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十五计-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战略篇
一、威慑战略
1、计名释义
威慑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团体或个人对外采取用以威胁对方的策略。
2、按语评析
二十世纪80──90年代,美、苏两国的核竞赛是典型的代表,通过军事、政治手段用以威胁、控制、左右发展中国家及贫弱国家。权利和财富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形成威慑。
3、用计例说
例一:李斯游说秦王 威慑战略统一天下
李斯(?──前208年)是楚国上蔡人,他跟随荀况学习五帝三皇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后,他估计楚王不能成大事,他就到了秦国,被丞相吕不韦推荐为秦王的侍从,因此李斯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
李斯说:“如今秦国仗着强大的国力威慑诸侯,至今已经六代了,你不能让诸侯从新强大起来,相聚联盟合众,那时虽有黄帝的贤明,也不能兼并其他诸侯。”秦王采用了李斯的威慑战略,灭亡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例二:韩世忠单人独马 气度迫敌万人降
韩世忠是南宋时代著名的抗金英雄,一次,奉命率所部人马去征讨叛将李复,其人马不足一千,而叛军确有数万,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式,韩世忠依然从容不迫,在第一次战役中,李复被杀,韩世忠乘胜追击,此时叛军仍有万余人,他感到以千敌万难取胜,
要从心里上震撼敌人。
于是他单人独马,夜里来到叛军营中,大喊道:“大军到了,你们赶快收起兵器,卷起铠甲,我可以保全你们的性命!”叛军恐惧,跪着向他进奉酒肉。韩沉着地下马解鞍,把酒和肉都吃光了,叛军看到韩世忠从容的气度,于是全部投降。
例三:狄仁杰威名退敌
公元696年,万岁通元年,北方契丹孙万荣率军功陷翼州,杀死刺史陆宝积,屠杀官兵数千人。契丹兵进而又攻打瀛州,整个河北为之震动,人心恐慌。武则天下诏擢升彭泽县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去平息战乱。
狄仁杰上任后知道,前任刺史孤思原因害怕契丹突然来袭,把百姓全部迁入城里,修补城墙,巩固城防。与此做法相反,狄仁杰上任后打开城门,让百姓出城耕作。他宣称,敌人离这里还很远,不必这样惊慌。如果敌军到来,我自有退敌之策,无须烦扰百姓。契丹听说狄人杰到了魏州,慑于其威名,未敢冒犯,不战自退。
例四:威慑权威原子弹
美国经过六年的努力,耗资20余亿美元,1945年7月中旬至8月初,首批用于实战的两颗原子弹的零部件全部制造完毕。因两颗原子弹的外行一个瘦长,一个短粗,故取名为“瘦子”和“胖子”。
1945年8月6日9时15分,美空军把“瘦子”投向了日本广岛。45秒钟后,原子弹在距地面550米的空中爆炸。十亿度的高温把一切变成灰烬,仅过两分钟,一个拥有34。4万人口的城市就损失了6万多人。相当于1004万吨常规高爆炸药威力的“瘦子”把4平方英里的城市化为乌有。
8月8日晚上,美国空军又把“胖子”投向了日本长崎,把该城的44%的地区炸毁。事后,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估计,约有3。5万人死亡,6万人受伤。
原子弹的威力从此成为美国威慑战略的一颗棋子。
二、预防打击
1、计名释义
预防打击是认为对方存在威胁或对自己的不利因素而对其采取主动攻击的战略,以消除不利因素。
2、按语评析
预防打击是发动战争挑起事端的借口,是先发制人的谋略,是主动进攻,率先表明立场,率先采取行动,有备而战的策略,是优势的体现。
3、用计例说
例一:预防打击 西汉削藩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封建政府与地方割据的诸侯王封国之间的较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些同姓王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土地,当时全国有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了39个,仅齐一国就占有7郡,而归西汉中央政府管辖的则只有15个郡。
诸侯国掌握着封国内的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政治经济大权,他们各据一方,目无天子,威胁着中央政府的安全。大臣晁错主张消藩,汉景帝采纳这一建议,引起吴楚七国之乱,经三个月的战争,七国之乱被平定,西汉中央政府收回了叛国的土地。
例二:预防打击 俄军攻陷喀山
16世纪初,与俄国毗邻的喀山汗国具有较强的实力,对俄国是一个威助。因此,沙皇政府一直希望颠覆喀山汗国政权,以剪除威胁自己的一个重要力量,但一直未能获得机会。伊凡四世当权之后,俄国军事力量迅速膨胀,而此时喀山汗国国内却争权夺利,政局混乱。于是沙皇政权决定乘机远征喀山。
伊凡四杨亲率俄军于1552年6月向喀山推进,40天后,俄国集结于喀山城下。该城居山而建,易守难功,守军四、五万人,人人勇敢无畏,准备以身殉国。俄军正面进攻了40天未能功下。10月2日,沙皇军队发动总攻,由于众寡悬殊和预先没有料到俄军的行动,喀山城守军全部牺牲,喀山汗王也被俘虏,喀山城被攻陷。
例三:预防打击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紧邻苏联,是其推行南下战略的重要一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便加紧了对这个国家的控制,先后扶植了三个傀儡政权。
1979年上台的阿明也是苏联扶植上去的,但他总想独立,刻意与苏联疏远,与此同时,却努力改善和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苏联对这个年富力强,难以摆布的领导人越来越不放心。
苏联人最后决定,出兵阿富汗,干掉阿明,控制住局势。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部队突袭达拉蒙宫,仅用了3个小时便打垮了阿明的部队,并击毙了他本人。
苏军侵略阿富汗的战役行动,以在一周内实现了对阿富汗主要城镇和交通干线的占领而结束,苏联完成了对阿富汗实施预防打击的战略。
例四:美国预防打击 寻找美丽借口
巴格达时间:2003年3月20日5时35分,美国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打击。
当天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说:“我的美国同胞们,威胁美国和世界的危险将被瓦解,我们会安然地度过这危险时刻,我们会把和平带给世界,我们将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将把自由带给伊拉克人民,我们必将胜利,愿上帝保佑美国,保佑所有为她而战的人。”于是美国对伊拉克采取“斩首”军事行动。(待续)
正文2
    三、以硬对硬
1、计名释义
以硬对硬是指用强硬的方法对会强硬。
2、按语评析
以硬对硬在战略上适用于双方实力相当,认为互相间谁也不敢轻易出手攻击对方。以硬对硬在战术上的应用,常会令双方考虑到,如果双方互相攻击,实力相当,彼此都会有相等的损失,因此打的可能性小。势均力敌之战,多采取不战之策,通过谈判解决或默认其军事行动。
在军事实力上,一强一弱是战争的根源,非对称作战才易取胜。
3、用计例说
例一:以硬对硬 武则天制服烈马策略
武则天侍奉唐太宗的时候,唐太宗的一匹烈马,名叫狮子聪,没有人能制服它。
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打它,不服,用铁锤打它的头,还不服,就用匕首割它的喉咙。”后来,她就是用制服烈马的这种办法控制她的群臣。所以,她能在唐高宗去世以后局势十分动荡的岁月,稳定自己的统治,客观上起到了巩固国家统一、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
例二:包拯以硬对硬刀铡陈世美
包公,真名叫包拯,是北宋庐州合肥人(安徽合肥),生于公元999年。他做官执法如山,铁面无私。
一个叫陈世美的人,出身贫寒,但是他学习很勤奋,后来考上了状元。他在考上以前已经取了一个妻子,叫秦香莲,而且有了两个孩子。可是他又跟一位公主结了婚,摇身一变成了驸马爷。秦香莲带者两个孩子辛辛苦苦地赶到京城找到陈世美,他竟说不认识她们,而且还派一个武官要杀她们。武官不忍,在告诉真情后拔刀自杀。
于是秦香莲就到开封府衙门告状,而当时的开封府尹正是包公。包公看完秦香莲的状子后,很是气愤。他在详细调查和审问之后,决定处死陈世美。
这时,公主、皇后还有许多大官都来为陈世美求情,她们被包公拒绝以后,又吓唬包公要撤他的职。包公不怕丢掉乌纱帽,坚持自己的判决,用铡刀处死了陈世美。
例三:美苏以硬对硬制造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亦称加勒比海危机,它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相互进行核讹诈强加给加勒比海地区以紧张局势的一次外交上的大较量。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一直想推翻古巴政权。1962年7月,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偷偷地把中程导弹运进古巴,行控制古巴之实,从“后院”挖美国的墙角,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
美国总统肯尼迪权衡了利弊,如果美军空袭古巴导弹基地,必然会引起核大战的爆发,可能导致美、苏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的恶果。
10月22日,美军派大批军舰和2万名海军对此地进行封锁。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让赫鲁晓夫吃了一惊,他下令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及苏式轰炸机的速度。美军对此毫不退让,增加了封锁区的船只,双方进入到紧急戒备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赫鲁晓夫软下来了。他提出不再向古巴运送武器,但要求美国立即解除对古巴的封锁,保证不再入侵古巴。美军此时也做好了对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基地进行轰炸的各种准备。吓破了胆的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苏联用撤除导弹的方式换取了美国不入侵古巴的保证,并在禁止核试验上跟美国人达成了某种默契。
例四:以硬对硬 老帅们坚持正义
1976年1月10日,江青、关锋、王力合谋提出,经林彪批准,要在军队内全面搞“大民主”,彻底揭穿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妄图毁我长城。这一切使老一辈革命家看清了“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是什么文化领域的革命,而是一场争夺党、政、军领导权的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党和国家面临着极大的危难。他们要为捍卫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原则挺身而出。
1967年1月19日下午,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碰头会,讨论军队搞不搞“大民主”的问题。会上康生说:“军队不能搞特殊。”随后江青、陈伯达争先恐后地说:军队应该和地方一样,都要开展“大民主”。
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表示坚决不同意军队开展“大民主”。他们说:军队负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责任,军队稳不住,敌人入侵、无法应付。双方针锋相对、争论激烈。会议不欢而散,他们的想法没有得逞。
四、先发制人
1、计名释义
先发制人就是先发动进攻,争取主动,控制敌方。泛指先下手以制服对方。
2、按语评析
先发制人,它即可以适用于战略,也可适用于战术。战争中最讲先发制人。汉·班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意思为:先发动可以制服对方,后发动只能被对方制服。俗话讲: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先发制人强调的是首次打击的作用,要速战速决。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则会变成旷日持久战,会兵钝锐挫,最终必丧失先发制人的主动权。
先发制人成败的关键在于把握战机,掌握时机,忌: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3、用计例说
例一:张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