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新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可以有力的促进区域融合。南北对立,南边管北边叫北荒,北边管南边叫南蛮,就是到后世这一情况也依然存在,更何况古人对故土的依恋还要强于后世呢?如果同为汉族都无法融合一处,就更别提与其它民族共存了。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对立还影响到了军队,戚继光当年刚到蓟州时,手底下一溜的北方兵士,对他这个虽说是山东人,却是发迹于南方的总兵甚是不服,无奈之下戚继光才不得不调了八千浙兵来当家底,再加上戚继光的为人及治军手段,这才将蓟州军队揉在一起。但戚继光毕竟只有一个,而其它的卫所这一情况就一直存在着,北边的卫所领着北边的兵,南边的卫所管着南边的兵,很少有卫所可以将南北兵源编在一起的。明代在南京设有一个叫小教场的军官培训机构,从这里出去的军官与普通兵士们也有着同样的命运,因此这种现状对军队的战斗力来说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同时,这种对立情绪不单单是存在于民间,就是官场之中也是普遍存在,为什么张四维会不得人心呢?一方面有其自身为人不善的原因,另一方面就在于他是山西人,而此时的官场之中南方人为多。

    可以说这种区域对立是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起走过来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文化方面的影响是最少的,从秦时的焚书坑儒,到汉时的独尊儒术,不管随后历史经历了三国、南北朝还是五代七国等的分裂局面,可以说文化上是始终统一的。主要的因素出在经济水平的差异,从早期的农业与牧业共存而形成的东西对立,到后来因为南方水网纵横便利交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业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社会里南方会成为经济中心是历史的必然,因此而形成的南北对立。经济发达的地方说别人是穷鬼,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就会说别人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反正言在人口,找个骂人的理由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于是东西对骂,南北互吵就这样一路伴随着。

    到了明时,这种对立当中除了经济水平的差异影响外,还多少带了些因为宋代南北分治形成的恩怨而变得更加严重,可以说这种对立是这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它影响到了整个大明朝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要最大限度的进行消除。

    古代王朝的都城往往都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从秦时的襄阳,到汉时的长安,再到后面洛阳、杭州、南京,一路下来就不难看出中国历史经济脉络。唯独朱埭选择的北京是个异数,这个异数,到了满清时,历经数百年高压统治还依然是一个异数,北方的经济始终在南方之下。但对万历来说,这或许就是一个消除南北对立的机会,先撤了南京陪都的地位,从而让官员能将目光集中到北方,再以首都所具有的行政优势发展北方经济,当南北的经济大体相当又互为依存时,两边的百姓日子都能达到一样的水平,谁也不能看不起谁,矛盾自然也就变缓。

    但万历提出这项动议时,本以为跟这文华殿上诸人没多大直接关系,纵是反对应该也不会很凶,每想到还是召来一片反对,万历不得不再次动用他手中的权利一番威吓之下,殿上的人总算是同意了先将南京各部官员召入京来,做为替代这次肯定会因为冯保的帐册而遭殃的官员,但南京还是依然留着名。

    虽然万历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不能接受的是有反对的声音。在所有改革完成之前他必须要搞一言堂,形成从上往下的高压集权统治,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

    万历说道:“十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这帐册上的人有一些是你们的门人,也有一些与你们多少都有些关系。朕现在给他们一个机会,将这些年的不法所得一律上交,你们就带个头吧。朕会支会海瑞让他松一回手,你们将朕的话放出去,如果等海瑞去查,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底下的人都从万历阴冷的口气中,感到一丝凉意从后背滑过。

    “但人总是要杀几个的,要不然大家就会忘了朕是天子,手里还握着生杀大权,也忘了四海升平的大明朝居然有人胆大包天敢造反了。告诉那些要骂朕的人,如果天下官员都能变成清官能臣,朕就是留下骂名也在所不惜。而且,昏君是容不得忠臣的,朕若是被骂成昏君,那你们就是奸臣,好好替朕办差吧,朕是昏是明,你们是忠是奸就留给史书去评”

    如果你是昏君,我们更应该进谏才是,要不然如何拨乱反正,显示自己是忠臣呢?底下的官员多少都有点这么想,但都没有表现出来,一来大可将之看为是万历的唠叨,并无实质内容,二来这时也确实没人敢与万历去争论他的话是否能站的住脚。

    万历扫了一眼:“严清擢”

    “臣在”刑部尚书严清擢应道。

    “你刑部记得下文辑拿冯府管家张一受…。”

    这时,殿外传来一声唱诺:“奴婢慈宁宫掌牌陈立恭请圣安”

    万历知道这肯定是李太后有事找他,别人是不敢在这时打断殿内议事的。

    “何事?”万历问道。

    “恭喜万岁,贺喜万岁,皇后娘娘有喜啦”陈立一边跑进来一边喜形于色的说道。

    “什么?”万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从上次从坤宁宫到后花园将魏忠贤给害死后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他只在八月初有去过一回坤宁宫与王皇后欢好,没曾想居然让王皇后这个被史书写成不能生育的女人怀上了。当然这也符合人们的传统观念,小两口没有所出,责任往往是扣在女人头上的。

    陈立再报道:“恭喜万岁,皇后娘娘有喜啦,皇母太后叫奴婢来给万岁报喜来了!”

    世间的事太难预料,这边万历正说着杀人,那边厢自己却做了父亲,对于自己现在所套的这身万历的臭皮囊,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让他从心理上溶在了一起,也越来越进入角色,这个孩子无疑就是自己的种。

    于是,万历接受了群臣一番道贺后,匆忙赶往坤宁宫。
第二卷 新朝新政 第三十节 与太后说
    皇宫就是皇帝的家,可这三个月来,万历却始终无法找到家的感觉,他做的是皇帝而不是万历,不管是中秋还是重阳,一片祥和的气氛里他更多的是在应酬,但现在万历忽然觉得自己与这紫禁城有了直接的联系,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这皇宫里的一份子。之前万历不管定下多大的理想,可理想毕竟就是理想,总是带着虚无,这种虚无感觉常常让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有理想,不管后世是怎样,历史总会留下遗憾,灾难也终将会结束,新的遗憾又会出现,如此反复的延着时间述写着历史的一页又一页。想的远了,也就看的透了,不管自己做了多少事,这个繁杂的世界永远都不可能是世外桃园。自己只所以要去做些事情,或许只是在享受挥舞权力带来的快感吧。

    但现在,王皇后有喜的消息,让他本能的产生了一种情感的延续,与这个时代也总算有了联系。

    人老了,儿子长大了,子孙满堂也就成了唯一的期盼,这份喜悦暂时盖住了昨夜冯保造反一事在李太后心里留下的唏嘘,随着万历的赶来,两个当家人的喜悦心情使得整个坤宁宫都沉浸在一片欢声之中。

    但该来的还是要来!

    一番高兴过后,李太后拉上正在问候王皇后的万历到坤宁宫正殿坐好:“儿啊,你将如何处置冯保?”

    万历知道不管是处置冯保,还是要进行的减少宗禄的问题,迟早都要与李太后一谈的,也就早做下了准备,收起喜悦之情说道:“刚才在文华殿上,内阁及六部已有定议,将以谋反论罪”

    李太后明白万历的意思是想让冯保一死,为其求情道:“冯保这些年一直侍候着我们娘俩,这份情义咱总得记住吧。而且,听说这次只是那徐爵领人做的大逆,冯保并未一起冲进宫来相害与你,兴许他也是被徐爵那斯利用了,儿就不能放他一回,让他去金陵也就罢了”

    李太后只所以知道这些不算实情的实情,那也是万历早就安排好的,在神机营一放枪,就有御前侍卫跑到慈宁宫加强了防备,以李太后的身份不难从中问出这点边角细末的事。

    “当中之事,母后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冯保虽未一起杀入宫来,可他是知道徐爵要这么做的,却未阻止,纵是无意,也是纵容。另外,从冯保府中搜得账册一份,当中将历年冯保贪墨所得一一记录,共计银有三、四百万两之多,都可抵我朝一年税赋了”万历说着眼中露出恨意,这也是为了让李太后明白自己的心意是绝不会改的。

    “这般多?”李太后惊讶的问道。

    万历点点头:“皇儿已让海瑞前去查抄,帐目所例都为大数钱银,实数或要更多。如此贪墨,朕就不能放过他,何况他既有成者王,败者寇之心,败了,就应该受到严惩,若败而无惩,往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敢于莫视皇权,四处兴风作乱,那大明朝还何来安宁?”

    李太后向来节俭,也常常以此教导万历,对于冯保会贪些钱银她可能也是有所听闻,她以为这个数字几万两也就大了天去了,可没曾想这实数是百多倍,心里顿时对冯保多了份怒其不争的忿恨。

    万历没有给李太后接话的时间,继续说道:“而且,他们用心险恶,还将作乱之事与皇弟潞王扯到一起”

    “什么?”李太后吃惊的说道,本来李太后出于念及旧情,纵是冯保贪墨之数如此之多,还是有为其开脱的意思,心想,只要将贪墨所得查抄,留他一命也就罢了,可事情要是扯到自己另一个亲儿子的身上,那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不要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就是这同室相煎的风声也绝非大明之福。

    万历自若的回道:“昨夜徐爵领人冲进宫来,就是想学三国袁绍般另立一君,先将朕拿下,再推皇弟为新君,他们觉得到那时母后会看在皇弟亦是亲生骨肉的份上,默允了他们的所为。今早皇儿去东厂诏狱审过徐爵,此贼一口咬定乃皇帝授意而为,真是可恨之至”

    万历不担心李太后会查觉到这些都是自己编的,不说这李太后已经不大过问政事,就是要问,那徐爵这时估计已经被王德送往地狱了,这也是为了保护王德的身份,冯保是不会说出了,只要徐爵一死就没人再知道了。

    “确是可恨!”李太后重重在案几上一拍,怒到极点的说道:“这些狗奴才胆子是一天比一天大,作了大逆还敢妄自牵连皇家,以为这样就不好办他们了?也太小看老娘了,就算将皇儿拿住,娘也绝不会应了他们,你皇弟也绝不是助纣为孽之人,皇儿万莫信了他们!”

    “皇儿与皇弟自小成长,兄弟感情相睦,自不会信他们的胡言乱语。皇儿这就让人将徐爵立决东厂,免的将这些话传了出去,使朝内兴生非议,扰了安宁”

    李太后点点头:“皇儿说的是,要将余党一并除了,以绝后患。哎,这些贼人真是可恨,让哀家徒生戾气,阿弥陀佛”李太后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一来祖宗早有明文后宫不干政,自从万历四年前大婚后,朝事那时又有张居正帮扶,李太后就慢慢的不再过问朝政,诚心拜佛。

    万历对于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很是满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