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乱世风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早就有窥伺中原之志,故长期以来,一方面并吞周围小国一方面不断向北推进。但它先在齐桓公时被阻於召陵,继而在晋文公时战败於城濮,使北进图谋一再受挫。晋文公死後,楚又重新投入逐鹿,特别是到了楚庄王的时候(前六一三年--前五九一执政),其势更加嚣张。前六零六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雒邑西南),
竟观兵於周郊,饮马黄河,派人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故楚国代周之野心昭然若揭。前五九八年,楚破陈国之都。次年,又兴兵围郑,迫郑降,晋闻讯派兵救郑。晋、楚两军於前五九七年大战於邲(今河南郑州北),时晋国将帅不和、政令不一,故晋军被楚所败
。此後,陈、蔡、许、郑俱从楚。前五九四年,楚军又围宋,宋人告急於晋,晋不能救,宋只好与楚言和。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等外,全部尊楚庄王为霸主。
邲之战後,楚庄王虽称霸於一时,然晋国犹不可忽视。此後一段时间,晋、楚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结果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之。公元前五四六年,宋国执向戌倡议弭兵,他奔走拉拢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使晋、楚、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齐、秦、邾、滕等十四国在宋国召开弭兵大会。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向两国同样贡献,承认两国为共同霸主。於是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史称『向戌弭兵』。
城濮之战
周襄王二十年(一说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一次决战。
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霸业衰落后,南方楚国、北方晋国都趁机向中原扩展势力,两国利益直接发生了冲突。楚国为遏制晋国南下;与靠近晋国的曹、卫两国结盟;使其为抗晋前哨;又以宋国背楚从晋为由,于周襄王十八年冬,出兵围攻宋地缗邑(今山东金乡)。次年冬,楚成王亲率以令尹子玉为主将的楚军及郑、陈、蔡、许等盟国军队,围困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晋国以应宋求援为名,出师中原,力图“取威定霸”(《左传&;#8226;僖公二十七年》)。
晋文公鉴于楚联军势大,晋军孤军作战,劳师远征,于晋不利,便采纳大夫狐偃的建议,决定进攻兵力薄弱的曹、卫;迫使楚军北上救援以解宋围。二十年一月;晋文公率军向卫国借道攻曹被拒绝,即转道卫国南边渡河水(黄河);直插卫内地;攻取五鹿(今河南清丰西北)后,乘虚进占卫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楚军救卫不及,继续围困商丘。三月,晋军乘胜攻入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北),俘曹共公。晋文公又运用策略,加深齐、秦与楚的矛盾,促使齐、秦出兵参战,形成晋、齐、秦联合攻楚局面。楚成王见形势逆转,急忙率部分楚军从商丘撤退到申(今河南南阳北),以防秦军袭其后方。同时令子玉放弃围宋,避免与晋决战。刚愎自用的子玉,不顾情势变化,执意以曹、卫复国为解宋围的条件,要挟于晋。晋文公用元帅先轸计谋,私许曹、卫复国,使其背楚从晋,并扣留楚使宛春,激怒子玉北上与之决战。子玉忿而北进;直扑陶丘。晋文公为争取主动;令晋军向卫地后撤90里,既履行流亡楚时曾许下“避君三舍”的诺言,又避开楚军锋芒,向齐、秦两军靠拢,并诱使楚军尾追。子玉以为晋军畏楚而退,长驱直入,陷入不利地位。
四月初一,晋、齐、秦、宋联军退至城濮,于附近地域布阵:上军在右,狐毛为主将,狐偃为副将;下军在左,栾枝为主将,胥臣为副将;中军先轸为元帅,溱为副将。楚联军追踪赶至,依托有利地形配置:右军,陈、蔡军,子上指挥;左军,申、息军,子西指挥;中军,楚军精锐,子玉指挥。次日晨,决战开始。先是晋下军副将胥臣率一部兵力;并给驾车的马蒙上虎皮;向战斗力最弱的陈、蔡军发起猛攻,陈、蔡军惊慌溃逃。此时;晋上军主将狐毛在车上竖起两面指挥大旗;佯示主将后退;晋下军主将栾枝在阵后用车拖树枝扬起尘土,伪装晋军后队撤退。子玉不察虚实,令全军追击。楚左军孤军突出,侧翼暴露,晋元帅先轸即指挥中军侧击楚军,晋上军立即回军夹击,楚左军大部被歼。子玉见左、右两军失利,大势已去,只得率中军及左、右军残部退回楚地,不久,被迫自杀。晋文公则于战后得到周襄王策命,一跃而为中原霸主。
此战,晋军“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由弱及强各个击破的作战指导和成功的外交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灭楚之战
自公元前279年,名将白起破西陵,占郢都,焚毁楚国在夷陵的先君之墓后,楚国国力大亏,江河日下。先人问鼎中原,均已成光辉故事,剩下的只是怎么自保问题了。可是屋漏偏逢连日雨,国王短命,内讧不止。
楚王负刍刚从弟弟手里抢来王位,椅子还没坐暖,就在第二年公元前226,秦国派王贲为将出武关,伐楚国北部,大抵是河南的南部地区,大败楚军于南阳,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大概就是故伎重演。一下又没了十多座城池,秦国此次的目的是为了恐吓楚国,保障其南翼的安全,以免楚军在其攻魏时,发兵偷袭。说真的楚国采用的是鸵鸟政策,秦国大可不必如此,不过消灭一些楚军,抢点地盘,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一年后公元前225年,魏亡的当年,再无北顾之忧的秦国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对楚进行最后一战。此次秦军统帅为李信,副帅蒙武,就是蒙恬他爸,统二十万,兵分两路,杀气腾腾,直奔楚国而去。要提起这主帅李信,那可真是:年轻有为,英勇威武。曾仅领数千之兵,就敢追燕太子丹到衍水,逼其自戕,为我们始皇帝挽回了好大的面子。所以当我们始皇帝问:灭楚需兵几人啊?李大人胸有成竹铿然答道:二十万人足已。王翦踌躇半日竟然吐出:六十万人差不多。哎,廉颇老已,不能饭也。王翦还算是识时务,告病还乡,回频阳老家,就今天陕西蒲城西,颐养天年去了。革命的重担就落到这位年轻人的身上了,要不怎么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呢。
公元前225年的楚国再也不是那个可以问鼎中原的楚国了,不但国土沦陷大半,连古都郢都已改姓秦了,三十年河东河西啊。李信心想凭我强秦之天下无敌之军队,只需在楚国的破门框上再踹上一脚,我就可以裂土封侯了。年轻人到底气盛,制定的会战方针也是特有气魄。命蒙武领偏军出陈邑,攻商水,下寝地(今河南沈丘县东南),抵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以图吸引楚军主力前来会战。自己则帅秦军主力,走汝水,经舞阳,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县北),然后挥师向东,抵城父,完成战略包围,聚歼楚军。
开始一彻顺利,李信就有点得意忘形了,轻兵冒进,迎头撞上严阵以待的楚军主力,这个出乎意料。李信还是蛮机灵的,急忙修改计划,立刻东奔城父与蒙武会师。定下神来一瞧,楚军兵多将广,数倍于我。更为糟糕的是,战线太长,后路不保,有被包围的可能。李信当机立断后撤后撤。退至陈邑,还好一路平安,楚军也不知道跑哪去了,大概已经被我远远甩在后面了,在此先喘口气,写封求援文书,等待援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遗憾的是这楚军司令项燕是个久经沙场,诡计多端之主。悄然率领楚军奔袭三日昼夜,一声呐喊,如晴天霹雳,攻入秦军营垒。李信只得硬着头皮接招,结果七名都尉战死疆场。秦军是狼奔彘突,抱头鼠窜地跑回国境。这是自打李牧死后,秦军吃的唯一败仗。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车奔往频阳,赐死王翦?那是袁绍这种成不了大器的主才干的。我们始皇帝是哪位啊,面子不重要的。一躬到地,展开自我批评:我由于没有听取您的建议,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真忍心抛弃我吗!瞧瞧,楚军西进,不知道从哪听说的,声泪俱下倒是挺感人滴。
王翦也是老谋深算,帝王眼泪,那可是鳄鱼流的,不能上当。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明哲保身,还是我们王大帅理解得透彻。秦始皇眼珠一转:好啦好啦,将军尚且能饭哪!王翦知道帝王的面子也得给一给,不然自己项上的东西就没的吃的了,条件当然得提了:兵六十万!始皇这回大气了,满口答应说:“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我们始皇帝亲自送到灞上,就是举行鸿门宴的地方。这王大元帅还趁机勒索我们始皇帝,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多可惜,并振振有词道:“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同韩信的十八字名言“走狗烹”相比,文采差得远去了,效果却强上了万倍,抓住耗子就是好描吗。
公元前224年,李信丧师的第二年,王翦挂帅出了函谷关,副帅依然是蒙武。故轻车熟路,下陈地再取平与,就这么一条大道通楚都寿春(今寿县西南)吗。楚王明白这是生死一战,不敢掉以轻心,於是尽发国中之兵,任命项燕为帅御之。
项燕带着楚国的全部家当,保守估计得有四、五十万,想借东风,凭上次会战赢得的士气,一鼓作气击破秦军。王大帅蹬上平与城头一瞧,但见楚军旌旗蔽日,人喊马嘶,来势汹汹。再回头一望自己的部队,大家都大眼瞪小眼盯着自己,明白了。於是王大帅就玩起猫腻了,筑垒挖壕,学一代耗子,不出洞,孙子教导过了吗“避其锐气”。任凭楚军鼓角相闻,带娘连妈的,咱们秦军修养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而此时王大帅偏喜爱上了烹调,隔三差五就改善一把,还总让士兵们当评委品尝品尝。还对桑拿特感兴趣,开了个天天洗浴堂,帅不象帅整日同士兵泡池子。士兵们於是吃了就洗,泡了就睡,无所事事地混日子。好歹军中可玩的东西不少,这兵器吗,不打仗时,就是称手的玩具,常人碰都没机会。於是扔个石头、投回标枪、射把箭、摔个跤,反正是精力过剩了。
秦军是过的挺滋,但这楚军天天吊嗓子,弄得是日久兵疲,斗志松懈。项燕一见,这那成啊,我也得找个有险可依靠的地方,养养兵,休整休整。於是领兵向东出发。王翦一看,天助我也,那个孙子写过要“击其惰归”!王翦趁机发兵猛追,追到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遇上正准备渡涡河的楚军,一声虎啸,秦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队形不整的楚军,立刻乱了套,项燕是喊破嗓子,也没叫齐部队。结果楚军尽墨,连项燕都头点地了。
百战的秦军是乘胜追击,犹如秋风扫落叶,荡平楚国城邑。又一年,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兵临孤城——寿春,破楚都,俘王负刍,亡楚国。再降越君,设南郡、九江、会稽三郡於楚越旧地。
春秋大事总汇
    春秋(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