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会后不久,广西柳州地委社教办公室在给广西区党委社教办公室的一份报告中说,该地区在大力推广“增量做饭法”时,及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先进典型。总结各地经验,主要的增量做饭方法有:
  双蒸法:办法之一是将米放进罐内干蒸20分钟,然后加水,每斤米加水3斤3两,用猛火蒸40分钟即可。办法之二是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即可。双蒸法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能增加40%以上,且饭粒不烂,味道好。
  温水泡蒸法:先用温水泡米半小时,捞起装入罐,每斤米加开水3斤3两,用大火蒸30分钟后,停火10分钟,再加大火蒸10分钟即成,每斤米出饭5斤至5斤2两。
  夹生蒸饭法:先将40%的米放入蒸笼干蒸40分钟,取出吹凉,将另外60%的米掺入捞匀,每斤米加开水5斤,入笼猛火蒸45分钟,每斤米可出饭5斤。
  

粮食增量法(4)
炒蒸法:先将米炒成金黄色,淘净入罐,每斤米加水6斤4两,猛火蒸,一气呵成,每斤米出饭5斤。
  加水蒸饭法:先将大米洗净入罐,照平时蒸饭方法放水先蒸20分钟后,再加水一倍蒸45分钟,每斤米也可出饭5斤。
  柳州地委社教办还在报告中说,推广新法做饭,改进蒸饭技术,提高出饭率,可以节约大量粮食。柳州全市推行增量做饭方法后,1月份就可节约粮食100万多斤,照此推算,一年可节约1200万斤,柳州全地区一年可节约粮食2亿斤左右,相当于全年粮食用量的10%左右,意义非同寻常。
  要说“粮食增量法”或“增饭法”,辽宁黑山县可谓是发源地。1959年5月,该县大虎山卫星人民公社三台子副业生产队创造了“苞米食用增量法”。这一“创造”被黑山县委认为“是一次成功的试验,是做饭技术上的革命”,从此“找到了挖掘出发挥苞米在食用上的潜力,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黑山县委还为此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县都采用这个方法,仅苞米一项最少可节约粮食8000吨,“这是不动锄镰大丰收”。于是,县委连夜召开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大队党总支书记、生产队长和县直属单位领导干部,以及集体食堂管理员、炊事员共200多人参加的现场会,通过看、比、尝、做、辩(论)的方法,解决了思想认识和技术问题。随后,全县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层层召开现场会议,“大抓而特抓,大讲而特讲,广泛宣传,普遍推广,经过十几天功夫,全面推广面达76%以上”。
  黑山在推广这一“先进经验”之初,也曾有不小的阻力。有些干部群众对此表示怀疑,有人说:“无土不砌墙,加水不能顶粮,出的最多,也不过是多加点水而已。”还有的甚至讽刺说:“增量增量,米泡膨胀,饿坏肚子,撑坏膀胱。”有些余粮队或自给队也认为自己粮食够吃,推广粮食增量法是多此一举。为了解决这些思想认识问题,该县采取了召开现场会,组织报告会、演讲会、广播大会和全民大辩论等形式,使“一切右倾保守思想,在事实面前,就不攻自破了”。
  随后,黑山“苞米增量法”在辽宁全省广泛推广,并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中共中央还将辽宁关于推广黑山县“苞米食用增量法”的经验报告批转各省、市、自治区,要求各地也应该试验粮食增量法。1960年2月,辽宁省委又向中共中央报告说:“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粮食食用增量方法又有了许多新的创造,进一步证明,不仅苞米的食用增量有很大潜力,一切粮食也都是有潜力的。特别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发出反右倾,鼓干劲,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伟大号召后,通过大搞技术表演赛,在做饭技术革新,以及全面推广粮食增量上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据称,辽宁在做饭技术革新运动中,群众创造出来的各种节约用粮新方法中,属于做饭技术革新、提高粮食出饭率的有100多种,经省、地、县鉴定,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有33种。辽宁的经验是,粮食只要经过泡、烫、蒸、煮、炸、发(酵)、磨,都能增量。在推广以粮食食用增量为中心的做饭技术革新运动中,辽宁的做法是:一为发现典型,立即总结经验,全面扩大;二为大搞群众运动,使粮食食用增量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为改革炊事用具和加工工具,解决设备问题。
  在各地创造各式各样的“粮食增量法”之际,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学系还特地对“粮食增量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分析了增量可以多饭的科学道理:在主食的烹调过程中,粮食淀粉糊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烹调方法不同,淀粉糊化的程度就不同,吸住水分量也不同。增量法做饭由于能够使更多的水分进入淀粉粒,因而不仅使出饭率大大增加,而且主食质量也有很大改进。医科院的营养学家们还说,“粮食食用增量法”用同样数量的粮食可以做出体积较大、重量较多的食品,在同样吃饱的情况下,消耗粮食较少,可以节约粮食,维持身体的热能需要,易于消化,而且还可以更多地保存营养。
  

粮食增量法(5)
这种加大水分以增加重量的饭为何能增加营养,营养学家回答说,以大米双蒸增量法为例,这种方法,对乙族维生素的保存非常有利,因为是先蒸后淘,大米表层的乙族维生素渗入到米粒内层,减少了淘洗时的流失。同时,蒸后淘洗碎粒少,冲刷下来的粉末少,淀粉等其他物质的流失也减少了。但是,凡是食用过各种“增量法”煮出来的饭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吃了这种饭不经饿。1958年农业生产“放卫星”之际,有科学家论证亩产几万斤是有“科学根据”的;如今粮食不够吃,发明了所谓“粮食增量法”,又有科学家论证增量的“科学道理”。因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三年暂时困难”局面的出现,就恐怕不能说仅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责任了。
  

代食品(1)
代食品一词,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不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食品。然而,对于曾在公共食堂吃过饭的人,一想起代食品,也许会心有余悸。
  何谓代食品,去查字典辞典,竟然查不到,只见辞书上面有“代乳粉”一词条,释曰:用大豆或其他有营养的原材料制的粉,可以代替鲜奶。套用这个解释,代食品者,乃是代替食品可以果腹的物品。
  庐山会议后大办的公共食堂,的确是生不逢时,刚刚办起,灾荒不断,粮食产量大幅度下跌,社员口粮锐减。虽然作出南方社员一年口粮可留360斤,北方社员一年口粮可留300斤的规定,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地方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后,留粮量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指标数,实行的是名副其实的“低标准”,许多食堂每天人均用粮仅半斤左右,还有更低者。
  由于没有自留地,不允许搞家庭副业(因为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尾巴),社员除了能在食堂得到那点有限的食物外,没有其他食物来源。一般的食堂蔬菜种植都有限,虽然提出“瓜菜代”,但瓜菜也不是说长出就能长出的,毕竟有一个生长过程,因而许多食堂常常也是无瓜无菜。社员加入食堂后,虽然政策规定可以饲养一定数量的家畜家禽,但是,一则无饲料可喂养,二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