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过程中,孩子的心态是消极的,没有目标,没有兴趣,往往心烦意乱、错误百出,时间又拖得很长,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
小强期待已久的动画片就要播放了,他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坐到了电视机的面前,有趣的片头开始了。这时,爸爸却走过来把电视给关了,并大声呵斥道:“就知道看电视,作业还没有做完呢,快去做作业。”
小强无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但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动画片里的人物,根本没有心思做作业。两小时过去了,小强还没有做完作业。爸爸发火了:“你看看你,做了两小时还没有做完,是动作慢还是脑子迟钝呀?”
小强忿忿地说:“我本来就脑子笨,动作慢的。”爸爸气得要打小强。
事情发展到这种状况,小强的父亲也是有责任的。因此,父母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放松一小时。在这一小时内,孩子可以玩、听音乐、休息等,不管干什么,家长都不去干涉,等孩子情绪比较稳定和愉快,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时,就会比较愿意开始较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建议六: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就经常有人来邀请他赴宴,出于礼节,雨果只得接受,但是,他却为此而浪费了许多能够产生创作灵感的时间。
做事的习惯
第13种习惯 珍惜时间(4)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干扰,雨果想出一个办法。他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又把胡子剃掉。当再有人来请他赴宴的时候,他便对人说:“你看我的头发多不雅观,很遗憾我不能去了。”邀请者只好只身返回。等雨果的头发长整齐时,他已经完成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要尽量不干扰他的学习,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家中不要有太多的噪声,要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也不要陪读或监督,只需在孩子学习结束后进行检查,一是看孩子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二是看孩子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如何。如果孩子已经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父母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没有按规定去做时则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建议七:教孩子充分利用每一分钟。
1914年的一天,有一位朋友从柏林来看望爱因斯坦。这天,正好下着小雨,在前往爱因斯坦家的路上,朋友看到一个朦胧的人影在桥上慢慢踱步。这个人来回走着,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掏出笔在一个小本上写着什么东西。朋友走近一看,原来是爱因斯坦。
“原来是您呀,您在这儿干什么呢?”朋友高兴地问道。
“哦,我在等一个学生,他说考完试就来。但是,他迟迟没来,一定是考试把他难住了。”爱因斯坦说。
“这不是浪费你的时间吗?”朋友忿忿不平地说道。
“哦,不,我正在想一个问题。事实上,我已经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说着,爱因斯坦就把小本子放进了口袋里。
爱因斯坦就是充分利用时间的典型。大人都知道,许多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他的时间意识不强,往往每次只做一件事情,这样就浪费了许多时间。因此,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统筹时间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刚上二年级的儿子最近常向爸爸抱怨时间越来越不够。原来,儿子下午5点放学后,从学校到家要坐半小时的公交车,而这中间往往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才能等到车。到家往往是6点了,回家后,儿子就需要学习半小时,但是6∶30有儿子爱看的动画片。7点吃晚饭,7∶30到8∶30是孩子的学习时间,8∶30,儿子就得睡觉了。这样,孩子实际学习的时间有一个半小时。现在,老师又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在7点收看新闻联播。这样,儿子的时间就更紧张了。
后来,爸爸帮儿子想了一个好办法。爸爸教儿子把当天要记忆的词语或者英语单词制作成小卡片带在口袋里。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默默地记忆。这样,在等车的十几分钟里,至少有10分钟的学习时间。然后,上车后,儿子可以继续在车上记忆词语,这样,又多了至少20分钟的学习时间。6点到家后,爸爸让儿子马上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和做的笔记从头到脚地看一遍。
6∶30,儿子又看上了喜欢的动画片。同时,爸爸妈妈争取在7点之前做好晚饭,提早开饭。这样,孩子在吃晚饭的同时,可以收看新闻联播。7∶00到8∶30,照样是儿子的学习时间,这部分学习时间主要是用来做当天的作业和预习第二天的内容。
这样,儿子不仅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而且学习时间又增加半个小时。
建议八:教孩子定期检查时间运用。
孩子的时间是否浪费了,有时候,他不认真检查是不太清楚的。因此,要想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就得让孩子学会检查自己的时间运用状况。
怎么检查呢?
前苏联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检查时间运用状况的高手,他的方法就是“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就把平时的研究、阅读、写作、散步、开会、讲课、说话等各项工作所占用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这个时间统计法一直持续到82岁,整整56年的时间里,柳比歇夫从没间断过统计。
时间统计的目的当然是有效利用时间。柳比歇夫每天对自己记录下来的时间运用情况进行小结,每个月进行一次大结,每年再进行一次总结。在总结的过程当中,柳比歇夫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时间用到什么地方了等。这帮助柳比歇夫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时间统计法使柳比歇夫有充足的时间写出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以及许多论文。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时间运用情况记在日记本上,每月分析自己时间运用的规律,找出浪费时间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时间浪费。
另一种方法是,父母让孩子先对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计划,在晚上再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总结,看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为什么会没有做到,是不是哪里浪费了时间。然后,教孩子减少时间的浪费,每天按计划完成任务。
做事的习惯
第14种习惯 自主选择(1)
很多父母把自己未来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不如让他们自己做选择。——张满意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鲁迅
在重大事件中不丧失勇气的人不得不算是一个好战士。即使没有事干也不感到烦闷,遇到随便什么事情都能够忍受,不管你要他怎么样,他总是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才算得上是一个好战士呢。——果戈里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他的生活。
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个天才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
“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
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攥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让它飞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
确实,每个人手中都握着失败的种子,也握着迈向成功的潜能。他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平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他,就看他如何去选择了。
卡耐基的事业刚起步时,在密苏里州举办了一个成人教育班,并且陆续在各大城市开设了分部。他花了很多钱用于广告宣传,同时房租、日常办公等开销也很大,尽管收入不少,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连一分钱都没有赚到。由于财务管理上的欠缺,他的收入竟然刚够应付支出,一连数月的辛苦劳动竟然没有什么回报。
卡耐基很是苦恼,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整日里闷闷不乐,神情恍惚,无法将刚开始的事业继续下去。
最后卡耐基去找中学时的生理课老师乔治·约翰逊。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老师的这一句话提醒了卡耐基。“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被重新装回瓶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到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
这段话,卡耐基经常说给学生,也说给自己听。事实确实如此,人经常会作出一些错误的、遗憾的选择,事实上,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完美。
许多孩子都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一位心理学工作者去一家中学调查中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时,150名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7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后才能回答。
这位心理学工作者在总结他的调查结果时,不无忧虑地说:缺乏自主性,对自我选择冲动的麻木,已是当代一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弱项。
孩子不会自主选择的责任主要在于父母。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最好,又不放心孩子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选择来为孩子代劳。很多事情孩子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孩子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决定好了,也就不爱思考、没有主见了。上述案例就反映出这一点。
而学会自主选择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会误认为孩子只有长大懂事后才好做自主选择,殊不知自主选择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
很多父母不放权给孩子自主选择,就是因为对孩子没有信心,害怕他们会做错事,也就导致孩子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不少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从早晨起床、吃饭到上学、回家、做功课,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替孩子包办了。从表面来看,这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实际上却“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们也都希望父母能够信赖他们,能够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如果父母能够经常说,“你能行!”“你能自己作出选择。”“我相信你能办好!”之类的话,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
做事的习惯
第14种习惯 自主选择(2)
不要代替孩子作出生活的选择;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作出选择,但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
如果父母对孩子管束太多,或者经常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就会使孩子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从而缺乏独立自主性。
建议二: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