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腊月-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长,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决定不干为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你开什么玩笑,那公多人投票你当是儿戏呀,你想干就干,想不干就不干呀?我还真发现了第一个奇人,搞工作城里不呆要回乡下;当干部别人是挖空心思当,你是要你当你不当。”
“你们总不能逼着鸭子上轿吧?”
“现在就是逼着鸭子上轿,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这是教育局确定的民主选校长的改革试点,群众选上了你,你不干,这个试点怎么办,我们怎么向群众交待。”
“要不行,我再找找别的领导。”
“找谁也不行,铁板钉钉了,你趁早死了这份心,国不可一日无主,学校也不能一日无头呀,我们已经决定今天上午就送你到学校去走马上任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还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了,硬着头皮上吧。就这样做梦都没想过当官的我,居然上了“官老爷”的大轿,从此开始了我的官场生涯。
要么不干,要干就必须干好,这是我一向奉行的作人作事准则。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当好一个校长。要过年了,别人都在积极准备忙年了,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空中飘荡着一缕缕春节前奏的浓香。我没有心事去忙年也没有心事去欣赏这早到的节日盛装。我忙着与教师们一个个促膝谈心,年纪大的退离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去经历了漫漫人生之旅,阅历无数人间兴衰他们能谈出人生真谛,为官真经。中年人脚踏实地,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炼就了一双洞悉时弊的火眼金睛,他们能指点迷津。年纪轻的充满激情活力,对未来充满理想和希望他们能勾勒出灿烂似锦的美好前程。我首先想到的是离休教师郑经,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教师时曾和他在学校的梧桐树下侃大山的情景。三七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郑经蹲过国民党的监狱,参加过解放战争,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反右时因敢于仗义执言又戴过极右的镣铐。这人一向为人正派,自始至终都保留着一个老革命的优秀本色,我十分敬重他的人品。上班的当天下午我就找到他:“郑老师,你是革命的老前辈,经的风雨多,见的世面广,大家选我当校长,我怕我干不好,我是来找你讨真经来的,我衷心希望你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能给我教真招,我会一辈子都记得你的大恩大德的。”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事先不知道信息,没有商量不约而同地都选你当校长吗?”郑老先生似乎在考我。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十分虔诚地瞪大眼睛望着他,想从他那里找到答案。
“其实这很简单,就是你正派诚实,聪明能干大家信得过。”
“郑老师,你过奖了,是老师们过高的估计了我,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别的地方。”我说的是心里话。
“你自己不觉得,但老师们心里有杆称。大家都信任你这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我送你三句话,如果你能做到你的校长就一定能当好。”
“哪三句话,我洗耳恭听。”
“一,作事先作人,二,谋权先谋民,三,办学想长远。”
“郑老师:什么叫作事先作人呀?”
“就是想把事业干好就必须先把人作好,做人要正派,做事要诚实,为政要清廉,群众最不喜欢的是贪官、滑官、邪官。”郑老先生严肃认真地解释着。
“那什么是谋权先谋民呢?”
“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你在利用手中权力作出决策时,要时刻想到这个决策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老师是不是会答应。至于办学想长远就是当校长心里要有个目标,想把学校办成什么样,要有长远目标,不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郑老师索性一口气讲清了他的后两句话。
“郑老师,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放心我会记住你的话的,以后我会经常找你的。”我十分诚心的谢了又谢。
从郑老师那里出来,又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我走访了几乎所有的教职工。年前的寒假我忙碌地穿梭于教职工之间,漫步于校园每一个角落,跋涉于教育理论法规的书山文海之中,我要听到所有人的呼声,我要盘清学校的家底,我要为我的决策找到理论根据,我要寻求未来工作的契入口,我要构想学校发展的长远蓝图。
直到腊月二十九我才回到乡下的家里和家人团聚。外人的恭贺声,声声入耳。母亲没有多少高兴也没有半点反对。不高兴,是因为文革的阴影在她的心里仍然没有散去;不反对,是因为知子莫如母。妻子禁不住脸上洋溢着浅薄的陶醉,尤其是当有人叫她校长夫人时更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光辉。放假没有按时回家她们都没有着急,都觉得我是在干大事。要办的年货我把工资早就托人带回家了,回家后谁也没有责怪。两个才三岁多的双胞胎儿女扑上前来,脸上绽放着甜蜜的笑容,从那稚嫩的小嘴里蹦出一声声甜得叫人心醉的喊声:“爸爸!爸爸!……”这时我才想到我还有一个家,我才想到儿女亲情。
妻子见我只顾和孩子们亲热逗乐,完全没有把她放在心上,满怀醋意的亮起了高嗓门:“不是说你当上校长了吗,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这有什么好说的,还不是和当老师一样。”
“别人都说当校长很风光,很实惠,你当校长家里也能沾点光呀?”
“妇人之见,你就知道沾光。”
“不沾光,谁当那个校长呀?”她继续着她的谬论,完全没有顾及我的感受。我知道和这种庸人是没有必要理论的。我没有再说什么了,继续和孩子们戏耍。妻子见我不再理她,转身就走了。
一直站在一旁没有做声的母亲见妻子走了,终于语重心长的说话了:“儿子呀,当不当校长没什么,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站稳脚跟,千万不能犯错误,这一家老小都指望你呀!千万不能给后生栽个坏根呀!”
“妈,你放心,爸爸的遭遇,我们一家受的罪,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除夕的鞭炮此起彼伏,古老的农村处处洋溢着新春佳节的气氛。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尽情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借着团年饭的机会,一边品尝着醇香老酒,一边掰着指头盘算当年的收成,一边构想着新一年的蓝图。我没有心思去关心我家来年的运势,耳畔是孩子的欢笑,心里是那新一年校长工作的情节。脑海里不住的翻腾着教师们那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语,那一双双期待观望的眼睛。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开始伏案激书,用笔理清了近半个月走访的所闻所思,直到东方露出新一年的第一道隐隐约约的晨曦,我才抬起头,直起腰,呼了一口长气,一股大功告成的轻松释放到全身,一个比较系统的施政方案的新年工作计划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钟声出笼了。方案充分体现了三大特色:一是饱含人文情怀,首当其冲地解决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把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从调动教师积极性入手;二是革故鼎新、建章立制,立规矩,画方圆,从规范学校所有人尤其是干部行为着眼;三是提出目标,规划长远,谋划当前,从一步一个脚印做起。
我首先想到的是离休教师郑经,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教师时曾和他在学校的梧桐树下侃大山的情景。三七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郑经蹲过国民党的监狱,参加过解放战争,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反右时因敢于仗义执言又戴过极右的镣铐。这人一向为人正派,自始至终都保留着一个老革命的优秀本色,我十分敬重他的人品。上班的当天下午我就找到他:“郑老师,你是革命的老前辈,经的风雨多,见的世面广,大家选我当校长,我怕我干不好,我是来找你讨真经来的,我衷心希望你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能给我教真招,我会一辈子都记得你的大恩大德的。”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事先不知道信息,没有商量不约而同地都选你当校长吗?”郑老先生似乎在考我。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十分虔诚地瞪大眼睛望着他,想从他那里找到答案。
“其实这很简单,就是你正派诚实,聪明能干大家信得过。”
“郑老师,你过奖了,是老师们过高的估计了我,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别的地方。”我说的是心里话。
“你自己不觉得,但老师们心里有杆称。大家都信任你这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我送你三句话,如果你能做到你的校长就一定能当好。”
“哪三句话,我洗耳恭听。”
“一,作事先作人,二,谋权先谋民,三,办学想长远。”
“郑老师:什么叫作事先作人呀?”
“就是想把事业干好就必须先把人作好,做人要正派,做事要诚实,为政要清廉,群众最不喜欢的是贪官、滑官、邪官。”郑老先生严肃认真地解释着。
“那什么是谋权先谋民呢?”
“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你在利用手中权力作出决策时,要时刻想到这个决策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老师是不是会答应。至于办学想长远就是当校长心里要有个目标,想把学校办成什么样,要有长远目标,不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郑老师索性一口气讲清了他的后两句话。
“郑老师,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放心我会记住你的话的,以后我会经常找你的。”我十分诚心的谢了又谢。
从郑老师那里出来,又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我走访了几乎所有的教职工。年前的寒假我忙碌地穿梭于教职工之间,漫步于校园每一个角落,跋涉于教育理论法规的书山文海之中,我要听到所有人的呼声,我要盘清学校的家底,我要为我的决策找到理论根据,我要寻求未来工作的契入口,我要构想学校发展的长远蓝图。
直到腊月二十九我才回到乡下的家里和家人团聚。外人的恭贺声,声声入耳。母亲没有多少高兴也没有半点反对。不高兴,是因为文革的阴影在她的心里仍然没有散去;不反对,是因为知子莫如母。妻子禁不住脸上洋溢着浅薄的陶醉,尤其是当有人叫她校长夫人时更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光辉。放假没有按时回家她们都没有着急,都觉得我是在干大事。要办的年货我把工资早就托人带回家了,回家后谁也没有责怪。两个才三岁多的双胞胎儿女扑上前来,脸上绽放着甜蜜的笑容,从那稚嫩的小嘴里蹦出一声声甜得叫人心醉的喊声:“爸爸!爸爸!……”这时我才想到我还有一个家,我才想到儿女亲情。
妻子见我只顾和孩子们亲热逗乐,完全没有把她放在心上,满怀醋意的亮起了高嗓门:“不是说你当上校长了吗,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这有什么好说的,还不是和当老师一样。”
“别人都说当校长很风光,很实惠,你当校长家里也能沾点光呀?”
“妇人之见,你就知道沾光。”
“不沾光,谁当那个校长呀?”她继续着她的谬论,完全没有顾及我的感受。我知道和这种庸人是没有必要理论的。我没有再说什么了,继续和孩子们戏耍。妻子见我不再理她,转身就走了。
一直站在一旁没有做声的母亲见妻子走了,终于语重心长的说话了:“儿子呀,当不当校长没什么,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站稳脚跟,千万不能犯错误,这一家老小都指望你呀!千万不能给后生栽个坏根呀!”
“妈,你放心,爸爸的遭遇,我们一家受的罪,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除夕的鞭炮此起彼伏,古老的农村处处洋溢着新春佳节的气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