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前面的章节曾经提到,人生是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遭逢厄运的时候。释迦牟尼称此为“诸行无常”,他还说:“因为无常,所以人生很苦。”总之,因为人生一直在变,所以苦难也一直不断。
但是,我认为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抑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必须思考的是,遇到“成功”的考验时,应该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
当获得令人称羡的幸运或成功际遇时,多数人会将成功归诸于自己的努力,把这样的结果视为理所当然。更极端一点的人,甚至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更成功一些、更幸运一些。
但是,也有一种人,总是将幸运和成功的理由,归诸于周遭环境和别人的帮助。面对自己获得的幸运和成功,心中始终想着:“太可惜了,只有我得到幸运和成功的垂青,这真的是好事吗?”我想,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谦卑。
前者认为所有的幸运和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赢得的,因此更成功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一心想得到等同于自己付出的报酬、地位和名誉,同时也把自己的欲望愈养愈大,总是在成功的时候忘了谦虚,态度开始变得越来越傲慢。事实上,给他带来成功的正是他的谦虚和朴实的努力,结果他却在成功时失去了这两个优点,开始怠慢,只留下想要更成功、更幸运的欲望,并且任由其继续膨胀和发展。
失去了谦虚和努力,也就失去了支撑自己幸运和成功的优点,开始和凡事向善的宇宙意识变得不同步,也因此走向最终的没落和衰退。几经努力才获得的幸运和成功却没能把握住,因为这些人的“心”变节了,并由此跌人衰退、没落的窘境。
另外一种人,不但通过谦虚和朴实的努力获得了幸运与成功,而且面对成功时能够诚心感谢周遭人的帮助。这种人戒慎恐惧,不敢独占成功的果实,反而和更多的人及广大的社会分享自己的成功。他们从来没有忘记保持谦虚的心和朴实的努力,甚至更加努力地工作。我相信,能够用这种态度来面对“成功”考验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幸运与成功,甚至能永久保持自己的幸运与成功。
被幸运和成功眷顾时,当事人应对的态度不同,将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总而言之,获得幸运和成功并非最终的结果,面对幸运和成功时的态度,才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因素。这一点对世人非常重要,值得我们谨记于心。
也有一些人完全不知道因果报应会对命运造成影响,因此在遭逢灾难、厄运和困苦的考验时,因为无力抵挡所面对的痛苦,转而愤世嫉俗、嫉妒他人,为眼前的际遇唉声叹气,发出不平之鸣,最后甚至抑郁而终。
用这种态度面对考验的人,只会让人生越来越灰暗,越来越辛苦,让只能拥有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变得索然无味,毫无收获可言。
反观另一种人,他们即使遭遇灾难、厄运和困苦的考验,也能承受所有的痛苦,全力以赴、努力奋战、不断设法挣脱困境。想来,他们必定抱持着现在受苦没有关系、未来定能重见光明的信念,并时刻保持开朗的心境而不断努力。
这类人绝不会愤世嫉俗、嫉妒他人或埋怨连连,而是勇于正面迎向苦难、接受考验,甚至将苦难视为造物主考验自己有无进取心的试题,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并且乐观地永往直前,继续朴实地付出努力,这样的人最终一定能够获得令人向往的成功和充满光明的未来。
事实上,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人生,恰好就是惊涛骇浪、诸行无常的人生,而非平静无波的人生。在此人生中,无论遭遇苦难或幸运哪一种考验,无论以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取决于当事人能否谦卑、乐观地来面对。
这样的说法古已有之,在中国的古籍《尚书》里就曾提到“满招损、谦受益”。而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就国家而言也是一样,一国的政府如果不谦虚,国家就会出现危机。
翻开日本的历史,事实即呈现在眼前。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紧随欧美国家之后,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发展产业的口号,人民也发挥了至死方休的努力精神,上下一心努力奋斗。结果大约在四十年后(1905 年),日本以一场日俄战争,打败了强大的俄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
从此,日本人开始陶醉在幸运和成功的滋味中,失去了谦卑的心,开始大举扩充军备。又过了四十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终于尝到了战败的滋味。
化为废墟的日本,再度反省、修正,全民重新同心合力建设国家。不久,日本又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复苏再度被誉为奇迹。照理说,日本人应该更谦虚才对。战后经济复兴的成功恰似一个考验,对日本的国家治理和经济政策而言,应对这个考验的基本方法就是谦虚。
但是日本又变得自大了,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经营者完全忘记了战后数十年来日本人的谦虚、努力以及相互扶持合作的精神。于是,从企业经营者到一般大众,大家淡忘了额头上的汗水,而开始追求眼前的近利,从八十年代开始疯狂、忘我地投资不动产和股市,造成了所谓的泡沫经济。
傲慢的结果是,泡沫经济迅速地破灭了,很多经营者转瞬间便饱尝了一贫如洗的滋味,当初买了一堆据说还会涨四五倍的土地,结果价格只剩下了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总之,留下了大笔的债务,使经济情况衰落到连本来不可能倒闭的银行也倒闭了。
或许,早在八十年代之前,日本人就已经忘记了谦虚的重要性。为了提醒国人,安冈正笃先生曾于 1969 年在《命运与立命》一书中,以“忘却人生之道的技术和学问是人类的不幸”为题,指出:
科学、技术、繁荣也好,政治、经济、学问也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些不可靠的、无法正确衡量的东西。因为对人类而言,如果忘却了最重要的根源,技术和学问只会造成不幸。如果只是一阵翻云覆雨,那么终归会在命运的操弄下结束。但是如果冷静观察一下,在这些东西的背后及深处,必定存在着一些严肃的法则,也就是所谓的道。如果不循道而行,我们将找不到任何可以信赖的事物。这种感觉到了 20 世纪下半叶,更是备感深切。
真正的学问是在于了解和学习现象的根源,也就是本质或道。我们要学习的是心的学问(心学),换句话说,就是走到哪里都要修炼自己、帮助别人(修己治人)的学问。
我认为,安冈先生已经看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十四年后,又开始产生了怠慢松散的心,因此才会提出这样的警语。
俗话说“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由谦虚到怠慢而且反反复复的应该不只是日本这一个国家。将眼光放之全世界,无论中国或欧洲,只要国家兴盛,就会产生怠慢之心,然后再度走人衰落。我认为,日本能否顺利从眼前的不景气摆脱出来,与日本人能否早日发现这个原理,及时恢复谦虚和认真对待世界的态度有莫大的关系。

第十四章   苦恤与槽恨
第一,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第二,保持谦虚绝不骄傲;第三,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与烦恼完全不同;第四,以知足、感恩之心活在人间;第五,秉持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

人类总为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而烦恼,但是我并不这么做,而且我还会劝别人“不要烦恼”。
深思熟虑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必要的,但是烦恼不一样,烦恼只会伤害我们的身体,烦恼只会让我们浪费掉宝贵的光阴。
当工作遇到困难或瓶颈时,通常我会思考、再思考,思考到答案出现为止,但是等到答案出来、做好对策,我就不再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想要不烦恼就能解决问题,秘诀就是不要想太多,决策定出来之后,就应该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
然而,光是考量出解决方法,间题不一定就能全部解决。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总是不停地烦恼。我只能劝这种人必须自己想办法“不去烦恼”,这是惟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据我所知,这种人通常在立下决策之后、结果尚未呈现之前,就一直被烦恼所纠缠。心中总是惦记着:“能顺利解决吗?解决不了怎么办?”问题是,就算不断烦恼,对解决问题而言也无济于事。剑已出鞘,接下来不就是等待吗?此刻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天命揭晓而已。
费尽心思考虑出来的对策,结果是吉是凶?谁也不知道。既然如此,去烦恼还不知道的事,这样的做法有意义吗?这就是我的想法。
结果如果是好的,就没有大问题;如果结果不如预期或出现大凶,不就会再度陷人更大的烦恼之中吗?
假设结果的损害比预想得大,这也是没办法预防的呀!“覆水难收”,想把泼在地面的水收回来,有何意义呢?
与其为受到损害而烦恼,不如为了未来可能的利益而更加努力工作。这样做的话,不就没有烦恼了吗?所以“不去烦恼”,就是从烦恼的境界中解脱出来的最佳方法。但是要怎样才能做到凡事“不去烦恼”呢?
第一,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
第二,保持谦虚绝不骄傲;
第三,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与烦恼完全不同;
第四,以知足、感恩之心活在人间;
第五,乘持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
从人类具有的感情和欲望来看,除了烦恼,人类还会抱怨和僧恨。例如,有人被杀,受害者的家属对犯人的仇恨之心、憎恨之心一定非同小可。
我没有权利也不想否定受害者的仇恨之心和憎恨之心。对那些孩子被杀害的父母而言,当然他们会憎恨犯人,因此如果有人问我:“应该如何处置杀人犯?”我的答案会是:“即使处以死刑,我也没有意见。”基本上,我认为犯罪者受到合理的处罚是对的,但是我也认为,不要对罪犯抱持恨意才好,也就是说,受害者家属应该尽可能地不去憎恨犯人。
或许,有人会反驳我的想法:“你又不是当事人,有什么权利这样说?”这样的反驳是很合理的。但是,虽然我不是当事人,只是站在门外的第三者,或许根本没有权利说话,但我还是觉得人类不应该具有憎恨或仇恨的想法。
因为,不管你多么憎恨犯人,已经死去的亲人都无法回来了!再者,每天怀着憎恨和仇恨的心情,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副作用,造成心理、甚至肉体上的伤害。
我发现那些每天只会生气、抱怨和发出不平之鸣的人,他们的脸色总是很阴沉,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虽然没有实际的证据,但是我听说一个经常发怒、抱怨和憎恨的人,体内可能会分泌出某种会伤害自己身体的荷尔蒙。
心理影响生理的案例时有所闻。例如,大家都知道太担心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胃溃疡。照理说,坚韧无比的胃壁连强酸都不能轻易让它动摇,为何会开了孔呢?主要是因为紧张或担心的时候,胃部会分泌一种让胃壁细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