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80年代初期6分钱1千瓦时的价格早已成了明日黄花,办电可以赚大钱的事实吸引了
大批资金拥向电力建设。电力项目投资的利润率高于其他投资,这种利润率的不均衡正是对
电力的旺盛需求造成的。
对过去市场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于对将来的预测。过去不缺能不等于将来永远不缺能。从
煤炭需求来看,几亿农民收入增加之后,生活燃料将从秸杆转向煤、油。靠近煤炭供应线的
农民将是未来煤炭市场主要的新主顾。生活提高后。对油,气、电这类优质能源的直接间接
需求会迅速上升。但如果节能措施得力,工业用能不会大幅度上升,因为大中企业和乡镇企
业者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2.是能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吗? 

能源政策的重点是开发还是节约,不是可以随意决定的,应建立在能源形势分析的基础
上。如果能源生产并不少,问题在于使用的浪费,则政策重点应放在节约上;如果使用中已
经避免了浪费,则重点应放在开发上。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我国能源政策的重点就该是
节约,而不是开发。然而我国近两个五年计划中提出的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重。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并重的方针,在执行中变成了以开发为主。这是我国多年来管理国
民经济传统思想的继续:一样东西短缺的对策就是增加生产,很少从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上去想办法。“七五”期间全民所有制能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0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
直接间接用于开发。同期安排的节能技改资金为46.5亿元,再加上节能基建投资114亿
元,合计才160.5亿元。当然节能投资很难统计周全,不少企业有助于节能的小改小革并
未包含在以上的统计内,但是3000亿与160.5亿元的巨大差距应该可以说明并重的方针并
未认真贯彻,事实上,俯拾即是的节能机会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浪费惯了就不再觉得是浪
费。以建筑物节能为例,北京冬季的气温和伦敦、柏林、波士顿、慕尼黑等地差不多,但北
京建筑物很少采用双层玻璃窗,上述城市则普遍采用双层玻璃窗。我国的照明,低效白炽灯
仍占大部分,国外白炽灯几乎已被淘汰。老旧低效的汽车、锅炉、上法炼焦等国外早已绝
迹,我国还相当普遍。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当然与资金不足有关,因为绝大部分资金用于开
发。
节约一吨能源所花的代价低于开发一吨能源的代价,则节能的经济效果比开发好。更重
要的是,节能还有一系列开发所不可能具备的优点。第一,节省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第
二,有利于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缓和原材料的紧张状况,充分利用现在开工不足的加工
工业的生产能力;第三,节能见效快,而煤矿,油井,水电站建设都要好几年,远水难解近
渴;第四,节能可以缓和铁路运输紧张的困境,而开发将使其进一步恶化;第五,节能对环
境有利,开发将增加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这些附加的好处,节能的代价即使稍高于
开发,仍可能比开发有利。这也是应将能源政策重点放在节约上的理由之一。

3.要不要节能法? 

浪费能源是多年来的老问题,于是有的同志提出用法律手段来保证节能。可是我们应该
节约的资源不仅是能源,粮食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难道节粮不比节能更重要吗。如果各种
资源的节约都要立法,那就要制订几十乃至几百个法律。这不是解决资源有效利用的正确途
径。经济学原理最主要的一条结论,是公平竞争的市场可以保证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
解决浪费问题的正确办法是用法律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转规则,而不是通过法律去干预市
场,规定什么产品可以生产,什么不许多生产等等。法律的基本任务是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
利,而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在市场上选择的权利。为了实施这一权利,其相应的义务
是尊重别人所作的选择。
之所以造成能源的浪费,基本原因在于市场没有很好建立起来,特别是价格的扭曲和经
济活动中权、责、利关系的错位。纠正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经济改革的任务之一。十年改革取
得相当成功的原因是逐步调整了价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做得还不够,应该顺着这
一思路建立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健全的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节约了能源,谁就能从节
约的价值中得到报酬。现在能源价格太低,节约的报酬太低。而且节约了能源,报酬却可能
给了别人。所以解决了价格和权责利关系问题,节能的问题自然就跟着解决了。
有的同志并不否认市场具有优化资源利用的功能,但担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很快完
成,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借用法律手段督促能源的合理使用。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然而,用
法律手段代替经济政策,会产生始料所不及的副作用。其原因是制订法律的人自己也不能判
定如何用能才算“合理”,以及什么样的用能算是“浪费”。因而在法律文件中只笼统地提
“浪费”、“合理使用”等等,同时却要求制订“合理用能标准”,法律本身存在着没有明
确定义的概念,必然引起实施中的混乱,实际上不合理的用能可能被曲解为必要的,而已经
杜绝浪费的用能却被认为不合理。
诚然,如果能制订出合理用能的标准,前面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然而这却是不可能
的。整天开行的出租汽车的用能效率显然和难得出动一次的救火车的效率要求不同;要求节
约场地快装快卸的移动式电站锅炉,和大型火电站锅炉的效率也有不同要求;同为移动式电
站,在西藏使用要求效率高,因为燃料是从几千公里以外运去的,如果在山西大同使用,当
地煤价很低,效率就显得不太重要。诸如此类的情况,使得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定出一个用能
的统一标准。而且,节能实际上是用其他资源来替代能源。因此,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是给
出各种资源的正确价格,让用户选择各种技术和工艺的最优组合。换句话说,就是使综合效
益达到最高,而不是节约某种单一的资源。
保护环境要有法律,而节能并不需要法。因为一个人(或企业)污染了环境并不会受到
市场的惩罚,改善了环境也不会受到市场的奖励。而能源则不同,它是有价格的,市场会对
能源使用者实施奖惩。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环境保护法,而并非每个国家都有
节能法。
说到这里,有的同志赞成制订节能法的理由之一是“外国也有”。对此,不妨对外国制
订节能法的背景和实施效果作进一步的分析。以美国为例,虽然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政府也
干预物价,使价格扭曲。例子之一就是两次能源危机中,美国政府屈从于消费者的压力,强
行限制国内油价,让赚钱的油井补贴亏本的油井,保持较低的油价。由于油价扭曲,消费者
作出错误的选择:他们倾向于购买多消耗能源而节约其他资源的汽车、冰箱、微波炉等。其
中能耗量最大的是汽车。为了纠正消费者的错误选择,1980年开始实行对油耗超标的汽车
征税的法律,从而使这类汽车的售价上升。显然,其出发点就是用法律手段来弥补市场扭曲
的后果。但1987年美国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一篇对汽车节油法案实施结果的
研究报告,发现此项法案弊大于利。由于不能达标的新汽车的售价上升了几百上千美元,消
费音推迟了新车的购置,继续使用效率低的老汽车,反而浪费了更多汽油。另一方面,日本
汽车没有加税的负担,趁机大量进入美国市场,使美国汽车业吃了大亏。可见这种一刀切的
法规并不能代替市场的功能。1988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对石油业征收的暴利税,油价扭曲的
现象逐渐得到纠正,能源法中许多直接干预中场的作法也逐步在取消。
我并不是完全反对制订节能法,只是希望节能法的基本出发点应放在促进市场完善方
面,对一些从目前市场不完善考虑所作的临时性规定,要权衡其利弊得失。其他可以列入节
能法的内容包括:禁止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垄断行为:政府定期收集能源使用的数据,并进行
效率分析,公诸于众:较大的耗能产品必须有能耗效率的标牌说明:政府组织用能新技术的
情报交流及产品展览;政府或能源技术咨询公司提供节能服务:国家投资于节能技术的研究
开发等。

4.怎样看“资金短缺”?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最主要的障碍,一般认为是资金短缺。可是资金短缺的确切含义很少
认真研究,如果可利用的资金总量是一定的,那么能源建设资金短缺,实质上是其他部门占
用的资金大多,以至挤占了能源资金,或者更确切他说,某些次要的其他项目分配到了资
金,而一些重要的能源项目却因没有资金而不能上马。因此这是一个相对重要性或优先次序
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指明哪一项非能源项目不该上马而上了马,以至某项重要能源项目被
延宕,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能源项目中固然有不少应该上马而冈缺资金被取消,可是其他
领域中也存在同样情况。其他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科研中也都有一批很有经济效益的
项目因投资无着落而处于等待状态,这些部门也在抱怨资金短缺。国家计委项目审查中的资
金之争,以及部门内立项争投资,可说绝大部分属于上述性质。这种争论如果没有具体的重
要性和经济效益的评价,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今后关于资金短缺的抱怨应代之以具
体的项目论证。
抱怨资金短缺的第二种含义,不是单指能源项目资金少,而是指其他项目的投资也应该
增加。经济学基本原理说明,国民生产产值全部用于消费或用于投资(忽略少量的库存变
化),要增加投资,如果不从外国借钱,唯有减少消费一法。近年来我国大力吸收外资,但
外资只占全部投资的15%,主要仍依40%和南朝鲜的38%,达37%(据世界银行1980~
19SS年统计)。日本的积累率是33%,西德26%,美国只有13%。19S0~1988年我国投
资的年增长率14.4%,而美国只有5%,日本为4.9%,西德仅1.2%,全球平均为
3.4%。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积累卒偏高,资金的供给应该是相当充足的,问题在于对资金的
需求更高,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投资饥饿症”。
投资饥饿症的直接原因是基本建设的摊子铺得太大,尤其是重复建设、不配套的工程、
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市场不落实的项目、资源没有弄清楚而贸然上马的项目很多,以至项目建
成而无法投产,发挥不了经济效益,仅能源部门就至少有几十亿元花在资源不落实、地质条
件不清的项目上。在铁路运输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有近10亿元花在一时没有运量的铁路、
没有编组工作量的调车场、地下没有煤的矿区铁路改线等工程上。类似的现象还很多。
造成投资饥饿症的根本原因是无人对项目负责。我国每年都出现成百上千个效益很低的
项目,对这些现象也经常提出泛泛的批评,但没有听说那位项目负责人因此而受到处罚。所
以低效益投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