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医妃-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纯静听着众人的议论,对孟元珩说道:“既然王爷已经下定决心和大晟划界而治,那么理应先将西北和大晟百姓这段时日以来对煊王府的误会解了。”

孟元珩点头,“松月居士有何想法?”

谢纯思索片刻,说道:“首先要做的是将大晟皇家与煊王府之间的恩恩怨怨清楚昭告天下,而且这昭告必须要赶在昨晚的消息传到朝廷之前发出,让宫里那位措手不及。百姓虽然识字不多,但总归是明白事理的,孰是孰非自有公论。”

墨青山点头道:“松月居士说的有理。所谓先发制人,才能一击得胜。等昨晚的消息传到盛京,皇家那些令人心寒的手段早已是人尽皆知,宫里那位也无法力挽狂澜了。”

众人也是纷纷附议。当初孟天珝连下十几道圣旨斥责抹黑煊王府之时,孟元珩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和反驳,等的就是今天这一下决定性的反击!

孟元珩和沈千沫自然都没有意见。

“此事就劳烦松月居士了。”孟元珩看向谢纯淡然道。

谢纯本就是名扬天下的饱学之士,这种事对他来说当然不在话下。

谢纯点头应承。“王爷客气了。”

商讨一阵之后,孟元珩便摒退了一众大小将领和官员,只留下谢家、墨家、孟家军和飞云骑中的几个心腹以及靖州城新任太守乔远。

靖州城前太守姜天裕自病好之后便搬出了太守府。念在他为人忠正,为官一任也算是勤政爱民,孟元珩也没有太过为难他,在沈千沫的提议下,还给他在城南安排了一处小院,供他一家人居住。

乔远虽然年纪不大,不过为人倒还严谨负责,这些日子以来处理政务也是中规中矩,找不出有任何行差踏错之处。如今以靖州城这样动乱的局面,以他的资历能做到这样已是极好了。孟元珩和沈千沫对他也是十分满意。

见乔远腰背挺直的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神情严肃端凝,倒是让沈千沫心生一种莫名的熟悉之感。

这副模样还真是跟那个刑部尚书陆子卿有的一拼。

沈千沫眉眼间带着笑意,问道:“乔大人,北狄西凉南谵等各国使臣有何动静,可有提出辞行?”

乔远起身弓身答道:“回王妃,目前尚未收到各国使臣的辞行文书。今日一大早,北狄太子,西凉延平王世子,还有南谵国驸马都相继出城去了,说是想领略一下西北各地的风光。”

沈千沫了然一笑,说道:“既然如此就随他们去吧,只要他们守规矩即可。乔大人尽管放手去做,若是有什么问题差人来王府禀告一声即可,不必束手束脚,若是有人闹事,你也无须对他们客气。”

乔远年轻方正稍显刻板的脸上微微有些动容。自己年纪尚轻,资历又浅,以前也不过是靖州城内一个微不足道的从六品芝麻官,虽然曾经也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概和遗憾,可是却从未想过会得到王爷王妃如此重用。

他对孟元珩和沈千沫深深一揖,恭敬说道:“请王爷王妃放心,下官定会鞠躬尽瘁,竭尽所能,不负王爷王妃信任。”

孟元珩看着他,淡然点头道:“本王用人素来不会以年龄和资历为条件,如今你既撑得起靖州城事务,本王和王妃便将这靖州城托付给你,你只管安心履职便是。”

乔远按捺下自己激动的心情,恭声道:“下官领命。下官告退。”

看着乔远离去的背影,谢鸣玉清朗一笑,说道:“王爷用人有道,驭下有方,难怪如今西北各地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孟元珩含笑道:“鸣玉公子过奖了,其实本王手下都是一帮武将粗人,文官本就没有几个,当初用乔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好在他为人勤勉,办事能力也尚可。不过以后西北事务还需要多多仰仗鸣玉公子和松月居士。”

谢纯微微挑眉:“王爷信得过谢家?”

孟元珩一笑,“自然是信得过本王才会如此。若是连谢家都信不过,本王和沫儿还能信谁?要在西北扎根,可不是只有武将就行了。可惜孟家军这些个将领,让他们领兵打仗没问题,可若是让他们处理政务,只怕会是弄得一团糟。总不可能所有的事务都要让本王和沫儿来做吧?”

一番话说的闻人渊以及孟家军两位主将蔺超和卫中庭连连点头。想起当初他们刚占领西北各地之时也处理过一段日子的地方政务,那个中滋味简直不堪回首。

谈笑之后,众人又说起了正事。

墨青山正色问道:“如今西北可以说是正式与大晟划清了界限,不知王爷接下来有何打算?”

说到这里,他也是暗自叹息。想当初在他得知孟元珩的真正身世之时,他也曾试探过他的心意,那时的孟元珩根本毫无争位之心,谁知这才过了半年多,局面竟然演变至此。不禁让他感叹一声世事无常。

孟元珩沉吟片刻,开口道:“首先自然是要重新统一西北各地官员的编制。”

谢纯点头,“只是不知王爷对如今的西北和孟家军的真正定位是如何?”

孟元珩挑眉,恭敬道:“请松月居士指点。”

谢纯看着他,缓缓说道:“如今西北和大晟已无臣属关系,那么王爷打算怎么定位西北和孟家军的未来?是安守现状和大晟各据一方,还是继续开疆扩土,直至……一统天下?”

谢纯这番话虽然说得极为和缓,可是听在众人耳中却仿如一道惊雷。

虽然现在就说一统天下四个字未免言之过早,可是这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今孟家军割据西北,可以说是四面环敌,如果孟元珩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那么他想要坐稳西北,就必须选择一方强国依附。可若是如此,就等于走回了以前煊王府的老路,甚至会比以前更加不如。所以,在开疆扩土之路上,孟家军只能一往无前不能后退,更何况这也是孟家军全体将士一直以来的期望。

可是,如果孟元珩覆灭大晟,自立为帝,那么不管皇家之前对煊王府做过什么不可容忍之事,也不管煊王府和大晟朝廷之间有多少不共戴天之仇,在天下人眼里,他势必会背上叛国的骂名。

眼前这个肩负着煊王府百年基业的年轻人,又拥有着如此尴尬无法公开的出身,他是否能够承担的起这样的骂名?

孟元珩沉默片刻,忽然低笑出声,看向谢纯的眼眸却是平静而坚决。

“松月居士的意思本王明白,本王既然决定了与大晟决裂,又岂是执着于虚名之人?杀父之仇,暗害之恨,还有孟家军十万将士无辜丧命,本王绝不会善罢甘休,否则难安九泉之下无数英魂!”

众人听见孟元珩之言,便已明白他的决心。闻人渊等几个孟家军主将显然已是热血沸腾,其余几个也是精神一振。

男人的天性中都有诸如征服、掠夺、好战的因子。生逢乱世,对于这些有识之士和铁血军人来说,开疆拓土逐鹿天下才能真正体现出他们人生的价值。

谢纯站起身,对孟元珩拱手说道:“王爷既已有了决定,那么敬请示下。”

孟元珩思索片刻,说道:“将靖州城改名为陌城,定年号为煊和。”

众人等了一会儿,见孟元珩没了下文,一时有些愣怔。谢纯出声提醒道:“王爷,国号。”

孟元珩微微挑眉,含笑道:“本王没想过要定国号。”

☆、第162章 劝谏,以城为聘

改了年号却不定国号,这是什么意思?众人默然对视。

一直坐在旁边静听的谢鸣玉问道:“王爷并没有登基的打算?”

孟元珩笑道:“登基?就西北这么一小片地方本王哪好意思登基,本王就算要开国也不能如此寒酸吧,皇宫何在?皇城何在?再说登基大典开销可不小,如今西北元气未复,大家还是将就着节省一点吧。”

若是随便占个小城便开国称帝,他孟元珩和那些做梦都想当皇帝的笨蛋有何区别?既然西北已在他管辖之内,他说王便是王,他说帝便是帝,何必执着于区区虚名!

于是,煊王大婚次日,煊王府再次向世人宣告。改靖州城为陌城,改年号为煊和,以陌城为基,煊王孟元珩正式执掌西北正阳关以外共五州十八城。自此,以正阳关为界,西北之地已不再属于大晟版图。

煊王府宣布与大晟朝廷正式决裂的消息犹如西北肆虐的风沙一般,迅速向大江南北蔓延传开,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整个天下。等传到盛京孟天珝的耳中时,基本上全天下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而这个消息引发的反应之强烈绝对是孟天珝意想不到的。不止是大晟百姓和文人学士对朝廷责难纷纷,就连分封到各地的王爷也开始有蠢蠢欲动的迹象,既然煊王可以造反自立,那么他们或许也可以……更不用说周边各国纷纷调动兵马,重置兵力分布,而边境上的挑衅和摩擦也越来越频繁。大晟边境百姓率先体会到了失去孟家军戍边之后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孟天珝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想应对之策或者是发布驳斥的言论,因为他每天都要应付无数朝廷文武百官的奏折和大晟文人学子的质问。可恨的是西北那边给出的事实却是证据确凿,条理分明且没有丝毫破绽,任凭他如何辩解也都像是在欲盖弥彰。

煊王府和孟家军一直都是大晟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百年来他们血战沙场百死不回是不可抹灭的事实,而谢家璧山书院百年来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国家输送了多少栋梁之才,可是皇家对付这些有功之士的心思和手段简直令人发指,这让黎民百姓和文人世子们如何能不心寒?

大晟百姓沉浸在被皇帝欺骗的愤怒和失去孟家军守卫边疆的担忧中,对于煊王府脱离大晟自立这样叛国的举动反而忘记了谴责。

“好一个划界而治!好一个恩断义绝!孟元珩……你简直该死!”御书房内,孟天珝就像是疯了一般将房内的摆设砸了个遍,气急败坏的怒吼道:“宁侯,朕命你率五十万大军,即刻出发前往西北讨伐孟元珩!”

他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只想要孟元珩立刻就死,然后把煊王府和孟家军赶尽杀绝,方能泄他心头之恨。

为免被孟天珝砸到而退立于角落处的宁侯与站于他身侧的首辅大人陆恒山对视了一眼,见到孟天珝这般疯狂的模样,两人都是眉头紧皱,面色凝重。

宁侯正想开口回应,却被陆恒山以眼神制止。陆恒山犹豫了一下,劝谏道:“皇上,如今国内民心不定,周边各国又在边境上虎视眈眈,态度未明,而且煊……孟元珩派遣驻守正阳关的孟家军有二十万精锐,西北各地孟家军全部兵力加起来超过四十万,若是现在就贸然出兵讨伐西北,并非适当时机。还请皇上三思。”

“陆大人你也说了孟元珩只有四十万兵马,而朕却有百万大军,难道还打不过他区区四十万人吗?”孟天珝咬牙切齿的怒吼道。

陆恒山和宁侯均是沉默不语。可是他们的意思很明显,皇上你这不是废话吗,要是打得过,我们两个还会在这里冒着生命危险劝谏于你吗?

虽然大晟举国兵力百万,可说是煊王府的数倍,可是真正能与孟家军抗衡的将领却没几个,老的年纪太大,小的又缺乏经验,可谓是青黄不接,后继无力。楚平川和曹勋算是老将中最出色的,可惜都在驻守边关,年轻小将中也只有楚平川的义子风泽是个可造之材,可惜前些日子也自请去了边关驻守。而如今大晟边境各地极不太平,良将驻守不可缺少。所以若是孟天珝决定立刻出兵,恐怕也只有宁侯能够当此大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