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成功有方法-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沃尔是美国犹他州一个黑人佃农家庭6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5岁时开始劳动,在9岁以前就以赶骡子为生。他想走上致富之路,决定把经商作为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最后,他选定了经营肥皂。于是,他就开始挨家挨户推销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家公司即将拍卖出售,售价为15万美元。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积攒了5万美元。双方达成了协议:福沃尔先交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内付清其余的10万美元。协议还规定,如果他不能在10天内筹齐这笔款子,他就要丧失他所交的保证金。
后来成为百万富翁的福沃尔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能利用的一切货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夜里11点多,走投无路的福沃尔决心驱车沿着61号大街行驶,直到找到能借给他1万美金的人。驶过几个街区之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他走进去,在那里,一张写字台后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沃尔有点面熟。福沃尔知道自己没有后路,必须树立信心,勇敢地说服他。

'46'第46节:不得不说的风险投资(1)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沃尔直截了当地问。
一句话吓得这位承包商向后仰去。
“是呀,当然啦。”承包商笑道。
“那么,请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的利息。”福沃尔把其他借款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
当福沃尔离开这家事务所时,衣袋里装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在那家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7家公司,包括4家化妆品公司、1家袜类贸易公司、1家标签公司和1家报馆都获得了控制权。
不得不说的风险投资
随着创业的热潮汹涌,尤其是网络新贵们的不断涌现,风险投资已成为创业者关注的焦点,介绍风险投资相关知识的文章也比比皆是。然而,由于有意无意地引导或误读,这一在国内还是新兴的行业仍然面目模糊,甚至被扭曲。
作为创业融资的一种途径,风险投资项目与其他方式的融资项目相比,在数量上非常之少。一个比喻是,获得风险投资的概率,相当于在晴天被雷劈中。所以,尽管风险投资与绝大多数创业者关系不大,我们依然用一定的篇幅来谈谈风险投资。它的基本概念和介绍,创业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很多,本节重点讨论容易被误解的几个问题。
创业原则
11不要为了风险投资商创业。
“风投”不是“疯投”
风险投资是一个舶来品,有不少人强烈建议将英文“Venture Capital”重新翻译为“创业投资”,以免误导创业者。我们也的确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中国的风险投资都不愿意冒风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没有资本愿意冒风险,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如果用保险公司来类比,就容易理解了。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是无法预料的风险,保险公司通过概率精算来驾驭这种风险,具体方式是通过更多的人来分担风险。其前提是风险真实发生的概率在一个时间段里相对稳定,例如一个城市的人口死亡率。因此赔付成本可以预估出来,可以有效驾驭风险。
风险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创业肯定有风险,风险投资愿意面对这一事实。但这并不等于,风险投资明知企业夭折的可能性很大还愿意冒险。这就像办理超龄寿险要进行体检一样,越是在风险领域,越要有风险控制意识。不然“风投”真成了“疯投”,对创业者和自己都没好处。
没见过得了病的人质问保险公司为什么不接受自己投保的,但却不只一次地见过创业者质疑风险投资规避风险。也许,风险投资易名为保险投资才能更好地消除误会。
一句话,从事风险领域工作并不意味着玩命。飞机与汽车相比,面临的风险更多、更复杂,但飞行事故的概率远低于汽车事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风险控制更严格。从机场和长途客运站的安检严格程度,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风险投资商同样是靠剔除看得见的风险来驾驭风险的。一个项目只要有一个难以弥补的致命风险就足以失败,甚至那些创业者说不清的地方都意味着隐藏的风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为什么产品定在这个价位?”
“凭什么能抢占市场10%的份额?”
“为什么没有竞争者?”
“凭什么能超越竞争对手?”
“凭什么说1年后销量可以翻倍?”
“为什么广告投放如此高?”
……
风险投资商不断用各种问题“鞭打”创业者,直到剥出他们觉得可信的内核。
而对于那些无法预测或规避的风险,如行业的重大变化、创业团队出现矛盾、研发遇到困境等等,风险投资商依靠投资成功概率来分散并规避这种风险。偏稳健型的一般结果是:1/3的项目能够如最初想象的那样进展顺利并取得可观收益,一般回报在5—10倍之间;1/3的项目最后走向歧途,虽然能够经营,但无法产生高额收益,回报在1—2倍之间;还有1/3的项目不能善终,要么被关闭,要么低价转手。偏进取型的可能结果是:100个项目中有1—3个项目成功,总计获得100%以上的超高回报;其他90多个成绩平平,或有所损失。无论哪一种风险偏好,投资者在选项目时都会尽其所能地规避风险,而非主动冒险。

'47'第47节:不得不说的风险投资(2)

  风险投资商的“食谱”
创业者似乎经常看到,一家未来三四年都盈利无望而且此前很少有收入的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居然一评估价值都要数千万。于是大家相信守着树桩真的能捡到兔子。一个“好”主意,两页草纸,真的能换来成百上千万的真金白银。
这就难怪我们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VC最近关注什么项目?我的翻译是——最近兔子往哪片林子跑?我们唯一能做的回答是:兔子到处跑,因为可口的胡萝卜实在太少了。忘了这些童话吧,到处传颂着谷歌、携程之类的传奇,恰恰是因为罕见。更何况,如果风险投资商都改投影视了,你真的就因此去当导演吗?
所以,要为自己创业,做自己认为真正值得的事业。在此基础上,你可以了解一下风险投资商的“食谱”,以便知道自己的项目是否同样让他们垂涎欲滴。
其实,没有多么神秘或复杂。正如我们在“土篇”为自己做的商业计划书中所论述的,都是为了论证一个问题——风险小,回报高,值得投。
风险投资商首先是“商”,是逐利的。风险投资本身就是商业行为,并不背负促进创业发展、扶持科技产业之类的社会责任——虽然客观上具有这样的效应。这个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当时美国特定条件促成的。一是美国人均可支配资产较高,而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又比较成熟,一些富裕者便拿出部分资产进行风险投资以博得高额回报;二是战后军事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风险投资提供了较多“种子”和发展空间;三是美国有深厚的企业家传统精神,政府又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因此,一部分资金流向这一领域投资。而硅谷传奇不但使先驱者受益,更因为财富榜样吸引了更多资本趋之若鹜。一旦有更好的获利方式,资本同样也会流向别处。即使现在,风险投资与其他产业或金融基金相比,量级也相差悬殊。
所以,创业者要让投资商看到利益有多大,风险如何化解,以及自己的决心就足够了。当然,这需要创业者拿出翔实的数据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把自己当作风险投资商,这些就都很容易理解了。画饼充饥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是创业者自己,读过下节你就知道了。
风险投资商的“救生艇”
如果创业者有跟风险投资商谈判的经历,也许更能体会风险投资商是如何规避风险的。很多发出商业计划书却没得到见面机会的创业者抱怨的实在有点太早了。真到讨价还价的时候,创业者会越发感慨风险投资是如此厌恶风险。当他们考虑迈上梦想的泰坦尼克时,他们最先做的事是——坐在救生艇里。
这就回答了上节的问题,为什么一家未来三四年都盈利无望而且此前很少有收入的企业可以获得风险投资,竟然评估价值数千万。答案是,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项目都是以可转换优先股投资的方式交易的。这意味着一旦被投资公司的运营不尽如人意,风险投资商投入的那些钱就好比是该公司的一笔债权投资。如果该公司经营不顺或走下坡路,风险投资商就会先于创业者拿钱走人。
首先要理解的是优先求偿权的概念。优先求偿权是风险投资的一个标准做法,它是风险投资商进行股权投资的底线。国外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项目都是以优先股的形式操作的。之所以称为优先,是因为它们优先于普通股。通常的风险投资项目,创业者持有普通股,雇员获得普通股或购买普通股的期权,而风险投资商拿到的是优先股。这种优先股总是含有包括优先求偿权在内的一系列特殊权利。优先求偿权是指在发生套现机会时,风险投资商享有一种选择权,要么获得优先清偿所得,要么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并持有公司一定比例的所有权作为投资回报。
举例来说,风险投资公司,即VC,拟投资一家软件公司。软件公司在1年前向市场销售一种软件,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发展势头很好。VC对这家公司估值为1500万元,决定投资500万元。作为该投资安排的一部分,VC和软件公司创始人同意从公司投资前估值的1000万元里拿出20%的股份作为给新进员工的股票期权。结果是,除了20%为员工预留的股份,VC持有软件公司25%的股份,创始人持有55%。VC所占股份计算公式如下:

'48'第48节:不得不说的风险投资(3)

  VC所占股份=VC投资/(投资前公司价值 VC投资)×100%,
也就是:VC所占股份=500万/(1500万 500万)×100%
=25%
在这个例子里,VC购买的是含有优先求偿权的优先股。
现在,我们分别考虑两种结果:
(1) 软件公司保持高速成长,并以1?5亿元的价格被收购。这时VC拥有一个选择权——要么获得500万元的优先清偿,要么转换为普通股,获得25%的收益,也就是3750万元。这个选择太容易了。
(2) 软件公司处境艰难,并以1000万元的价格被竞争对手收购。VC再一次面临选择——要么获得500万元的优先清偿,要么转换为普通股,获得25%的收益,也就是250万元。同样,很容易做出选择。
当使用现金或上市公司股票支付收购价格时,收购价格可以明确计算。但是,当收购者是非上市公司时,收购价格的确定就会难得多,而且往往模棱两可,因为价格多少取决于该非上市公司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股票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行使优先求偿权的好处就不那么显而易见,而且公司是否有一个客观的独立董事和经验丰富的外部法律顾问来帮助定价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例外情况是首次公开募集股份(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通常公司上市会强迫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消除优先求偿权。大多数情况下,上市是一种“理想的套现机会”,由此,优先求偿权一般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