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随章侃-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的因素,张辽张杨还有王允等人都与吕布都是并州人。)但是,他的性格缺陷也是相当严重的,是怎么样的性格缺陷呢?便是急功近利,而且贪小利而忘大义,如丁原董卓两人之死,给了吕布相当大的好处,但是也给了他极大的骂名。古人重视气节忠义,尤其是弑主,你不想在原来主公麾下,离去就可以了,所谓臣可以择君,对此古人还是相当宽容的,但是你不但叛变,还杀了原来的主公邀赏,这就是极大的过错了,而吕布不单做了,还一连做了两次,(假如细说起来吕布偷袭收留自己的刘备也可以说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来未杀刘备,二来刘备并非他的主公,这就不算了。)这使得他日后到了关东各诸侯处便难以生存,比如他杀了董卓,为袁术袁绍报了大仇,但是袁术不齿其为人,恶其反复,拒而不受。袁绍一度收留之后却担心吕布为自己的祸害而要杀之,正是有如此的劣迹,曹操才听到刘备说董卓丁原的名字时便杀了吕布,否则即便刘备说再多的坏话,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吕布。
吕布再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便是一朝得志便目中无人,和同僚关系搞的很糟糕,之前说过,诛杀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吕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凉州派系搞不好关系,而杀了董卓后,吕布得掌大权,却和凉州人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要诛尽凉州人,等到了袁绍处,也是因为吕布认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绍手下众将,终于和袁绍决裂。
事实上任何一个主公都不希望会有吕布这样的下属。有了他,其他的下属都要被之排斥,若是只重用他,却要提防被他取了脑袋。
问题是吕布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到刘备处他哭诉说:“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
吕布只知众人要杀己而不知其为何要杀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极其自我中心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也难怪刘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了)比如他射戟救援了刘备一次,便认为对刘备有功,却全忘记了,若不是他偷袭徐州,刘备怎么会落得要他救的下场,更别说刘备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这样的情况下还希望刘备为自己说好话,可见吕布其人太过自我中心,只知自己对他人的恩,而不记得自己对他们的仇了。
属下做不成了,那做主公呢?吕布也有相当大的缺陷,最大的问题还是不会用人,高顺乃是他手下大将,为人忠诚善战,吕布也知其为人,郝萌做乱时首先逃至高顺处,可说对其信任之,但是却不重用,在郝萌之乱后反而将高顺的部下都交给自己的亲戚魏续,但是日后就是魏续背叛了他。同是郝萌之乱,郝萌部将曹性检举陈宫同谋,吕布因为陈宫是手下重将,而不追查,这确实做的很好,但是临到重要关头,又疑心陈宫,不能用其计。(另据史书上记载吕布可能有喜欢抢部下老婆的缺点,这样众人不离心才怪了。)
作为主公,对于下属的关系要调解之,虽然不能让之结为派系,但是更不能让其相互猜忌,甚至自己也猜忌部下,吕布做不到这点,如此,不败才怪了。
作为下属不能忠于主公,作为主公又不能统合下属,吕布或许只能作为一个混世魔王来搅和一下天下局势吧。
第十九章之附一章 白门楼下
    三国随章侃第十九章之附一章白门楼下
在史书记载中,张辽并没有如演义中这般是关羽刘备求情后才投降,而是直接率众投降,演义中更多是对张辽的美化,而陈宫高顺则是如演义中一般,再还有吕布,此被杀的三人在白门楼的的行为极其有趣,值得分析。
陈宫和曹操一度是主公下属的关系,为曹操入主兖州立下大功,但是之后又背叛曹操,险些坏了曹操的基业,可说和曹操和恩仇交织。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功利说,说曹操入主兖州冷落了陈宫,导致他联合张邈和吕布作乱,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一定符合现实,因为陈宫当时受命驻守东郡要地,应该说还是相当重用的,而且引入吕布张邈也不一定会比现在的位置更好些,二是因为曹操屠杀徐州百姓和兖州士人引起兖州本土势力代表陈宫的不满,但是这种说法和前一种一样,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因为史书中陈宫和曹操都没有提及为何背叛一事。所以姑且放在一边,先看看史料中曹操对陈宫是怎么样的表现。
“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
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曹操先是和陈宫与语平生,谈起往事来了,而且言语中肯定有所暗示,不然不会让一旁的吕布感觉有求活之意,之后说“今日之事当云何?”又说起“奈卿老母何?”这说的已经很明显了,是让陈宫求饶。
那陈宫为什么不求饶呢?一来是陈宫确实恨透了曹操,吕布一度有投降之意,但是都被陈宫阻止,对于如此狠的一人,不肯投降自然是必然,曹操和陈宫应该没有私怨,那主要是公仇,曹操恨陈宫自然是他的背叛,而陈宫假如要恨曹操的话自然就是如上所说的屠尽徐州平民和兖州士人的心狠手辣。否则找不到恨的理由。二来是陈宫个性刚烈,不想求生,这也是颇多志士选择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种原因,就是陈宫对曹操不单很恨,而且存有很大的疑心。
陈宫跟随曹操多年,很了解曹操的个性,深知其人一来爱才,二来也很记恨,尤其是对于背叛自己的人,而且做事狠辣,所以对曹操存有很大的疑心,三国志注引中就很多处提到陈宫自疑,或疑自己罪大,或疑曹操不会放过自己的问题,而曹操在和陈宫谈话中颇多暗示,却没有一句直言劝其投降,而是让其求饶,那多疑的陈宫不免想到,假如真的求饶,曹操是否会放过自己,说不定会反而说一句“私情可恕,公法难饶”来羞辱求饶的自己,这样不单死了,而且更为羞辱。此外,即便曹操收留自己,日后会不会另寻机会处置自己也是问题。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曹操不会这样做,因为曹操还流泪为陈宫送行,但是这说了,一来是个猜测,而且我们猜测的是陈宫会多疑,这样不管曹操的真实想法如何,只要陈宫这样多疑,那结果是必然的。
而且,从曹操的一贯表现看,陈宫就算真这样想也不为过,许攸智计过人,又是曹操早年好友,官渡一战叛离袁绍,为曹操立了莫大的功劳,就因为自认为功大,而引起曹操不满,除之。陈宫智不超许攸,和曹操的交情也不如许攸,更别说叛离曹操这样的大事了。
而且,后面还有一个鲜明的证据,便是吕布。
先说吕布前,先说说高顺,高顺是吕布手下大将,对吕布最是忠诚,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是如何表现,演义中则干脆说其闭口不言了,而事实上说不定他说了一些话,只是没有记载罢了,我们就论演义中他的不答。
高顺乃是吕布手下大将,比之张辽的地位过之,史书上记载他的陷阵营也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刘备,夏侯这样的名将也败于他的手上,可见假若真想劝降,那不如选择高顺更好,结果高顺不言,曹操就大怒将其斩杀,高顺尚且如此,背主的陈宫和吕布还想活命吗?当然话说回来,演义这描写太过简单,高顺这不言是傲然不言,还是低头不语,都不得而知了。(演义中有这毛病,对于主角则是虚构情节,对于一些配角则是抄史书了事。)
最后再说吕布,我们之前说吕布看到曹操和陈宫的对话觉得有求活的可能,其实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先看史书上对这段的几个记载
三国志记载: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
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献帝春秋中记载: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温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
布曰:“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布缚急,
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
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虏也。其近
在外,不可宽也。”
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我们先说说刘备在此事中的表现,三国志和献帝春秋的说法并不相同,三国志中刘备主动劝说曹操,而献帝春秋中吕布向刘备要求说情,刘备还没有答话,是主簿反对之,而演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了。
但是,刘备绝对不可能为吕布求情,而曹操也不可能放过吕布。
先说刘备,吕布多次攻打刘备,刘备与其可说是深仇大恨,怎么可能为之求情,而且假如刘备想自立,吕布活着对于曹操是一大助力,而假如刘备想跟随曹操,吕布那种自视甚高的性格要与其共事实在太难,何况作为曹操属下,那样的进言自然是十分适当的。所以从任何角度看,刘备都不可能为吕布说情。
再说曹操,之前在说陈宫的问题时已经说到,以曹操的性格,即便求饶也只有得到羞辱的份,对比陈宫,吕布就是一个失败的范例。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刘备不来说这句话,其他人也会进言,曹操只是顺势找个台阶下。即便曹操收留吕布,以吕布那种性格,最终在曹操之下,不被杀死,也是叛变。(何况吕布不死,张辽等人如何处置?)
所以说,在当时,他们的死是必然的。
第二十章 皇叔和族权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章皇叔和族权
(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这一章有一个对于演义和我们日后娱乐生活极其重大的事件,就是刘备被献帝认作皇叔了,从此在演义中刘备就多出一个称号刘皇叔,对此许多演义爱好者认为皇叔名分给了刘备许多好处,比如名分啊地位啊什么的,占了许多的便宜,一下草鸡变凤凰了,也有很多人由此认为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是为了拉拢刘备,借此挑动曹操和刘备的不和。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演义中而已,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从来就没有打出皇叔这个头衔,更别提说献帝认作皇叔了。自始至终,刘备也就是如刘秀一样自认汉室宗亲而已,和当时的刘表刘璋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这个子虚乌有的皇叔名分,更别提这个名分对刘备有什么帮助了。
然而,罗贯中为什么要给刘备加上这个子虚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