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解二战谜中谜-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解二战谜中谜》
作者:马骏【完结】



第一部分 第1节:启示与期望

    启示与期望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在2005年9月推出了《名师讲坛》节目。开播一年来,先后有10多位专家学者登坛论〃道〃,论古今事物变化,析天下社会事理,抒一己之睿智识见,启他人之智慧提升。《名师讲坛》在首都电视观众中赢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收视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应广大电视观众要求,《名师讲坛》系列丛书也将要面世。《名师讲坛》,其名广矣。

    《名师讲坛》节目开播仅一年,就收到了如此好的社会反响,在广大电视观众的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给了我们极大的自信,同时引发我们这些策划者更多的思考。

    《名师讲坛》节目形象得以确立,给予我们的第一个思考是:公众渴求深层次文化力量的激发和武装,电视节目应当承担向观众传播深层次文化的任务。文化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而通俗的;既是难以界定的,又是随处可以感受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可以被理解、被接受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和时代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作为社会精神财富象征和载体的文化却没有达到与物质财富同步增长的水平,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文化失落、精神缺失的现象。快速变化的社会,使人应接不暇,人们在努力追赶。由此产生的感受和冲突在人们内心积淀了较为厚重的精神困惑,凝结了难于自我摆脱的心理定势,人们渴求精神困惑的引导,希冀心理定势的提升,以使自己疲惫的心灵得到抚慰,使缺乏活力的思维受到刺激。然而,追求物质和利润增长的洪流势不可挡,似乎浅层次的文化娱乐成了大众媒体和观众沟通的主要内容。《名师讲坛》节目推出的诸多名家在深层文化层面与观众的沟通,犹如一缕春风、一股清泉,使渴求文化滋润的电视观众获得了满足。《名师讲坛》,其德厚矣。

    《名师讲坛》节目形象得以确立,给予我们的第二个思考是:社会需要名师的讲座,名师的讲座也需要走出象牙塔,向社会大众传播,而电视正是名师和大众交流的桥梁。所谓名师是指在某种学术和学科方面有特殊造诣的著名人物,他们在长期的学术追求和人生历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思想和思维,积聚了高深的智慧和方法。在今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苦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的短缺,苦于观念变革的艰难,苦于思维方式的狭隘而难以突破。在今日复杂多变的社会交往中,人们对纷繁社会现象的应对、对复杂现实关系的处理,往往取决于某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对多种思维方式的比较选择。这种把握与思考的能力,是人们独立处世并且可以避免人生失败而获得成功的利器。《名师讲坛》节目中的名师,评古论今,讲文学犹如讲人生谈社会;讲艺术犹如带领你在美的世界中遨游;讲战争举重若轻,犹如谈今日社会之竞争,使人们思考、审视力量与速度的重要。《名师讲坛》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力求从人们的内心深处唤醒、激发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可持续产生的创造性智慧和生活激情。《名师讲坛》,其功大矣。

    《名师讲坛》节目形象得以确立,给予我们的第三个思考是:任何节目的成功,其思想主题必须紧扣时代主调,其价值追求,必须满足社会公众的价值标准。早在筹划阶段,《名师讲坛》的策划人员就多次将这个节目的定位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相联系,与以人为本这个时代重大命题相联系展开研讨。回顾一年多的实践,在每位名师的讲座选题中,都渗透着千丝万缕和人的素质提升相关的理念。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名师讲坛》为着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追求一种信仰,在拓展一种文化,在实践一种模式。《名师讲坛》,其道远矣!

    愿《名师讲坛》长名不衰。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闫拓时

    2006年10月2日

    有感〃早得道,早得到〃

    时间过得真快,《名师讲坛》这个栏目转眼已经播出一年多了。做为电视媒体这个行业,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新的栏目,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一个培育期,一般至少在三个月以上,甚至更长,也有人把这个新栏目的培育期称之为〃孵化期〃。现在《名师讲坛》这个栏目应该说度过了它的〃孵化期〃,迎来了它的成长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图书出版商看中这个栏目讲的内容,要为〃名师大作〃埋单了。这让我们〃孵化〃这只小鸡的培育者感到欣慰。用一句俏皮话说:〃小鸡破壳问世,随着时间一天天长大了,它美丽的羽毛开始迎来世人的青睐。〃

第一部分 第2节:写在前面的话

    《名师讲坛》这个栏目,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合作的结晶。为了开篇这个栏目,北京广播电视大学闫拓时校长身临演播室,奉献了这个栏目的第一讲〃初入大学〃。而他在这一讲中提炼的〃早得道,早得到〃的精辟说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这个栏目每期节目的终审者,没有哪位学者专家讲的什么话,能给我留下比这六个字更深的印象了。这六字的哲理性、现实性和文学性,都耐人寻味。

    闫拓时校长说的〃早得道〃中的〃道〃,我体会是〃道理〃的〃道〃。从某种意义上讲〃道理〃就是〃规律〃。凡事都有道理,大事有大道理,小事有小道理,早认识这些道理,早把握这些道理,就能〃早得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我记得十九岁那年,我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一名农垦战士。当时,我就酷爱写作,在连队当一名业余通讯员。有一次团里的宣传股长下连队教我们如何写通讯。关于如何写通讯的标题,我记得这个股长说:他们每天收到很多通讯稿,采用谁的、不采用谁的,首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人,就可能被选中。他的这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也受用终生,至今受益匪浅。我以为这就是一种〃道〃吧!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电视台,在国际部工作了很多年,有幸到过很多国家。我觉得欧洲是很有情调的地方,但是在西班牙参观毕加索博物馆时就很感茫然,而在法国巴黎游览蓬皮杜艺术中心时,更觉得乏味,原因很简单,看不懂啊!因为对欣赏西方绘画一无所知,就别提欣赏印象派绘画了。但在审看《名师讲坛》栏目中清华美院教授杨琪讲的〃印象派〃艺术一节时,由于他把欣赏绘画、欣赏印象派绘画讲得那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这个终审者,或者说第一观众深深地被吸引进去了,竟不觉得自己是在执行审节目的义务,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想如果我〃早得到〃如何欣赏印象派绘画的方法,我到毕加索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去看绘画,就肯定是另有一番感觉了。这也应验了闫校长的〃早得道,早得到〃之说,反之就是〃晚得道,晚得到〃。

    我们《名师讲坛》栏目的主持人,在这个栏目每次播出开始时都要说一句:〃打开思想天窗,探究社会真谛。〃这句话作为栏目的座右铭,我想我们说的这个〃真谛〃与闫校长说的那个〃道〃是异曲同工,讲的是一个意思。我们的《名师讲坛》是开放的天空,可谓〃名师大家纵论天下〃。我们愿每一个观众能从《名师讲坛》这个知识的大课堂中,从名师大家的高论中,汲取你渴求的营养,丰富你的人生阅历,有益你实现自己的理想。

    〃早得道,早得到〃,这是《名师讲坛》送给每一个观众,每一个读者的祝愿。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

    陈虎

    2006年9月25日

    写在前面的话

    记不起究竟是西方哪一位哲人所说(也可能是西方的一句谚语):战争是死亡的筵席!话,虽短,却是不争的事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战争发生了14500多次,共夺走了约36。4亿人的生命,等于将当今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毁灭一半还多,能说战争不是死亡的筵席吗?

    战争如同商品一样,有着价值特点。原始社会末期,物质生活极其低下,一个人的劳动甚至还满足不了他本身的需求,而战争则可以使战胜者获取到比劳动更加多的果实。因此,战争已是氏族部落经常的〃一种职业〃,成为氏族部落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对于氏族部落的成员来说,参加战争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概念,如同吃饭、睡觉、狩猎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问题一样荒谬。由于战争能给整个氏族部落的生存和繁衍带来生机,因此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战争的社会价值在于它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诞生以后,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属性,主权的最基本特征是:最高的权威性、绝对的排他性和不可争议的合理性。由于国家代表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求,因此它的利益是以这种需求为前提条件的,即追求利益集团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利益。于是,自奴隶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形态的国家,一直把战争作为谋取经济、安全和其他利益的推动器。国家的统治者把战争视为不同利益集团解决相互间利益冲突的最后和最高的手段。于是,这时期,战争的社会价值则是〃所有解决纷争手段中最好最快的一种〃。德国人认为:〃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不仅是一种生物规律,也是一种道德规律,因而是文明不可缺乏的因素〃(丁建弘、陆世澄《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3页);小毛奇说:〃人类最可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德]卡尔·李卜克内西《帝国主义和反军国主义》,莱比锡1970年版,第9页)法国人则宣称:〃拉丁种族〃是优秀的种族,〃高卢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法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对付德国的战争〃,为了建立强大的法兰西,〃为了维护和平,只能准备战争〃(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意大利人则声称:战争〃能够促进经济的扩张与殖民扩张,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苏]罗斯图诺夫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

第一部分 第3节:敦刻尔克大撤退……败而不败的奇迹(1)

    而马克思主义则从战争是阶级对阶级的暴力斗争认识出发,承认战争的历史作用,认为战争的价值在于它是〃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恩格斯则进一步解释马克思的这个论断,指出暴力〃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恩格斯《反杜林论》)。这表明,把暴力作为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战争价值观的重要思想。

    既然战争有价值,就有人使用它,而且是经常使用。人类为了打赢战争,就要研究战争,总结战争规律,用智慧去打仗。然而,战争还有一个人们不太注意的特点,即它与任何社会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