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野骆驼三部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掠过浪尖数梢,甚至从城市黑暗的楼群中穿过。在这个晴朗的夜晚,在福建海边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台湾岛上发出的点点火光。过了一会儿,几乎是全军所有的数百架其它型号的各种直升机起飞了,这些大个子肚里坐着突击队员,个别的甚至挂着轻型火炮和车辆。在它们的周围,小群的武直九和武直十的象牧羊犬一样担任着护航任务。
两个多小时后,第一批出击的一群群的小武直返航了,在临时机场的泛光灯下可以看到很多是冒烟降落的。经过检查、加油、挂弹以后,由轮换的飞行员驾驶,能够起飞作战的再次起飞。
海面万船齐发。
最大的战场实际上并不在空中,也不在海上,而是在计算机网络上。
大半个福建省的电信网络全部管制,突然与民用系统断开,被军事接管,作为军事通讯网络的备份。大批看到壮观景象的福建网友都不能上网发表感想,也无法打电话,这是后来被网友们评价为最遗憾的事情,当然遗憾归遗憾,只要保证了军事行动的顺利和保密,网友们还是没有怨言的。军事网也早已光纤化,各地的计算机通过专用的网络和众多的互相备份的连接路径与湖北山区的大批“军事模拟训练网”服务器连接,模拟训练网摇身一变,已经成了一个封闭的作战网络。
台湾大约也就三百多公里长,平均一百多公里宽,如果有三千架武装直升机排起来从海峡横向突击,每100米宽度就能够摊上一架,而每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覆盖宽度至少有1000米。也就是说,在这样窄的一条战线上,任何一个企图阻挡空中轻骑兵的据点都有可能受到九到十位轻骑兵发射的火力的“照顾”。经过长时间研究和准备,在巨大的网络作战平台上台湾地区被划分为几万个小小的作战区域,仔细标出其表面所有特征和各种可能的军事或者有军事用途的重要民用目标,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战争游戏服务中心。对于一个被无数种传统的和现代的侦察手段研究了几十年的300乘100公里那么大点的地方,绘制出的数字地图,自然可以详尽到针对重点区域里连每棵大树都不放过。分布在各处的出击部队都连接到网络上,取得自己的任务分配,并根据侦察和打击的报告动态更新各个区域目标的情况。绝大多数的空中轻骑兵战队的官兵们欣喜地发现,原来他们执行任务的地图就是在模拟训练中练习了千百遍的那些地图!想想吧,要是他们对这些地图不能比自己的家乡还熟悉,就根本就不能从“骑兵工厂”里那些变态教官手里毕业。什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到了这些变态教官手里,不仅要多流汗,连脑汁都要挤出来,因为作为新一代的高技术武装的轻骑兵,脑力和反应能力远比体力要重要得多。
比一线作战人员人数还要多的是后方电脑终端前的情报分析人员,他们整理目标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库,判读各种卫星、侦察机、特种部队发回来的图片,绘制新的形势图和数字地图,帮助指挥员调度我方的各种资源,甚至临时扮演不断被打击以及不断新发现的敌方目标来进行紧急的模拟演练,以寻找最合适的行动方案。
每个小武直组成的战队、每个负责指引目标的特种侦察分队、每架负责打击的飞机、战术导弹单元、舰艇、远程火炮全部分配有详细的任务,再次出击前又可以立即下载到新的任务计划。
每个小武直的出发点就是一个“战术网络节点”,象一个网吧一样由很多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的小型本地网络组成,与省钱的网吧不同的是每个节点同时用光纤、拨号、无线网络等等数种连接方式连接到网络上,保证通讯的可靠性。
整个作战过程采用滚动式的连续压制,对所有地面目标首先追求精确摧毁;不能摧毁全部则重点摧毁其重要子系统,比如天线、指挥单元、动力单元等;不能精确摧毁则精确压制,特别是洞库和地下工事的出口、飞机跑道或交通枢纽;不能精确压制则进行覆盖打击。在数以千架的低空突击力量的大力扫荡的掩护下,大批的特种分队机降到各个要点,为大批远程火箭炮、战术导弹、激光制导炸弹指示目标,到天快亮的时候,登陆舰上的大口径榴弹炮发射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也开始加入精确打击的队伍。现代化的先进武器埋在地下、躲在坚固工事里是没有用的,特别是这些武器需要大批脆弱的雷达、观瞄设备、通讯天线才能正常工作,否则只能是件昂贵的摆设,就算不动用威力巨大的穿地弹,只要高爆弹击毁这些脆弱的眼睛、耳朵、神经系统、交通动脉,被孤立在坑道里的失去后方支持和上级指挥的军队就无法建立有效的防御,只能象老鼠一样缩在地下等待失败的命运。
每架一线作战的小武直都配备至少三个飞行人员,每个飞行员早就都在野骆驼工程队15组和空降军合办的基地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台海作战演练。每架返航回来的小武直经过检修、加油、挂弹后,在基地作好准备的轮换飞行员立刻上来,换下任务计算机上的任务存储器,然后根据最新下载的电子目标地图立刻出击,当然需要出击的目标自己已经在做任务准备时已经在计算机模拟终端前熟悉过了,因为每个飞行员的出发地都有战术计算机网络终端。换下的飞行员先休息,然后再在基地上网熟悉下一次可能的任务。
据战后的统计,在后方网络系统上进行网络维护保障、目标数据处理、协调指挥的人数是前方直接参加突击作战的人数的好几倍。除了燃油、弹药、飞机零件、生活用品外,网络数据处理和支援也正式成为作战保障系统的又一重大资源。中国陆军在战火中向着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变,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之路。
由于整个系统几乎是靠计算机网络在自动协调和分配直接的战术任务,负责前沿指挥的周正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着救人而不是打仗。特别是武装直升机之间的肉搏特别容易受伤,而我们自己的飞行员在战机受伤以后飞过海峡就变得极度危险。虽然海峡已经被我们在军事上控制,可是在夜间要救援大批的坠海的飞行员,特别是其中的伤员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前沿指挥部里大部分的人都红着眼,发疯似地盯着不断报上来的损失:该死的,要不是为了让对岸的中国人也少流一些血,我们本可以扔更多的炸弹,发射更多的重炮弹,先炸个几天几夜再发起攻击,而不是这样一开始就需要小伙子们直接上前去搏斗……这条浅浅的海峡,实在承载了太多的民族忧患和血泪。
决战的大幕刚刚拉开就谢幕了。
当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低空绽放的时候,在参谋部看来战争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战争已经转变为一个个伤亡数字和装备损失清单:低空突击部队有3454架武直十一II(小武直)和武侦直十一(飙风战士)参战,整夜共出动8014架次,被击落480架,被击伤621架,396名飞行员阵亡或失踪,537名飞行员受伤。低空突击部队一夜之间死伤九百多名飞行员,占整个解放台湾战役中所有参战部队中伤亡人数的一大半,但是他们的损失换来了别的部队顺利的进展,完成了他们应尽的职责。战后的不完全统计数字表明了勇敢的低空轻骑兵的巨大战果:仅在战役开始的头12小时内武直十一II为主组成的低空突击部队就击毁各种直升机348架,摧毁地面固定翼飞机144架,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发射车、雷达等重要目标1823个,摧毁其它各种车辆目标6304个,破坏大小后勤基地220个,破坏各种指挥所和通讯站309个,对1405个各种阵地和交通通道进行多次压制攻击。
到天亮的时候,夜晚机降的大批伞兵陆续已经控制了战略要点,如同绿色的绳索捆住了敌人。展现在各个家庭的电视屏幕上的不过是中国式的武装行军而已:几个登陆场上陆军和陆战队地面部队的坦克、装甲车、火炮扭着屁股爬上岸,面对已经失去指挥和斗志,晕头转向的守军,他们将象绿色的潮水般很快淹没整个岛;低空掠过由成群的强5,它们挂着炸弹和火箭弹匆匆赶路,显然急于发挥自己最后的余热,争取退役前最后的光荣;有时也飞过几架挂着导弹的歼11和歼10;不时还飞过各种直升机和运输机,这些家伙的任务则是在往占领的机场进行运输补给;当然也少不了成群的极有气势的低空轻骑兵。在中国的门口,我们的大陆军再次展示了自己的伟大。当然,细心的观众可能还注意到担任电视直播的几架直升机是中央电视台和地方通用航空公司的民用直11飞机。
然而,低空轻骑兵乌骏杰上尉,这个热情的陆军航空兵再也没有看到早上胜利的曙光,再也不能约会心爱的姑娘了。冷峻沉着的空降军陈兰羽上尉年轻的生命也消失在这美丽的夜空下。与古老的骑兵一样,最优秀的一线带队军官总是冲在前面,承担最重要和最危险的任务,即使他们插上了翅膀,仍然保持了这个勇敢壮烈的传统。也许到了天国他们仍然会组织一个顶尖的空中轻骑兵战队吧。
在在这次大突击中,13组的军官只有佟关山少校一个人活了下来。佟关山不久就正式离开装甲兵部队,调任到陆航的突击部队任团长,这个团的一连就是大名鼎鼎的“乌骏杰”连,以纪念这位空中轻骑兵的重要创始人,“小武直的爸爸”乌骏杰上尉。
当宝岛上的硝烟就要散去的时候,《空中轻骑兵之歌》在掠过地面的风中飘散:
前进,轻骑兵
天火雷电铸战刀
前进,轻骑兵
飞舞旋翼作战马

轰鸣动力起飞鹰
树梢浪尖结阵形
山高水深挡不住
低空骑兵踏连营

前进,轻骑兵


***第一部完***
后记
    这是野骆驼工程队的故事三部曲的第一部。
由于比较崇尚“战争的胜负早就在战争前就已经决定了”这样的说法,因此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就很简单,而且现代战争似乎也越来越倾向于大规模决战是非常快速的,几天,最多几十天就完事了,战争的过程已经越来越象打计算机游戏,甚至在有些方面还不如计算机游戏来得激烈。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大规模战争的后遗症是长久的,这一点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本文的有一多半的内容是在2003年国庆长假期间写的,当时还一下子写出了后面两部的大纲,因此才敢叫“三部曲”。那几天每天都能写上万字,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速度,可能也是因为很多想法实际上已经存在几年了,那几天不过是“输出”到电脑上而已。
后来在陆续修改中完成全文,其实今年篇幅并没有多少增加,主要是吸收了另一位作者的大量建议(也正是因为如此,作者署名由“文无刀”变成了“绯红之羽”),尽量交代一些人物的活动过程,大量删减一些不重要的技术细节描写,以免写的东西太象技术手册,看起来过于乏味。不过即使这样,有关技术的内容也经常出现长篇大论的现象,希望读者能够耐心看一看。这些技术知识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依据,不完全是胡说,而且作者推崇培根说的“科技的力量在于公众对它的理解的程度”,个人关心国防科技自然就是提高国家整体的科技实力的表现。
不过大家关心归关心,我们的网络文学对搞军工技术的人的描写很少,传统文学的典型描写都是如何加班加点(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