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髯-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不知道了。我已经严刑审讯了带信的使者,不过这信使倒还真是一条好汉,一点口风也不曾吐露,最后乘我们不备,突然咬舌自尽了……”蒋干一脸的惭愧。
“是吗,那人是胡是汉?”
“看起来像是个汉人。”
“可惜了,好好安葬吧。”
犹豫了一下,蒋干说道:“主公,如果想要探知齐王的真意的话,臣下倒有一个方法可以试试,就是不知道主公您……”
“说说看。”
“臣下估计,齐王现在应该还不知道信使被捕的事情。如果想要知道齐王的真实想法的话,不如由我们找人假扮成襄国信使的模样,套取齐王的回信。这样一来,齐王的立场,就可以清楚了。”
“是这样啊~玩阴谋诡计这种事情……”冉闵在犹豫,但最终还是批准了,“那你就去试试看好了。不过,千万不要让李农察觉,是我们在试探他。如果你没有把握的话,那就宁可不做。”
“是,属下明白了,一定做得天衣无缝,万无一失!”
蒋干走后,冉闵满怀心事,打猎的兴致已经消了大半,抽出一半的硬弓又重新塞了回去,然后,他突然想起那只被射中了前蹄的野猪,却发现那家伙已经被人干掉了,“是谁,谁这么大胆,居然敢抢我的猎物~!?”他半真半假的大声咆哮起来。
“是我,父亲大人。”
回答的是个清脆的少年之音。
继冉闵一箭射伤之后,最后为野猪补上致命一箭的人,正是冉闵次子,十一岁的太原王―――冉胤。
“小子,还真有你的、真有点像你老爹我小时候的样子了。”
说实话,比起已经被立为太子的嫡长子冉智,魏大帝冉闵最喜欢的,还是这个颇有乃父之风的次子冉胤。不过,也许就是因为这孩子太像自己了,冉闵反而觉得这个老二并不是适合成为帝王的材料,“将来,等爹爹驾崩了。你就辅佐你哥哥成为一个明君,北方的鲜卑人会成为你最为愉快的对手。当然,如果那时候姓慕容的还没有都被爹爹我全干光的话。”在立冉胤成为太原王的那一天,父子俩偶然单独相处的时候,冉闵对二儿子冉胤如是说到。而冉胤则回应道:“那我到时候一定要用爹爹的双头矛来作战。”不愧为武人之子,想到第一件的永远都是武器。
两个亲兵配合,用一支长槊作为扁担,把四蹄绑定的野猪挑起扛在了肩头,其中一人赞叹道:“真是好沉重的家伙,想不到野生的也可以养这么重,差不多~要有三百斤的样子了。”另一人回道:“这哪里会是野生的?这可是石虎天王养的宠物啊~!”听见这话,有不少人都会心的一笑。的确,这邺都京郊的野兽,说是野生,却也和石虎饲养的差不离了,即使是被它们侵犯,也很少有人敢于猎杀它们
冉闵看了看这战利品,不顾少年的抗议,笑着用手摸了摸冉胤的脑袋,笑道:“小子,真有乃父之风。说吧,你想要什么样的奖励?”
而少年显然是很反感这种爱抚,看着少年顽强的与父亲“爱的魔爪”抗争时的样子,让冉闵笑了起来,突然让他想起了小时候与石勒老天王相处时的一幕情形。
好不容易,终于摆脱了父亲爱的“魔爪”,冉胤尚有余恨地说道:“要奖励的话,只怕我要了,爹爹又不舍得给。”
“哦?不妨说说看。”
“我~要父亲的双头矛。”
果然,冉闵发现自己猜得一点都不错,好在他早有件东西准备着。原本,今天就算是冉胤不射死野猪,也是要送给他的。听到儿子这么一说,他回头对身后一个骑将喊了句:“立国,把那件东西拿来。”少顷,那骑将献上一柄双头矛。
此矛与冉闵自用的那柄双头矛尺寸相若,只不过,冉闵自用的乃是全钢锻造,而这一柄却是积竹木柄的,强韧的积竹柄外用丝线缠绕绑紧之后,又反复用漆油涂抹了,即耐用又显得光鲜漂亮。与原版的相比,重量自然是减轻了许多。
而面对轻量化改版的双头矛,大魏帝国的太原王嘟起了嘴唇,回答就两个字:“不要。”然后,再加上第一人称的主语,“我不要。”
冉闵奇道:“为什么?”
“我就是要父亲的那把,其它的我都不要。”
“傻瓜儿子,我这把你拿得动吗?”
“拿得动,当然拿得动。”
面对少年的雄心万丈,冉闵一笑,真的拿来了自己的那把全钢造双头矛,轻轻地一戳,沉重的重量便将矛尖压入地下,稳稳妥妥的立在了地面上。
“如果你可以拿得动,就归你拿走好了。”
面对擎天一柱式的双头矛,少年选择了倒拔的姿势,两手合抱,借助腰力、腿力,两臂猛一发力,还显稚嫩的声音暴喝了一声,被冉闵插在地上的沉重无比的双头矛居然被这个小小人儿给撼动了,可见这一拔一喝之间,映射出之前多少的汗水努力、勤奋的锻炼。看在眼中,冉闵禁不住眉头一耸,露出惊异惊喜的神色。
少年,毕竟还只是少年,猛一发力之间几乎吃奶的劲都用上,终于倒抱着将插在地上的长矛略略拔出地面些许,然后便显得力有不支,拿捏不住,却又顽强地不肯放弃,人与矛一同倾倒,要不是其父一把握住倒下的矛,险些造成了伤害。
心有不忿地喘着气,少年赌咒般地说道:“总有一天,我会把它舞得和您一样的顺手。”
他的父亲笑了,道:“好的,等有了那一天,那它就是你的了。”从儿子的表现,冉闵感到,这一天也许会来得比他原先估计的还要更早一些。
而冉胤的下一句话,更是让他的父亲大吃一惊,“到时候,我会把这……什么‘太原王’的封号,也还给您。”
“咦,你不喜欢‘太原王’这个称呼吗?”
“哼~我才不要别人赐给的什么‘太原王’的封号,将来,等我长大了,我要征服了六夷。之后,我要统驭他们,成为他们的王,我要作称雄辽阔北方世界的‘大单于’。”
“大……单于、是吗?”冉闵一怔,几乎被儿子的这一雄心所折服。
“是的,父亲的目标是打败六夷,而我今后的目标是要一一的征服,驯化,然后驾驭着他们,去征服更遥远的未知世界。”
哈哈大笑起来,不仅仅是冉闵,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属下有人赞叹道:“了不起啊~!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少主人也是雄心万丈!”父亲“爱的魔爪’再一次忍不住抓向了儿子的头顶,而儿子则展开了不屈不挠地抗争。
夕阳西下,打猎了一天的狩猎者们收获满载的开始归航。
冬日里的夜,来得特别早些。在邺城之内的齐王府中,周围的光线也渐渐黯淡下来,于是,苦思长考之中的齐王李农命家仆点起了灯火。他手中握着一支毛笔,却迟迟不落,始终都在犹豫当中,今次的来信似乎非常难以回复。说起来,虽然骑墙望观也有一段时日了,但未来的景象,似乎还难以用自己的智慧窥测出端倪,而襄国方面,旧日好友张举的来信,却是越催越紧,迫其摊牌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究竟如何是好?在李农的脑海中依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由于书信来往的次数太过频繁了,期间也曾经更换过一次信使,所以这一次的信使与往日不同,丝毫没能引起李农的警惕。被启封过的密信,又被蒋干用老到的手段,重新密封回去了,丝毫没有显出被拆封过的痕迹。看着信纸上极其熟悉的笔迹,李农连一丝一毫的怀疑之心都没有,想的只是该如何回复而已。
到了这一天的夜里,蒋干派来的假信使终于得到了他此行想要得到的东西。心情紧张、辗转难眠的一夜过后,第二日一清早,在齐王亲兵的护送下,假信使顺利的出了邺都的西门,然后转向北方,向襄国方向策马而去。然后,等齐王的手下一消失在视线,他便一个转身,换了一条道路,快马加鞭从邺城的北门,又再一次的进了城,直奔廷尉的府衙。
这样,还没等护送信使出门的齐王亲兵返回到府中,齐王委托呈送给襄国张举的密信,已经放在了廷尉蒋干的桌案上。
在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4月这个月份的史料记录里,各国史学家们又先后在自己撰写的书卷中增加了一条记录,大体内容为:“……闵诛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
在这些史学家的行列中,并不包括曾经有志于以私人修史作为余生目标的吴风。事件发生之前,吴风已被冉闵再次征召,并且已经离开邺城往南方去了,等到了荆州,才听说这个消息。
魏齐王李农的死亡,使远在襄国的石袛一派,成为了最大的受益人。虽然一番努力未能成功拉拢到李农投向他们这一边,但李农的被杀,也导致了冉闵与乞活军势力的大决裂,毕竟也从一个方面使得冉魏的战力得到了很大削弱,这对于上个月刚刚被前燕慕容霸攻陷了蓟城的后赵的各位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一个利好消息。于是,趁着这个势头,石袛派出他的相国石琨率众十万进攻邺都。
奉皇帝御令,刚刚被提升为相国不久的石琨,忐忑不安地率领着十万步骑浩浩荡荡出发了。他先是进据邯郸,然后又与最先从自繁阳赶来的增援部队,镇南将军刘国率领的一支军队汇合。一场回师宴刚刚开完,还不等其它各路大军也赶到汇合,冉闵的大军已经主动杀到。在邯郸城下,双方一场大战,结果石琨果然不负众望,与上一次相隔不过数月时间,又一次华丽地战败,被冉闵打了个落花流水,陈尸万余,狼狈逃走。而镇南将军刘国也同样狼狈地逃回繁阳大本营去了。
此役同时,奉石袛诏命的,处于冉魏包围网各处的赵将张贺度、段勤、靳豚等人聚拢起来,相约会于昌城,打算趁着冉闵进攻邯郸,离开邺都的时机,直捣邺都。
几路军队在昌城会齐之后,迅速向邺都挺进,却在黄城遭遇到了冉魏十二万大军的拦截,冉魏军都督是尚书左仆射刘群,所部将领分别是王泰、崔通、周成等沙场骁将。双方展开一番攻守,进进退退各有胜负。随后,随着镇南将军刘国的到来,赵军知道了邯郸失利的消息,进攻的锐气受挫。于是,在苍亭这个地方,双方都停顿下来进入相持阶段,各自等待后援军队的到来。
等待半月余,冉魏一方的援军率先赶到战场。大魏开国皇帝冉闵,亲率精卒八万赶到。到来之时,只听得战场一侧的欢呼之声震天动地,使战场另一侧的敌军闻听为之气沮。随后,在苍亭战场,一场冉魏建国以来最激烈的战斗,爆发了。
第三十章·;激战苍亭
    魏国冉闵大帝,率领精卒八万,赶到苍亭战场。赶到时,在苍亭对峙的双方军队,正值剑拔弩张的临战姿态。原本,身为防守一方的魏军,由于被敌军反复的牵制调动,再加上战略上的失策,力量有所分散,在苍亭的魏军,人数只有七万余。指挥官是刘群、王泰、周成。而当这片平原上的晨雾散尽,对面骤然显现而出的、集结完成后的后赵一方,却是出乎意料的九万大军。赵将张贺度、段勤、靳豚集结了近九万大军,在这一局部战场上,兵力明显占优,且在兵员装备素质和骑兵的数量上也处于优势。当他们发现计略成功,魏军数量只有七万时,便立刻摆开了架势,要与处于劣势的魏军进行战略决战。结果,在决战即将爆发的时刻,冉闵亲率的八万精卒及时赶到,使得战场形势立刻发生了质和量的大逆转。
“哈~哈!真是难看,要不是我赶来救你们,你们大概就快要被蛮胡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