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汉天子-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算不算高手,但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寂寞,我抱着貂禅这样想着。当一个人在感到孤单寂寞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一直陪着你,那么你的人生不管怎样,这一生你都不算错过。
我轻手抨着轩辕剑,打开剑盒想把轩辕剑放进去,但在打开剑盒的时候,我却出神了。师傅说这剑的剑法已是属于剑魔的境界,但当敌人来到的,唯一跟我一起面对也只有这把剑。虽然他现在是我师傅了,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把他放回原处,那以代表我已把它抛弃。我的脑子一阵烦乱,挥手就把剑盒劈成两半。这时剑盒竟露出一个夹层,从夹层中飞出一张字条。
只见上面写着“夫兵者,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就算这是不祥之器,我却早以决定承担这任何不祥的后果。就算选择是一种错,我却早以决定一错再错。人生的任何一个决择,都要永不后悔,绝不回头。
再见蔡琰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距临淮越来越近,我的心情却也复杂了起来,马上就要见到她呢,她现在在做什么呢,看到我她会怎么样,看到我身后的貂禅有会怎么样?想到着我底下了头却眼前一亮,只见一棵二尺来的嘉木,嫩叶如银针, 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我的老家有许多茶树,我一眼便出了他,我知道在三国大概没人知道茶的概念吧。
我便叫人把这几棵茶树,全部挖出来,一起带在路上了。
临淮,一座不为人所注意的古城,临淮河而筑,规则的四边形,每边的正中各开一个城门,全是土墙,约有二至三米高,但从城内的地面算起,还要高些,城有一定的土基。
我一路奔跑着,飞过了城墙。进了城便一路跑向太守府。翻身,越墙,落地,一气呵成,我便这样进了府了。只听见从一间房屋里,传出一阵琴声。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转,交错成哀美虚无的旋律。,一时峭拔挺峻、一时温柔如枕,缠绕的生命,又隐含令人心颤的静涤之美。
我再也忍不住,向那个房间飞了过去。推开门,只见门口立着一人,原来蔡琰竟是想来开门 。此时似乎所有的言语都是多余的,我们相拥在一起,是那么的自然,那已是只有“心有灵悉一点通”才能描述一二。那一刻,只觉怀抱是多么的温暖,路上的一切奔波都已值得,又或只为这相拥的一刻,便是吃再多苦又如何。
长相思,在临淮。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人们常常会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到底有没有真爱。其实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但我知道首先自己必须要相信有,如果对一切都抱着怀疑,又怎么找到肯定。最难的是失去爱的能力在孤独里醉生梦死。
我和蔡琰一起走进蔡邕的书房。书房内放着一排排的竹简,虽然没有在洛阳的时候那么多,但数量也是相当可观,在中央的桌案上,还摆放着一些待批的案卷,除了这些,整座书房里都是朴素的可怜。看来临淮比洛阳的条件差很多啊。我与蔡邕相对跪坐,蔡琰坐在我身边。
我说:“岳父大人辛苦了,我这个皇帝实在太窝囊了,竟被赶出了洛阳,害的琰儿也要受这奔波之苦,实在对不起她”。
蔡邕还没说话,我身边的琰儿却感动的落泪了,不过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又向我贴近了一些。
蔡邕听后大受感动,从些激动的说道:“此乃国家之不辛也,怎可怪皇上,再说微臣能为国家社稷出力,是大辛,那里还有什么辛苦”。
我又问道:“那个鲁肃,岳父大人有没有找到啊”。
蔡邕见我问起鲁肃,微微有动容,:“那鲁肃在临淮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我去请他来任临淮的别驾从事,我刚到这上任,还有过他的帮助,他先还推辞不受,后我把陛下要我带出的密诏给他看,他先是惊奇,看后就马上接受了,这人到是有大材,是位不可多得的治国相才,这临淮就是他治理的,到是井井有条,百姓也是安居乐业”。
我又问他:“看到张辽了吗”。
蔡邕这次却是从容应道:“就在我离京的第二天,就碰到了张辽将军了,见他拿出陛下的衣带诏,才知皇上原来早有安排,他便护送我们来临淮,微臣虽不懂军事,但见那位张辽将军确实是位不可多得的将才,治军极有才华”。
说完后他看着我说:“微臣一直有个问题想问,陛下又是怎么知道鲁肃跟张辽两人的啊”。搞的我也无言以对,我总不能说我是一千多年以后的时代来的吧,事先早以知道,只能说这个问题很复杂,牵涉很多问题,无法一时说清楚。转身却又看到蔡琰那双明亮的眼睛也在盯着我,似乎也想知道答案。我的头登时变的一个比两个大,只好转移话题。
临淮鲁肃
    我就说现在有重要的事情,要跟鲁肃和张辽他们商量,要他们马上叫人去找来见我。我便在书房等他们两人,很快就有人来报告说鲁肃来了。鲁肃,公元172年生,字子敬,是徐州的大地主,为人仗义轻财,很有游侠风味。和小说中老好人式的文官形象不同,其实他很勇的。《吴书》记载:“(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被族中父老骂为“狂儿”。后来天下大乱,他带着家小避祸江东,“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女三百余人行”,州里派人来追(汉代是不允许随意搬迁的),他把盾牌立在地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贯”,吓跑了追兵。 
孙策挂掉,孙权继位,周瑜推荐鲁肃和孙权见面。鲁肃劝孙权成王霸之业,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并且详细谋划方略,“……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孙权大喜,说我原来只想匡扶汉朝,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你说的话真是太好了!这就是后世称为“榻上策”的著名战略构想。 
诸葛亮讲“据有荆益”,鲁肃讲进据荆扬,并且他的主张还在诸葛亮之先。诸葛亮讲孙刘联合,这点鲁肃也想到了。刘表去世以后,鲁肃说孙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主张为了对抗曹操,而培养刘备势力作为外援,并且亲自请命去夏口游说刘备。因此孙刘联合的战略构想,鲁肃就算不是最伟大的缔造人,也是最努力的缔造人,这点还可以从他以后的事迹中频繁看到。
投降派劝孙权投降曹操,也是鲁肃一句话坚定了孙权抵抗的念头,他说:“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我鲁肃投降曹操,也还可以继续当官,主公你投降曹操,想有什么好下场吗?孙权不是傻瓜,立刻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鲁肃的推荐,召还出公差的周瑜,“遂任(周)瑜以行事,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整军据曹。
等到赤壁胜利,鲁肃回来,孙权亲率诸将迎接他,并且问:“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我这样恭敬对待,你很有面子吧。可是鲁肃回答:“未也。”大家都吃惊奇怪,而鲁肃慢慢说道:“原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希望主公统一天下,然后再拜我当官,这才给足了面子哪。孙权听了这个高兴啊,从此更加信任鲁肃了。
然后刘备到京口来见孙权,吕范劝孙权留住刘备,遭到鲁肃的反对。鲁肃不但建议放刘备回去,还希望把荆州暂时借给刘备,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因为他看得很清楚,虽然曹操北退,实力未损,江东水军厉害,却缺乏骑兵,这时候即使并吞荆扬两州,也只能采取守势,情况将会变得非常危险。而且,荆州与东吴素来有仇,孙权势必无法很快安定荆州的人心。因此,保存曾经纵横北方,又在荆州甚得人心的刘备集团作为支援,才能继续对抗曹操。据说,“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吓得曹操一愣一愣的。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鲁肃的战略思想有多么杰出!
鲁肃死后,孙权评价他有二长一短:“子敬东来,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肯定了鲁肃的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意见,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借荆州问题进行了翻案。
其实,孙权的指责是不公正的。在曹、刘、吴三家鼎立纷争的局势中,唯独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也是孙权、周瑜、吕蒙、陆逊不如鲁肃的地方。鲁肃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孙刘联盟完全破裂,而吴、蜀也最终被各个击破,随之灭亡。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只有鲁肃才配称得上战略家。
《吴书》评价鲁肃:“(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说他方正严明,节俭无欲,带兵严整,令行禁止,并且好学不倦,又有口才,长于辩论,且善识人,用人唯贤。这样的评价,可实在不算溢美。
鲁肃进来以后我向他打量一番,见他天平饱满,五官端正,,头戴高帽,腰间悬一口三尺长剑,显得风度翩翩,很有朝气。见了我也没有立即下跪,大概在我打量他的时候他也在打量我。然后才跪了下来,:“微臣参见,皇上”。
我马上把他扶起来,然后跟他抵足而坐,此时鲁肃脸上稍稍有些异色,大概心里在感动吧。
“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朕自登基以来,长想当年光武大帝,今却国家陷入此境,君将何以教我?”
那鲁肃却道:“陛下英明,想必早以有对策,以已有了安排,我以前因为黄巾之乱后,汉室难复,不想天降帝星,使出这招金蝉脱壳只计,只要陛下登高一呼,四方响应,必可诛杀董贼”。
军歌嘹亮
    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