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做事做生意-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经商不要忘记三个诀窍


李嘉诚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透露了三条经商诀窍: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不要与业务“谈恋爱”,也就是不要沉迷于任何一项业务;要让合作伙伴拥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圣人一句话,胜读十年书”,这话一点不假。李嘉诚不是圣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在商界的成功经历。他的这三句话,放在任何行业,不管任何一个管理人员,都应该从中理解出不同的意味来,都应该从中得到极大的收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李嘉诚这三句话的个中滋味。
1.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
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李嘉诚的意思应该不是说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图便宜买下来,那样是收垃圾的行为。在考虑出手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别人为什么放弃,如果自己做是不是可以做好。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的高潮与低谷。在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有的是由于目光的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进行分析,是不是这个产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还会有高潮来临的那一天。
如果这个产业仍处在向前发展阶段,只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才暂时处于低潮,看到了这种状况,并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这种状况的实质,就应该选择在这个“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了。这个时候出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得到很多别的公司通过血的代价得出的经验教训,从而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比较高的利益。
在李嘉诚看来,“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关键是要理解别人为什么放弃,自己为什么出手。
2.不要与业务“谈恋爱”,也就是不要沉迷于任何一项业务
“不要与业务‘谈恋爱’,也就是不要沉迷于任何一项业务”,这是一种有着丰富的商业经历之后超然于商业活动之外的心灵感情。对于一个真正的商业人士来说,在他的眼中,应该是只有赢利的业务,而没有永远的业务。任何一项业务,在它走过自己的成熟阶段之后,必将走向衰落,而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自我调整,还抱着不放,必将随着该项业务的衰落而走向失败。
说起来也许很容易,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主要是与一些人自我欣赏的情绪有关。在取得了某一项业务上的成功之后,很多人往往将其作为自己以后发展的基础,将其作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一块招牌,无论如何,这块招牌是不能倒的。招牌虽然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岂不知如果总是沉醉于过去的辉煌往往会成为进一步前进的绊脚石。
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或许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真正到了要放下的时候,大部分人或许都不舍得了。没有永远的业务,只有赢利的业务,在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学会放弃,并利用进行前一个业务所积蓄的力量,很轻松地展开下一个业务,业务不断转移向更多,但赢利的中心却不能改变。
李嘉诚的这句话或许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要被一项业务所套牢,不管这个业务的前景多么诱人,也不要把自己的全部赌注都押在同一个业务上。分散业务类型,同时从事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当其中的某一个业务不行了的时候,还有别的业务可以支撑,从而制造得以喘息的机会。
3.要让合作伙伴拥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合作伙伴是谁?合作伙伴对自己有什么用?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句话了。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如果能有两家公司保持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两家公司都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合作伙伴之间的活动对双方都有利是双方保持稳定合作的基础,这就需要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多为对方着想,多考虑对方的利益。如果只是想着自己多得到一些利益,而让对方少得到一些利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必将走向破裂,受害的是合作的双方。
合作伙伴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关系,在从事一项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双方都拿50%的利润,这个活动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因为双方都感觉到自己的50%是应该拿的。但如果一方只拿40%,而愿意把利润的60%都让给对方呢?这样在短期内或许是吃亏,但从长远看呢?你的赢利是什么呢?结论不言自明,长期的合作的收益远远比一次合作的收益要高得多,有着良好的信誉,在行业中有几家关系稳定的合作伙伴,是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李嘉诚的三条诀窍意味深长,还有很多我们所理解不到的地方,作为一个著名的商界奇才,李嘉诚无疑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体会。 



□ 多给些“优惠”


作为一个理智的商家,就一定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应该把精力首先集中在强化巩固自己内部机制,然后选具有战略眼光的“势”,通过“设点”、“连线”、“立柱”等隐蔽的、有效的手段去围形,最后形成固若金汤的势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相反,与某家公司争小利,眼睛死死盯在眼前的利益上,一方面会因把精力耗于此种竞争而无精力去“造大势”;另一方面会因争小利而得罪周围的同行,树敌过多,被人联合而攻之。
所以,你千万不要“铁公鸡一毛不拔”,相反,倒要经常让些小利给别人。让小利于别人,眼下像吃了点亏,但从长远观点看并非吃亏。让小利于别人,别人不仅不会因争利而与你敌对,反而会生出感激之情,信任于你。取得别人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而取得同行的信任就更为重要。信任你的同行不仅不会让别人拆你的墙角,关键时刻还会帮你一把。即使不能帮你,他也不会落井下石。
让利于人,一定要让得巧妙,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所谓巧妙,其实质在于要抓住顾客的需求心理,给予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如旅店免费为顾客提供生活用品,饭店为顾客无偿提供茶水等,都是给予顾客需要的利益。再如有的商店送货上门、免费维修等,也是满足顾客需求利益的做法。
外国商人在商场竞争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并且各具特色。下面仅举几例:
日本商人认为:只要能大量销售,哪怕是极便宜的东西,也要大量组织货源,因为它有可观的利润可赚。
美国商人认为:利润大的商品,不是好商品,顾客喜爱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把货物出门“概不退换”改为货物出门“负责到底”。
德国商人认为:以好的服务质量去争取顾客,以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商品成本。
英国商人认为:不说“这件商品我店没有”,而是说“你需要的商品,我们将尽力替你想办法”。
法国商人认为:出售的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写生画般艺术地排列。 



□ 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先慷慨地四处送情。为了做成一笔交易,先大方地请客送礼。这些包藏着功利目的的脉脉温情,这些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处世之道,在商战中司空见惯。
老子说:将要收敛它,必须先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先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先兴盛它;将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这就是一种深沉的智慧。他还说:用兵的讲得好,我不敢取攻势而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阵势可以摆,没有胳膊可以举,没有敌人可以对,没有兵器可以执。这种独特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使老子发现了许多别人发现不了的社会现象,总结出了不少行政、用兵和生活经验,使这位主张抛弃一切智慧的哲学家,反而给后人提供了最多、最有用的智慧。
在经商活动中,任何一个商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砝码装在心中,有一杆能较准确衡量得失的秤,及时掂量出得与失的分量,做到胸中有全局。为了保全局、整体的大利益,果断地牺牲、舍弃小利益。比如,你误进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不卖自己受损失,卖则坏了名声。为了长远的大利益,或是干脆不卖,承受全部损失;或是公布于众:这是“假货”,然后削价处理。
再比如同样办饭店,同样是由一个级别的厨师掌勺,菜的质量、味道不相上下,可其中一个为什么越办越冷清,而另一个却越办越红火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前者要价太高,每桌饭菜挣得太多,使人吃了一回再不想来第二回;而后者的主导思想是“薄利多销”,使顾客总觉得吃的便宜、合算,便一次又一次光顾。像后者这样,何愁没有生意可做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们历来认为“薄利多销”是经营之道,然而松下幸之助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商家向来把‘薄利多销’看做是成功经营的信条,许多成功者的传记中,都是这么写的,可是我现在要做彻底的修正。”
“‘薄利多销’是从资本主义的缺点衍生出来的畸形产物。这样一来,只有这一个人发展而其他所有的人都受困扰。所以我确信,惟有‘厚利多销’,才是社会和公司共同繁荣的基础。”
“不过,我所谓的‘厚利多销’,并不是把过去一成的利益增加到两成,而将这增加的一成利润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并非我的本意。我不是按照过去的做法,将确保利益的负担让消费大众承担,而是通过合理化经营,得到公正的利益,再把利益做公平分配。”
这一“薄”一“厚”,并无贪、让之分,其最终效益同样是既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又回报了社会和消费者。 



□ 调整方向,填补空白


在商场竞争的过程中,经营同一种产品的人越多,就好像在跑道上与你竞争的对手越多,你将很难超越他们。作为企业家的李嘉诚十分懂得寻找经营空白、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因而,他的经营决策很快落实到了行动中。当时,塑胶花风靡世界,在香港市场也是如此。李嘉诚分析,塑胶花实际上是植物花的翻版,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种植并喜爱的花卉不尽相同,而目前香港和国际市场生产的样品,太意大利化了,并不适合香港和国际大众消费者的喜好,因此,他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及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设计出全新的款式,而且要求自己的企业不必拘泥于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要敢于创新。
当李嘉诚从国外考察回来时,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些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最畅销,便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做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他不动声色,只是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他的办公室,把带来的样品展示给大家看。众人为这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塑胶花拍案叫绝。
李嘉诚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产品的竞争,实则又是人才的竞争。李嘉诚四处寻访,重酬聘请塑胶人才。李嘉诚把样品交他们研究,要求他们着眼于三处: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本来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并不高。价格一高,问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